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的人声、配乐时不时延续到并不是当下的那个场景中,明确告诉你,这是导演的意图,我想从这个角度看这部电影的一些细节。
男主和妻子的对话中,妻子显然不是一个冷漠、平面化的角色,她知道男主的想法,只是她的处事原则和他不一样,她认为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大家继续干该干的事情就好了,而男主则会不断回想,考虑更多的可能性,怀疑自己的决定,自我内耗,这时妻子的话,延续到了男主的疗养过程中,变成一种背景音,似乎是在隐隐地指责——不针对男主的决定——你为什么不继续朝前看呢?
男主妻子的实用功利主义倾向带来的积极乐观也种下了起不到任何安慰作用的恶果。
更不用提男主不断被合照一事打扰,来疗养不仅要听妻子的唠叨——她似乎表现得像一个boss,或,他的经纪人,而且还在各种场合被要求合照,礼貌的话语背后是行动带来的粗鲁,惊喜的是初恋联系了男主,在这无聊的疗养中终于出现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时,见面时的“一切都好”却让故事缓缓下落,似乎两个人对于当下都没什么可言说的,太快袒露心迹不好,聊表面的事情也没劲,于是只是草草收场。
女主的钢琴声弹奏出孤独、泛起涟漪的心声时,被自动弹奏所取代,于是钢琴声蔓延到了男主的酒店,下一次相见的序幕缓缓拉开,在平常的对话中我不知为何感受到了暧昧的气息,“30分钟不会看太多吗”“没事,我们慢慢走”倒不是后面这句略显煽情的话,这个有限的时间和看完整个城市的对比,带来的暧昧气氛甚过一切。
一起看过婚礼,应该很难不心动,但命运的交叉带来的庸俗我不欣赏,甚至不感甜蜜,虽然内心期待过,也觉得顺其自然,但还是不行。
男主的留言侵入女主和丈夫的日常中,于是假装汽车抛锚的最后一面终于还是发生了(emoji和信息给电影增加了不少轻松的气息,赞),体面的告别在最后一句“答应我不要再回来”中达到气氛的高潮,此时汽车开在公路的画面已经不断切入他们的离别,一切都仿佛预演,事先就已经安排好了,“过去是本该发生的过去”,我搭建了酒店在这个地方生活期待你来海边疗养的那一天,是命运转换成幽默感于是女主可以继续向前,但过去只是过去而已,没有什么是meant to be,正因为这样的对比,带来的凄怆感更浓烈了一点,我想大家都会畅想他们如果重新在一起的未来吧?
正如男主自己所言,他是一个平庸的人,电影的名头始终给不了他孤注一掷的勇气,不管是戏剧还是爱情,他的按部就班没法给他跳脱的勇气,更让他没有过问初恋分手之后生活的勇气,这样一个稍显自私,且对女主做出伤害的人,在最后一刻的和解也仍然是关注自己而不是对方,但他没和任何人提起的懦弱就那样交付给女主,也是另一种成长吧,只是这成长没有带来实质的变化,彼此的生活还是成为平行线,仿佛过季水果,只能放在打折区。
(本来想说接受慢慢腐烂的结果,觉得太矫情啦!
)
这两天断续的看完了电影《过季》,一部评分不算太高的,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入围电影。
故事情节并不新颖甚至还有些老套,但是叙事方式的平实、导演借景抒情的方式,甚至某些片段接近于纪录片的表达方式还是深深的吸引到我。
年轻时候的恋人,十五年前男人断崖式分手,并且在日后成为了著名的演员,可以算功成名就,娶到了在事业上可以帮助自己的妻子。
女人分手后来到一个海边小城生活,患上了抑郁症,遇见了后来的丈夫,有了一个女儿,过着普通平淡的生活。
看似成功的男人,人到中年,也开始有了懦弱逃避,不知道该不该出演一部新戏,于是选择来到了女人所在的小城疗愈…他们重逢了。
里面有几个细节,让我感受到了任何人都要面对的孤独。
男主入住酒店被不同的酒店工作人员认出来求合影,但是回到房间,打电话给自己的妻子想聊几句,妻子忙碌而没有时间。
男人无所事事的在酒店、在房间,没有一个可以聊天倾诉的对象,在面对关不掉一直出水的咖啡机面前,几近崩溃。。。
这种无处诉说的孤独感,不会因为你的身份、金钱、地位而不存在,对任何人都是一样。
他的孤独感直到昔日女友的出现才消解,他开始有了笑容。
那女主呢?
男主并不知道女主在分手后过得如何,也没有打听过女主在漫长的15年里经历了什么。
他只是在他孤独的时候欣喜于旧人重逢。
而女主呢?
她一直在等男人给他一个真诚的道歉,为15年前的断崖分手,男人不懂,不以为然。
甚至在电影的结尾,女主舍不得男主,崩溃哭泣,告诉男主她一直没有离开这座小城是因为她知道有一天男主会需要疗愈,会来这样的地方,她甚至还为了重遇,建了个酒店…女人啊,终究是太执着了。
中间唯一让我感到温暖的,是女主记录自己的好朋友婚礼,两位白发苍苍的女同性恋人的婚礼…你说爱它不伟大么?
可以在你垂垂老矣的时候,依然眼中有光的看向你爱人的脸。
那你说爱它伤人么?
有人为你星夜赶路,有人让你中途突然下车。
男人始终爱自己罢了。
他的懦弱、他的逃避,和女人比起来,终究是差了太多。
唯一温情的那段男女主耳鬓厮磨,诉说了女主15年未能诉诸的情谊和委屈。
最后,如果不能在一起,“好好分手,好好告别”
每晚睡前都会选一部电影,年轻那会儿几乎每晚都会跟进一部电影,自不惑之年后这种节奏变成了多则三,四天,少则一,二天才能看完一部电影,沉淀和消化变得缓慢了下来,不同年龄阶段也会有电影故事有不同的理解,当下更喜欢这种节奏,虽然进度条变慢许多,每年的阅片量也在下降,但可以慢慢去回味内容,在各色故事里去找寻相似点,同时感受不同的人生,比年轻那会儿多了一份感悟,想必这才是电影作为第七艺术真正的魅力所在。
法国电影《过季》讲述15年后旧爱遇见的故事,也是今年我的第二部电影,断断续续用了三天看完了。
心情无法释然,因为我也有相同的经历,我们每一个人脑中都会有那么一个人驻扎,那段经历是不能说的秘密,滩上的字迹会被海浪冲刷掉,可脑中的橡皮擦无法抹掉那段回忆。
旧爱重逢,在这个世上真的存在,有5%的群体会复燃旧情,95%的群体会经过一夜春宵后就此别过,回归到家庭里,是啊,这世间有太多的无奈不完美,人生不就是由这些缺憾组成的,不是吗?
最后一个镜头概括了影片全部内容,长焦镜头路上的车子,人生旅途只有前行,没有回头路。
作为影迷这30多年的生涯里,打5分的作品屈指可数,这部电影算一部,讲真,年龄大了走出一段回忆蛮难的,我需要平静几天才能释怀。
倘若某天你也遇见旧爱,恰好你们彼此单身着,祝福你们能重续前缘,如若彼此有家庭希望不要玩的太过火,祝有情人终成眷属,旧爱重逢后都能重圆,前提是彼此单身哦!
今年北影节看的倒数第二个电影,真的很喜欢。
我觉得对于感情讲它很真实。
一个演员事业蒸蒸日上,有一定的名气,来到一个海滨城市休养生息。
并不是像《诺丁山》里明星和普通人可以“不计后果地”轰轰烈烈地恋爱,而是乌托邦里短暂的逃脱。
爱丽丝跟马修分手后在这座小城和现任老公隐居,给小孩上钢琴课,有个稳定的工作和美满的家庭。
两个人在对于未来的选择不同,但都过的很幸福。
看这个电影我就总在想两人的两次分手,一次是年轻,一次是现在,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我想第一次分手表面上是恋爱后期新鲜感和激情退去,导致马修决定离开爱丽丝。
但实质上是两个人对自己人生的规划不同,两个人的身边也早已不是彼此。
第二次分手是两个人从爱情的乌托邦里挣脱。
他们此时面临的是不同的困境。
马修不堪事业上的压力决定辞演舞台剧,爱丽丝面对家庭的无力。
两个中年人的此时相遇,又是不合时宜的。
他们不能为了彼此抛弃自己的家庭事业,我也庆幸他们并没有因为彼此抛弃自己如今的生活,这是真实的。
二人早已不同。
在断崖分手后的十五年,两人再度相遇竟还有说不完的话。
但是此次相遇并且旧情复燃其实对爱丽丝是不公平的。
马修在自己人生迷茫无措时选择逃跑,他逃跑到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小镇,可以不用去担心妻子孩子发现,自己的事业也只是用“休假”来为借口被暂时搁置一旁,在他结束这个休养仍可以假装无事发生地回到自己的生活。
而对于爱丽丝,马修几乎是冲进了她的全部生活。
在面对马修的一次次邀约她要担心丈夫是否发现,孩子仍需要她去照料,自己的工作节奏也被打乱。
但即使这样她仍选择去面对自己和马修这段还没有用尽的缘分。
片中有句话“我精心设计了这场偶遇,建了一个酒店, 挑选了一个丈夫,养育了一个女儿,只为预谋和你重聚。
”一切都是那么巧合。
爱丽丝是勇敢的,在面对家庭的困境时仍可以承受并且持续性地为家庭付出。
在面对马修的缘分时,她选择正视这段未尽的感情,并且在当下去体验,即使身后是无数生活上的折磨。
在最后马修为了她没有回归自己原来生活时,她勇于对这段关系画上一个句点,即使两个人充满“遗憾”。
的确,在感情上他们是遗憾的,但是感情上的遗憾促成了两个人分别生活上的圆满。
因为第一次分开马修追求到了自己的事业,取得了成功;爱丽丝遇到了现在的丈夫,在这座小城里安稳幸福的生活。
第二次分开,两个人在自己即将沦陷之前选择戛然而止。
生活的轨道不能只因为一个自己冲动的决定去打破。
爱丽丝想清楚了这点,面对生活她是勇敢的。
马修是懦弱的。
从最开始二人第一次分手就是马修逃避两人的情感所致。
他看似成功,实则在遇到困难时可能会选择逃避。
就像他此次因为话剧表演压力而选择拒绝演出。
同样,对于自己生活他也是懦弱的。
在和爱丽丝旧情复燃后,本身约定好的离开也被他改签了。
我想他自己都说不出来究竟是对这段感情太过于“深情”还是可以找到一个感情上正当的借口所谓弥补年轻时候的遗憾去继续逃避生活,或者依赖情感。
之前我总觉得不要给感情留有遗憾,这个电影刷新了我的想法。
不是不要而是在权衡利弊面对现实问题之下,尽可能地不让自己对这段感情留有遗憾。
过季,在错误的时间遇到爱情,还爱着彼此,但是就像两条曲线相交重逢又再度错过。
这是一部很美的电影。
在季节之外,男女主两个人都在生活的外面去温习了一次过去的生活,过去的爱,但是这里面有带有很多的恨。
在我看来这个故事是一个温柔的复仇的故事。
爱丽丝是没有能够过了这道情坎的,所以她主动的制造了一个偶然,她回到了他的生活里,她又爱又恨,既是想要报仇,又是想要再见他一面。
在两个人不断地互动当中,巧妙的出现了一场婚礼,两个老太太的婚礼,二人暮年相遇成为真爱,这就仿佛是一个暗示——真爱也许并不会过季吧...就在这场婚礼之后两个人发生了关系,(这里有一个超现实的细节,在婚礼上,两个老太太最后在表演鸟的两个男士发出海鸥的叫声慢慢远去之后相拥共舞,而突然在一声海鸥的叫声后,女主出现在了男主的房门前)男主第二天没有如约离开,他和爱丽丝又见了一面,二人的谈话又在海浪和海风中起起伏伏,最后在一家餐馆里,处理鱼的一段惊悚的描述后,爱丽丝告诉男主她没有重新开始生活,这么多年那些曲子美丽的曲子就像鱼的脑袋里有什么一样不得而知,她消失的这些年,她始终痛苦的想着他....他名声大噪她却碌碌无为,他云淡风轻的离开,拿得起放得下但是她却不是。
但是人在爱的面前从来没有平等,从来便是the two of us together and each of us alone 。
本片的高潮部分就在这一段餐厅戏之后,在车里爱丽丝问男主为什么不走,他语塞了。
接着她就捅破了,Et c’est quoi l’idée c’est quoi ? De toute façon c’est pas important pour toi. Tu vas retrouver ta jolie vie, ton travail super c’est facile,la vie pour toi. Tu prends tu jettes tu pars. tu veux que ça se termine comme ça ? Je sais pas peut-être oui . 她说出了她的怨恨,她也意识到了男主的恐惧,这是一个节点,一个两个人都必须重新开始的节点。
只有这一刻两个人处在相同的恐惧当中。
即使跨越了15年。
(15这个数字在不断地出现第一次是两个人在咖啡厅喝咖啡的时候,爱丽丝就刻意的强调了15然后爱丽丝的女儿过15岁的生日,就像是在纪念着什么尤其的突出,接着在一次晚宴上客人问到了爱丽丝女儿生日的事情,她陷入了沉思。
)c’est pas du tout un hasard. c’est des collants complètement organisé. 结局相当的妙,相遇到底是不是偶然,不得而知,这就是使得我认为这像是一场爱的复仇的原因,爱在找着平等和相似,就是因为很多的落空,爱里面有很多的恨,其中包括——我希望你和我一样的痛苦,我希望你像我一样久久不能遗忘。
所以最开始爱丽丝才说,也许对你来说过去了就过去了,很容易,因为你开始成功,和你妻子那样强大的女人在一起而不是像我一样可怜的女人...这是她的怨恨,她恨的最开始是分手这件事情,恨爱情的结束,接着她恨的是对方越来越好的生活,最后她恨的是自己,是自己没有做到的毫不在乎,投入生活,恨自己走不出来,她恨那个没有被看见没有自洽的她自己。
她的爱和她的恨一样的多,这是她为什么想要再和他见一面——她想真正的和这件事告别,她想他与自己一样的痛,她想听到对方承认自己,她想证明他们的爱没有过季。
她想知道他们同样是会害怕会纠结的人,他们同样是在爱的面前脆弱的人。
两个人在共同的害怕失落破碎当中相互拥抱着,然后真的开始了重新生活。
当然这也可以只是一个特别简单的出轨故事,或者是简单的爱之纠结的故事,再或者是中年危机的故事,又或者是一个红玫瑰与白玫瑰式的得不到最完美的故事,再或者就只是一个爱情过季了的故事。
男女主个人的剧情刷新了我以往观影中对细节的容忍度。
我不知道自己能忍受看一个无聊的男人多久,在他毫不吸引我的前提下,本片成功让我抑制住尿意看男主开关门六次,玩消消乐十下,和坏掉的咖啡机斗争四分钟,这些让我ADHD都要犯了的长镜头挑战极限,将情绪抽丝剥茧到,在那一秒钟,没有情绪。
着实是前所未见。
总得来说,是极有质感的电影,画面干净到每一朵浪花掀起的泡沫都毫无杂质。
纯粹的白和低饱和配色,女主的容颜也淡的快要融化在小岛上了,但她湖蓝色湿润的眸子是全片最亮的色彩。
女主刚出场时就带着依赖感,她看起来毫无攻击性,完全是一个乖巧安静的中年女人、母亲、妻子,但两个人关系的几次冲突都是她主导的,她的坦诚和“示弱”反而让她显得比男主更强大。
另外两个人床戏前的极致拉扯太有性张力了。
跳舞时耳鬓厮磨的试探,后车内深情对视越靠越近,在观众迫不及待想看他们激情亲吻时,男主只是亲了一下女主的手。
两人告别后,观众带着满心遗憾,却惊喜看到女主又出现在男主房间门口,此时情绪已在迭起中波动到顶点,接下来的床戏便很畅快地推向高潮。
爱情片定位,主旋律锁定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对的时间重逢却又是身不由己。
养老院这个地点真是讲人生感悟、讲人际关系、讲亲情爱情友情的绝佳地点,从年轻的随波逐流,讲到终有一天恍然大悟,对人生要点、对爱的心领神会。
(真情实感流泪了🥲)海鸥声音一次次出现,曾经的美好一页页翻过,然后呢?
两个戴着不配套婚戒的人抱在一起,OK;两个人在不开灯的车里眼神拉丝欲言又止,OK;明明决定结束放下,但是转头出现在酒店门口,不想留下遗憾,do了,我不理解但尊重剧情,可是之后不停纠结,灵魂出窍神不守舍结束,女生抱怨自己的才华只能留在手机里,说着“离开我是正确的选择”(问号脸),男生也只是道歉又道歉,真心难以评价。
女生创作的钢琴曲完全可以有更多人欣赏的机会,到最后也只是停留在两个人的记忆里,这样固然艺术,但完全能更具象化,甚至更多后续情节。
两个人的人生最终还是回归了原本的平淡,三天就像是一场梦,留下的只有带着“暗号”的meme和聊天记录。
可能电影就是戏剧又现实的吧,心目中的理想结局只能留在过去了,再见。
我们究竟是否真的知道自己在某个时刻需要的是一个怎样的个人假期(间奏),以及这段 “个人间奏”对于我们无法逃离不那么美好生活的重要性?!
"你看你没有严重的疾病,最近才去做了检查。
你还是和同一个人在一起。
你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
还赚了大钱....’但就是没问——’过得幸福、快乐吗'?
可能因为这(是个)太过于奢侈(的问题)。
因为所有的数据目标都有指标可衡量且可及,独独这个不能。
“这里很平静,没有特别多的事情要做’"太美了,艾莉丝""所有这些......都只存在于我的手机里,也存在于我的脑海里,还有一些小纸条上,这些都深深藏在我心底。
”“这些作品没有跟任何人听过,这是我的错才让它们变成这样的。
我把自己困在一个山洞里,完全的孤独,即使在这里。
我不后悔搬到这里来住,但我后悔的是没有离开,那是我后悔的地方。
后来我有了女儿之后,我做得很好,然后....我....我.....我无法表达出我的感受,你明白吗?
”“我曾经有很多....我不知道....有很多的想法,但后来这些都深埋在了我心里,是真的深藏在了心底。
这大概是我的错,所以你没跟我这样的人在一起很正常""你不应该这么说,这是两码事""但是我知道....有像你这样的人,也有像我这样的人,而我就是这样的人。
我们是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状态在她正身处的那个场景,是解离或是“不在场’的。
”那么,我们究竟是否真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一段怎样的假期?!
#过季
疗养机开启了色调光变化了明亮黄绿色光转昏暗蓝绿色光一疗养了但每个工作人员都认识他著名演员了腿部加压了进行到半手机响了了狼狈够手机梅开二度了咖啡杯溢出来极简风格咖啡机,隔空操作很不灵敏了人工智障抱怨有点太不应该了了但它在蚕食我 瑞士前I安乐死)callme当我想到瑞士的时候,我会想到你海边了右边是浪 左边大半画幅都是沙 仰拍两个人在海边走路一人很小把你的歉意表达出来>更有诚意,更.....让对方听了更开心哇一步一步教诶今晚不行>明晚晚餐不行了要不后天?
后天我就走了那看来it's meant to be导演影像素材挺碎的7 剪辑节奏有点巧思了画面拼接又像菲利浦加瑞尔7对比的直接拼接十环境声影像打光镜头挺简单的,2-3个摄像机就能完成,这样的就能上戛纳吗感觉像我在澳门那会儿再修习一段时间了就可以拍出这样的长片了女主问老人私密问题了怎么接受和丈夫的亲密行为。
感觉女主也在困扰这个问题87岁老人,没有想爱不爱丈夫了被自己原生家庭影响决择7父亲家暴7母亲喜欢丈夫丈夫死后了意识到我对自己不诚实发现自己是女同>87岁结婚这种情况在国内不是这一代就是上一代7东亚意识形态落后了起码50年没懂聚餐表演鸟叫这段什么意思再见的时刻一拥抱,互相吻手了克制的表达女性到疗养院找他了上床上床前半段有声,后半段无声一画面更激烈到事后耳髮bin厮磨再有声但还是感觉这俩人前面交流没那么深入,铺垫不够>没到soulmate地步丈夫抱怨对方太强了怕坚持不下去中途放弃,所以再也不参加山地自行车赛了,他像个只会抱怨mumbling的loser远航的船在雾里看起来像油画男女主一起船了,下面是油画一样的大浪以为是超现实画面隐喻,结果是两人上岸的风景画点鱼,从腮穿刺脑子,鱼死得不痛苦,人道主义,政治正确讽刺服务员:我是你的粉丝>你的所有片子我都看了,最近两部稍显一般前面钢琴特写原来是女主写的曲子,但我真没觉得多好女主 后悔没有留下什么能理解导演想表达什么,但实际展现出来的又因水平不够而缺乏说服力了变成慢节奏风景纪录片男主过了时间没走女主想关系到此为止,男主说她悲观dark,可是好像我跟她想得差不多好多毫无意义的特写镜头啊了好喜欢给演员大特写拍啜泣1重复几次但毫无意义,匠气空洞男主辞演剧,留在小镇没走是因为不想等过了15年再道歉害怕失败所以不去做,男主和丈夫一样女主信息:我的车在酒店前抛锚了来是想体面地告别廊桥遗梦女主开玩笑说一切都是她计划好的了为了见他得这么计划才行女:答应我你不会再回来后20一30min,稀稀拉拉怎么还不结束
这是一部落在我的审美舒适区的电影,不是那种灵光乍现的好,但对心灵按摩的舒服程度让人不忍心挑刺,视听感受浑然一体的清纯干净,并且有香气。
虽然是大多数人看来寡淡的单线叙事,却把生活流贯彻得纯熟自然。
电影最大的魅力在于对当下、对即刻的同步感,细节的流露、偶然的出现乃至人物的沉吟,都有一种一次成像般的纪实之美,而没有刻意摆兵布阵、摹仿生活的戏剧样本里矫饰的故事性。
电影中,时间的流逝几乎与现实对齐,生活细节的纹理纤毫毕现,没有刻意地剪裁和迂回,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在情境之中感受的完整和真实。
在情感浓度缓缓递增的过程中,极致动人的音乐发挥了对心灵的穿透作用,观众极易获得一种同频共振的沉浸感。
一个知名影星在摆脱演戏焦虑的海滨疗愈之旅中碰见旧情人的故事,线条尤其简单,视角也尤其聚焦。
男女主角其实都囿于同一种困境,明知现实已经出现了硌人的舒适区缺口,但仍然会被向新生活发起挑战的恐惧诱降。
他们在温吞和善地交谈了许久之后,直到最后才向对方坦诚了自己长久以来的妥协。
有名但成功的演员男人得到一次舞台剧表演的机会后临阵脱逃,籍籍无名的钢琴师女人屈居人后十几年而下不定决心离开寂寞的郊区小镇。
电影聪明地借用他人之口破解了这面困境,女主角的一位高龄老人朋友最终在晚年做出了遵从本心的选择,与自己的同性伴侣跨入婚姻殿堂,成为这场海滨疗愈之旅里一次具有关键作用的插曲,激励了他们随心而动,向对方更靠近一步,制造了些许优美的情感延宕。
虽然这是一场基于双方出轨的偶遇,但电影并没有假装浪漫地表达两个人逃避道德胁迫的油滑与自负,而展现了成年人在理性束缚下的矜持与克制,被遗憾无法挽回的痛感、尽自己所能地弥补遗憾的感性徐徐打败。
他们已经在分歧之路上走了太远,这场相遇只能寻味当下,而不能映射未来。
从这场出轨中,能看出一对往日情人,在世俗之外有所保留的一副柔肠、被时间洗刷过的淡淡泪痕,以及把人从困境里往前推搡的心灵解放。
欧洲中产的精神状态还是很美,一边逃避工作,一边又在暧昧的情感关系里又无法自拔。痛的是用真心只能换来一时的驻足,而虚幻的甜蜜就如那过季的风,吹过后徒留惘然。
拙劣啊
太美了!懦弱中年男人的困境被一场偶遇美化了。他遇到了早已忘记的旧爱,她也同样深陷无法动弹的深渊,但表现出来的是却是世俗意义上的幸福美满。她和他一样,无力、懦弱,幸好,十五年后居然还重逢了。好的同时也不好,这美好的偶遇让人更痛苦。中年人再遇旧爱,就是一场不合时宜,它当然是错的,是需要即刻道歉的。它终究也不是爱情,迟到的爱情不是爱情,正如过了的季节就只能任其过去……既然如此,那一定要拍得很美,像一首诗,一首从未听闻的乐曲。
过季的感情,再进一毫都是残忍。在重逢中被阅读、理解的喜悦,停留在每个孤独个体无尽的记忆中,超越了有限的生命。如果没有have sex,更多的克制可能会更高级。
少去海边,容易出事
太无聊了…北影节第二部,略显单调
职业倦怠的时候有钱有闲,待在郊区做几天水疗,和还惦记着自己的旧情人约会缱绻,是真的沉浸其中,但也是真的淡漠抽离。其实爱得有多浓烈不见得,人到中年被平淡生厌的婚姻,职业,子女日复一日搓磨,虽算不上千疮百孔,但就像那台怎么也关不上的咖啡机,突然之间细小的失控也足以让人抱头痛哭。其实不过是两个发牢骚的中年人借过往解压罢了(摄影和音乐很喜欢
法国电影真的一直在男女关系上有很深的挖掘
电影有很好的音乐性,在连贯音乐、对白的延续中画面成为了情绪的注解,关于人物关系的信息交代并不多,全靠抒情调性引人代入,一段老年同性伴侣的情节展示挺见真诚的。就是不遗余力地表现影视圈重要人物的精神空洞太暴露自恋了,很没意思啊。
对她,是出轨,也是了结。对他,是出轨,还是治愈。
画面好看,海边一排房子的镜头很漂亮,但剧情俗套、无聊、男性视角,难以想象是23年的片子。
#金馬60# 很喜歡影片的構圖,加上膠片的顆粒感,提升影片審美的同時也呼應了影片中所想要傳達的疏離感。愛情線的部分我覺得算是真誠的,想要去愛的衝動與來自社會現實的限制之間的確是一種無法調和的無奈。
好好告白,好好告别。影片色调太复古文艺,没有剧情推进也忍不不住看下去的那种好看。
人造浪漫,非常自以为是难以下咽
调调蛮喜欢的,一个听起来很俗的故事梗也可以拍得很脱俗,印象深的是口技那段。
不可违。
中年肥胖失意忘本无共情能力喜欢人妻男人的臆想。紧张强势的现任反差落魄前任,大权大钱在握就不再看得起努力,说是休养生息却跑去外遇,流着时代地富油的资本家弯下腰来垂怜一只小蚂蚁,到底是谁在说浪漫爱情。
独身的理由
音乐好好听哦,台词又少,听着在越洋航班上昏昏沉沉睡了两次,是忧郁又舒服的那种睡,像在下雨天。
构图配乐选角都很好,如果两个人没有后面的情节,我会更喜欢。我会认为在强行升华婚外出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