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基本上还是以家庭为单位,拓展朋友圈子,人脉,交际。
越是小圈子,越在意家庭背景,历史。
因为工作举家搬迁前往未知的地区,这恐怕在现在非常少见,很敬佩能这样做的家庭。
他们彼此信任,彼此相爱,才能面对这样的变动。
现在,大部分情形都是一人远离故乡工作,留着妻子孩子在家乡生活。
这完全是不一样的理念。
所以到底是占了其他国家扶持的便宜,还是被一时的利益蒙蔽了长远的目光。
从简单的帮扶经济到奴役整个民族,天下真无免费的午餐。
国家强大,社会稳定,千万家稳定。
本片是一部被主流电影评论和影迷都忽略的遗珠电影。
讲述东南亚某国发生了排外暴动,政府瘫痪,一家美国工作人员需要在混乱的局面下逃离到安全的地方。
本片是一部灾难电影,且节奏感极佳。
和火山、海啸、地震、外星人入侵一样,暴动的国民,被极端思想蛊惑,失去了理性,见外国人和异见者就杀,宛若僵尸电影中的僵尸一样。
虽然是人,但毫无人性可言。
主人公一家的逃难过程一波三折,紧紧揪住观众的心。
暴乱的城市、咆哮的暴民、被破坏的房屋、随处可见的尸体,场景的渲染非常到位,一副大灾破坏下的残垣断壁。
主人公需要不断防范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暴民,可谓九死一生。
以前灾难片涉及暴民城市的题材似乎没有,本片属于小创新。
自然灾害恐怖片,通常会设定因为人类的过度开发破坏,导致自然的惩罚。
本片也巧妙嫁接,发达国家利用跨国公司对当地人民巧取豪夺,引发了民众的排外情绪。
本片里完全失控的暴民代表人性恶的一面,但片中也有部分善良的人性存在。
一位参加暴民起义并游行欢庆胜利的当地人,瞧出主角们伪装逃跑,但却没有告发;让主角们躲藏的卖石雕的老人、河边的摆渡人等等,都是人性善的一面。
男主角对家人的爱在本片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皮尔斯·布鲁斯南的角色是个配角,而且出现的时机太过戏剧化,虽然是救星,某种程度上冲淡了本片从头至尾那种令人窒息的逃亡之旅。
他决定不守在房间,而是登上天台;他决定不留在天台,而是跳到对面;他决定躲在死尸后等到天黑,他决定穿过暴乱人群去大使馆,他决定即便007已经死了,也要去渡河。
我是一个很怕做决定的人,确切的说是怕自己的决定对他人产生影响。
怕决定错误而造成别人的埋怨。
就像拖家带口从美国飞到东南亚,半夜起来看见老婆在厕所哭。
对于你来说是改变一个工作场所,而对于家庭的其他成员就是整个人生的改变。
从普通员工变成管理层,升职加薪,这本身真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只是正好赶上暴动。
但即便如此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人,让所爱之人全都身处险境,依然是无法承受之重。
好在之后的每个决定都是正确的。
妻子对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不适应也只是在半夜躲起来伤心,她了解丈夫的内疚和忐忑,她在尽量减少自己对他的影响。
而如果没有她在丈夫身处险境时候的出手,或是在他自我怀疑的时候的喊话,都有可能没有最后的逃出生天,这是一个好妻子。
而两个孩子,不坑,真的不坑。
除去这个年纪该有的一些执拗,基本没在关键时刻捣乱。
在一个语言不通的地方,你会即刻变成哑巴,连正常的交流都无能为力,更何况是发生了暴乱。
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会让你的焦躁和恐惧倍增。
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冷静做出正确的决定就更加不易了。
其实全片都充斥着让人窒息的绝望,在墓园看着老婆被按到地下时到达顶峰。
安全还是一切的前提,不是什么时候都会有007跳出来救你的。
🌈美国/惊悚,动作/2015年8月上映🌈主演:欧文·威尔逊,蕾克·贝尔,导演:约翰·埃里克·道达尔🌈剧情简介:某东南亚政府与跨国企业合作,在落后地区大肆发展基建。
美国工程师杰克(欧文·威尔逊 Owen Wilson 饰) 因而被公司外派,携同妻女长驻当地参与项目发展。
杰克以为能在椰林树影的东南亚惬意展开新生活之际,但是愤怒的当地居民却因政府借基建为名中饱私囊而爆发骚乱。
政府警察 、军队节节败退,地区陷入无政府状态,民怨矛头迅即转向杰克等一班无辜的外国侨民,血腥的排外屠杀一发不可收拾。
杰克能否在长居东南亚几十年的哈蒙德(皮尔斯·布鲁斯南 Pierce Brosnan 饰)的帮助下,带领家人成功逃离险境?
🉑真的是全程刺激无停顿,揪着一颗心,原本逃亡不就应该如此吗?
没必要搞一堆煽情的亲亲我我让观众上厕所,画蛇添足,一个半小时不去厕所也能忍住,就看电影你做不做得到而已,这部电影,我觉得就很不错,没有一刻停留。
🉑小女孩心爱玩具掉地上这个梗吧,太多了,好在没有一家人停下来回去捡的俗套剧情。
🉑开始想说,电影总会在逃亡中带着孩子,出现孩子不受控发出声音或者乱跑而延误逃跑时机的情节就像是在路途中自己设置障碍物,很多电影又不能免俗,但是又在像一个问题,其实电影里的小孩子还算是乖的,试想放在中国,那一个个孩子估计没出发就已经滋哇乱叫,而很多中国父母会说:“开什么枪,我们有孩子,有孩子没看见吗,碰着我们孩子可跟你没完啊”🉑我想,两个女孩也是最后结局里,被越南营救的重要筹码吧,毕竟,就算是国境线,面对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所有的枪口都会有所顾忌。
🉑在这个故事里,没有依靠的逃跑是让人近乎绝望的窒息,没有增员没有援救的希望,在身异乡的无力感,不明缘由忽然出现的暴露危机,所有的这一切,才真的是带动整局紧迫感的关键。
🉑故事对于东南亚暴力的情节没有细致描述(我分不清是是泰国还是柬埔寨),而对于美国工程师遭杀害的原因也是简单带过(资本主义想东南亚国家以建设名义放贷从而达到奴役的目的,因此引起的仇视滥杀),因为情节紧凑,所以对话间的信息量,少而精,很不错。
🉑🉑🉑值得推荐!!!!!
无处可逃 (2015)7.32015 / 美国 / 动作 惊悚 / 约翰·埃里克·道达尔 / 欧文·威尔逊 蕾克·贝尔
2016-6-11 联通盒子高档会所内 服务员端上两杯水 保镖用吸管尝了两杯水没有问题后被端到大使桌前 大使离开 政府官员被反政府武装枪杀 保镖自杀男主一家来到柬埔寨 男主是工作需要举家前来的 在机场 公司的车没有来接 遇到了布鲁斯南 布鲁斯南在机场里抽着烟告诫他们 拉客穿的士司机服装的都是黑车 并邀请他们坐来接自己的车 接布鲁斯南的是当地人 喜欢美国的一位乡村歌手男主来到酒店 酒店的电话一片雪花 电话也不能接通 第二天男主来到前台要报纸 告知没有 需要到旁边的南柬埔寨去买 男主买了一份报纸 只有3天前的英文报纸 回程途中 街巷里反政府武装与政府武装展开互殴 男主跑回酒店门口 发现一美国人被武装人员所杀 武装人员发现他 男主夺路而逃 跑回酒店 一女儿自己跑去游泳 又返回游泳池接回女儿 一路上被追杀 布鲁斯南让他们一家上天台男主一家躲到天台 直升飞机来了 众人以为获救 没料到是反政府武装 机枪扫射 男主让女友跳到对面的楼顶 女友不敢 烦躁的情节只能快进 女儿又不敢 最终一家成功跳到另一房顶逃生跑路期间男主打死一武装人员 男主一家准备到美国大使馆 偷得一辆摩托车 一家人把头发裹住 戴上帽子 遮住口鼻 经过五条街 最后一条街有游行 没有办法 只能迎着人流往前走 险些被一当地人发现 当地人对视男主的眼神 但是没有说话 到达美国大使馆 发现被攻陷 男主一家躲到一当地人家 武装人员来到 男主欲夺枪 女主帮助他吸引注意力 结果枪里没子弹 女主险被QJ 布鲁斯南被一武装人员押到前边 实际上是那个接他们的当地人 二人杀了几个武装人员 头目逃走众人来到一屋顶 布鲁斯南跟男主解释了暴乱的原因 当地居民却因政府借基建为名中饱私囊而爆发骚乱等等 这段没看到夜晚 武装人员在另一处房顶开枪 当地人被打死 布鲁斯南受伤 男主一家继续跑 布鲁斯南跪在地上开枪打死了开车冲向他们的司机 车辆撞向布鲁斯南并翻车男主一家找到一条船 用金手表和nike鞋向当地人换取了船 武装人员又来到 找到了躲在船下的男主 男主被杀之际 女儿冲出来 头目让女儿用枪杀他爸 关键时刻 女友冲出来 用棍子打死了头目 男主一家上船 划向边际 看到了越南 越南不让他们的船过来 后边的岸上有武装人员的追兵 男主不顾敬告 船最终过了界 越南人告诉对岸的武装人员不要过界 否则开枪最终 男主一家获救 四人躺在一张病床张讲述一女儿刚出生的事 结束
1//不要让你妈闲着没事刷抖音,里头推的片子没正常的。
一开头就知道老阴阳人了。
2//严重东方主义、妖魔化的东南亚,编剧的眼界和脑子还停在上世纪初年,剧情拖沓离谱。
看着这部片子我大概知道他们以前是怎么想象中国的了。
3//这种片子果然都有一个故事模式,换个场景照葫芦画瓢,釜山行1也是这一套——一家人由父亲引领前进,实力最强的大神立flag、然后为这家人牺牲,不过比这高明太多了。
这片子倒是可以做个美国片裤子都还没脱就忙着办事的典范例子,剧情拖沓,总体节奏却赶。
4//这部片子不仅完美展现了东方主义,还完美展现了女性形象的弱化,片中所有女性都是娇弱、无用的,唯一作用就是添乱。
这方面的片子做的好的只有哈迪那部mad max。
5//bug太多且毫无人性,失真、没有细节,于是也就,非、常、烂。
垃圾,真是太垃圾了,垃圾到让人不敢相信这是15年的片。
美国电影中东方形象的变化如果是个论题,这绝对是个很好的例子——从傅满洲,到中餐厅,到黑帮,到威胁者,到本片中的反击者。
唯一不变的是东方都是不善良、没有人性的失败者。
片子整体气氛不错,不过两个女孩儿的演技是在不咋滴。
我觉得比最近大火的《摩加迪沙》要强。
作为一个父亲,想想自己估计也不能做得更好。
不过过程中一家人的闲话还是稍多,真实发生时,可能想不了那么多。
搁自己身上,我可能会躲在某个已经被洗劫过自己觉得安全的地方等待暴乱过去。
男主想抢枪那段挺奇怪,那时并不是抢枪的好时机,之前和之后都有更好的机会,比如直升机坠落后。
很少有电影同时具备娱乐功能和现实的思维教育功能。
恰好本片就同时具备这两者。
作为恐怖片,惊悚片,本片是绝佳的作品。
当年大学时,宿舍同学一听到放《贞子》,就吓得不敢进门。
我老婆在电影院看完《寂静岭》,据说做了一个星期恶梦。
在我看来,本片才是恐怖片里最高级的存在。
因为大部分恐怖片的场景,离我们现实生活太遥远了,我们观看时代入感不强烈。
而在看这部电影时,我的代入感还是非常强烈的。
在现实生活中,本片也可以给人很多思维启迪。
1.安全意识世界不是乌托邦。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很多想象不到的风险。
例如有在巴厘岛旅游碰到海啸的。
有在南非旅游时在机场到市区的大巴上被抢的。
当然了,很多风险,游客遇到的概率不大。
而我这种曾在国外生活工作过几年的人,感受就完全不一样。
我在非洲被持枪抢劫过,我的同事,朋友也有很多被抢劫的经历,有的被抢后还被毒打。
譬如没有去过南非的人,是不可能知道,那个地方每天都有银行运钞车被抢。
我在看南非本地电视台的节目,记者去采访当地人,结果后来当地人要抢记者的摄像机。
更别说当年有人抢劫南非的高档超市,和警察对战,开了几十枪,扬长而去。
譬如我也去过泰国旅游。
但是和很多向往泰国的小清新不一样,我深知泰国安详美丽的表面背后隐藏的黑暗之处,例如泰国是世界暗网交易(人口贩卖等)的重要节点。
2.适应变化的思维本片的男主,我认为他虽然是一个工程师普通人,但他适应变化的能力非常强。
我相信他去做金融也会非常成功。
搞金融的人一定要非常善于适应变化。
前一秒看多,下一秒可能就看空。
例如金融巨头索罗斯,其实他们家最值得学习的不是索罗斯后来如何做空英镑赚了大钱。
更应该学习的是,索罗斯全家如何能够用非正常手段逃出德国,避免了像其它犹太人一样被屠杀的悲惨命运。
最开始,男主在酒店里发现没有接到公司的电话,酒店的通信网络,内部电话,电视,全部切断了。
这时他并没有引起警觉,以为只是世界第三国家的正常现象。
但是他有正常的思维,当周围缺乏信息来源时,一定要及时去获取信息。
其实作为游客,也是要具备这样的思维。
一般来说游客的心理默认目的国家是安全的,会更加丧失对环境变化的警惕心理。
经过咨询前台,男主去酒店旁边一个本地人聚集区域去买英文报纸。
结果回来路上他发现游行群众开始和警察爆发武装冲突。
回到酒店之前,他发现酒店门口有白人住客被当地造反群众公开处死。
当地人发现了他,朝他追过来,他从消防梯子上到了酒店客房。
3.勇气很多时候我们看恐怖电影,只会骂主人公,你怎么这么笨,这么怂,面对坏人不敢逃跑,不敢反抗。
这就是”知“和”行“的区别。
我看恐怖电影,从来没有晚上做噩梦的。
如果以看恐怖电影的水平太看,我自认可以打10份。
但是面临真实的恐怖场景,你会发现自己的反应完全和电影中的主人公差别不大,甚至还不如主人公。
例如我在非洲被持枪抢劫时,一旦枪指在头上,真的就吓得不敢动了。
本片的男主,总体反应比较合格。
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男主全家逃到了酒店楼顶,以为直升机来救他们。
结果直升机上都是收割性命的死神。
男主很冷静,带领全家人来到酒店楼顶边上。
他想尽办法,鼓励全家,最后成功跳到隔壁楼顶。
而留在酒店楼顶的最后一个人却被造反群众一枪打下了楼顶。
也许你会说,不就是从一栋高楼的楼顶跳到隔壁楼顶吗?
警察追逃犯的电影不经常有这样的桥段吗?
我曾经在非洲维多利亚瀑布大桥和尼罗河上蹦极,每次站在上面往下跳的时候,都是瑟瑟发抖。
”鼓起勇气“,有时候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有个朋友,曾经吹嘘,他已经修炼得道了,无所畏惧。
我就问了他一句,说再多都不如做。
如果有美女在你面前脱光,如果古代敌兵攻入城堡你被抓住不投降就杀头,在这些真正考验人心的场景面前你能做到了,才能真正证明自己的胆量。
张艺谋执导的《悬崖之上》,我印象最深的也是面临枪毙的场景,最后一名要被枪毙的我方被俘人士,终于忍受不了心理压力投降了。
前面说到索罗斯全家逃出德国的故事,一方面固然是他们有适应变化的思维,另外一方面也是他们的勇气。
通过造假证件出国,本质上和偷渡出国一回事。
很多人只看到现在温州很多华侨在欧洲生活很爽,没看到当年他们如何偷渡出国,更没看到他们当年很多人是如何跨过阿尔卑斯雪山的?
总体而言,我认为本电影《无处可逃》是少数兼具娱乐和思维教育双项功能的五星电影。
和哒维、妈妈的睡前观影系列她俩都偏爱灾难片或惊悚片,本想看韩国的《海云台》,但看到太多评论说节奏缓慢,前半段更像韩国伦理剧,一个小时以后才有海啸场景,加上妈妈说她还没开始看就已经很困,我实在怕她睡着……这才翻出这部存硬盘很久但没看的电影,可以说完美符合了我此次的观影需求,惊心动魄的家庭大逃亡,顶楼跳跃那一段是我心中最有记忆点的一个小高潮,除了开头大致交代了一下人物设定和故事背景,其后的节奏都非常紧锣密鼓,格式有点太工整,某些处理过于戏剧化,但整体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不太满意的是哈蒙德的死!
妈妈也惋惜了很久,不由想到《釜山行》的胖大叔和《鬼灭之刃》的杏寿郎,所以最强战力伙伴都是为了成就主角的阶段性成功而铺路的吗?
虽也无可厚非但是不太能接受,想起老师的教导,不要为了成就主角而让配角无缘无故地牺牲,配角同样应当拥有完整的故事和人生,大致是这样说的吧,没有老师原话说的那么好,当时笑称老师是配角保护协会的,现在有点领悟到了。
又及,两个小女孩超可爱!
鄙人曾经跟随国企到东南亚和非洲各国常驻工作=。
=嗯,说实话,你是游客的话,你看到的都是笑脸,为什么,因为你是给他们去发钱的,但是你要是在那里工作,呵呵。
被丢石头都不是一两次好吗?
因为不论哪国企业你要是想在这种类型的国家混得好,就必须得进行政府公关,说白了就是那啥。
而且你还要派大批本国工人来(天朝特色,其他国家一般是只派技术人员,而且为了方便管理我朝企业一般都会像圈地一样直接用那种薄铁皮栅栏把工地彻底和外界隔绝开来,当地人不得进入,你们可以设想一下当地人看我们的心情),抢了当地人饭碗,有时候还得拆他们的房子,他们不恨你才怪。
所以我看这片就似乎看到了我在国外的日日夜夜,看到了那些曾经认识却被劫杀的同胞。
然而这里却有一大批圣母在无聊的为爱和平等喝彩,嗯。
有本事你也去常驻个几年,别呆在风景区里,来工地上来郊区,请在他们拿着石头和砍刀要钱要命要菊花的时候,张开双臂宣扬你的平等观。
否则就别瞎bb。
东南亚,政变,生死大逃亡。紧张感营造得不错。
残酷战乱太可怕了。亲情。背景很真实,就是那个倒霉孩子有点太气人,其他真的不错。男工作变动带妻俩女儿去东南亚,到达第二天当地政变,总理被杀。叛军打败警察四处抢杀,侵入他们住的酒店,见外国人就杀。一家人艰难逃出酒店,冒险找到大使馆发现无人生还,只好四处躲藏。遇到同飞机同酒店美国人H有了过夜地,H是间谍为国家谋划此地利益。当地人为自保反抗也正常,叛军夜袭,H死。按H指出方法冒雨夜行沿河逃到越南边境,得救。
吓死我了 真的是无处可逃 妈的看完我都要爱上越南了
男主啊,也不想想人家为什么要弄白人。害得你无路可逃的归根结底是谁?唉,这电影表达的也是半不拉搭。
很惊险感人。想到之前看的酒店无差别杀人电影了...看吧,老美去了柬埔寨都要被嘎腰子,咱就也千万别去了。脑海里无数次回想起b站up主小约翰的奇葩小国系列,落后黑暗的小国家背后,全是无数流血暴虐的钱权交易....人类唯一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他们从不吸取教训...
出乎意料的不错,拍出了在一个平民家庭遇到暴民潮时候的无助与痛苦。虽然很西方化的视角,但是讲出了一些东西,只是电影本身也没想往深里去探讨。镜头很好。
看完全之后才感觉这特喵的好差的即是感 。。
前戏太长,还有灯塔国的幼稚的世界观。
总感觉编剧脑子有问题,在寺庙妻子突然跑出来,在河边让女儿拿枪对着老爸,还是一开始就紧张的气氛,太刻意…
惊心动魄!!! 自己在东南亚国家生活到第三年没有正面遇到过动乱, 但是如果说从来没有和动乱擦身而过那是自欺欺人。减掉一星是因为结局太仁慈。
很恶心American First这种行径,恃强凌弱迟早会被反噬。全剧最深刻的一句台词是:Most of those merciless men out there. They're just trying to protect their children,just like you.
节奏蛮紧张,但是导演还是有局限性。
前面还好,后面就平淡了。前面是真恐怖。
皮尔斯布鲁斯南还是那么帅炸,不愧是历史上第二帅的007(我认为的)
一开始我还以为在泰国,原来是柬埔寨。
惊心动魄24小时
这电影看的太揪心了!角度选的很赞!欧文威尔逊其实没怎么接过烂片!真希望结尾来一句根据事实改编或者来个字幕交代一下后面的生活,有的时候真的很需要那句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请问男女主加起来一共说了多少个OK?文戏烦死个人。
好看,正如港版海报宣传语中说的“紧张到喘不过气的逃亡”,节奏快,无冷场,真实的逃亡不就该这样吗?欧文威尔逊你终于又拍了部能看的电影
活人版丧尸追杀大逃亡 前脚刚逃 后脚就追上来了 节奏紧凑 喘不过气(指主角)惊悚度比不过人类清除计划吧;天台扔孩子最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