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

The Social Network,社群网战(台),Facebook的故事,脸书狂潮,该页无法显示(豆友译名)

主演:杰西·艾森伯格,安德鲁·加菲尔德,贾斯汀·汀布莱克,鲁妮·玛拉,约瑟夫·梅泽罗,艾米·汉莫,乔什·平茨,艾比·森哈,布兰达·宋,达科塔·约翰逊,艾伦·索金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法语年份:2010

《社交网络》剧照

社交网络 剧照 NO.1社交网络 剧照 NO.2社交网络 剧照 NO.3社交网络 剧照 NO.4社交网络 剧照 NO.5社交网络 剧照 NO.6社交网络 剧照 NO.13社交网络 剧照 NO.14社交网络 剧照 NO.15社交网络 剧照 NO.16社交网络 剧照 NO.17社交网络 剧照 NO.18社交网络 剧照 NO.19社交网络 剧照 NO.20

《社交网络》剧情介绍

社交网络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03年秋,哈佛大学。恃才放旷的天才学生马克·扎克伯格(Jesse Eisenberg 饰)被女友甩掉,愤怒之际,马克利用黑客手段入侵了学校的系统,盗取了校内所有漂亮女生的资料,并制作名为“Facemash”的网站供同学们对辣妹评分。他的举动引起了轰动,一度令哈佛服务器几近崩溃,马克因此遭到校方的惩罚。正所谓因祸得福,马克的举动引起了温克莱沃斯兄弟的注意,他们邀请马克加入团队,共同建立一个社交网站。与此同时,马克也建立了日后名声大噪的“Facebook”。 经过一番努力,Facebook的名气越来越大,马克的财富与日俱增。然而各种麻烦与是非接踵而来,昔日的好友也反目成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缉魔面包,巴士和第二次初恋原来爱上贼丽莎灵异实录血拳之双龙劫绝境欲海星沉无主之躯·起源米拉尔进击吧,少女!弟弟也一起去吧东京家族汪汪队立大功大电影2:超能大冒险糖爹先生芭比:公路大冒险凶宅惊魂直到婚礼让我们分开失落世界的统治者风城大佬第二季助念新星神偷大师广东十虎苏灿之龙战于野我竟然养了个小白脸致命弯道2你在找我吗?最高通缉犯追梦高中记忆的技法两居室

《社交网络》长篇影评

 1 ) 一个失恋小男生的终极闷骚

我的名字叫Mark Zuckerberg,我是一典型卷发犹太人,我成绩优秀,高中最爱编程,造了几个有点小用的软件后,我考上了哈佛. 在大学我什么都不缺,社交?

那是上等社会有钱小孩的游戏,我羡慕但我不需要,女朋友?

有一个我喜欢无比的女生Erica,但她没我聪明,从她去波士顿大学就知道了. 我不会甜言蜜语,我向来直言直语,这就是为什么我女朋友会叫我*sshole然后和我分手. 我生气我愤怒,于是我在博客里说了她的坏话,我还专门因此建立一个叫走facemash的网站来表达我对所有女生的不屑. 我1小时内编程出来的网站在两小时内因为流量过大把哈佛的网络系统瘫痪,那又怎样? 我什么都不怕. 两个傻呵呵的兄弟俩找到我告诉我他们想建一个哈佛学生自己的社交网站,他们叫它The Harvard connection. 我觉得这主意不错,所以自己编了另一个网站叫做The facebook, 我和我的好朋友Eduardo Saverin一起合作,他出钱,我出力,我70%的股份他30%. 傻呵呵兄弟不爽了觉得我偷了他们的想法,但我觉得我没做错. 好朋友Eduardo Saverin也不爽了,因为我听信他人的流言蜚语最后把他的股份骗到0.03%而已, 他面对着我在律师的面前说,Mark Zuckerberg,我是你唯一的朋友. 而你背叛了我. 我无言,我坚信我不是坏人,但这一切为了什么. 最后我成为了全天下最年轻的亿万富翁,用仅仅几百万美元封住了这些人的嘴. 但我孤单的只剩下facebook,还有钱陪着我。

当故事结束,我做在我的电脑前,通过facebook找到了那个我曾经深深喜欢的女孩子, 我一遍遍看着她的头像, 犹犹豫豫的加了她为好友, 又一遍遍的刷新,期待着她能通过我的好友认证. 但最后, 我知道我其实什么等待的希望都没有了. 她又怎么知道,这个价值6.4 亿美元的网站只是我当时因为她离开我伤心难过而建造的呢?

David Fincher最新的作品, 我有幸在openning day的凌晨欣赏到. 导演过的David将目光锁定在现在最红的网络社交网站facebook。

在北美的孩子我们每天都用facebook, 就和国内的校内一样,有一部分人会上瘾,会迷失方向. 我爱facebook,我可以每天去看我喜欢的人在做什么,在什么地方,和什么人有了怎样的聊天记录, 社交已经在空虚的网络上织了一层网,而我们都是未能逃脱魔网的人. 四月份的时候我和我的男朋友无聊间给Mark发了一封信,因为我们俩是在facebook上认识的,所以在交往一年的时候,我们觉得要告诉Mark我们很感谢他。

不要以为这种行为很反常,Mark经常回复别人在facebook给他发的私信,就像苹果公司老总总是回复顾客邮件一样. 他说: I'm glad that you guys found each other. Finding love and friends this is what the site is all about. 回复的最后有他经典的缩写,Mark Zuck. 对看着这部电影,我相信Mark是一个很孤独的人,或许当所有的人都在网上彼此寻找爱或朋友的时候,他找到自己的了吗?

今年很红的三部片子 我预言这部<社交网络>一定会摘取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影片,若一部电影可以让你在走出电影院时不断的审视自己,那么这就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对于David Fincher,这个除了Stanley kubrick我最喜欢的导演,他的都在我的top20名单上,但是却实在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所以这部电影出来前我真的很担心,但我很高兴他又一次的让他超越顶峰. 实在是可喜可贺.电影中的音乐运用的非常完美,从刚开始的openning credits到结束都有音乐无时无刻的出现,David Fincher本身是MTV导演出身,所以他的电影很大一部分与音乐相融合.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是哈佛的划船比赛,真的是超级漂亮的拍摄!

一直都觉得慢镜头在运动中可以表现更加细腻的美,David果然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出演Mark的Jesse Eisenberg是今年很红的另一部电影的主演, 现在太爱他了。

这种呆呆的但很有想法的男生实在魅力无限!

还有JT演的Parker的塑造性很强!

每个人都栩栩如生,将故事情节塑造的超越完美. 话说,Mark在电影里赔了别人64million的钱只因为那些人觉得他偷了他们的想法,那国内的校内网要赔facebook多少钱才能回魂啊?

新浪微薄要赔twitter多少?

中国人的知识版权问题是个很大的漏洞, 或许有天当下载盗版电影能被警察抓住的时候,强大的祖国的电影界才会越来越出色,因为有付出才有收获,导演们也会更努力的拍好电影,而少一些匪夷所思的商业片,还有<赤壁>和<无极>的导演能够下下苦工少拍一些烂片了!

最后喊个口号!

我们都要闷骚,这样才能赚大钱!!

PS: Social network上映的一周后我才知道,科恩兄弟的电影<大地惊雷 >(True Grit)将年底圣诞节上映. 而并非传闻所说的2011年,所以我对奥斯卡的预言还要看<大地惊雷 >是否能让科恩兄弟的粉丝们欢呼. 当然还有汤姆·霍珀尔的<国王的演讲> 不出所料的话,应该是这三部片子之间的角逐. 值得期待!

 2 ) 马克·扎克伯格其实很腹黑

天才少年的创业史被搬上银幕,Facebook的CEO的事迹顿时变得家喻户晓。

虽然在此之前,这个患了社交冷感的年轻富翁也和首富比尔。

盖茨一样,也时常出现在某报纸或某网站的新闻头条,但没有哪条新闻像《社交网络》这部八卦富翁情操的电影一样给力了。

在子弹一般的对话和快速度的剧情中,我终于看明白了整部电影。

尽管编剧索金坚持嘴硬说这不是对马克·扎克伯格的攻击,但我还是嗅出了些不寻常的讽刺味。

这部时常120分钟的电影成功地塑造了扎克伯格辉煌又阴险的成长史,使我不得不感叹,趁早成名的扎克伯格,原来是个腹黑男啊!

你要知道,之前扎克伯格是个被膜拜的传说,可望而不可及,他拥有的财富,随便抽百分之一出来,都能砸死好几个人。

这叫差不多同龄的我和某些同学情何以堪,只能捶胸顿足恨不得钻回娘胎去,钻回去之前还对咱娘说,十个月之后,一定要把我生成天才!

一定!

当然,这只是情景之下咱们羡慕嫉妒恨的幻想。

真正的现实是,我们只能发出感叹的赞赏,用各类‘真……真……’的形容词来修饰他。

但现在,此片一出,扎克伯格从偶像开始坠落到人人谈论人人八卦的腹黑男,并且在全球富翁腹黑指数的排名摘得桂冠!

唔,开始正式八卦一下全球腹黑冠军的坏话了。

从影片一开始被女友甩了之后,马克恼羞成怒制作Facemash网站,窃取哈佛大学所有辣妹的照片供全校欣赏并进行打分排名,然后随手把自己对前女友的胸围作出了恶毒评价。

这下全校沸腾了,在偷窥和八卦的欲望得到满足之后,大家谴责的矛头指向了马克。

这是个报复心多么强烈的腹黑少年啊。

男欢女爱,合则长久,不合则分,这本是自由的契约,但到了马克这会,却自尊心爆棚:好,你一个不够聪明的笨女人甩了我,OK,我让你尝点苦头!

结果证明,西方人还是很重视隐私的,对于这种随便窃取别人电脑隐私并公之于众的人,就算他是个拥有超能力的天才,众人也不得不鄙视他。

于是,为了扭转自己失败的形象,少年马克开始和三个高年级学生共同经营一个名叫Harvard Connection的网站。

这三个人就是电影里的出身高贵双胞胎和那个鲁莽的学长。

但马克很快就放弃了他们的项目,转而创建自己的网站,即Facebook的前身。

马克自己辩解说,Harvard Connection和Facebook的理念完全不同。

前者的重点是约会,而Facebook的重点是网络交流。

但真相是,如果没有Harvard Connection网站的提议,那马克.扎克伯格的Facebook也许不会面世。

现实中,那场官司的法律团队搜索了扎克伯格的电脑,电脑上的聊天记录也验证了这一点。

由此看来,马克是踩踏弱小者的尸体慢慢爬到了巨人的肩膀上。

如果事情就此了结,那也没什么。

谁叫家世显赫的双胞胎智商不如人,没能靠自己将项目变成钱,反而偷鸡不成蚀把米呢。

可马克不这么想,他已经站在巨人头顶上了,不经意的瞬间瞥见不肯放弃仍然挣扎着往上爬的双胞胎,他只是从心底暗暗嘲笑,等全校哈佛学生的信息拱手送上的时候,他才重重一脚踹开了他们。

你看,成功者一般都被描绘成高洁人士,没想到卑鄙起来就不是人了吧。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对待敌人的姿态。

那接下来我们来谈谈马克对朋友的真诚度吧。

众所周知,Facebook并不是马克一个人搞出来的,他也有三五好友什么的的,帮他跑跑公关筹集资金,或者运算一下数据之类的,电影里的爱德华多·萨维林就是三五好友的代表。

大家没日没夜共同奋战到08年,网站的前景如日冲天,马克.扎克伯格的好友却相继离开,谁都不知道原因是什么。

后来他最好的朋友说的一句话透露出无限玄机。

“最终,这成了‘马克的个人秀。

’”他如是说。

08年月底,Facebook发布了问答服务的测试版,直接对Quora发起挑战。

而收集各类问题和答案的社交网站Quora,是马克曾经最铁的哥们(同时也是Facebook的创始人)亚当·安吉洛创立的。

这看起来就是对好朋友的报复性攻击,一点情面和昔日感情都不留。

关于马克.扎克伯格的腹黑事迹还有很多,《社交网络》只是有保留的吐露。

毕竟,不能太得罪世界第二富翁,否则下场可能比马克的前女友和前好友一样还要惨。

就像影片里的肖恩开PARTY被拘,爱德华的股份被稀释,都是马克.扎克伯格的杰作。

有人把他归于社交白痴的一类,但在我看来,马克.扎克伯格不仅智慧惊人,社交和算计手段也令人叹为观止。

他所表露出来的穿衣风格独特、语言苍白,不过是狩猎前的障眼法。

如果非要解释他做这些腹黑事件的缘由,只能借用几年前一个产品发布会上,他曾背诵过《埃涅伊德》里的句子:勇者天佑,帝国无疆。

八卦至此我们才明白,原来真正想成为枭雄的人都很腹黑,古有曹操,中有拿破仑,现在有马克.扎克伯格。

注意,我不是并列他们的伟大程度,我是指他们的腹黑指数,如出一辙。

 3 ) 迟到六年的五星。

时隔一年不到,重温《社交网络》。

第一刷在2014年,第二刷在去年,这是第三刷。

二三刷期间,也补齐了芬奇所有长片。

之前一直因为它作为最具标志性的2010年代电影之一,却在本体维度没有捕捉到极致的2010年代属性而感到遗憾。

但如今想想,那其实是过于固执和忽略定位的期待(当然也因为我们在本体维度的探索确实欠缺)导致的落差,无可置疑,它在载体维度已经达到了这个题材和表达诉求的天花板。

改变打开方式后,这次在视听上印象最深的是划艇赛那一场刻意异常的浅景深,整个比赛空间因为移轴镜头的使用而变得极其不真实,做得特别像一个微观动态模型。

结合上下文(前一场扎克在讨论Facebook的世界性扩张计划,后一场赛后酒会路人直接提到在Facebook上观看赛事),嘲笑意味溢出银幕,视野、追求、胸怀的高下顿时得到直接体验。

太幽默,太酷,《搏击俱乐部》所外露的叛逆和调皮一直在后期芬奇精致/完美主义表象下暗自流淌(尤其这部其实还挺政治不正确的,只是藏得好),非常中意这样的创作语气。

“创世神话也需要恶魔啊。

”世俗规则总会以最正确的姿势干扰超越于个体的创造,与此同时,前者在真正的创造面前太不堪一击了——世俗可以被重建。

《社交网络》没有偏废和褒贬,它只是指明了这一点,说:看,世界就是这样。

这些都是必然。

当下更是如此。

以及话说回来,所有高于人的,都起于人本身。

要承认,前两刷还是碍于阅历不足而没有触碰最根本的好。

上一次看是去年暑假,下半年踏入大学至今,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共情基因,让它成为我最后知后觉的本命电影之一。

前后六年跨度,刚好是我的初一到大一,从三星一直加满到五星,胜似某种迹象和讽刺。

 4 ) 社交网站创始人的社交障碍

我有过两次和人合作创业的经验,结果都是不欢而散。

第一次合作退出之后,过了半年多,合作者打电话给我说:我公司现在收入上百万了,听说你还没有工作,需要钱的话你就说嘛,要不要我借钱给你……这炫耀的口气,让我想起:创业初期,我两个月挤火车陪他跑遍整八个省,拿了几十万的进账,办了8场活动,最后只得到六千块。

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他众叛亲离,原来是我眼瞎,就发了个短信,跟他说:从此陌路,我们绝交吧。

第二次合作退出之后,我曾经彻底对“销售型人格”丧失了信任。

不过也由此,看淡了很多事情。

反而峰回路转。

默契的商业合作太很难了。

比找配偶难上好几倍:别以为世界上最好的朋友可以合作世界上有多少好朋友是因为合作反目成仇的别以为兄弟姐妹可以合作世界上有多少兄弟姐妹(尤其各有家庭后)因为合作成了陌路别以为夫妻可以合作世界上有多少夫妻是因为合作而离婚的同样缺点的人无法合作同样优点的人也无法合作缺点搭配优点也无法合作合作成功与否,其实缺点优点压根都没关系只在一个词:忠诚一个男人跟一个女人结婚了,才发现保持忠诚真不容易,那意味着他要放弃很多女人;一个人跟一个人合作了,他才发现保持忠诚真不容易,那意味着放弃很多钱,或者一部分自己。

理想的合作伙伴,应该是一个你可以把后背亮给他,完全不设防的人不管在开始的开始,你们之间存在何种深厚信任,当面临决策分歧利益纠纷时,后背就开始发凉了facebook的创始人,就是这样的合作者。

他的第一个合作者曾经是他最好的朋友,在他创业之初提供了所有的资金支持,但是两人最终因为决策分歧走向关系破裂。

官司要争论的,就是马克故意设计了自己的好友,趁他戒备松懈时引诱他签下合同放弃股份。

马克肯定是故意的,因为这个CFO对他来说已经没什么用处。

所以要把他30%的股份,减少到0.3%。

当Facebook争取到了50w,转眼就把之前的19000撕碎。

这就是世界上最年轻的CEO。

他的第二个合作者充满激情和想象力,有着卓越的魄力,为Facebook的发展提供了阶段性的巨大推动力,带来了风投和无穷的潜力。

然后,他就在一次聚会上,因为和未成年少女吸毒和滥交而声名扫地。

影片中的信息暗示:马克可能设计陷害了这个朋友,因为,他的骄纵和作风会威胁Facebook的发展。

做这样的猜测难免会让人觉得对马克不公平,但是,谁都不能否定,马克存在着人格上的很大缺陷。

他诅咒前女友是婊子,把女人和家禽放在一起比;他参考别人的创意却撒谎拖住赢得先机;他把最支持他的朋友甩了。

这样的人,恰恰是技术天才,创建了Facebook.当然,世界上人人都有敌人,往往一个人的敌人数量越多,能力越强,成功越大。

可是,差别在于,敌人是令我们骄傲自豪,还是羞愧难当。

一千个让你问心无愧的敌人,和一个你辜负的敌人,你选哪个?

所以,我非常憎恨本片英文海报上的词:“不把一些人变成敌人,就不能得到50亿朋友”。

可笑,facebook上的人并不都是马克同学的朋友,就如同他最后刷了又刷的Erika,我们在Facebook上寻找的,是一个值得成为朋友的朋友。

马克够格吗?

我希望有一天他够。

 5 ) 古老的真理

我猜大部分人可能都跟我一样,看完了电影《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去google一下故事的主角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生平经历,看看电影有多少是事实,多少虚构。

根据维基百科的描述,这个在2004年创立了全球第一社交网络Facebook的哈佛天才其实并不像影片所描述的那么孩子气,起码并不是为了进入所谓的哈佛顶级俱乐部或者报复女友才拼命编程创业的。

扎克伯格从高中起就开始写用户交流应用及游戏程序的原编码了,在尚未进入哈佛大学之前就是微软跟AOL都致力招聘的高等电脑程序技术人才。

电影将事实本身戏剧化、娱乐化是好莱坞编剧的一贯手法,尽管与真实有所出入,但从“好看”的观众福利角度出发,倒也能算无可厚非。

   一.一部极为扎实的电影    《社交网络》的导演大卫•芬奇(David Finch)在我印象中是一位特别扎实的导演,每一个场景的安排,每一个镜头的调度都绝对一板一眼,从不偷工减料。

MTV导演出身的他电影作品并不算多,但几乎每部都有种沉甸甸“重”的质感,人物性格突出,细节充盈丰满,镜头语言充满层次内涵。

但芬奇的“重”并非是伯格曼或塔可夫斯基那类基于“慢”的积累的凝重,他的叙事处理节奏很快,从不拖泥带水,影片的质感主要来自于坚实的戏剧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支撑起来的氛围构建——厚、沉,充满心理压迫感,却又同时能通过丰富的镜头语言与疑窦丛生的逻辑发展激发观众情绪的起伏跌宕。

   大卫•芬奇2009年之前的大部分电影作品都以惊悚/犯罪类型片为主。

他很能在这种题材下控制场景的视觉氛围及叙事过程的铺展节奏,细腻刻画人物的心态发展过程,为观众营造出一种心理上的身临其境感。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99年的《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其中非线性的叙事手法与结尾一幕对整个旧世界意识形态彻底颠覆同时也为观众的感官体验带来了颠覆性的巨大变革,稳健地树立了90年代经典“邪典电影”的地位。

   《社交网络》是09年之后芬奇题材转换的第二部作品(上一部是改编自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同名短篇小说的《本杰明•巴顿奇事》)。

尽管没有了犯罪悬疑,故事的主要情节本身也并不那么吸引眼球,但通过芬奇标志性的非线性叙事转换及干净利落的前后穿插,电影依然极具观赏性及娱乐性,信息丰富,回味无穷。

   《社交网络》中最能体现芬奇才华的应该是亨利皇家划艇赛一幕:镜头从泰晤士河的远景俯瞰开始移动,随着背景音乐节奏的加快,几个逐渐加速的风景快切先调动视觉的兴奋度,然后一个稳健的水平横拉,紧接着一个沉着的垂直下移,目光的焦点自然而然地便聚集到了河面上的众赛艇队。

此时金属质感的贝司声越来越重,序曲也终于激发了主音,哈佛赛艇队从画面右侧向左驶入焦点,两位主要人物——扎克伯格的校友兼商业敌人温克沃思(Winklevoss)兄弟——也从远景变为特写。

之后,在远、中、近与人物脸部及肢体特写的反复切换中,音乐的主导作用被进一步加强,船桨整体划动的频率、敌对双方奋力出击的表情、飞溅的水花、紧绷的肌肉、破浪的船头都在继续补充一种紧迫感,直到最后的压力爆发,管弦齐鸣,胜利者的狂欢交替对比失意人的沮丧,高潮在一波波的咏叹中平息,镜头再次从快速的切换转为平拉,画面由河面垂直向上移动变作天空,以暴雨将至前浓云密布的远景收尾。

这一幕即完成了事件发展本身的线性描述,又成为了故事主线的某种隐喻,同时还视觉化地表达了人物的心情落脚点,实在精彩。

      二.一个不那么扎实的混蛋    影片中的马克•扎克伯格首先是个电脑天才——课堂上那么难应对的程序处理他心不在焉地就三下五除二解决了,这世界上简直不存在能难倒他的问题。

马克的形象并不书呆子气,但他语速极快,每句话都信息量巨大,不全神贯注根本无法跟上他的思维节奏。

尽管电影一开始马克就对女友不断表达他对哈佛学生俱乐部的仰慕之情,竭尽全力想要成为其中一员,但在之后的正面交锋中,他却都能散发出一种不卑不亢的王者之风,有种浑然天成的自信。

   这样的一个高智天才在人际关系上却严重地先天不足。

他不仅不懂该如何对待女友,尊重女性,他也不大懂得珍惜友谊,与自己最好的朋友缺乏交流,在完全浸入自己创造的网络王国之后甚至能够为了利益六亲不认。

马克无疑是成功的,他超凡的技术能力与远见推动了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的网络化,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但他本人的幸福感却并不由他的成就、金钱与名望全部界定。

在那个幽暗空旷会议室中的马克只是一个没有朋友的青年人,孤独、沮丧,一遍遍刷新着前女友的网页,不知对方是否会接受他发出的友邻邀请。

   这样的一个马克既让人同情,也令人不齿。

他真是个非常讨厌的混蛋么?

并非如此。

他能令人喜爱么?

我很怀疑。

在故事的整个行进中他从头到尾并未刻意做出什么坏事,充其量只能说做人不够地道;但这些不地道的事件却非常明确地体现了他的主要性格特征——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顾虑他人感受;做事全凭兴趣驱动、在全情投入与完全忽视的两极间剧烈摆动;不屑社会道德约束,为了理想可以奋不顾身。

(像不像我们的80后?

)    现实中扎克伯格的同事们有不少都说他并没有影片中的马克那样充满攻击性,电影对这位世界最年轻富豪之落寞人生的臆测也大有夸张的嫌疑。

尽管如此,抛开这一切不提,一个改变了人类交友模式的天才却没有真正的朋友,这本身就是何等尖锐的讽刺;但另一方面,幸亏他成功了,才有了Facebook,有了《社交网络》,才让千千万万的年轻马克们继续保持为理想全力拼搏的动力与希望。

      三.一个完全不靠谱的时代    仔细追究一下马克为什么没有朋友,原因无外乎两条:他行进的速度与朋友的节奏无法兼容。

   影片中与马克保持友谊时间最长、在他最困难的时刻曾经不离不弃的是他大学时的好友埃德瓦多(Eduardo Saverin)。

作为CFO,埃德瓦多为Facebook网站投入了第一笔种子资金,并在马克完全不顾网站是否具有增值潜力、是否能够产生正值现金回流的情况下致力于Facebook的广告业务。

尽管不像马克那样不眠不休殚精竭力地编程,他对Facebook早期成长的功效是不能否认的。

埃德瓦多的问题是一个远景及眼光的问题——他是从生意人的角度来看待二人的“小创业”的,他不是马克那样的程序天才,不可能不计成本收益地一厢情愿,他对Facebook所进行的投入都是在不影响他常规职业计划前提下的保守为之。

埃德瓦多与马克的态度差异从马克受到Napster创始人肖恩•帕克(Sean Parker)影响搬至加州硅谷创业起开始变得真正严峻起来,一方面埃德瓦多还不能下定决心放弃他在纽约的实习真正100%加入Facebook的创业团队,另一方面肖恩迫切地希望将Facebook办大、办成功,迫切地引入风险投资。

肖恩介绍没见过“世面”的马克看到了成功纸醉金迷的一面,他让马克沉醉于飞速膨胀的创业节奏与“一切皆可能”的权力心态,他不断地引发着马克内心深处的欲望和野心,带领他一步步靠近并抓住成功。

在埃德瓦多真正意识到Facebook的潜力、远景与增长模式时,半年前的“小创业”早已经天翻地覆,不复他取了。

   但即使马克与埃德瓦多在观点及工作模式上无法兼容,这并不意味着二人便一定得反目成仇。

马克对待埃德瓦多的确绝情,但这却与网站的长远发展利益吻合;埃德瓦多争取权益无可厚非,但昔日好友兵戈相见不管对哪一方来说都极令人遗憾。

说来说去,还是这个时代本身最不靠谱——虽说自古以来商场如战场,要想成功,必先自宫;但还从未有一场技术革命具有如今的速度与风险,能让一个如此年轻而缺乏涉世经验的孩子一夜成名、暴富、改变世界。

这个时代的变化实在太快,快得甚至连语速超凡的天才马克和永远“一切尽在掌控”的肖恩也未必能跟得上下一波浪潮的节奏,快得完全无法预测,快得人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我喜欢Facebook——迅捷、简单、时刻关联;但大卫•芬奇这部关于社交网络的电影却让我觉得慢一点,其实挺好。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珍贵的东西都无法跟上金钱与科技的节奏,比如文艺、信仰、友谊、爱情。

如果必须要做出选择的话,那我真宁愿一辈子当个穷光蛋。

你说这是酸葡萄也好,臭清高也罢,总之我相信那古老的真理,有些东西永远也不能拿来交换,绝不。

 6 ) 程序员小马的故事

小马25岁,是一间小餐馆的服务生,每月一千来块的工资,和别人合租住在八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单身,每天工作以外唯一的消遣就是到网吧上上网。

小马一直渴望着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些转变,可要怎么办,他一直想不明白,直到他看了一部叫《非死不可》的电影,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他也要做一个网站。

他坚信自己会成功的,因为马克·扎克伯格、马化腾、马云都姓马,这绝不是偶然。

论坛上的大侠们说写程序用python不错,于是小马就摸索着找到了python的网站主页,但很快他就沮丧地发现python根本没有办法下载,每次点击download,页面都返回404 page not found。

大侠告诉小马,那是被GFVV了,于是小马只好换一个语言:php,这次他很好运,php可以被下载。

小马白天上班,晚上编程,后来有天,小马被解雇了,因为他执意认为客人给了100块,消费25.6元,应该找回75元,因为输入100块是int类型,结果不保留小数位。

但小马一点也不伤心,因为他的网站已经写好,今天晚上就要上线,想到有钱之后他就可以买下老板的餐馆用来打乒乓球,小马迈着欢快的脚步走进了黑网吧。

但事情没有小马想的那么一帆风顺,提供主机的人跟他说,网站上线必须要备案,不备案不给上线,丢给小马一个破烂得IE6都不支持的备案网址,对方下线了。

一天,两天,一星期,两星期,备案的回复似乎仍然遥遥无期,小马经历了几个从期盼到愤怒,再到无奈的等待循环,终于在一个月之后,结果来了,内容只有一句话:”你的网站不符合规格,备案不通过。

“这次小马真的愤怒了,等了一个月,结果就是“不符合规格”,更让他生气的是,对方连“规格”是什么都没有告诉他;这让小马想起他和曾经也是唯一的女朋友分手那天,她什么都没有告诉小马,理由是什么?

你猜吧。

小马抑制不住自己的愤怒,给对方回了一个邮件:“你麻痹,你得告诉我为什么不通过,我才能改。

”这次对方几乎立刻就回信了,内容依旧意简言赅:“你的网站不符合规格”。

小马真的感到身心疲惫了,幸好他还有最后一招,大侠曾说过米国主机可以不用备案,申请完就能用了,于是小马找了个有信用卡的朋友,把身上剩余的三百块全押宝在外国主机上。

外国的月亮果然特别圆,主机付款之后就可以用了,绑定域名,上传程序,看着进度条在滚动,小马有些激动,心想经历那么多磨难终于迎来了这一刻,他颤抖着按下了刷新按钮。

Error 404 Page Not Found看着屏幕上熟悉又陌生的错误,小马感觉自己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他再检查了一次确认网站设置没有问题,但网站依然是不能访问。

“可恶,可恶。。。

”,小马喃喃着从座位上站起来,再也抑制不住,抄起键盘就往显示器上砸。

“你麻痹,你麻痹”。

“我不过是想做个网站而已,不是偷不是抢,没有杀人没有犯法”。

“备你麻痹,GFVV你麻痹阿阿阿阿”。

键盘和显示器碎了一地,所有人都看着失控的小马,就在这时,整个网吧咔嚓一下断电了,周围一片黑暗,几支手电筒光射了进来,一个声音高喊着:“都别动,都别动,上网的全部别动,身份证拿出来!

”网吧里一片哗然,混乱中,小马逃了出来,深夜里大桥上风很大,举步维艰,他点了一根烟驱寒,望着远方,回忆着自己这几年来的生活,泪水从他面上流了下来。

他掏出手机,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告诉年迈的妈妈自己要到更远的地方工作了,妈妈问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小马回答说没有,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父母亲不姓胡也不姓温,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挂断了电话,小马深呼吸了一口气,前所未有的勇气正从心底涌出,他翻过护栏,纵身一跃,跳入了滚滚浪涛当中。

冬天的河水冰冷透骨,小马的身体慢慢下沉。

下辈子。。。

到California去。。。

——小马如是想。

 7 ) 成功学见鬼去!成王败寇见鬼去!

去年有本书红的发紫,我看价格很便宜,少打一次车就买了一本:《蔡康永的说话之道》,看完之后忍不住打给L大师说,兄弟,大事不好了,你的那套绝活被蔡康永出版了。

今年我和L大师结识整十年,穿一条裤子的交情,大学时期我还是个锋芒毕露,平不平都要鸣的小愤青时,L大师已经是个上善若水韬光养晦的半仙儿了,有次半夜两点多,我们俩在夏夜的月光下洗衣服和聊天时,他对我讲了说话和倾听之道。

相当时,校园广阔,而我们像两个黑点儿一样定于一隅,夜阑人静,只有哗哗的流水声和虫鸣的天籁合而为一,和谐的要命,对于大师的苦口婆心,我当然嗤之以鼻啦。

那些我嗤之以鼻的东西,曾令我深思,给我带来成熟和圆融的成分。

我看到蔡康永说话之道时,神秘如蒙娜丽萨般的微笑浮现在我脸上,没几天,我就看了《社交网络》。

大卫.分奇终于将一部校园片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同时也和他一贯故弄玄虚的风格一致,把一个好好的故事,故意讲的支离破碎。

这是对成功学最好的反讽影片,未来世界,年轻人就像上帝一般牛B,世界属于你们,八九点钟的太阳们。

年轻人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要有钱,于是就有了钱,要牛B,于是就牛B到开裂,要妞爱我,对不起,不在服务区,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我讨厌成功学,讨厌成王败寇的价值观,讨厌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这就是为何我一如既往的讨厌大卫.分奇的故弄玄虚却喜欢这部电影,它告诉我:神马成功学,全是扯淡,假如你想成功,你只需要把一件事情疯狂的做到极致就好了,神马懂得倾听呀,尊重别人呀,全是扯淡。

它还告诉我,追求成功就能取得成功,其它的不要奢谈,有钱不一定有妞儿,有钱有势有实力有名头,仍是恶棍一只,傻b一头。

片中生在美国中产家庭的扎克伯格,几乎无师自通的掌握了中国厚黑学的全部精髓:忍辱负重,唯目的论,阴险狡猾,心狠手辣。

这样的人在中国,是要当皇上的,最不济也是权倾一时的大富大贵。

当然,和刘邦不同的是扎克伯格还是个技术狂人,有一项扎扎实实的真才实学。

所以更加如虎添翼,迈向成功的速度不可思议。

他踩着许多人的肩膀往上爬,终于超过了所有曾帮助过他的人。

他的成功看来是不经意的结果,他自己也有些懵懂,正如上帝之手搭在他肩膀上。

他对前景的把握和嗅觉无比的灵敏,对现状的控制也超乎寻常的精准,一切都像神作,未来会怎样究竟有谁会知道?

Facebook会是个死在沙滩上的前浪还是聚沙成塔可持久的帝国雏形?

年轻人应该看这样的电影并从中得到勇气:世界属于年轻人,年轻人不需要遵循规则,需要做的是创立规则,你看,那些循规蹈矩的好孩子,哪个会有扎克伯格一般的成就?

年轻人不要有老年人的心态,伸展个性即可取得立足之地。

但同时它也在无意中告诉大家,信息时代是强盗时代,什么都要快,彬彬有礼谋定而后动的绅士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本来它几乎要像个普通的电影一般落入以成败论英雄的俗套了:受了失恋的打击,马克思写出了《资本论》,IT男建立了最赚钱的社交网络。

只要结果是成功的,过程如何龌龊都无所谓的,就对人类的进步推进作用而言,那些不堪和无良算得了什么呢?

但大卫.分奇没有这样处理,结尾处,曾给他巨大刺激的初恋女友出现了,她们都长大了,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也许还不是混蛋,但你正狂奔在通往混蛋的道路上。

扎克伯格阖上电脑,打开的网页上是初恋女友的头像,你可以征服全世界,却征服不了一个平凡普通的女孩儿,这就是人生的遗憾。

现实中的扎克伯格的确很有头脑,天才般的深明信息时代的游戏规则,对技术与商业的把握也极有天分,不仅擅长技术还擅长用人,他是最喜欢挖Google的员工了,据说,连Google的厨师都被他高薪挖走了。

他的个人生活也是幸福的,童年时有个美满的家庭,现在有个深爱自己支持自己的华裔女友。

 8 ) 三個釘子

表面的結構是,把過去所發生的,同聽證會所發生的進行穿插剪接,很高效地講清始末,同時還有懸念感,帶著觀眾弄清扎克伯格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但還有一個潛在結構,從開頭,扎克伯格在宿舍寫代碼,然後大學生們在外面開party(拍了很多女人的身體),這個交叉剪接,就暗示了作者想要用男女關係/男女朋友關係來講這個人物。

底下這個一個結構,用我的比喻,就好像釘了三根釘子在下面。

這三根釘子就是扎克伯格,他的有錢朋友,以及他後來遇到的互聯網小開。

塑造人物之最重要,是人物的驅動力。

這個片直到最後(他發好友申請給開頭的前女友)才真正挑明他的驅動力,即,他做這些的目的只是為了再次impress前女友。

從這一點來檢視其他兩個人。

有錢朋友,能和女朋友在一起,是利用了自己是facebook 創始人的身分,然後同她分手,也是在公司得到五十萬天使投資之際——女人,對他來說,是會隨著事業發展而不斷替換的,他在乎的是身分的匹配。

而互聯網小開,則是身邊不停出現不同的女人——女人對他來說,是快樂的來源,就好像他搞垮了唱片行業、卻不賺錢,他也很爽是一個道理。

他對Facebook也是這樣的態度。

扎克伯格和他們完全不一樣。

他把facebook做起來,是想讓前女友知道他很厲害,所以當他得知還沒擴散到波士頓大學後,他的第一反應是要繼續做到其他學校。

最後的最後,他獨孤求敗了,才將好友申請發給她。

在這個人物內心,他最想處理的就是這一件事。

所以他對打炮不感興趣,小開帶實習生去玩,他也不想去。

用流行的話來講,他沒有什麼世俗的慾望。

他的慾望只不過是想要重新和前女友開始那段關係而已。

這個驅動力使他將facebook做大,不顧CFO的反對,然後做大到無法再繼續的地步,他才能重新回去解決開頭的問題。

這是一個非常幼稚,也非常笨拙的人物。

他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儘管這個方式是非常莫名其妙的。

但寫到這一點,電影已經成功了,一個從未有過的人物誕生了。

 9 ) it‘s brilliant, it&#39;s awesome

之前每次在影院都能看到这片的宣传片,对于这种商业奇才传记之类的电影一直都比较感兴趣,所以北美上映的第二天,混票看了这部电影,11:20的场,几乎座无虚席。

预告片的时候,前面两个观众用手机非死不可,我也试图更新自己非死不可上面的状态,那一刻对没有3g耿耿于怀,毕竟平时都wifi习惯了。

作为开心001的前期用户,对非死不可的崇拜也非常盲目,大概因为我就是那种有着不太灵敏但还有嗅觉的网络粉丝,每次cool网站诞生,我都跟着兴奋。

说实话,因为这个nerd讲话太快,好多东西都没听懂说的是什么。

但剩下为数不多的一点,也让我非常兴奋。

上一节marketing课上,教授专门带着我们研究了social media,还让我和另外一个女生演示了中国的非死不可,social media简直太赞了,在普通用户还沉浸在小游戏中不能自拔时,那个site就已经价值billion了。

我费劲脑汁的想着marketing的故事,想着非死不可的成功之处,每一次nerd开创新的想法时,我都跟着兴奋,非死不可之处只是用来evaluate女孩的,后来变成了恋爱状态大曝光,估计这也算是宅男对于世界的贡献,因为nerd不知道怎么恋爱,才想出来这么明明白白的post relationship这样的蠢事,可就是这种蠢事,正式非死不可link校园用户的关键。

如今的非死不可已经鸟枪换炮了,而我自己还沉浸在中国山寨非死不可开心001的世界里,fake版本的微薄再次胜利了,山寨001已经走向了下坡路。

大概这就是创新与cosplay的区别之处吧。

看完了电影,起身的时候,前面那两个用户又在post。

不得不由衷的说一句,it's awesome——————————————————————————————不相关个人感悟来美国有7,8个月了,心情越来越轻松,尤指政治,社会理念方面。

看到排行第一篇的评论,那种沉重感在往昔的记忆里依稀可见。

才意识到自己竟然一点点成为个轻松的人了。

这大概就是人们通常讨论的,美国生活对华人的改变。

只拿自己为例,不足以一概而论。

出国之前每天翻墙上网,关注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几乎不相关,几乎就是twitter中文世界的事件,每一次看到社会知名人士的推,都觉得心情沉重,改变社会心切却无能为力。

当然每一次也都想尽早逃离天国,早日能够轻轻松松的喘气。

到了美国之后,这种怨念还有残余,说到中国的问题都有欲言又止的无奈。

然而慢慢的,不经意间的还是一点点改变了。

比如看这个电影,想的都是商业元素,facebook是如何区分于其它社交型网站的,facebook如何link用户的,facebook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facebook依然活力不减又走向成熟,而开心网却有人气减弱的趋势。

这些无关社会政策的想法不仅轻松,而且更为实在,至少对商学院的学生来说,这些想法比忧国忧民实在的多。

依我的想法,这大概就是天朝与美国的不同。

天朝的聪明人想要做点事,杂七杂八的不得不想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而美国的nerd们想要做事,就算有哈佛的规矩盯着,却也不至于让天才死无葬身之处,所以天才才敢说,他应该得到commended.实际上他也得到了。

当一个人每天睁开眼睛感受到的是上下五千年忧国忧民的沉重,上班人堆人的地铁上无法呼吸,喝着牛奶还担心会少活几年,即使在体制外也无时无刻不感觉到体制的庞大时,再天才的人也未必能够让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要生存,首先要降低身段,抑制才情。

另外一个角度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想要得到这个社会的肯定,同时又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得到肯定。

找不到差不多的工作,怀疑自己的iq有问题;得不到老板的赏识,怀疑自己不会做人做事。

在自己的博客上胡说八道被delete,不知道是自己缺心眼触及了敏感话题还是自己太聪明都可以触及敏感话题了。

当一个社会以千变万化的规矩固定着你左不能行,右不能动时,你还不怀疑自己?

在你心里,称自己为天才,或者至少不是废物,在别人的眼里,你就是个sb。

我做sb做了好多年,从被老师撵出教室,到老板大骂我是独生子女不懂事,从亲戚长辈对我直摇头,到父母也惆怅我真的嫁不出去,从上班到辞职到失业。

原来那个信心十足的sb只能说把打起精神来说给别人听,自己却真的泄气了。

用我质朴的世界观,社会观适应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只想低下不服输的脑袋,哭着和老妈说,妈,我连笨鸟都不是,我飞不起来。

——————————————————————————————个人不相关转折我来了美国,7个月,不能说是过去27年都没有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至少可以真心的说出来,大胆的热爱生活吧,努力的追逐梦想吧。

即使不是鸟,飞不起来又能怎么样,反正这个世界上总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10 ) TSN放映会+加菲QA Repo(2019.4.15 @Aero Theatre)

4月15在洛杉矶Aero Theatre举行的TSN放映+加菲QA,整体气氛非常好。

现场大部分人都是看过很多遍TSN的粉丝,氛围很活跃,放映时无数次笑声,惊呼(花朵第一次出现,剧情高潮),以及掌声。

加菲是在片尾credit快结束时进的影院,当晚状态非常好,穿一件米色图案毛衣,看起来跟刚放完的电影里没多大区别。

他一坐下拿起话筒,前排就有个观众离席了,加菲还很搞笑地对她喊:“我也觉得这电影不太行,不过谢谢支持啦!

”之后还跟我们安利了把Come From Away,开了他美国口音的玩笑(加菲说他大部分是英音,但不知道为啥每次说oh no时,都会秒切美音,说完贴着话筒oh no了好几下(。

这周末银湖之底就要全美上映了,QA正式开始前我们先看了一段预告,结束后加菲稍微谈了下这个片,然后就从银湖之底里对流行文化和社交网络的思考讲到了TSN.从观众角度来看,加菲觉得TSN是部非常精彩的电影,从演员的角度来讲,更是种难得的完美体验 (pure heaven for an actor). 芬奇对拍摄的严格促成了成片的完美,每一次重拍都为了能捕捉每个人的最佳表演,加上索金对剧本的把控,让他拍摄时每天都特别期待能去片场。

不是每个演员都能有这样的机会。

加菲说:“还有和杰西一起合作,和所有这些人一起工作的机会,我希望杰西现在能在这,我真希望他今晚能在这,一起谈谈拍这部电影的体验......” 主持人接话说没事啦,他们会请卷老师过来的,加菲伸开手臂对着影院说:“他就在这!

"(说完后主持人继续安慰他,他用话筒抵着脸说I know i know.)谈到著名的砸电脑那场,加菲说演戏有时就是这样,你心里知道你在演戏,但你的身体不知道这不是真的,你重复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濒临崩溃,直到爆发的那一刻,你完全忘了自己在演戏,身心沉浸其中,而芬奇就是要抓住这一刻(。

谈到电影结尾时,加菲谈了他对现在社交网络的看法,社交网络的本质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但当下人与人之间、与社交网络之间的互动存在问题。

就像TSN结尾一样,这是个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电影,马克最后的举动几乎是pathetic的,但抛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是否陷得太深?

之后加菲讲了个他遇到Snapchat创始人的小故事,有些时候,这些科技巨头似乎不怎么在意他们产品对大众的负面影响,加菲则觉得我们需要更多的反思,科技、或是社交网络在当下生活中的作用,和未来的方向。

接着谈到银湖之底时,加菲说这也是个自由意志被传媒文化操控的例子,剧本比较复杂,也很真实,让他想到了索金。

男主活在一种泡沫之中,又被这种文化摧毁。

银湖之底是一个如果你的梦想破碎了,你要怎么应对的故事,这里面的LA就像一个empty La La Land.主持人问加菲,你身处一个经常会遇到金钱/名利 vs. 理想的行业,这点和科创领域很像,总有一个赚快钱还是坚持自我的矛盾,但加菲说他觉得钱财和理想是共存的,就像一个人肩膀上同时坐着天使与魔鬼,也许今天是天使赢了,也许明天魔鬼会占据上风。

大家都要吃饭,都喜欢钱,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加菲还说他自己有时可greedy了哈哈哈。

谈到选角色时,加菲说演员就像演绎家 (interpretation artist),重点是表现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而演员的影响力在他们的选择,他认为不同的演员是为不同的角色诞生的,他自己也是为一些特定的角色而生,比如天使在美国的Prior, 但有时你也不能陷入角色太深。

加菲说自己做的,就是尝试不同的角色,做不同的选择,而他现在更了解自己适合的角色,也更知道如何拒绝。

迄今为止加菲选了很多真人真事改编的角色,和他第一部电影也有关,当时他处一个都是普通人的片场,这种对真实人物和故事的追求,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影院有观众问他,现在还有没有特别想演、但还没演过的角色类型?

加菲说他已经很圆满了,因为没什么能比TSN的经历更好 (you can't really become better after that),作为一个演员他很幸运、也很感恩这一路所拥有的,他也在等待下一个梦想成真,只是还不确定那个梦是什么而已。

(加菲现在很仰慕的演员是丹尼尔戴刘易斯,他觉得DDL专业能力强到令人着迷又害怕,如果加菲能见到他,就想问问他是否还好...)现场挺轻松的,有几个观众提问时,加菲比较开玩笑地回答了。

TSN中他最喜欢的台词是双胞胎那句“Like my brother and I are in skeleton costumes chasing the Karate Kid around the high school gym.” 然后有个观众说,他特别喜欢砸电脑那场戏,因为那一刻他非常能共鸣花朵情感上爆发,那种被背叛的感觉,他也在生活中遇到过,所以想知道加菲演这场戏时,心里想的是什么?

加菲先是开玩笑说:“当时片场我和杰西间关系特别差 (some real dogshit behind the scene between Jesse and me),我就在那天拍摄时爆发了...”但当时拍那场戏时,加菲的确有从自己个人经历生活中找感觉,他说:“我觉得背叛就是信任的一部分,有时你只有和一个人共同经历了背叛,才能彻底信任那个人。

这很痛苦,但艺术就是这样,你发现痛苦,又能从中创造出美。

”————————————————————————————————————出来之后站在影院外面,看着工作人员把The Social Network的字牌一个个拆下来,突然非常感慨,坐满整个影院的观众有不少和我一样,都是9年前看了TSN,并或多或少被这部片子改变的人。

主持人QA时,一直phrase的是十年:十年前的你和电影,和当下的你与社交网络。

十年前这部电影里,大部分演员都还是新人,事业刚刚起步,十年后他们全都事业有成,锤子、Joe、麻辣......卷老师继续拍电影出书,有了小孩,加菲拿了影帝,新电影马上也要全美上映了。

我不知道TSN什么时候会有后续,或者会不会有下一部,但就像加菲说的,我很感恩起码能有这样一段经历。

因为又一个夏天就要来了。

《社交网络》短评

看的我好累啊,说话太快了~

10分钟前
  • 小月月Yoly
  • 还行

Out of my imagination~

13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亮点在明快的节奏和凌厉的剪辑,还有漂亮的OST,使一部传记电影也可以很好看。所以这其实是一部青春热血片?!Just like the Facebook, it&amp;#39;s cool!!!

14分钟前
  • 少年夏不安
  • 推荐

如Zodiac般的小老太的裹脚布,Fincher真不适合拍纪实片。

16分钟前
  • Shudoku
  • 很差

很枯燥的传奇

20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与其听他噼里啪啦的我宁愿听谢耳朵的还生动

23分钟前
  • S.隐形人
  • 较差

被搏击俱乐部鼓舞,所以看看。在我看来,这片更像是为这位最年轻的亿万富翁量声定制的PR稿。冷酷又充满激情的创业过程很感染人。

28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还行

商业上的成功必须得不择手段六亲不认么?

29分钟前
  • 紧张大师
  • 较差

喜欢Fincher,但他的风格完全不适合拍主角是机器人类型的人物片 ╮(╯_╰)╭

33分钟前
  • prost
  • 较差

老实说我真觉得主角才是真腹黑,小华和肖恩都被他玩儿了而且重点是,几乎所有年轻小伙子想干出点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初衷无非就是为了“挽回那个离我而去的漂亮姑娘”这么简单——只不过有的人真的成功了而有的人没有,而轰轰烈烈大有作为一番之后,ass hole 还是那个ass hole

37分钟前
  • 海贼拉面
  • 较差

看得我心里特别不平静,尤其是男主角和男配角,过于ambitious&amp;amp; aggressive

39分钟前
  • Helenhelen
  • 还行

语速快得惊人

41分钟前
  • 沙拉酱波娃
  • 还行

@Wabash Landing 9。You are not an asshole. You are just trying so hard to be.

43分钟前
  • 还行

烂片一部,除了哈佛以及男主语速超快信息量大以外这片子基本没有看点。更搞笑的是得了最佳配乐奖,你们看电影的时候能意识到这片子有配乐吗?

45分钟前
  • 胡铁梅
  • 较差

快速剪辑、快速对话、快速发家、快速失恋、快速反目,叫人应接不暇

50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男二熟练地走过来打烂你的电脑.gif

54分钟前
  • 结月缘
  • 推荐

故事内容不提,社交网络不提,真实的Mark的那种“单纯的技术改变世界”的技术青年梦想不提,这片很棒的地方就是人物和笑点都组织的刚刚好,虽然众叛亲离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戏码太蹩脚。最可惜的是开始让我觉得那么棒的节奏,最后也让人有点疲,从头到尾叙事速度都那么快,稍微变一下就好了。

59分钟前
  • 琴酒
  • 还行

我学懂了好多东西哦~

1小时前
  • Dominic
  • 还行

马克就是个asshole,一个自以为是,高傲自大,没有教养没有素质彻头彻尾的asshole,有条短评还可怜他最后身价过亿却孤独一人,难道不是活该吗?现在facbook走下坡线真的是不要太爽,倒闭就更爽了。从一开始对女友的恶语相向明言讽刺到被分手后上网对前女友进行语言攻击人格侮辱,到后来偷袭别人的idea创立网站,再到全程从没尊重过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朋友即合伙人的意见,背着合伙人自行做各种决定甚至背地里放暗枪……每错,他就是个asshole

1小时前
  • 懂事长
  • 还行

“女孩子不喜欢你不是因为你是书呆子,而是因为你是个混蛋。”

1小时前
  • Mona Lishark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