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并非个个都能善始善终,开花结果。
有些人会落到干硬的地上或荆棘丛中。
有些人就是根儿浅。
——选自《莉迪亚嬷嬷语录》1、像棵树那样等待琼静立街边,等人的空当,她想起莉迪亚嬷嬷的规训,她灌输给使女们忍耐、顺从的观念。
如同她话中的隐喻:别当那浮躁的无法扎下根去的种子,要做深深扎进这片泥土、这种制度的种子,别抱怨,要适应。
简而言之,莉迪亚嬷嬷的意思就是,忍耐与顺从就是使女们的价值。
琼接受了这种灌输吗?
没有。
琼的旁白之中骤然间话锋一转,视角也陡然转变。
从最开始的代表琼羸弱地位的上帝视角切转为伟人视角。
镜中的琼瞬间变得高大又稳定,背景中出现树,这树暗示的正是琼现在的精神和意志。
她隐忍并隐藏,看起来和从前一样弱小,但以她的内心为起点,她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蜕变。
她在蓄势,在观察,在耐心地等待时机。
双翼帽檐窄窄的视野中走过几个使女,悄悄向她投来交流的目光,使女们已经渐渐联结在一起,地表之下,有暗流正在涌动。
顺带一提,使女们出门时都会戴这种限制视线的帽子,让你只能看到眼前一小块空间,为的就是让你别左顾右盼,从视线上限制你的人生自由。
威权和压榨可以细致入微到这种地步,看似你在自由地观看,其实你还是一个囚犯。
囚禁的手段从古至今不断更新进化,早已不再只是对身体粗暴的囚禁,许多软性的办法在出台,许多更为经济又便利的办法在施行。
双翼帽和枷锁的不同之处在于:戴上枷锁的囚犯无法劳作,只会消耗物质,占用空间,却无法提供经济效益,对统治者来说这是费力不讨好的;可是双翼白帽却适度地限制了使女的人身自由,同时又没有影响其生产能力,使她能够成为被限制自由的奴隶而不是被监禁的囚犯。
控制人的技术和方法只会越来越“进步”,而对人的思想进行洗刷和重置可以说是其中最厉害的一种,莉迪亚嬷嬷扮演的就是这个角色。
她有点像如今的教“女德”的那些家伙们。
迎面走来一个和琼身份相同的黑人使女,这是琼等在路边的原因。
基列国规定,使女出门必须两两相伴同行,其目的在于使其相互监视,相互猜疑,因为在互不熟悉情况下,谁也不敢贸然在言行上有出格之举,即便两人在心里可能都想这么做。
“祈神保佑生养。
”
“愿主开恩赐予。
”
这是使女间的问候语,里头充斥的生养讯息正是日常洗脑的一部分,这种语言的规定意在不断重复之中的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使女们就会接受这种价值观念和职责的赋予。
这就是专制的技术和哲学,全方位的专制。
两人一路上都在说着符合基列国政治正确的话语,私人化的聊天根本就不存在。
这种谈话的可怕之处在于,互相防备,所有的语句和观点都不能出现价值上的误差,因为对方很有可能是在试探你,或者将你的异端思想上报统治阶层。
比如两人对话中黑人使女有一句话就可能是个隐含的陷阱,但是琼反应奇快,没有失误。
黑人使女说,她不知道奥芙约瑟夫(埃米莉)发生了什么事。
琼回头严肃地说,我就是奥芙约瑟夫。
因为按照基列国给使女取名的规范,使女的名字就是“Of”后接所在那家大主教的名字,而每家只会有一个使女,所以使女的名字会出现相同但不会同时相同的情况。
进入食品店后,琼偷偷和使女奥芙罗伯特进行了一段密谈,在路上她们就交换过眼神。
两人交换了好几样情报。
使女凯西生了一个心脏外翻的畸形儿,不知道它会不会面临被遗弃的命运;前方战事,美国人要失去芝加哥了;琼没有得到麦肯锡夫妇家的消息,其实她想知道的是自己长女的情况。
两人谈话中提及女佣(马大)非常刻薄。
此时使女和马大之间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说白了马大和使女之间还没有找到共同的利益基础,所以还不会形成联盟。
琼回家后,菜没买好,马大显得很不悦。
客厅,镜头随手杖缓缓上移,一直移到莉迪亚嬷嬷握着杖头的手。
前景虚化,背景中琼走到门口。
这是本剧惯用的运镜手法,一镜之中自成分镜,流畅自如,随处可见(如前头琼等人时看使女们从她面前走过的镜头)。
莉迪亚嬷嬷的职能,我的理解是,她负责教育和规训使女,并监督生育(授精仪式)合时进行。
她之所以行动不便,拄着拐杖,是因为之前她被埃米莉从背后刺了一刀,本集前情提要中也可看到这一幕。
劳伦斯夫人显得坐立不安,劳伦斯大主教按着她的手,意在控制她的形体。
莉迪亚嬷嬷问及授精仪式的情形时,劳伦斯夫人不由自主将手指伸进了裙内,而劳伦斯谎称仪式进行了。
这可能说明劳伦斯生理方面有问题。
琼当然心知肚明仪式没有进行,她双眼骨碌一转,面露喜色。
她有可能会找到劳伦斯的致命弱点。
等待,像棵树那样等待,会有收获的。
不知劳伦斯会帮助使女逃走是不是和此事有关。
但是使女是送不绝的,一定会有新的使女来替补,所以琼可能是劳伦斯特意调来的,他握着琼的把柄(私逃),琼也握着他的把柄(私放),两人都不会告发对方的秘密。
莉迪亚嬷嬷偷袭了琼,她是基列国中非常恪尽职守的一名奴才,也因此她作恶多端。
这次偷袭,既是自己被捅伤后的泄愤,也是惩罚她违反禁令私自闯入麦肯锡大主教家中看孩子。
2、“Hen party”借酒浇愁的卢克照片摊着一堆从报纸上剪下的资料,上有基列国诸位大主教的照片,其中一人被画圈,正是琼之前的主人,沃特福德大主教。
可见卢克一直在关注、调查妻子的去向和状况。
莫伊拉告诉卢克,埃米莉会在这吃晚饭,卢克显得很不自在,神情还有些伤感,因为埃米莉会让他想起自己还落在基列国手中的妻子,有关她的遭遇,他不可能一无所知。
埃米莉尚未适应新的生活(所谓新的生活就是从前正常的生活)。
医生告诉她身体状况时说得也很委婉,但不难知道因为基列国的经历,她患上了妇科疾病,并且营养失衡。
对方还给她介绍了心理医生,专门帮助和她“类似的患者”,指的就是受到性伤害的女性患者。
琼撞破了马大们的密谈,别家的马大溜到了劳伦斯家中,想要逃走。
这也说明马大们和使女们一样有自己的地下秘密组织。
这是琼和她们,也就是使女和马大关系取得进展,建立互信的一次机会。
劳伦斯忽然走进厨房,见到陌生面孔,说了一句“Hen party”,“hen”是母鸡的意思,也是一种对女性不太尊重的称谓,形容女人像母鸡一样叽叽喳喳的意思。
这当然是非常男性化、非常傲慢的词语。
为了不让劳伦斯告发她们,琼主动找劳伦斯说情,柔和的逆光落在琼的身上,如同神圣的光辉。
琼认为劳伦斯是个有同情心的人,和别的大主教不同。
但其实劳伦斯在说话的时候,是显得很冷漠的,他在刻意与一些事物保持距离,形成一种超然感。
劳伦斯答应了不管此事,琼开心地向马大们宣告了喜讯。
果然,这一举动使她和马大增进了感情,还同她开起了玩笑。
琼兴冲冲地指挥马大的逃跑计划,不知自己冒着多大的风险。
要逃走的马大艾莉森从前是化学老师,琼戏称之为“绝命毒师”,这种小段子其实有点出戏,虽然在逻辑上是说得通的。
因为《绝命毒师》和基列国同为21世纪的产物。
琼换上马大的灰色服装,相比红色使女服的扎眼,马大的服装却能令人忽略她们的存在。
她和劳伦斯家中的马大贝斯一起护送另一名马大艾莉森越过封锁区。
这里布满铁丝网,警备森森,随处可见的被吊起的尸体令天空都是灰暗的,所有马大默默列队穿行其间,没有人讲话。
如果通行证对不上,便会立刻被卫兵拖走。
这一段还是一如既往,用了许多正面拍脸的近距离镜头,镜头比脸要高,以表现琼作为弱势一方的孱弱、谨慎。
这片区域烟雾弥漫,是滥用化学试剂的原因,这和基列国的环保主义是相违的。
艾莉森被送到一个接应地点。
回去的路上,贝斯对琼交了心,她自己被结了扎,因为会煮饭,所以没被送往“荡妇俱乐部”。
“荡妇俱乐部”是另一项表明基列国的律令有多虚伪的证据。
他们禁止色情场所,却私下建起了专供统治阶层淫乐的地下会所。
贝斯告诉琼,艾莉森并不是为了逃到加拿大,她要深入敌后,加入西部的反抗组织。
因为她懂化学,可以制作炸弹。
琼提到一个叫奥芙格伦的使女,她非常有种,在基列国的高层集会时制造了一次炸弹袭击。
埃米莉一个人坐在游乐场外的桥段,出现了自由女神高举火炬的形象,但是双眼却被一道黑漆蒙住,这自然象征此时美国社会现状。
埃米莉来到卢克和莫伊拉的住处吃晚餐,卢克看到埃米莉就不由想起了琼。
他很想从埃米莉那儿问问琼的现状,以至于显得有些失态。
3、“It's me !”接下来是本集的高光情节。
艾莉森不知为何竟然带了一个被卫士击伤的马大逃进了劳伦斯家中。
琼在这次情节的推进之中发生了一次行为上的质变。
首先,她表现得非常像一个领导者,救人心切,调度迅速,而且大局观强,自然而然之中她其实成为了使女和马大的地下组织中的一名领袖。
她的领袖能力是在历练中形成的,在沃特福德家中的磨练使她不再是个脆弱的小女人,是环境改变了她。
另外一点,就是她在危急时刻的决断。
她清醒地知道绝不能将两名逃亡的马大交给卫士,不仅她们没有活路,整个劳伦斯家中上下都会难逃咎责,而且地下组织很有可能会暴露。
不断流血的马大发出阵阵呻吟,这样下去卫士一定会发现她。
请注意此时琼的行为,她脱口而出,连声骂着“Shit”,表情焦急,但同时也表明她在非常积极地应对。
她没有将这名重伤的马大交出去,其实已经意味着任她死去;为了不让卫士发现,她捂住了马大的嘴,制止了她的呻吟,直接导致其死亡。
当她意识到她失手杀人之后,她没有显露惊慌和脆弱,握紧了拳头,面色如孤隼般坚毅。
她只是沉默了一会儿,便调整好情绪,抓住时机,将另一个马大(艾莉森)送走。
此事之后,琼不再是地下组织中的初习者,而是经过淬炼、见过生死的参与者、组织者甚至是决策者。
这是一次本质性蜕变。
劳伦斯看到了琼惹来的大祸,发了大火,这是他第一次如此失控。
主要原因并非祸事本身,而是他担忧妻子的安危。
可见他对劳伦斯夫人感情很深。
琼亲手埋葬了死去的马大。
救人反成杀人,令她内心非常痛楚,将愤怒一下一下倾泻在铁锹上。
如何不再好心办坏事,如何成为一个睿智周全的领导者,她还有路要走。
重要的是,她已经走在了路上,在争取将命运攥在自己手上。
卢克和莫伊拉抱着琼的小女儿,卢克自责自己无法将琼和长女解救出来。
清早琼走到花园,发现劳伦斯夫人在尸体上的土地种花,帮自己掩盖痕迹。
两人相对无言,心照不宣。
琼依旧和黑人使女一起上街购物,黑人使女向她聊起琼亲手埋葬的那名马大。
黑人使女当然不知道那名马大已经死了,不断对之口出恶言。
琼心中不忿,绵里藏针,隐隐恫吓黑人使女,要将她推到公车前撞死。
黑人使女愣在原地。
目前为止,还不能确认她是不是使女地下组织的一员。
在基列国期间,埃米莉视力下降严重,配了一副眼镜。
她终于下定决心,给自己从前的女友拨去电话。
电话接通后,画面大幅虚化,埃米莉在背景中瘫坐在地,以此表明其内心的巨大冲撞。
而其女友的车突然停到了路上,显然是因为内心激动,无法继续驾驶。
镜头无限拉高,那份爱情如悲痛的羽毛,冲浮高空。
而天地,猛然静谧下来。
2018年5月19日,受性侵丑闻困扰的智利教会全部34名主教集体请辞,主教会议因回应丑闻而全体辞职,为天主教会史上首次。
澳大利亚“对性侵儿童事件回应皇家调查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950年至2010年间,澳大利亚全国天主教神职人员中有7%被指有性侵儿童的行为。
2018年8月14日,宾夕法尼亚州大陪审团公布报告称,过去70年间,全州有301名神职人员涉嫌性侵1000多名儿童。
16日,梵蒂冈当局发言人发表声明:“罗马教廷明确谴责对未成年人的性虐待。
”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报道,据统计,1950年以来,有超过1.7万人报告称曾被美国教会人员猥亵。
德国《明镜》及《时代》披露了一份研究报告称,从1946年至2014年的68年内有3677余名儿童遭神职人员性侵。
德国天主教方面发言人斯蒂芬·阿克曼表示,对于调查结果感到“失望和耻辱”。
2019年2月5日,天主教教宗方济各从阿联酋访问返回罗马后,在专机上接受了记者采访,首次公开承认有神父和教士性侵修女,甚至强迫她们堕胎。
早在1994年,已故的修女欧多诺修就曾向梵蒂冈教廷提出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光在某个普通教会就有29位修女遭到性侵,并提到修女被一些教士称为“较为安全的性伴侣”。
2019年2月21日,教宗方济各召集了全球共190名主教,举办“教会未成年人保护会议”,呼吁天主教会放弃消极的态度,积极处理性虐待问题。
(未完待续)细说《使女的故事》更新于此豆列影评均首发于公众号:段雪生。
只介绍最好的美剧。
剧情推进,连音乐都变得不一样了。
片头June在Aunt Lydia的陪伴下回家,额,回Lawrence长官家的时候,配乐是贝多芬第九交响乐,the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 125,被认为是贝多芬最伟大的作品。
剧中选择的是其中有人声合唱的这段,出现在交响乐的第四部分,由4位歌唱家及一位和声完成。
歌词部分是德国诗人Friedrich Schiller所著Ode of Joy。
不论是交响乐本身的雄壮豪气,还是诗名Ode of Joy,都体现了一种有所希望、积极,甚至是欢快的气氛,合唱的方式是一种集体力量的表达。
昨天还在想不知道新的一集能不能有突破,一听到这段配乐就振作了起来,而这时对剧情的发展还一无所知。
跪得太久,June的步伐略踉跄,但她走得很快,Aunt Lydia似乎是勉强才跟得上她。
June的表情依然坚定,但这坚定也和以往不太一样,想来是因为她确实有了计划。
不得不承认女主角伊丽莎白-莫斯的演技和对面部表情的控制,就靠着这张脸,撑过了第三季的前九集,而上一集Heroic中则承担了90%的镜头,虽然那集评分只有5.8,我个人也不十分喜欢第九集,但女主演技的确不同凡响。
Lawrence夫妇目前只需要多一点点压力,小小push一下,就会倒向June阵营。
因为June之前的思想渗透已经足够充分。
第10集这个push来了,是我们好久未见的强奸仪式,而且几乎就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的,这大概意味着题目中的witness。
Lawrence夫妇几近崩溃,反倒是June平静地“指导”:当作一项工作来做,可以闭上眼睛,You are not you, I'm not me. And it's over.事后Commander Lawrence体贴地送上了紧急避孕药,比这个更体贴的是,I give you a truck。
之前June已经在Lawrence夫人的帮助下,找到了这个教区所有孩子的资料。
夫人说,June你的出现总是让人激动。
这种影响和渗透是需要时间滋养的,之前几集的缓慢现在可以理解了。
Serena这边,在经过几个月的焦急等待后,觉察出大概通过Gilead途径要回女儿是不太现实。
她拿出了加拿大外交联络员给的卫星手机,跟Waterford摊牌。
对之前他的谎言,Serena大约心里也是有数的,聪明处在于,看破不说破。
Waterford一如既往地下作卑劣,就是他怂恿Commander George到Lawrence家里“见证”仪式的。
仪式完成后还假惺惺地问June是不是Ok,June回答说还好不是你。
痛快!
结尾处Muffins mean yes,与开头司康饼mean no相呼应。
此时背景音乐也选择了合唱曲目,这次是意大利巴洛克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教师、神父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创作的Gloria in excelsis Deo。
伴随着乐曲,June家的Matha盯着桌子上满满的Muffin,这意味着更多的Matha说了yes,会帮助他们,也意味着更多的孩子会被解救。
合唱达到高潮。
几方走到一处,要通过共振形成合力了。
Matha们也是见证。
We are gonna need a bigger boat. June说。
OfMathew,AKA,Natalie,没死。
但也活不过来了,原因是失血过多,那么上集中枪之后为什么不但没有急救,而且有两个士兵拖着她?
地上留下一道血迹。
这两个士兵也是失血过多的帮凶。
Gilead的医学常识匮乏得可以。
记得之前某集中一个使女生下了死胎。
当时也是连人工呼吸都没做,直接宣布死亡。
但凡看过点医疗剧的,都知道清理一下呼吸道,没准儿孩子就活过来了。
而且Gilead是如此重视孩子的一个国家。
不得其解。
《使女故事》到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女主成为英雄。
虽然眼下是看不到什么希望,但如果后面几集还能圆回来的话,这几集可以视为June迷失的一段。
这是可以理解的。
谁的成长路上没迷茫过,是吧?
所以发生在病房的第9集,到那时回头看,大约是点醒June的一集。
与医生的谈话是“点醒”的一步。
为了这一步,Serena必须出现。
否则June的行为在任何人眼里都是必须要上报的,只有Serena,还可能残留一些慈悲。
之前两人在林肯纪念堂大吵,互相盼着对方去死的情节我们忽略不计罢。
此剧现在不能以逻辑推之。
医生认识女主的麻麻诶。
好惊喜。
I am honoring her by saving her baby. What will you honor your daughters?看着Natalie的孩子出生,看着年轻的女孩们来医院检查初潮(检查这玩意儿干什么?
有这功夫多学点急救知识吧),大约是“点醒”June的其他步骤。
尤其是Hannah马上也要青春期了。
解救行动刻不容缓,June你醒醒吧!
然后我们就看着女主深情地对着已经脑死亡的Natalie发誓,我要救出去尽可能多的孩子。
至于怎么做?
I have no clue.Neither do I, June. Neither do I.我确实一头雾水啊。
不过我是真心希望这剧能好起来,June真正行动起来,给Gilead几下重创。
这集IMdb评分只有5.8。
顺便,医生的扮演者Gil Bellows演过《肖申克的救赎》中的Tommy Williams。
《使女的故事》第三季终于完结了,即使是自以为高逼格的美剧观影人群,弹幕里,前十二集都在吐槽开挂的女主,豆瓣不满三位数的影评也有不少吐槽剧情BUG,想想最近热播的国产偶像剧《亲爱的热爱的》依旧是2.0版的傻白甜遇见不再霸道的大叔总裁,上演一场全程YY的恋爱剧,竟然没人吐槽,一个有阅历有事业的中年大叔,竟然还是爱情最大!!!
试问,现实世界里有这样的中年不油腻还拥有美好肉体的男同学吗?
不好意思,据我所知的同龄人,几乎到了“最爱的运动”,也尽量享受不去服务的懒丧期,恐怕没几人耐烦谈一场360°粉红泡泡环绕的纯爱,哪怕是约*炮,两次没意向,可能不少都想着换个更EASY的对象。
与其幻想永远不可能在现实世界里发生的,他既有强大的现实生存能力,又完全没套路的跟你同频恋爱脑,不如好好看看这场沉重的《使女的故事》。
坦白讲,按照基列国的客观条件,琼在第三季里活不过一秒钟,确实编剧赋予她强大的女主光环。
大量的心理戏,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为配合人设,几乎全程在高清镜头下素颜,可能上季因为出演孕妇,演员也有刻意增肥,妆容上也重点强调黑眼圈,雀斑,粗糙的肌肤纹理,即使我这样的死忠粉,也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个赏心悦目的女主角。
当然,看美剧的筒子基本上还能够突破颜狗的肤浅审美,弹幕和影评里大家吐槽的重点大致有两点,第一,琼全程神经病一样的耍狠表情;第二,琼很自私,一直在挑战权威,搞事情。
终于,迎来了最终集,还是压抑的剧情,一群“作死”的女人,大胆搞事情,我真的是看完以后,哭成狗,前十二集的不知所云,剧情BUG,看似自私疯狂的女主,都得以升华。
是的,在基列国,作为女人,没人活得容易。
琼,作为人性生育机器的使女,经历了被强*jian,女儿被送人,小女儿被夺走,跟丈夫分离,患难下爱上的司机原来是基列国的战士,这样一连串的打击,试问,认命才算合理吗?
摆几个耍狠的表情又怎样呢?
也正是这样足够坚强勇敢的心,才能在经历这一切打击之后,永保初心,由被害者进化成一个真正的fighter!
弹幕里,很多人吐槽琼自私。
是的,她现在待的主教夫妻,对她好的不得了,男主人对自己妻子是真爱,压根不想琼履行所谓使女的义务,女主人即使在基列国的制度里,属于女人族群的头部人群,但是,她因为无法接受这畸形的一切,处于半疯状态。
还有,那个曾经与她结伴同行的黑人使女,虽然被洗脑成可悲的从犯,但是举报玛莎的行为,也是出于保护琼的本意。
甚至于那个变态的莉迪亚嬷嬷,她也是基于她自以为的 “为了可怜的生育率,拥有生育能力的女人做使女多么伟大啊”“孩子还可以在物质条件优渥的主教家庭中长大,不用再像回忆里她认识的跟着单亲妈妈只能拿薯条当午饭的孩子一样艰难活着”,多么伟大啊。
琼对这一切,所谓的好意,从未动摇。
因为大主教是建立基列国的始作俑者;黑人使女因为自己的愚蠢,害死了帮助孩子的玛莎;至于面对莉迪亚嬷嬷,不管是她的电棍,还是貌似慈祥的话语,琼都没有丝毫的摇摆,这一切小恩小惠,都是建立在剥夺一切女性权益基础上的,基列国的一切都是畸形罪恶的,站在这个角度去设想一下,即使前十二集,琼的人设也没有崩,她没有在愈发艰难的看不见希望的世界里认命,她没有被既得利益者的小恩小惠腐蚀,于最绝望之地,这个处于畸形制度下的她,都没有被真正打垮,当你看明白这些,就明白琼为什么一个表情演完了一季,那是她充满怒火勇敢的心。
至于很多人呼吁的NICK,我认为他的缺席很合理,虽然被前两季里,他与琼之间的患难爱情所感动,但是,这是讲述真正女人崛起的《使女的故事》,爱情从来不是重点,这不是即使9102年,还期待着完美男主来拯救自己平凡生活的国产剧,它看似完全架空的故事里,讲述着适合所有姑娘,去一个人好好思考一下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而活?
女人本身没有力量吗?
那些当下所叫嚣的,女人要美到老,要优雅矜贵,要有事业有学历,这真的是女权吗?
去看看对标的男同胞,虽然不少也健身,但是多少挺着大肚腩的有点钱权的男同胞都蜜汁自信,而不管是谋生能力多么优秀的姑娘,我们都必须卯足劲去减肥去保养去化妆,为什么丑女人如此zhengzhi不正确?
那些所谓的事业有成,那些晒出来的烘培音乐舞蹈甚至充满暗示的普拉提钢管舞,这是否依旧没有跳出取悦男权社会的圈子,只不过加了一块自以为独立的遮羞布吧。
当置身于男人占据全部主导地位的基列国,看看所谓的稳定婚姻,每天只需要中华织毛衣的主教夫人们,肯定不会有婚姻解体的威胁,但是她们的婚姻值得向往吗?
妻子的责任里,明面上要协助丈夫强jian使女的工作,为了所谓伟光正的繁衍重任。
暗地里,这些道貌岸然的丈夫们,有他们的俱乐部,在哪里,他们可以串通一气,释放模仿丈夫之外的阴暗B面。
爱情吗?
期待NICK如盖世英雄一样,去改变这个丑恶的世界,拯救无辜的孩子们吗?
结果爱可能是真爱过,但是,能指望男人的爱吗?
原来他一直都站在对立面。
而置身于掀开所有遮羞布的基列国,才能够发现女人们的力量,那些沉默的玛莎,她们曾经是医生,是律师,是大学老师,她们曾经都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为这个世界发光发热过,她们都曾经是甜美的女孩,温柔的妻子,但是,当面对丑恶的大主教,也可以不露声色地焚尸,为琼打掩护。
她们传递着肥皂,她们在重重监控下,送出来52+的孩子,她们也害怕,每一个都清楚万一失败,面临的死亡威胁。
但是,就是在这看不见希望,高压之下,这些手无寸铁的女人们,穿越巡逻车,持枪警卫,拿起石头,怀抱着随时可能啼哭的孩子,送上了脱离苦难的飞机。
最后一集,中弹的琼,看着那架乘载52+个孩子的飞机一飞冲天,奔向自由。
她,意识模糊之前,她想起来,跟丈夫孩子一起嬉戏的往事,这就是女性真正的力量:我们从不冷硬,也没有想象中那般柔弱,我们是坚韧的人类世界的另一半。
��r&<�X��
这一季的某集评论中,我说June似乎是获得了某种力量。
没想到她先把这种力量用到了同伴身上。
联合其他使女孤立并欺负OfMathrew,故意碰人家一下,往水杯里吐口水。
June化身mean girl,难道我们又回高中了吗?
这剧不叫使女故事,是叫绯闻女孩吧?
幼稚得很。
连Janine都在说,You're being so mean。
而讽刺的是,最后OfMathew发狂时,最先暴击的竟然是Janine,一个在整个过程中对她最友好的人。
Janine这季特别倒霉,有一集因为想抱自己的孩子被Aunt Lydia暴打,这集又被使女同伴暴揍。
她招谁惹谁了?
June又在自己的批判会上揭发OfMathew“不想要这个孩子”,直接转移了批判目标。
看到这里后背发凉,揭发同伴,而且揭发的只是私下相处时的小段谈话。
这已经超越了Mean。
这已经是下作了。
June你还是我们光环灿烂正义凛然的女主角吗?
这一集似乎更集中在Aunt Lydia身上,频频闪回她的过去,一个爱孩子的小学老师,那时就已经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了。
就因为一次约会索性未得而忽然黑化?
而且对方,Mr Thorne并不是彻底地拒绝,他还是愿意再见她,愿意再次约会的,只是觉得这一次的性有点来得太快而已。
Lydia就这样翻了脸。
不管是逻辑,还是人之常情上说,都不是太通。
另外,有必要介绍Lydia的前世今生吗?
还是真的没什么可写了。
《使女的故事》一些符号化的东西,也泛滥了。
制服,高墙,吊死的人,使女们整齐划一的步伐 。
上一集连吊人的绳子都弄成了红色,天然的粗麻绳震撼力不足?
这一集OfMathew被射杀后,身体来了个漂亮的旋转。
剧情不够,镜头来凑。
反复出现的母子分离。
等等。
这些符号所带来的震撼和震惊已经随着剧情的弱化渐渐淡去了。
EP09 很多人应该会觉得这集无聊吧。
但是也可以想象一下,坐在屏幕前的你都觉得无聊了,何况June呢。
我倒是觉得把一种无休止的等待中,把人的混沌、绝望,发狂的状态拍出来,尤其是时间的跳跃,相当棒。
在此之前让我有这种神奇的代入感官的是《广告狂人》里Roger吃迷幻药的一集。
话说回来,June和Hanna失联后痛苦又悲伤,历经了悲伤的五个阶段,①否认(失落)② 愤怒③ 协商(迷茫)④ 绝望 ⑤接受。
第八集我们看到了愤怒,这集就是迷惘和绝望到接受。
这种想杀人的冲动如今和躺在病床上的使女又何尝不一样呢,通过杀人无法终止基列国的残暴。
好在June很幸运,有人带她走出来,Janine阻止了她自相残杀的冲动,编剧也借着她的口把大家想骂June的话说出来。
Serana掩盖了她激进的做法,母亲曾经的学生给了她活下去的意志。
走出病院的时候,天空下起了雨,在影视作品中通常代表着洗刷罪恶,救赎,重获新生。
感受着雨,看着又一批和Hanna一样的女孩子即将成为生育的机器,June决定要为她们一战。
如同医生所说,活在炼狱,必须有自己的目标和纪念。
这次她不再仅仅为了带自己的孩子逃离。
而是为了千千万万的孩子能活在以爱为名的人间天堂。
EP08.上一集不断提到的SAVE,让我开始在想第三季还不急于组队反抗,其实想表达的是救赎与挣扎。
反抗还要从瓦解内心开始,当June认为自己做的是在帮助对方,逃离基列国魔爪。
还有另一种世界观存在着,她们是秩序的守护者,她们真实的认为自己是高尚的,是在拯救那些像June一样邪恶的灵魂。
不过,当她们作为秩序的执行者,露出恶的一面时,同样会被上层嫌弃残忍,被同袍鄙视——无论是Lydia在大主教和夫人面前教训使女,还是偷偷告密的使女。
这时候她们又显得有点可怜。
而看了第八集更加明白,那些嘴上说着我要拯救你的人,不过是躲在强大的权力下(这里是god)满足自己的私欲,救赎自己的灵魂。
Que Sera Sera作为50年代美国家喻户晓的歌曲,放在结尾真是点睛之笔。
另外,个人觉得这部剧可能更需要一气呵成的看完一季,否则对主旨理解时会有所偏颇 EP03无比喜欢第三集,看的时候几度落泪。
剧版到第三季已是书中没有的情节,网上也有争议说电视剧主角光环太重。
我认为使女的故事并没有只想表现玛丽苏,而是有一定递进的逻辑与主题。
这集在平静中进入了一个小高潮,奠定了这季的主题:第一季看做是一切的起点,从使女角度入手,将她们过去自由安逸的环境下,拥有工作与幸福的生活,与如今泯灭人性的压迫、家破人亡的现状作对比。
我们了解到,面对外部困境,普通民众的麻木,安于现状,导致在温水煮青蛙中基列国诞生,同时引出了她们内在的反抗,并在最后一集达到故事的顶点。
关键词:自由 丢失
第二季将悲剧扩大,展现基列国各阶层的女性,马大、夫人、虔诚的平民阶层,并不比使女的命运好多少,他们承受着煎熬,唯有遵从自己的身份才能得到想拥有的生活。
其中也是暗潮汹涌。
在反抗中,我们看到了母性,看到了上一代对下一代的保护,看到了女权精神的继承。
June明白不能等待男人拯救,要得到的东西只能靠自己争取。
在第二季的结尾,所有女性拧成一股绳,帮June的孩子逃离基列国,每个人违背自己的身份做着他们认为正确的事。
关键词: 母亲 保护
这便是《使女的故事》的升华所在,与以往在荧屏在看到的,大部分大女主电视剧不同。
女人们决定放弃男人的协助,转为成为自己的英雄,第三季她们将打破常规。
关键词:未来 联盟因此,June在将孩子安全护送后,无所畏惧,行事主动大胆。
就像一颗等待引爆的炸弹,暗自发展盟友(因为要与大主教等男性对抗,剧情上Nick的离开显得理所当然。
)面对聪明的新主人,June色诱不成又转为挑战他的道德底线,当然大主教Joseph也不干示弱,回敬June一个著名的哲学题——电车难题。
最感动的是大主教夫人Serena,这集她经历了精神上的崩溃,重构与自我和解。
在帮助June护送孩子出基列国后,Serena世界观已经分崩离析,再也做不回原来的主教夫人。
回到娘家,从母亲的所作所为,可以明白造成Serena性格的根源。
情绪被忽视,母亲只想让她维持原来的生活,维持家庭与尊严,甚至贬低她对孩子的爱。
然后Serena来找June,似乎是打算稍作回忆、June看到她隐藏起的小拇指,与她一同说起婴儿的点点滴滴。
(哭死我了)Serena表情无比温柔,虽然没有生下孩子,她却做到了母亲的责任——保护孩子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也得到了June正面的评价。
想想当时June怕Serena对孩子不利,各种托奶妈,托教母,结果还正是这个女人最后居然帮了她一把。
这里的打光非常棒,June的脸一半光明一半黑暗大海在艺术作品里象征着人的潜意识,当Serena扔掉指套,深入海中,代表她选择面对残缺的自己,正视自己的情感——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我们依然恐惧,但我们为了孩子为了他们的明天也要为之斗争。
那一刻的她无比强大,绽放着人性之光,
这是June开始拥有自己力量的两集。
第二集中,June帮助了Marthas,帮助一位曾是化学老师的martha逃跑。
在最初她们不信任任何使女的情况下,慢慢赢得信任,知道有这样一个martha的地下抵抗组织。
“I was a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er.""OK, come on, breaking bad."——泪中有笑。
只是不明白这集为什么叫作Mary and Marthas。
Commander Lawrence一家比较古怪,夫人多病,又在June她们狼狈不堪时施以援手。
而这位Lawrence虽然帮助过June,并成功地把Emily和孩子送了出去,却又对June和其他Martha冷嘲热讽。
并在June问及夫人时爆发。
精神似乎也不太正常。
第三集集名为Useful。
Lawrence在提到他救Emily这件事时,说她不是一般的聪明,将来也许会对这个世界有用(She's unnaturally smart. She might be useful to this world someday.)接下来他诘问June,你有什么用处?
编辑一些难懂的书,以为有人会读吗?
Useless.June反击道,那些难懂的书都是你写的。
如果说毫无用处的话,两人是一样的。
不,June说,你写那些书,改变这个世界,worse than useles.尼克也成了commander。
观众和June一样讶异。
在这次commander会议上,Lawrence让June去帮他拿书,然后再一次用了useful这个词,sometimes women can be useful.是因为看到June看尼克不一样的眼神,因而炫耀自己对June的支配权吗?
尼克要去前线了。
Waterford这家的线恐怕就此要断了。
June又为抵抗组织找到了五个新成员。
反击一触即发,期待下集。
前几集中,Emily从Gilead逃到加拿大,最先找的不是她的妻子,而是 June 的丈夫。
她给妻子打电话,想必也是做了许久的心理建设,还未完全消化自己的灾难,就要面对新的情感灾难。
她曾被困在另一个世界生死未卜,文明社会太阳照常升起,妻子规划了不包括她在内的新生活。
这些接受起来都需要勇气。
平安返家的意义也不再是幸福归来,而是面对、承受,打碎和重建。
Gilead暗藏的地下力量抛出的锚,让 June 看到发动变革的可能性,但好像又没有具体的力量能够被仰仗。
Serena的觉醒有望成为变革的有力起点,她无法保护June 为她生下的女儿,遭受断指刑罚,Gilead的集权暴政,甚至是她自己曾宣扬的政策正越过她身为当权者阶层的保护伞,让她从一个既得利益者,成为受迫害的一方。
但Serena持续的犹疑和痛苦,让她抗争的可能性、屈从折返的可能性,几乎一致。
人再麻木一些,倒退显然更容易。
不过女性处境的相似性,正一点点被揭开。
第三集Serena离开丈夫Fred回到家乡,却被母亲告知,除了丈夫身边,她没有立足之地。
包括Lydia嬷嬷,受邀用餐时,被请到另一处,隔离于权贵阶层之外。
她在众人面前对使女施暴,那群伪君子被吓到,但也没人认可她的行为。
她把国家当信仰,用变态暴力获取威严和荣耀,此刻却得不到感谢,且不被需要。
她的哭泣大概是意识到自身的工具本质,处在压迫链不那么靠下的位置,且在逐渐下滑。
一个将女性视为国家资源的社会,不存在对人的庇护,包括男人。
划归为例外的人群,都只不过是待宰的羔羊。
女人终究不具备完整人格,是无法自主存在的“他者”。
即便是掌权阶层的女性,也只能种花织毛衣,做为被驯化的附庸,被动地活在封闭的命运中。
所有的女性,所有人,被留下的、离开的,同时也都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使女的故事第三季就第一集回归很好看,后面剧情注水严重且拖沓,我都开始倍速了,五个字:女儿争夺战。
女主光环开得我眼瞎,心理走向没有变化,一直一脸拽,也不知为啥拽。
可能她知道自己是女主,所以别人不敢拿她咋地吧。
以至于第5集最后她愤怒成那样,我毫无感觉。
赛瑞娜这个人物的矛盾和转变更有看头,演得也很细致。
但有些心理变化,拍得太太太隐晦,肯定很多观众(包括我)一脸疑惑,她到底是怎么想的?
只能期待后面的剧情解释了。
逃离基列国的艾米丽,拍得挺好,走出噩梦后如何重建内心的家园。
她的彷徨、游离,面对儿子和爱人时的不敢靠近,都比较抓人。
感情线着墨于女主和原配丈夫,觉得他俩没啥化学反应,但女主录音机那段自白还是很感人。
最心仪的Nick和女主这对基本隐去了,女主还说对大主教Fred有复杂的感情,我[挖鼻]总结:剧情没有大进展,来来回回绕来绕去看得人很焦虑,也很不舒服。
前面几集看的还算带入,越往后越有点动力不足,可能是因为来来回回就这点事,也没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也许这种题材真的不适合拍成这么长,像女主这种心态刻画从第一季第一集就开始,观众早就理解了,然后三季下来每集都磨磨唧唧的重复这点范儿,很多对白和举止也是明显脱离现实的刻意拖慢节奏来走那种范儿,可以理解这剧的制作风格是每集都当个独立的小电影来拍了,但它毕竟是个连贯剧情的故事,这种风格走得太过了,难免使人产生厌烦!
然后几个角色的性格也是越来越缺乏说服力,塞丽娜继续着她那种前后不一的心态和行为,弗莱德主教感觉是个原则时有时无的人,难以符合他身居国家要职的前提,至于女主,在相对“弱势”的约瑟夫主教夫妇的加持下,则愈发张狂的有点可笑,动不动冲着镜头撇嘴瞪眼就不说了,能力和运气就是开个挂,没啥特别和意外... 再这样拖下去,这剧可以就可以不用看了,毕竟我们是看人讲一天等于一年的故事,不是自己在故事里煎熬每一天。
第三季越来越看不懂了,说实话整个剧集应该在琼第二季生下妮可之后就结尾就可以,剧情硬是撑到第三季已经看不下去了,完全是编剧的自我意淫,所有角色开始发疯,行为毫无逻辑可言,看到第三集琼如此作死还不死,这主角光环实在大到令人发指
@@@(2019-06-05)The Handmaid&#39;s Tale Season 3(使女的故事 第三季)(1-13)(剧情不算很合理。前9集乱七八糟的,各色人物都在纠结,立场反复在变。后4集才开始干正事了,反派被诱捕了,女主送了很多孩子去加拿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堡垒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大家都愿意为了孩子冒险。女主最后还是没逃离基列国。)
June不失为基列国点子王,日常是“i have a plan”。好喜欢Alma,好米,我老婆。
同样是脱离原著,第二季完成的相当出色,第三季人物都ooc了,剧情拖沓,线索混乱,主旨弱化模糊,变成肥皂剧了。感觉到演员很用心在演,但无法挽回崩局。
越看越烦女主,愚蠢自私,谁不合她意立刻甩脸子。我错了,如果这是清宫剧她根本活不过五集。开始觉得她就是高铁上孩子大闹别人异议她还要责怪别人的宝妈。老嬷嬷性格简直是我大学室友本人不知道哪里惹到她就要搞死你吓死人了。Serena,我对你真的非常失望,但凡你有点主角光环现在Gilead已经男女地位翻转了(说起来都怪家长的洗脑宗教教育啊!
前半段节奏略慢,煽情镜头太多了,剧本开始不扎实,我开始对近距离特写、隐忍但略显狰狞的表情厌倦了。。当然,fight精神是需要被歌颂的,所以这个人设是完全变了,因为不狠的好人是无法行善了。
剧情松散灌水,而且女主角真的越来越玛丽苏了,以至于后期根本看不下去需要快进
虽然才到e9 但是这种微妙的注水感真的很让我难受啊//如果足够关注相关事件 或许都不会认为这剧呈现的是什么魔幻现实 这剧是走现实主义风格的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编剧都圆不了这么水的一季以及最后的结尾不设限,不过就是玩个女权概念和眼球刺激。还有煞笔一样在洗白解释,真当回事了。
尼玛死了,这女主当小三抢了别人的丈夫,周旋在司机和大主教里疯狂上床为自己换取利益,这就是女权的反抗?国产抗战女性起码还是扛枪的,有人还说看看中国辣鸡女权?只不过题材比较新颖,三观崩坏,真的是很肤浅的伪女权。
脱离原著简直没眼看………
女人无处不在。女人服侍男人、取悦男人、也研究男人。当女人完全掌握了男人们的情绪,那就将掌握主动权。既然我们还战胜不了恐惧,那就先利用恐惧变强大吧。
万磁王不是反水王,Serena才是反水王。这季看到第六集真是彻底感到厌倦,对毫无推进的剧情厌倦,对女主一成不变的表演厌倦,对沉重单一的色调以及剧中整齐划一的法西斯审美厌倦。拍完这季别拍了,求求了。(不过第六集Chris来客串了,果然又是演基佬!是不是受oz影响太大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第三季的使女故事以及第八季的权力游戏怎么都那么黑啊 他们都参与了某种节能组织吗……第二季开始就挺没劲的 第三季希望能起来点吧 女主那张复仇脸已经看厌了
为了挽回我们即将弃剧的心,后半段反转也太快了吧
铺垫两季半了,再不反攻气了,活活憋死。
第三季还蛮好看的,就是细想Serena这个角色我难以理解,她拼了老命建国,咋就为了孩子这么随便就叛国了,但如果她的核心动力是孩子,那她为什么不用别人的精子怀孕,反正对于她优先级必然是孩子大于老公
果然烂下去了,这季大家都在干啥?
节奏太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