在我的印象里关于肯尼迪只有一句话:美国的被暗杀的总统。
除此之外一概不知。
无意间关注肯尼迪是从北京卫视的档案开始,石凉一字一句彷如推理悬疑剧似的娓娓道来,看着幻灯片上他年少的意气风发,走上演讲台时的镇定自若,就职宣言时的字正腔圆 无不印入我的脑海,于是我不停地去查肯尼迪的资料,不敢去翻看, 爱迪生氏症折磨着他 坐不能超过五分钟,站不能超过二十分钟 每天服用大剂量的药物 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与勇气才能阻挡病魔来时的痛楚 所以看到《肯尼迪家族》 心中的激动难以说明 格雷戈.金尼尔没有让我失望 我仿佛又看到肯尼迪缓缓向我走来 眉间充斥着种种忧虑(但对汤嫂的演技不敢恭维 确实有点做作 好好改进) 他们三兄弟都让我很难忘 罗伯特.肯尼迪也不愧为肯尼迪家族的一份子 但是很可惜他们都有同一个特点:生于政治,死于政治 不过也因此无怨无悔了吧
原来肯尼迪兄弟在<We Were Soldiers>里面就搭档过,一个演直升飞机空骑兵JFK,一个演勇敢的战地记者RFK。
Ambition is not a vice of little people.---Michel de Montaigne燕雀亦有鸿鹄之志。
---米歇尔。
德。
蒙田He made death his ladder to the skies.---Edmund Spenser他把死亡当作通往天国的阶梯。
---埃德蒙。
斯宾塞Defeat is not bitter unless you swallow it.---Joseph Clark接受失败才是真正的屈辱。
---约瑟夫。
克拉克Pardon,old farthers.---William Butler Yeats先人们,请宽恕我。
---威廉。
巴特勒,叶芝He only half dies who leaves an image of himself in his sons.---Carlo Goldoni儿子是父亲生命的延续。
---卡尔洛。
哥尔多尼Love is a kind of warfare.---Ovid爱,是另一种战争。
---奥维德We spend our years as a tale that is told.---Psalms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
---圣经诗篇
有人说,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民主平等,越来越世俗化和平民化。
我乐见其成,但是翻开历史书,我又开始深深怀念那些伟大叙事里的传奇人物和神秘家族。
没有了他们,历史该多么无趣啊?!
尤其是那些人那些事经由影视表现出来,更加叫人动容。
十二月,我利用零碎时间看完的八集《肯尼迪家族》,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美剧,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感,让人回味无穷。
不同于一般的肥皂剧,《肯尼迪》家族的每一集内容环环相扣,国际国内大事与家族内外小事交织缠绕互相影响,时而波澜不惊,如同美国乡村般宁静祥和,时而又惊涛骇浪,如同核战危机一般一触即发,带有史诗的气魄和电影的格调。
而剧中的肯尼迪家族人物,无论是咄咄逼人的老肯尼迪,外柔内刚的老肯尼迪夫人,还是郎才女貌的肯尼迪总统夫妇,难掩光芒的小肯尼迪夫妇都性格鲜明,叫人难忘,也叫人深思。
他们都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一、老肯尼迪——进取的爱尔兰移民老肯尼迪身上很有代表性地体现了移民的开拓进取精神。
老肯尼迪在帮助JACK竞选总统时,不只一次地向自己的老熟人们说:“这个国家待我们不薄,原来我们一无所有,但是我们现在都成了富翁。
我就是想,我们这个家族要回馈这个国家。
肯尼迪可以改变这个国家。
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没有阻止得了卡斯特罗,但是JACK可以做到他们没有做到的。
”这话里有老爱尔兰农民的固执和狂妄,也有急于为国家服务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迫切愿望。
可以说老肯尼迪的这种进取和自信的精神是肯尼迪家族发迹的原动力。
一切似乎都是按照老肯尼迪的意志在进行,似乎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肯尼迪家族上升的趋势。
雄心勃勃的大儿子John在二战战场上牺牲,老肯尼迪便积极栽培本来并不看好的二儿子Jack,二儿子Jack当选之后,老肯尼迪又极力促成了三儿子Bobby担任司法部长。
事实证明“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当爱尔兰农民的血性精神注入到平稳理智的盎格鲁撒克逊体系中,Jack和Bobby兄弟果然互为犄角,在校园种族歧视问题上,与古巴的猪湾事件上,与苏联的核危机问题上等等都打出了好几回合漂亮的组合拳,部分地实现了老肯尼迪对其老友们的承诺。
但是人的性格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可能带给你优势,也会留下伤痕。
老肯尼迪达成总统之梦的“不择手段”,一方面为JACK开辟了道路,譬如在JACK竞选参议员的时候,他通过鼓动一个与竞争对手姓名字母相似的流浪汉参选来分流对方的选票,一方面又被政治掮客所利用,虽然一时获得了芝加哥黑帮控制下的产业工人的选票,但是终究因为Bobby在司法部长任上,认真打击犯罪,而与黑帮结下了仇恨。
所以,最后肯尼迪总统被刺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一个说法就是死于黑帮的报复。
中国有一句古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用在此处,也十分恰当。
当然我们从以上事例中除了能看到老肯尼迪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肯尼迪家族中发挥的重大作用,还能看到美国的编剧并不惮于直面和揭示选举制度的弱点,如这项制度也可能被操纵,被利用,等等。
但是,在这份弱点背后,你也能看到民主制度的强大,它不会因为别人描述了它的缺点而将其封杀...(南方黑夜天气冷,节省码字时间,此处略去一千字)。
老肯尼迪夫人——坚忍的天主教徒虽然肯尼迪总统夫人杰奎琳在历史上和国际上的知名度更高,但是我个人认为剧中的老肯尼迪夫人更加丰富而立体,让人分明感受到一种厚重的精神力量,而且叫人相信一个家族的格调必然是与老祖母息息相关的。
如果说老肯尼迪先生是家族的原动力的话,那么老肯尼迪夫人就是家族的坚强后盾。
老肯尼迪夫人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天主教家庭。
剧中有一段情节,是老肯尼迪夫人与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讨论丈夫外遇的问题。
老肯尼夫人自述道:“我们的丈夫有天赋的才能也有天赋的风流。
在我年轻的时候,有关于肯尼迪的许多绯闻。
亲爱的,那些都不是谣言(rumor)。
我也有忍耐的极限,我带着孩子搬回了我父亲家。
肯尼迪来见我的父亲,之后我父亲便送我回去,他说:‘一个天主教的女人应该呆在他丈夫的身边。
’”你看,这是怎样一个传统的家庭,堪比我国的“三从四德”。
但是,在威严的传统下,老肯尼迪夫人却保持了自我的意志,她所有的让步,都是为了坚守传统中最精华的部分——那就是对家庭、对子女的爱护。
除了忍耐以外,老肯尼迪夫人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接受与坚信。
她坚信“上帝的方法不同,但是他的目的是一致的。
”她希望老肯尼迪能去教堂做弥撒亚,但是老肯尼迪总是敷衍,而且幽默地表示:“事情要做成功,必须要两只手。
上帝的手,我的手。
(God's hand, and my hand)”在大儿子战死二战沙场时,老肯尼迪咆哮着:“见鬼!
这就是上帝的旨意嘛!
他让一个这样聪明、英俊,而有前途的年轻人就这样死了嘛!
”而老肯尼迪夫人只能以泪洗面。
当老肯尼迪中风瘫痪以后,老肯尼迪夫人面对一蹶不振的丈夫,安慰道:“要接受上帝的旨意,慢慢来,你一定会站起来的,让孩子们看看。
”老肯尼迪夫人又曾经对儿媳杰奎琳和伊索尔坦诚说:“我所有的孩子中,我最喜欢Bobby.因为其他两个男孩都像肯尼迪,而Bobby像我,Bobby是我的。
”的确,肯尼迪总统的弟弟司法部长Bobby虽然做事雷厉风行,但是骨子里他没有大的政治野心,他喜欢与平凡的妻子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
他的从政是为了满足父亲的野心,为了扶助亲爱的哥哥。
但是当肯尼迪总统遇害之后,Bobby决定竞选下一任总统尽兄长未完之志的时候,老肯尼迪夫人又参加了Bobby的竞选演讲,为他争取广大女性选民的支持。
老肯尼迪夫人接受生命中发生的一切幸与不幸,因为她坚信上帝的存在与安排,所以她曾说:“如果不是我的信仰,我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足以让我无法坚持到今天。
”老子说过,水是天下至善至柔的东西,但是“天下莫与之争”。
老肯尼迪夫人在坚忍背后蕴藏的能量同样是惊人的。
老肯尼迪在驻英大使任上,被罗斯福总统撤换,急躁的老肯尼迪立刻想对总统发难。
而老肯尼迪夫人却在这时,表达了更深的政治智慧:“罗斯福曾经对你有恩,你在这个时候攻击他,别人会认为你忘恩负义,这样一切都完了。
亲爱的,你写一封信感谢总统,并接受他的撤换。
”又一次,老肯尼迪执意要肯尼迪总统将Bobby引入内阁,老肯尼迪夫人表示反对,并认为这样会招致媒体和公众的置疑。
直到老肯尼迪说明,年轻如肯尼迪总统,如果在内阁中没有人发声支持他,他的政策将得不到执行,老肯尼迪夫人才转而支持丈夫的决定。
后面,事实证明在猪湾事件和古巴危机时,Bobby的“冲锋陷阵”为肯尼迪总统在内阁决议中排除军方的反对和应对中情局胡佛的杯葛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肯尼迪夫人还在老肯尼迪因为芝加哥黑帮的事而中风的时候,打电话对肯尼迪总统兄弟表达了不满,认为他们无论如何不应该这样对待自己的父亲。
这是怎样一个坚毅的女子啊!
但是最能体现老肯尼迪夫人性格特征的,还是在处理家庭事务上。
原来,老肯尼迪家除了三个优秀的男孩以外还有一个女儿名叫“罗丝玛丽(rosemarry)",这个女儿到8岁时查出患有智力障碍,并且容易失控发疯。
老肯尼迪自作主张,一意孤行,把玛丽送到修女院寄养,又在没有告知老肯尼迪夫人的情况给玛丽做了额前页的手术。
手术失败,玛丽不再发疯,变得木讷呆滞,不久就死去了。
老肯尼迪对他一系列行动的解释非常冷血,他说“我们其他的孩子是有前途的,但是罗丝玛丽没有。
把她留在家里会耽误其他孩子。
”老肯尼迪夫人哀求道:“虽然罗丝玛丽是这样,但她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我们必须去接受,好不好?
”很多年过去了,老肯尼迪夫人每次去教堂的时候,都会带着罗丝玛丽的照片,强忍泪水。
当老肯尼迪中风之后,老肯尼迪夫人辞退了与老肯尼迪关系暧昧的亲信女秘书,老肯尼迪愤而颤抖地在黑板上写道“报复(revenge)”,老肯尼迪夫人道:“不是我报复你,是上帝。
”西方所谓“报复”,和佛家所谓“报应”,都是源于一种宗教精神,你能说它不好不对嘛?
为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早早地套上敬畏的网有什么不好呢?
没有人可以完全忽略别人的权利和感情,否则所作所为都是要偿还的。
“上帝的方法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
阿门”宗教精神在家庭、社会生活中发挥的显性作用可能也是东西方最显著的差异了吧,值得继续体会。
作为拥有金钱,只渴望权利的肯尼迪家族成员,他们基本上远离了快乐,靠近了悲剧。
但,作为肯尼迪家族成员也是值得骄傲的,他们已经是一个传奇!
我是喜欢bobby一家的。
剧中,bobby想要的东西无非两件:1.做喜欢的事情(我觉得他离开政坛就会开心,包括JFK);2.同妻子儿女在一起好好生活。
一切看似简单却不能,因为他们是肯尼迪家族的成员。
我最喜欢的是第4集8'13'',bobby同老婆聊着工作,然后在小儿的叫喊下,bobby跟随着子女老婆一起兔子蹦,画面真是可爱温馨!
bobby是一条合格的变色龙,在工作上有多严肃,生活中就有多可爱,作为他的父亲和兄弟,是可以骄傲的!
这部片子,bobby是最大亮点,导演一定也是大爱Barry Pepper!
十分推荐此剧,看演技派硬朗帅哥Barry Pepper是如何展现RKF的霸气和柔情滴!
只要是Barry Pepper的剧,我的五分都给得太轻易!
love him!
整理一下在短评中的回复。
我觉得这个剧来说史实上还是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人物关系的刻画非常不准确,就拿对JFK和老约瑟夫这对父子关系的刻画来说,只说A不说B,只说老约瑟夫的野心、他对JFK的推动和扶植,不提JFK自己的动力和他对父亲的反抗。
事实上,JFK人生的许多重大时刻都是违背老约瑟夫的意愿自己做的选择。
比如二战时候上前线的决定,老约瑟夫是一直坚决反对的,JFK是通过走外祖父(John.Fitzgerald,曾任波士顿市长、联邦众议 员)的后门而不是父亲的后门才上的前线。
还有JFK1946年的第一次众议员选举,固然受到了老约瑟夫的资助,但整个选举主要是由他自己的二战战友、同学等年轻人组织的,他之所以找到这些”自己人“就是为了对抗和平衡他的父亲和外祖父的势力。
再比如1954冒险作了背部手术,还有1956年参与民主党副总统提名的争夺,都是违背老约瑟夫意愿的。
更进一步说,肯尼迪家族在老约瑟夫时代政治上非常右倾和保守,正是从JFK开始逐渐向左转,后来居然成了左派自由主义的代表。
以上这些在剧中都没有展现,可以说正是编导对历史的选择性裁剪,使得人物定位非常不准确。
JFK自己并不缺乏政治上的兴趣和动力,他从1936年到1941年在哈佛和斯坦福学了5年的政治学相关学科,出版了一本关于英国绥靖政策的著作,并且1945年作为记者采访了旧金山大会、波茨坦会议和英国大选,可以说他的兴趣从来没离开过政治。
之所以最开始没有想到要参加竞选,一是由于有个同样要从政的哥哥,二是由于长期健康不佳(1947年被确诊Addisons'disease,当时医生只给了1年寿命)。
但即便他的哥哥没死,即便不从选举政治途径,我觉得他也会从政。
还有梦露啊这种从未证实的传闻,被当成真事儿来拍,居然在剧中还占那么大篇幅,怎么可能不被历史频道退货。
对于古巴导弹危机过程的描写,根本没有参考早已经公布的白宫会议录音,会议上的对话都是编的,在有确切历史记录的情况下还要搞这种发挥。
还有,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杰奎琳几乎一直陪在JFK身边,而不是像剧中描写的因为闹别扭快到危机结束了才回来。
危机结束后JFK送给参与危机处理的执委会成员每人一个在蒂凡尼订做的小银日历,以感谢他们的辅佐,也同样送给杰奎琳一个。
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偏差,无论任何传记,对JFK本人是赞扬的还是批评的,从未否认一点“He loved being president”,他热爱他的工作。
这部戏里把他写的好像不幸生在帝王家,不情不愿的继承王位似的。
当我着肯尼迪家的第三个儿子Bobby肯尼迪躺在枪声后的血泊中时,我的眼泪不受控制的往下落,内心的震撼牵扯着我,就好像是我自己中了一枪,瞬间忘记了什么叫疼痛,但是心在我的身体的角落里揪成了一团, 这样一个为政治而生的家族到底还能经历得起怎样的打击,难道这个家族真的被诅咒了?
看着Ethel(Bobby的妻子)抱着他虚弱的身体抽泣,心力交瘁,无助••••••我的眼泪也为她而流,肯尼迪家族又多了一个寡妇,或许作为肯尼迪家族的儿媳妇,她注定要如此。
那一刻的Ethel或许能够体会Jackie(第一夫人)当时面对自己的丈夫(肯尼迪总统)中弹身亡,而自己就仅仅的挨着他坐着却无能为力的那种仓惶,心痛。
作为女人,特别是第一夫人,Jackie的命运或许是注定,同时这也是她自己的选着。
在第一次选择是因为她爱着那个有才识,有魅力的肯尼迪,他们的相遇时天注定。
第二次选择是在面对肯尼迪无数次背叛,出轨之后决定要提出离婚时,她的公公帕特里克约瑟肯尼迪(肯尼迪总统的父亲)劝他放弃这个决定时对她说了这样的话“如果你要和肯尼迪离婚,那么他这辈子就完了,但是如果你选着原谅,那么在你33岁时,我的儿子43岁时,你将会成为这个国家的第一夫人。
”就这样Jackie做了她人生的第二次选折。
当然,如愿以偿,她成为了美国民众心中美丽时尚的“第一夫人”,她的隐忍,她的包容和她背后的眼泪成就了她的万众瞩目。
她始终记得她的婆婆罗斯对她说的那就话“我们所嫁的男人,他们有伟大的天赋,也有致命的缺点,但是他是我们选择的男人。
”她似乎明白了她对Jack的爱也是她注定的人生,她要做的是帮助自己的丈夫照顾好那个完整的家,因为她选择的男人属于世界。
的确她做的很好,她很努力,她很坚强,赢得了众人的掌声,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很不容易,但也不乏味”,甚至是丈夫坚定地承诺“谢谢你,无论在哪里都陪我一起做我身边的人,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
”在肯尼迪的内心她最爱的始终是自己的妻子,只是他之前没有意识到爱和行动是要同步的,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了这个女人所做的一切,只是时间有点晚,就在之后他就倒在了枪声中,但他不曾想到这竟然会是他对妻子最后的告白,或许就是这样的承诺给了Jackie这段婚姻一个永远无法忘怀的回忆,也给了Jackie这段婚姻一个美好的安慰,她在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得到了对于她而言最大的回报。
女人或许真的是男人的附属,一荣即荣,肯尼迪的突然死亡给她的生活带来了突然地打击,她不再是“第一夫人”,她每天被媒体包围,一次又一次被民众在伤口上撒,最后,她在和Bobby(当时美国安全部部长)的一次通话中说:这一生我再也不会像爱肯尼迪那样爱一个人了,我之所以嫁给他,那是因为我得保护我的孩子们,他(指的是船王)可以保护他们,他的岛没人能骚扰到她和肯尼迪孩子的生活,她要给他们一个纯粹的童年以及未来,肯尼迪的孩子们应该得到这个权利。
“一个女人爱一个男人的方式有很多种,而这是Jackie爱肯尼迪的方式。
说道肯尼迪总统就一定要说道肯尼迪家族,这个家族有一个长久怀有的梦想:总统之梦,这个家族中一定要有人成为美国的总统。
约瑟夫有一次在教堂里祈祷时就暗暗发誓:我已登上了财富的最高峰,我要让儿子登上权力的最高峰。
肯尼迪家族的总统之梦根植于这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包括肯尼迪总统,其实在一开始老肯尼迪最看重的是长子乔,但不幸的是乔意外的死亡,这是以后多灾多难的肯尼迪家族所遇到的第一个灾难,于是这个重任落在了放荡不羁的约翰身上,按照约翰•肯尼迪后来的说法,“我的哥哥约瑟夫是一家中从政的当然人选。
如果他活着,我会继续当作家。
如果我死了,我弟弟会当参议员。
如果他出事,我的另一个弟弟会为我们去竞选。
”子承父业,弟承兄业,就像一幅前仆后继的从政序列图,约翰•肯尼迪政治上最大的成功是在1960年当选美国总统。
他的父亲约瑟夫是实现总统梦的总策划、总导演,他拿出大量的金钱调动新闻界、出版界,狂轰滥炸般地宣传他的儿子,他儿子终于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而罗伯特得到了司法部长一职,这是肯尼迪家族政治上的巅峰时刻。
他的传奇故事屡屡背搬上银幕,肯尼迪普遍被美国民众视为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他同时位列“美国十大文化偶像”之首,他的遇刺身亡也一直是政坛上的一个谜。
总统约翰•肯尼迪任参议员时说:“就像我踏入政界是因为乔死了一样,如果明天我发生了意外,鲍勃会竞选我在参议院的位置。
如果鲍勃死了,我们的小弟弟泰德,会替代他的位置。
不幸的是,约翰•肯尼迪的话以一种预言的方式实现了。
1963年,时任总统的约翰•肯尼迪被枪杀。
五年以后,纽约州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鲍勃)以同样的方式在加州死于非命。
当时已任参议员的泰德,真的成为了肯尼迪家族政治抱负的唯一继承人。
后来小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肯尼迪总统的儿子)死在了空难事故中。
总之,从1941年开始到1999年,已有近10位“肯尼迪”死于非命,包括约瑟夫.肯尼迪也身在其中,他穷其一生的精力想把他儿子中的一个推上总统的权力宝座,正当他获得成功之时,他却由于中风变得不能说话。
对于这个家族的诅咒似乎真的不是巧合,泰德•肯尼迪是四兄弟中因病自然死亡的唯一男子,而现在泰德•肯尼迪和他标志性的一头银发既已离去,美国政坛的肯尼迪传奇恐怕真的将要人散曲终。
有人评价泰德•肯尼迪的一生荣耀和悲剧相互角力,而反观肯尼迪九兄妹中的其他人,恐怕也都是如此。
他们的人生是如此不可抗拒地充满戏剧性,以 至于当人们提起其中任何一人时,最恰如其分的评价只能是:“他(她)是一位肯尼迪。
”。
注:杰奎琳对孩子们安全的关注几乎到了病态的程度。
她总是担心约翰和凯罗琳会出什么事故,丢掉性命。
这种忧虑对她来讲是顺理成章的,她已经失去了3个孩子(一个死胎,一个流产,另一个则是她两岁的儿子帕特里克),她也曾失去两个丈夫(约翰.肯尼迪和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一个继子(奥纳西斯的儿子亚历山大)、一个妹夫(罗伯特.肯尼迪)。
杰奎琳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冥冥之中似乎她要为这些悲剧负责。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伤寒玛丽,”杰奎琳曾说,“如果我早知道杰克会被杀,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我们的儿子叫小约翰.肯尼迪。
”杰奎琳对某种灾难的预言深信不疑。
罗伯特.肯尼迪最先萌生了所谓“家族的诅咒”这样的念头。
在1963年杰克遭到暗杀以后,博比开始阅读古希腊悲剧以从中寻求安慰。
他的传记作家伊万.托马斯这样写道:“肯尼迪发现了傲慢的性格与命运的关系。
他开始怀疑肯尼迪家族是否在行为上有过激的方面,性格上是否过于无所畏惧。
他在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下面作了标记。
话是这样说的:‘所有的傲慢自大终将收获饱含泪水的苦果。
神将因为人的过分傲慢让人付出沉重的代价……
一直想看《肯尼迪家族》,然而一拖就拖了三年,最终还是打开了这部仅有八集的迷你剧,除了了解这个神秘而又悲情的家族之外,头脑简单的人还是不可避免地被所谓情怀打动。
肯尼迪家族显赫的命运,似乎不只是一个意外那么简单。
Because you are a kennedy.这大概就是没有一个人能够轻言放弃的原因,坚持下去,不是因为自己想做,只是因为带着前人的希望。
老肯尼迪作为驻英大使在二战时不顾一切与罗斯福唱反调只为了到时能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只是想证明自己的家族也能成为真正的American,与这片新兴土地一样,也有从无到有、从无名到兴盛的可能。
然而对政治局势判断的失误让老肯尼迪的总统梦碎,大儿子Joseph又接过了父亲的愿望,一直觉得Joseph的角色塑造是比较失败的,可能是篇幅限制,他为父亲和家族而活,和更加自由的弟弟相比更像一个单薄的名字-带着Kennedy的后缀。
他为自己不能得一枚勋章而恼怒,这种恼怒让我感到一阵心酸,Joseph从未想过为自己而活,当这种宿命成为了一种习惯,由此而生的欲望似乎真的变成了自己真正的梦想,为你而飞,死亡的意外更加伤痛。
在这部剧里,最喜欢小儿子Bobby,不知道是因为表面上他更不像一个Kennedy人,还是因为他其实内心从未消失过的固执的家族情怀。
Bobby一开始就不像肯尼迪家族的人,他家庭美满,与妻子的耳鬓厮磨是父亲和哥哥不敢期望的,他在筹备Jack的选举时就决定以后要out of politics,在Boston开一家自己的律所,做一个真实的丈夫和父亲,然而只需要哥哥的“我需要你”的暗示便可以放弃心之所愿,留下来当一个从未想过还要承担他人指摘的attorney general,无数次他为哥哥的决定挺身而出,他的每一次支持甚至不需要理性的理由支持,只是一种无条件的维护,不管是猪湾事件、古巴导弹危机还是黑人的民权运动,Bobby都在尽力维护哥哥的政治形象,不管实然效果,只关你我都冠有同样的姓氏,在无数次为风流成性的Jack的烂摊子收尾后也下定决心不能再这样,但一切都等不到连任选举。
肯尼迪总统的执政在普通观众看来并没有特别的过人,可能是篇幅的限制,一开始并不能理解Booby在哥哥被暗杀后决定抛弃一直希望的那种生活,只为了把父兄的政治理想继续下去,但仍然不能免俗地为这种所谓情怀而感动,壁炉前沉思加上决定再次成就了一个扭曲了自己梦想的Kenedy人。
一直到自己也死于暗杀,最后一句话竟是对周围人安危的询问,这让Bobby在我心中的地位更加不可取代,也让我隐隐约约看到了两代肯尼迪家族坚持的最美好的东西,一种在那个年代的令人鼓舞的信仰,对正义、良善的不懈追求,无限放大的个人对国家的担当。
大概就是这样的坚持,看上去有点可悲与不解的坚持,成就了那个时代的美国和那片大陆上的梦,就像开篇精致鲜艳的美国国旗一样,缓缓飘动了无数年代。
肯尼迪家族有一个长久怀有的梦想:总统之梦,这个家族中一定要有人成为美国的总统。
约瑟夫有一次在教堂里祈祷时就暗暗发誓:我已登上了财富的最高峰,我要让儿子登上权力的最高峰。
肯尼迪家族是从爱尔兰来美国的移民后裔。
1848年一个名叫帕特里克·肯尼迪的穷苦爱尔兰人乘船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波士顿,这年他才26岁。
他很快在一个制桶厂找到了工作,挣了一些钱后就安顿下来娶妻生子。
十年后因染上霍乱去世,照料家庭的责任由他的遗孀承担。
过了一些年这个家庭中唯一的男孩子帕特里克·约瑟夫长大成人。
为了急于挣钱养家,他退学去码头当了搬运工,干活积了点钱后开了一家啤酒馆当起小老板,做起了发家致富的美国梦。
帕特里克·约瑟夫很会做生意,酒馆生意日渐兴隆。
之后便开始涉足政治,竞选州议会议员成功后他又娶了富有的酒店老板的女儿玛丽为妻,生下了儿子约瑟夫·肯尼迪。
帕特里克·约瑟夫很有远见,为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他把儿子送进了哈佛大学。
一从哈佛大学毕业,约瑟夫·肯尼迪就下决心尽快挣钱,争取在30岁前成为百万富翁。
到哪儿去挣钱?
约瑟夫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想挣钱,你就必须弄清钱在哪里。
”他选择了银行业作为生财的方向。
在积聚了几亿美元的资产后,约瑟夫开始留心政治活动,他特别关注着一个很有潜力的总统候选人。
此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富兰克林·罗斯福。
肯尼迪家族有一个长久怀有的梦想:总统之梦,这个家族中一定要有人成为美国的总统。
约瑟夫有一次在教堂里祈祷时就暗暗发誓:我已登上了财富的最高峰,我要让儿子登上权力的最高峰。
他们夫妇有9个孩子,在政治上有潜力的自然是4个男孩。
这4个男孩是大儿子小约瑟夫·肯尼迪、二儿子约翰·肯尼迪、三儿子罗伯特·肯尼迪、四儿子爱德华·肯尼迪。
根据他自己的经验,约瑟夫知道要让儿子有地位,必须先有钱,让他们永远不必为生活担忧。
他设立了一些信托基金,提供给孩子们和妻子每人2000万美元。
在父亲的心目中,四个儿子中最有资格成为总统的是大儿子小约瑟夫。
但无情的战争打碎了他的如意算盘。
在对德战争中小约瑟夫参军成为飞行员,1944年奉命去炸毁纳粹德国的V-1飞弹发射架。
在执行任务时,他驾驶的飞机因故障在英国上空爆炸,他和副驾驶被炸得粉身碎骨。
这是以后多灾多难的肯尼迪家族所遇到的第一个灾难。
两星期后又传来噩耗,二女儿凯瑟琳新婚不久的丈夫英国人哈廷顿勋爵在法国作战时遭德国枪手狙击中弹身亡。
在长子遇难后,家中的希望更多地寄托在二儿子约翰·肯尼迪身上。
按照约翰·肯尼迪后来的说法,“我的哥哥约瑟夫是一家中从政的当然人选。
如果他活着,我会继续当作家。
如果我死了,我弟弟会当参议员。
如果他出事,我的另一个弟弟会为我们去竞选。
”子承父业,弟承兄业,就像一幅前仆后继的从政序列图。
约翰·肯尼迪政治上最大的成功是在1960年当选美国总统。
他的父亲约瑟夫是实现总统梦的总策划、总导演,他拿出大量的金钱调动新闻界、出版界,狂轰滥炸般地宣传他的儿子。
他儿子终于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在约翰·肯尼迪组阁时,老父亲让他把弟弟罗伯特安排到内阁中去,罗伯特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司法部长一职。
这是肯尼迪家族政治上的巅峰时刻。
在当选总统没多久,杰奎琳为新总统生了个儿子,他就是小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
肯尼迪总统在飞机上得到这个喜讯,一时沉浸在中年得子和入主白宫的双重喜悦之中。
时间过得真快,不到三年肯尼迪又要为竞选连任奔忙。
1963年11月22日,他们夫妇到达拉斯城为连任拉选票。
中午12点30分,从街旁一座大楼射出的子弹击中了肯尼迪的头部,打碎了他的脑壳,肯尼迪被刺身亡。
三天后是小肯尼迪的三岁生日,人们不断祝福他:“生日快乐!
”“长命百岁!
”又有谁能预测到他会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死于非命。
据说开枪打死肯尼迪的凶手是个叫奥斯瓦尔德的美国人,可是他在被审时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说:“我是替罪羊。
”两天后在押解途中奥斯瓦尔德被一个名叫鲁比的夜总会老板开枪打死,鲁比被逮捕后在狱中又死于癌症。
为调查这一谋杀事件,美国政府任命了一个调查委员会(即“沃伦委员会”)试图弄清真相。
沃伦委员会的调查结论认为谋杀行为是奥斯瓦尔德一人所为,并没有其他特殊的背景。
30多年来许多人不满意这一结论,对肯尼迪的死因作出种种猜测。
有人认为在行刺时另有枪手埋伏在附近射击,击中了肯尼迪的头部。
至于背后的操纵者,说法就更多了,有古巴流亡者、古巴特工人员、中央情报局、黑手党、苏联情报机构等各种说法。
好莱坞的大导演奥利弗·斯通1993年还拍了部叫《肯尼迪》的电影,暗示是美国政府内部的权力人物策划了这一阴谋。
三个哥哥死于非命,爱德华·肯尼迪硕果仅存,他也在努力向政治巅峰冲刺,1969年当选为参议院民主党副领袖,有希望成为1972年总统竞选的热门人物。
但在1969年7月发生的一起车祸事故断送了他的前程。
这一事件损害了肯尼迪家族的名誉,也使得爱德华不得不放弃竞选总统。
2009年8月25日晚,在与恶性脑瘤顽强搏斗逾一年后,美国政治世家肯尼迪家族族长、马萨诸塞州联邦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去世,享年77岁。
他也是肯尼迪四兄弟中唯一因自然原因死亡的人。
在肯尼迪家族的下一代中情况也相当不妙,有好几个人是疯狂吸毒的“瘾君子”,罗伯特·肯尼迪的儿子博比1983年还因吸毒被判刑。
他的弟弟戴维更糟糕,第二年因吸毒送命。
本来这个家族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小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身上。
他仪表堂堂,很有人缘,有在政治上振兴肯尼迪家族的实力。
甚至有人估计,只要他宣布出山竞选,能与他抗衡的人不会多。
可是这次的空难事故差不多是断绝了肯尼迪家族最后的指望。
或许多灾多难的肯尼迪家族要把重新崛起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
肯尼迪家庭的崛起与灭亡就像是一条抛物线,也正好印证了一句话:高处不胜寒。
我想如果肯尼迪家庭一直从商的话,也许能延续更长时间。
涉入政治,做的任何一件事情肯定会对某些人的利益造成威胁,而肯尼迪家族强硬的处事风格,会让这些人对这个家庭更加恨之入骨,因此这个家庭的灭亡就不是偶然之事。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对肯尼迪家庭了解更多,了解的同时是更多的叹息和惋惜。
人活在世上都有追求,经常问下自己追求的根本究竟是什么?
性格塑造好奇怪 如此中庸 略显平庸
至少了解了一些历史!Bobby居然也被谋杀了,哎!
典型的美式家族剧,历史剧,政治剧,人物群像,以交替闪回的手法记述了肯尼迪家族的荣辱兴衰以及冷战时代美国外交,内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作为中心点的肯尼迪在演绎方面略显张力不够,过于程式化的定位也损耗了这位政治人物的深度剖析,但依旧能令人折服于这位传奇总统的传奇故事
3.5,阿汤哥老婆确实演技做作。这片子里演bobby的演员大放异彩。
简直是垃圾啊,给肯尼迪这个grabber家族唱赞歌。这个片子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做任何真实历史的探讨。整个片子也就是知道固定情节,然后往下走而已。
总的来说就是一部政治背景的家庭片儿。刺杀JFK那集拍的太杂乱了,很不满意啊。要吐槽一下阿汤嫂的演技,实在是做作的一塌糊涂==。。
Bobby好忧郁
男人的权力欲,女人的血流史。为了陈全男人,女人只能大落牙齿和血吞吗?我看到了老肯尼迪夫人的报复。
四平八稳吧
女猪脚不一般啊,烂的有风格。
制作很精良,不过没想象中那么好看~ 遇刺案探讨的太少了~
有点太温和了
怎么把家族史写成琼瑶式哭闹片了
这肯定有美化成分的好吧。
迷你剧,仅一季!
挺好的片子,只是怎么katie holmes演技变这么烂了?
肯尼迪总统的神秘死亡让这个备受争议的家族又蒙上了忧伤的面纱,但惨剧依然没有结束。八集的迷你剧不仅把众大事件悉数呈上,家庭和国事之间的穿插也安排合理,很不错的剧集
无感
我竟然看完了........
我不知道为毛评分这么高。。。我想说我一直睡到12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