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幻电影,一直有这样的论调,说它们严重滞后于科幻小说的发展,说它们沉溺于反乌托邦的描绘,说它们充满各种漏洞,甚至空有其表。
这样的指责不无道理,但是我们也要时刻记得电影是一门大众化的艺术,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
过度追求思想深度和叙事创新是没有生路的。
当然,观众的欣赏水平在逐年升高,越来越多看起来“死定了”的作品也开始得到认可,我想这就是科幻电影带给自己的红利。
正是因为那些可能被指责为不严谨的、不合理的、空有其表的科幻电影,让科幻的受众远远超出了科幻小说能达到的极限,才开垦了供传世经典生长的土壤!
而且那些希望在电影里导演和编剧就把故事所有的可能都说完的人,显然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有电影能在那短短数小时里做到完美。
看科幻电影而把幻想的权力都交给导演是多么愚蠢啊!
追求曲高和寡从来不是科幻电影该做的。
就像科普,需要时间简史,也需要十万个为什么。
1.alien life 对外星生命的想象总有参照,我们将它们与自身对比。
2.outer space 星际旅行的概念,科幻电影鼓舞我们往更远探索。
3.monsters 怪物像我们的阴暗面,我们消灭它们以排解恐惧。
4.dark futures 对反乌托邦和后末日时代的描述是给我们的警告,“注意了,如果我们这样做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5.intelligent machines 我们需要对抗的不是机器人,而是我们自己想要创造机器人的愿望,我们才是固执的反派。
人类的问题在于认为机器人是低一等的存在。
人类值得成为幸存者吗?
机器可以拥有权利吗?
你随时要准备拔掉电源。
6.time travel 诺兰:We desperately want to hang on to this reality and it recedes.What time travel allows us to do is to say "okay,but what if we could?"
一、大导演的名利场老雷《异形》《普罗米修斯》:宗教、宇宙、哲学、暴力、性、侵略、黑色幽默詹姆斯·卡梅隆《阿凡达》《终结者》:斯皮尔伯格《E·T》《第三类接触》《头号玩家》《辛德勒名单》:同理心(共情共鸣)、童心(童话家)、温情卢卡斯《星球大战》:自嘲是外太空的肥皂剧,却是很多导演的引路人。
慢慢积累(模仿名家大咖)。
鼓励小盆友想象和创作(不要小瞧12岁小孩)《黑客帝国》:个人选择的高光时刻二、科幻的魅力:太空世界是未知的无限的,可以任意想象和创作。
(人类需要想象)1、从外太空、外星人、怪物、黑暗未来(反乌托邦、末日启示)、智能机器、时间旅行六个角度来剖析了科幻片内核。
2、科幻片都是具有警示意义的。
3、未来是人工智能(AI)的世界,AI算法既优化了人类生活也弱化了人类的作用。
对于AI必须要有限制,千万不能赋予其感情(人性:同理心)。
电子产品只能当工具,太依赖电子产品反而成其奴隶。
4、时间旅行:极可能穿越到未来(近未来的宇宙世界:时间膨胀效应),不能回到过去。
时间旅行是有代价的。
5、只要保留人类文明就会灾后重建。
可是幸存的人将永远带着伤和疼痛,永远不可泯灭。
科幻界的美国众神,在世的神在镜头中,不在世的神在镜头中的镜头中。
科幻从来不是幻想,而确是深邃的思想。
如果没有深邃而广袤的思想,没有办法写出科幻作品,如果在思想中无法获得快感,也没有办法创造出科幻下的世界。
《降临》精彩到一共六集的对话记录片,我硬生生看了好几个月,每一集都有大量内容要截图留存记笔记。
里面一个个都是绝对的思想家,有导演,有编剧,有演员,有理论研究者,有工作人员,还有影评人。
导演有:克里斯托弗・诺兰、吉尔莫・德尔・托罗、雷德利・斯科特、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保罗・范霍文、吕克・贝松 ......
克里斯托弗・诺兰演员有:基努・里维斯、威尔・史密斯、约瑟夫・高登・莱维特、乔什・哈切森、佐伊・索尔达娜、阿诺・施瓦辛格、米拉・乔沃维奇、西格妮・韦佛 ......作家有:刘宇昆、姜峯楠、维罗尼卡・罗斯 ......他告诉你了,科幻在表达什么,到底什么才是科幻的核心,什么样的电影才是真正的科幻电影。
片中出现的科幻作品,才是卡梅隆心中真正的科幻:从《弗兰肯斯坦》《第三类接触》《E.T.》到《2001太空漫游》《神秘博士》《哥斯拉》《我是传奇》《终结者》《银翼杀手》,再到《阿凡达》《星际穿越》《降临》《疯狂的麦克斯》与《西部世界》《使女的故事》,列举不过来了,谨记住这些。
《太空堡垒卡拉狄加》如果拿北欧神话比喻科幻界,那么库布里克就是宙斯,实力与地位不用解释;卡梅隆就是冥王哈里斯,势力范围太大;诺兰是波塞冬,玩儿起时间呼风唤雨;阿瑟克拉克是赫拉,诞下大量科幻导演和科幻作家;十二主神还有:儒勒凡尔纳,维伦纽瓦,阿西莫夫,海因莱因,斯皮尔伯格,雷德利斯科特,乔治卢卡斯,最后塞一位刘慈欣。
库布里克拍摄《2001》卡梅隆一共探讨了科幻的六个内核:地外文明( Alien Life ),太空与宇宙( Outer Space ),怪物( Monsters ),未来( Dark Futures ),智能( Intelligent Machines ),还有时间( Time Travel )。
如果人类没有探讨清楚这其中所有问题,只要还留下一个未知,那么科幻都还有无限的生命力。
可以说比我看过过任何一本关于科幻的理论书籍都要优秀,比喻成科研就是卡梅隆写了一篇只有大牛才敢触碰的近乎完美的综述文章,因为写综述,要看的透彻。
Episode 1 Alien LifeIn a way, this isn't a movie so much about the aliens themselves. What it's really about is us. You know, how are we going to feel when we become aware of a life bigger than ours? What would we do? 这不是一部关注于外星人的电影,它真正关注的是我们。
也就是说,当我们发现比我们高级的生命时会怎么想?
我们会怎么做?
-- AMY NICHOLSON
Episode 2 Outer Space 《星河舰队》是特洛伊・多纳休和桑德拉・迪伊到外太空去,对抗巨型虫,然后成为纳粹,这就是一句话简介。
Episode 3 MonstersSpielberg made a point of designing E.T. to be as empathetic-looking as possible, to the point that he had his designer, Carlo Rambaldi, look at pictures of elderly people from the Depression and try to figure out what made these people look empathetic and wise and sad. 斯皮尔伯格强调说,ET 看上去要尽可能地让人产生共鸣。
为此,他和设计师卡洛・兰巴尔迪浏览了经历过大萧条时期的老年人照片,并试图找出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看起来睿智中带着伤感。
Episode 4 Dark Futures 《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的核心理念是人类值得幸存下去吗?
我们可以赢得幸存的权利吗?
剧中对话:要知道,当我们与塞隆人斗争时,我们是为了避免自己被灭绝,但是我们从来没有问过为什么。
作为一个种族,我们为什么值得被拯救?
Episode 5 Intelligent Machines “Robot” 这个词来源于捷克舞台剧《罗梭的万能工人》,这个词的意思是工人。
它的贬义则意味着奴隶。
所以我们对于机器人的概念,向来就直接联系到他们是比我们低一级的存在。
所有时光都将流逝在时间长河里,一如消失在雨中的泪水。
—— 《银翼杀手》
Episode 6 Time Travel 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是,有一天我向我的孩子解释说,可以用望远镜实现时间旅行。
望远镜能从时间上回顾过去,它是时间机器,是空间角度之外的。
如果从更远处望向最小的那颗星,你看到的是更加遥远的过去。
—— 诺兰
The Time Traveller吕克贝松为了电影《第五元素》创造了一门简单的语言;卡梅隆为了电影《阿凡达》,为创造出的每一种植物赋予了名字。
看完了这些,其实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卡梅隆会对《复仇者联盟》如此不感冒了: 我希望大家早日厌倦《复仇者联盟》,并不是说我不喜欢,只是对男生来说,还有其他故事可以说,而不是只有雄性激素过高、没有家庭的男人花 2 小时拼死冒险斗殴、破坏城市的电影。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科幻迷必上的课1984年《终结者》、1986年《异型2》、1994年《真实的谎言》、1997年《泰坦尼号》、2009年《阿凡达》,每一部都是惊世经典作品,还有他导演的其它一些电影都基本上都看过,可以说科幻迷没有不知道这老家伙的。
估计在电影界里按个人而言有史以来没有几个能有如何多的多的经典作品。
看了前面五集《外星生命》、《怪物》、《外太空》、《黑暗未来》、《苍穹浩瀚》,对于科幻迷来说这种访谈式记录片是出于一种情怀,勾起一起回忆或者可以脑补一下,普通观众对此应觉得是浪费时间,没有相对爱好没办法理解的,事情都是这样子的。
——————————————20180615
作者/枫火|| 詹姆斯·卡梅隆,世界最伟大的20位导演之一,是一个被影迷称之为“卡神”的男人。
最近一部卡梅隆导演亲自采访、执导的纪录片《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在影迷圈内火到不行,豆瓣评分高达9.4。
这是卡梅隆的第四部纪录片,上一部纪录片还是2005年,他和团队驾驶高压潜水装置,进入的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深潜记录,他在片中为影迷展示了深渊之下的海洋世界。
卡梅隆导演的作品就是有这样的魅力,他每一次创作都非常令人着迷,《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也不例外。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中,卡梅隆化身采访者,和好莱坞著名的科幻电影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雷德利·斯科特,演员佐伊·索尔达纳、基努·里维斯、威尔·史密斯,以及科幻电影编剧、配乐师、电影评论人等等关注科幻电影的人畅聊,深谈科幻电影创作的各自经历,深度剖析了科幻创作者头脑中的瑰丽幻想。
在《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中卡梅隆是提问者,但众所周知,他同样也是一位科幻片大师级导演。
《阿凡达》《终结者》……提起他,这些必然是联想词汇。
卡梅隆的大多作品,往往一上映就引起巨大的轰动,多部电影都是影史上难得的经典。
迄今为止,他还保持着单个作品(《泰坦尼克号》)获奥斯卡获最多的记录,而他创作的科幻电影《阿凡达》上映迄今,依旧是电影史上最高票房的创造者(《泰坦尼克号》位居第二)。
他和科幻电影一直有解不开的渊源。
初级:未来科技的幻想卡梅隆和科幻题材真正的开始,正是《终结者》系列的第一部,这也是开启了卡梅隆对未来科技幻想的开始。
《终结者》系列的创作,是卡梅隆对未来科技的初级幻想。
整个《终结者》系列的故事时间跨度是45年,1984-2029这短短的45年,在他的设计中,人类社会已经处于机械科技和网络科技最发达的阶段。
《终结者》的世界中,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又绝望的地步:机器人将要完全占有和操控这个世界,人类即将灭绝。
卡梅隆也透露了自己对社会发展的担忧——技术的进化是否会成为是人类灭绝的原因。
电影中,在天网控制的机械生命诞生——这是卡梅隆对计算机技术的高端进化的幻想。
半机械人终结者T800就是他对未来生命形式的设计。
电影拍摄的当时,计算机庞大而笨重,根本没有现在的ipad、iwatch等等小巧的设计,而且网络科技还处于萌芽时期的新闻组阶段,但当时的卡梅隆已经脑洞大开的完成了,他对未来互联网科技进化版的构造设计。
至今这个电影系列已经完成了5部电影的产出,前后更换了4位导演,9位编剧参与故事开发,11位制片人参与项目的创作,依然吸引着无数的影迷为其着迷。
进阶:对生命形式的探索卡梅隆的科幻电影中,角色依然非常丰富,可以涵盖机械人、外星生物、非生物、异形(非人形生物)等等,应有尽有。
他的电影角色总免不了对生命的形式和意义的探索。
《终结者》里卡梅隆完成了未来机械科技的初级探索。
两年后,他加入了《异形2》的创作,卡梅隆的创作受到了《异形2》的不小影响,非人形生物的开始进入他的创作视野,这为随后完成《深渊》中创作打下了基础。
在《深渊》这一影片中,外星生命开始进入他的创作。
从半机械人、机械人到非人形外星生物,卡梅隆的对生命形式的探索也更进一步。
由于《深渊》的主角并非是外星生物,所以对外星生物的描述在电影中并不多。
电影只用了十几分钟,来描述外星生物的船和生物形体。
电影中的外星生物是蝴蝶、水母和传统三角头大眼睛形象的综合体,他们了解人类语言,但是还没有自己的语言。
而《深渊》创作的当下,正直美苏争霸的末期,政治因素也影响了卡梅隆的创作,美军中尉、苏联特工、核弹头等元素的出现,让《深渊》在某种意义上有了政治色彩。
电影情节也是整个美国社会对美苏冷战态度的缩影,而电影中出现的外星生命也有了社会现实的深层次映射。
不过,从这部电影里不难看出,卡梅隆对人类外的生命种族一直抱有好感。
也许这也是后来他给《阿凡达》做Na'vi族的概念设计所考虑的问题。
巅峰:创造独立于现实的文明体系詹姆斯·卡梅隆是少有的特技设计出身的导演之一,视效制作成为他极其重要的手段,而且他也利用各种崭新的电影拍摄、制作手段,完成了科幻片制作的“工业革命”。
而卡梅隆的所有作品里,他最完美的成果,就是电影《阿凡达》。
他对科幻世界的创作力,在电影《阿凡达》中达到了高峰。
在《阿凡达》中,卡梅隆的想象世界又向未来推进116年,2145年的人类已经可以走进太空,完成星际旅途,并开始外星殖民的进程。
同时科技已经发展到,可以完成基因改造、客隆人培养、思维意识转移等多种生物技术。
电影中,退伍地球兵杰克·萨利正式接受了改造,前往潘多拉星球融入Na'vi族,经过一系列的危险、困难和考验,最终成为了Na'vi族的首领。
通过当时最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卡梅隆为影迷们展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星球——潘多拉,它已经进化出自己独有的生命和文明体系。
蓝色皮肤的Na'vi族有着独立的语言文字,有神圣信仰文化,部落图腾等等,这些设计都标志着,潘多拉上的Na'vi族已经是一个独立的星际智慧种族(也独立于现实)。
而《阿凡达》中最迷人的是潘多拉的风景,各种不同形态的、发着光的植物,声势浩大的瀑布奔流而下,还有色彩艳丽的飞龙等动物,电影的3D效果也在当时堪称一流。
卡梅隆在电影中畅想人类未来科技的发展,创造中外星世界潘多拉,并完成了一个文化体系的构建。
他用让人目瞪口呆的方式,把科幻片的创作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现在,8年过去了,电影界依然无人能及卡梅隆的这一创造。
“卡神”正如同卡梅隆曾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说的“I am the king of world”这句话一样,他的电影都是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细数卡梅隆执导的11部电影作品,其中有7部作品是科幻题材。
另外,他同时担任监制、制片人的科幻作品还有更多。
对于科幻题材的创作,他在《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一片中是,这样讲述的:“宇宙符合我们的一切幻想,它是巨大的位置空间,我们可以在上面投射,我们的幻想、理念、社会学,可以借此机会构造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或者我们一个把它视作一个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觉得太空科幻电影一方面可以拍的很硬科幻,比如《2001太空漫游》。
另一方面,宇宙更像是一个完全无拘无束的唤醒。
”这也许就是《阿凡达》、《终结者》、《深渊》等等,卡梅隆幻想的科幻世界,被创造出来的原动力。
————END
这是我首次花一天时间看完一部六集纪录片,but it is worth the time.正如名称《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这是关于卡梅隆对 sci-fi 以及它所引起的思考,所以如果你只爱“涕泗横流”的 love story, you can step away, bye-bye.
卡梅隆的这部纪录片以访谈的形式,邀请了一众大师级同行(包括我最喜爱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面对面地讨论。
既然是科幻故事,干货自然要充分。
卡梅隆的素材贯穿20世纪初至今,他寻找了大量最具代表性的科幻作品(从书籍、电影到剧集)进行剖析。
不难发现,它们中的一些(或很多)都是你我看过的电影,但他给观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这些作品的创作者或拍摄参与者的视角看电影。
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思考,思考,思考;seek and find. 在他们眼里,科幻故事远不止荧幕上或文字中那么简单,而可以包含历史,现在和未来。
它们“和人类的历史关系和现实意义”是比其本身更值得探究的话题。
而在现在看来,这也是优秀的科幻故事和平庸的故事最大的差别。
科幻电影之所以有无穷的题材,是因为想象力是无穷的。
所谓“大师”,当他们讲出自己的想法时,不难发现,他们的思维其实很容易理解;但不同之处在于,为什么他们想得到这些?!
不管他们的思维我理解或吸取了多少,至少在未来,我可能会用一种不一样的视角和想法来看科幻故事。
在六集中,个人感受最深的是第四集。
“最可怕的是,你正处于黑暗的未来中,自己却浑然不知”。
Anyway,《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绝对是一部值得观看的顶级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信息量实在太大,每一次对话都值得仔细体会。
作为科幻迷,二刷的时候拉了影单和书单,慢慢的补完。
最后一集花了很大篇幅讲神秘博士,人总会离开,但生活还要继续。
科幻之外,总要面对真实的生活。
01.外星生命电影:《第三类接触》1977《怪人》1951《降临》2016《独立日》1996《阴阳魔界》1962《魔茧》1985《侏罗纪公园》《世界大战》1953《世界大战》2005 斯皮尔伯格《神秘科学影院三千》《来自外太空的它》《地球大战不明飞行物》《天外魔花》1956《人体异形》1978《超时空接触》1997《索拉里斯星》2002《星际迷航》1966-1969《童年的终结》2015《阿凡达》2009《怪奇物语》《异形》1979《异形大战铁血战士》《异形4:浴火重生》1997《异星兄弟》1984《异形帝国》1988《第九区》2009《ET》1982书:《双面好莱坞科学科幻大不同》(台译)西德尼·珀喀维兹 《科技之美》安娜李·奈维茨《世界大战》HG威尔斯《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品是怎样炼成的》加里·K·沃尔夫《20世纪50年代的好莱坞及低成本电影的重生》布莱尔·戴维斯《索拉里斯星》斯坦尼斯拉·莱姆《童年的终结》亚瑟·C·克拉克《你一生的故事》特德·姜《死灵之书》02.外太空电影:《2001太空漫游》1968《星球大战》《地心引力》2013《月球旅行记》1902《沙丘》《火星之旅》1918《月球上的女人》1929《登陆月球》1950《禁忌星球》1956《星际旅行》(即星际迷航)1966-1969《星际旅行》2009《飞侠哥顿》《椿十三郎》1962《战国英豪》1958《搜索者》1956《星球大战外传 侠盗一号》《异形》1979《九霄云外》1981《星河舰队》1997《意志的胜利》《异形》1986《沙丘》1984《阿凡达》2009《第五元素》 1997《银河护卫队》《火星救援》2015《阿波罗13号》1995书:《地球到月球》凡尔纳《月球上最早的人类》HG威尔斯《惊人的科幻》《异乡异客》罗伯特·海因莱因《地球上的绿色山丘》罗伯特·海因莱因《星际旅行》戴维·杰罗尔德《巴比伦五号》戴维·杰罗尔德《双面好莱坞科学科幻大不同》(台译)西德尼·珀喀维兹 《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品是怎样炼成的》加里·K·沃尔夫《星球大战如何占领宇宙》克里斯·泰勒《星河舰队》罗伯特·海因莱因《沙丘》《火星救援》安迪·威尔03.怪物电影:《侏罗纪公园》1993《科学怪人》《维克多·弗兰肯斯坦》2015《弗兰肯斯坦》1931《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1994《弗兰肯斯坦》1910《科学怪人对地底怪兽》1965《变蝇人》1986《异形》1979《异形大战铁血战士》《我嫁给了外太空怪物》1958《黑湖妖谭》1954《金刚》1933《绝地五十尺女巨人》1958《异形》1986《异形3》1992《异形4 浴火重生》1997《生化危机》2002《生化危机》电子游戏1996《生化危机2 启示录》2004《生化危机3 灭绝》2007《生化危机4 战神再生》2010《生化危机5 惩罚》2012《生化危机6 终章》2016《星球大战IV 绝地归来》1983《怪奇物语》2016-2017《宿主》2006《怪形》1982《环太平洋》2013《幽浮魔点》1958《杀人鼩》1959《机械怪兽》1953《毒蜥蜴》1959《开端或结尾》1957《巨爪》1957《哥斯拉》1954《哥斯拉》2014《全体怪兽大进击》1969《机械哥斯拉的逆袭》1975《哥斯拉》1998《伴我同行》1986《外星人》1982《第三类接触》1977《七宝奇谋》1985《凶火》1984《闪灵》1980《吵闹鬼》1982《ET》1982《变形博士》1980《人体异形》1978书:《好莱坞科幻电影、科学与世界末日》西德尼·珀喀维兹 《恐龙是怎样炼成的》《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或《现代普罗米修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好莱坞与低预算电影的重生》布莱尔·戴维斯《神秘科学影院3000》《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品是怎样炼成的》加里·K·沃尔夫《有谁去那里》约翰·W·坎贝尔《惊骇科幻小说》《帝国的逻辑》《马路必须转动起来》《死亡之手》《我印象中的哥斯拉怪兽之王的五十年史》威廉·茨茨伊04.黑暗未来影片《我是传奇》2007《最后一个男人》1964《最后一个人》1971《后天》2004《奇幻核子战》1964《世界末日》1998《十二猴子》1995《雪国列车》2013《人猿星球》1968《猩球征服》1972《决战猩球》1973《猩球崛起2 黎明之战》2014《猩球崛起3 终极之战》2017《艾利之书》2010《终结者3 机器的崛起》《超世纪谍杀案》1973《人类之子》2006《饥饿游戏》2012《1984》1984《平克·弗洛伊德 迷墙》1982《发条橙》1971《妙想天开》1985《分歧者》2013《太空堡垒卡拉狄加》《饥饿游戏3 嘲笑鸟(上)》2014《饥饿游戏3 嘲笑鸟(下)》2015《盗梦空间》2010《移魂都市》1998《极度空间》1988《全面回忆》1990《高堡奇人》2015-2018《惊魂下一秒》2007《少数派报告》2002《盲区行者》2006《银翼杀手》1982《黑客帝国》1999《蝙蝠侠 黑暗骑士》2008《蝙蝠侠 黑暗骑士崛起》《明日边缘》2014《终结者》1984《V字仇杀队》2005《机械战警》1987《行尸走肉》2015-2018《疯狂的麦克斯2 公路勇士》1981《疯狂的麦克斯》1975《疯狂的麦克斯 狂暴之路》2015《迷离境界》1959-1964《阴阳魔界》《侍女的故事》2017《活死人之夜》1968《活死人黎明》2004《僵尸世界战》2014《惊变28天》2002《僵尸肖恩》2004《丧尸》1979《僵尸之地》2009书《我需要知道的一切尽在阴阳魔界》马克·道奇亚克《我是传奇》李察·麦森《最后一个男人》文森特·普赖斯《散布、改编与记忆,人类如何躲过大灭绝》安娜李·纽威茨《人猿星球》皮埃尔·布尔《时间旅行简史》詹姆斯·格雷克《神秘科学影院三千》埃利奥特·卡伦《灾难生存守则》艾丽萨·威尔金森《1984》乔治·奥威尔《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品是怎样炼成的》加里·K·沃尔夫《饥饿游戏》《分歧者》《我们可以把记忆批发给你》菲利普·K·迪克《菲利普·K·迪克精选集》强纳森·列瑟《判官爵德》布伦丹·麦卡锡《我需要知道的一切尽在迷离境界》马克·道奇亚克《侍女的故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行尸走肉》《活死人之夜》《僵尸世界战》麦克斯·布鲁克斯05.智能机器影片《终结者》1984《终结者2 审判日》1991《终结者3 机器的崛起》2003《终结者4 救世主》2009《终结者 创世纪》2015《2001太空漫游》1968《地球停转之日》1951《大都会》1927《迷失太空》1965-1968《禁忌星球》1956《我 机器人》2004《西部世界》1973《西部世界》2016《黑洞》1979《神秘博士》《星球大战》1977《星球大战外传 侠盗一号》2016《甜心先生》1996《太空站》1986《宇宙静悄悄》1972《霹雳五号》1986《大地惊雷》1969《巴克·罗杰斯在25世纪》1979-1981《机器人瓦力》2008《她》2013《太空堡垒卡拉狄加》1978-1979《太空堡垒卡拉狄加》2003-2009《星际旅行 下一代》(星际迷航)1987-1994《罗梭的万能工人》1935《普罗米修斯》2012《银翼杀手》1982《银翼杀手2049》2017书《菲利普·K·迪克精选集》强纳森·列瑟《怒月》罗伯特·海因莱因《巨人 福宾计划》《星际旅行》戴维·杰罗尔德《巴比伦五号》戴维·杰罗尔德《我 机器人》艾萨克·阿西莫夫《海伦》莱斯特·戴尔·雷伊《罗梭的万能工人》卡雷尔·恰佩克《机器人会梦到电子羊吗》菲利普·K·迪克06.时间旅行影片《回到未来》1985《时间简史》《星际穿越》2014《圣诞颂歌》1951《康州美国佬奇遇记》1949《回到未来II》1989《大力神在纽约》1970《终结者》1984《终结者2 审判日》1991《环形使者》2012《命运之门》2004《时间机器》1960《时间机器》2002《雷霆万钧》2005《前目的地》2014《比尔和泰德历险记》1989《土拨鼠之日》1993《神秘博士》1963-2018书《时间机器》H.G.威尔斯《苍穹微石》艾萨克·阿西莫夫《进入盛夏之门》《漫威科幻故事》《时间陷阱》《圣诞颂歌》查尔斯·狄更斯《康州美国佬奇遇记》马克·吐温《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品是怎样炼成的》加里·K·沃尔夫《星际旅行》戴维·杰罗尔德《巴比伦五号》戴维·杰罗尔德《环形使者》《时间旅行简史》詹姆斯·格雷克《莫洛博士岛》H.G.威尔斯《隐形人》H.G.威尔斯《雷霆万钧》雷·布莱伯利《你们这些僵尸》罗伯特·海因莱因
源 微博 李小军的电影日常《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世界》科幻电影界的导演,编剧,演员全部汇聚一堂,讲述科幻电影的背后故事。
一共六集,一集四十分钟。
科幻电影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怪兽,末日,外星人带来的惊吓。
科幻电影能够带给我们的有灾难片的警醒,有对于现实的思考,更怀着人类对未知的那份敬畏。
最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光需要有脚踏实地的人,还需要有仰望星空的人。
不光需要描写现实和探讨“为什么”的电影,还需要能够用对终极哲学意义进行探究的引发思考的文化符号。
预言汽车的出现不叫想象力,预言出停车场加油站的出现才叫想象力。
“最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
”在科幻的世界里,什么才是真正好的科幻呢?
如果只是换个背景打斗宇宙尺度上的战斗,和十万年前原始丛林里的战斗,有本质上的区别吗?
并不是换了个环境打架就不叫打架了。
以神魔为角色设定,以宇宙为空间尺度,然后呢?
还是地球上人类打打杀杀的那一套。
这恰恰是没想象力的表现。
所以这片子让我知道什么是好的科幻
聊了很多,但又什么也没聊~
没意思,不想看。
大佬确实多,但聊的都比较笼统,只是在些零碎的地方有闪光点。不过不代表不好看,一口气刷完是很爽的。
看见卡梅隆精神很好,思维敏锐,至少还能再继续拍个二十年,我就放心了
分数虚高,比较失望。影视资料援引丰富,台前幕后访问众多;人物所言流于陈词滥调,不外乎各类媒介多少年一直宣讲的人性隐喻、警世寓言;走马灯式的人物轮番空谈,感性抽象、程式化与碎片化,力度互相抵消,一片平淡混乱。倒是能管窥导演们的一贯风格:卡神的强势抢话,诺兰的悲观,斯皮尔伯格的矫情。
实在浪费这么好的阵容了,完全没有深入探讨。印象最深的是「银翼杀手」经典段落竟然是演员本人要求加上去的,并且直接自己写的台词,这素养真的是叹为观止
比较无聊,观点散乱,干货太少
神对话神,谈论和探讨神,神了。
这么多大咖,没看到几句犀利的观点
没什么新鲜的论调,所谓大神间的对话还没有电影片段好看,这纪录片最大受益者是库神,大家对2001太空漫游都是溢美之词。
终于补完了。最后诺兰说了一个好诗意的想法,其实望远镜,甚至你环顾四周,就是时间旅行,因为你看到到的永远是一段时间之前的。。
too good to be true!
只好默默跪下来喊大神…
科幻迷必看
电影片段剪辑+卡梅隆找的圈内人来一通冠冕堂皇嘴炮,如此循环N次,凑满一集。没什么雷点,不过作为纪录片来说,真是模范级别的乏味。
像一场大型的头脑风暴,每个话题都浅尝辄止地谈论一下,回顾英美流行文化中的科幻元素发展史,图个乐呵。
多数被呈现出来的观点都很平庸,大佬对话火花寥寥。算是不错的美国主流视角的科幻电影科普纪录片,但对于想真正深入思考科幻和科幻电影的人而言没太大价值。苏联塔可夫斯基的《索拉里斯》(糟糕的美国版都被拿出来了)法国的《阿尔法城》这些略显异质但却很重要的科幻电影都没提。对日本特摄的介绍也只是浮光掠影。PS,不过卡神坐庄也有好处,集中了很多资源,和资料,可以当个科幻电影索引来看
还不错,主要是能看到很多幕后的八卦。
外星人、外太空、怪兽、未来世界、人工智能、时间穿越,包罗万象了,请来的也全是货真价实不注水的大咖,都摆了一个莫测高深的pose然后侃侃而谈,看得很过瘾,且对自己有一点小小满意,原来这么多经典的科幻影视,我都看过了嘛!
讲道理 低于预期啥问题都谈了点,啥电影都涉及点,啥导演编剧演员作家都聊了点,但问题就在于,面很广,深度太浅其实随便单拎一部电影,一位导演,都够唠上一季了,但这么多内容却聚在一起,导致一种零碎感(好在功底摆在那里,虽繁却不是很杂)再一点,大伙的空话太多了,大家都带着身份来的,带着过往对彼此的崇拜来的,都要面子,也都给面子。所以,都没那么“抽丝剥茧”地进行对自己和问题的解剖,而更多地是沦为一种互相的吹捧(他们当然也值得吹捧,毕竟都是大神),不过这在我看来,就有失水准了回想了一下,我认为这部纪录片对于没有对社会、心理、人类、科幻、科学等形成系统的辩证认识的观众会很完美,但对现在的我来说,完整版谈话的深度或许才更值得我品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