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的电影院关了,为了看《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大半夜我跑到亦庄的电影院去看。
坐到电影院,看到中场,我深深觉得,每个经历过异地恋的人都能够从电影中看见自己的影子,得到共鸣。
并且,大半夜跨城来看电影,这不就和若干年前的异地恋一样吗?
异地恋和半夜有关:会为了半夜一个没有接通的电话寝食不安,会为了赶一班便宜的绿皮火车半夜蹲火车站,站一整夜,会和他哭和他笑着打电话从半夜到天亮,也会为短暂的相聚开心得半夜都不肯睡。
异地恋和白天有关:会觉得相聚的时光好短暂,也觉得分离的每一天都过得那么慢,总希望时间再长一点,更有时期盼时间再短一点。
《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甚至给了我一点错觉,希望片子里甜蜜相聚的时刻再长一点,痛苦时分再短一些,希望男二女二再多给他们多一些考验。
也就是说,这部电影,它做到了,它写出了,异地恋是多么的痛苦和难熬,又是多么的甜蜜温暖。
它有心动:赵一一(任敏 饰)开场的OS就是:三年了,在我不断的努力下,终于,和许嘉树(辛云来 饰)勉强超过了10句话。
但就在这样的三年单相思背后,是许嘉树也喜欢了赵一一三年。
还好,是许嘉树先表白了。
它也有温暖:赵一一在雨中独自望天,许嘉树在美国街头挨打,都可以总结为:你不在我身边的日子。
赵一一有人撑伞,但她很坚定,许嘉树放弃出国,他也很坚定。
其实这背后都是很危机的时刻。
如果赵一一为那个撑伞的人有一丝心动了呢?
许嘉树为了自己的前途而放弃死守了呢?
这是无数异地恋最常面对的危机,也常常没人能做到解决它,跨过它,抵住诱惑,坚守爱情。
但赵一一和许嘉树做到了,即使也会有赵一一给男友的惊喜变惊吓(不剧透了,但很经典很气人!
),但许嘉树心里想的始终是:我要在北京给你一个家。
想说一场印象深刻的戏,赵一一生病住院,没想到许嘉树竟然从美国赶回来了。
许嘉树照顾她,两人一起买菜,做饭,洗衣,一一却听到许嘉树需要请假的电话。
一天夜里,两人散步,却各怀心事。
那是一个长镜头,赵一一挽着许嘉树,两人从什么都没有说,到四目相对。
两个演员的眼神都很到位,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一个想留,却很难留,一个想让他走,却放不下舍不得。
这段夜路似乎没有尽头,心事却还是让两人停下了。
终于要直面这个问题,赵一一让许嘉树回美国,“和你在一起的每一秒都是倒计时”,“这几天我们就像老夫老妻一样”“我怕自己会习惯这种感觉”,赵一一的每一句话,都敲在许嘉树心里,也击打着观众的心。
是啊,每一对异地恋的情侣,都流过无数眼泪,也做过无数抉择,更挑战过无数尝试。
有些成功,更有些失败。
失败真的只是距离上的吗?
如果有心,距离会是问题吗?
这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异地恋本就是一道误解的题。
赵一一和许嘉树,在这个夜晚的路口,到了这道题最难解的步骤,是放弃不解,直接下一道,还是继续攻克?
两人的眼神有游移闪烁,也似乎有坚定不移,他们该不该走下去?
(具体的不多剧透,只是在这里夸一下两个人这一场演得非常好) 再说说这部剧的服化道和场景,是我非常喜欢的。
许嘉树总是穿着非常干净的T恤,就像邻家大男孩一样。
印象最深的除了校服,其实是一场“分手戏”。
赵一一知道许嘉树为了自己放弃了去美国的机会,她决定离开。
许嘉树和赵一一隔空打电话哭泣,许嘉树身穿一件蓝色T恤,站在雨中的树下流眼泪。
那件衣服非常干净平整,即使是特写的考验下,也能透出这个男孩的清爽无暇。
所以那一刻通过这些服化道,让我对许嘉树有信心,他是从骨子里就很纯的男孩,他会为了赵一一不离不弃。
还有两个人临时租住的小屋,一切维持着老房子的装饰,软装从简,“只要有个窝”就好的感觉。
那间小屋的布置和氛围,让每一对异地恋情侣看了都会有共鸣:我们清贫但很相爱。
从电影院出来,就像曾经从火车站出来时一样,夜里的风很冷,你在等车。
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也再不会异地恋,多近都不会,因为世间只有一个许嘉树,而每个赵一一不一定足够幸运找到他。
疫情闹得我没法离渝,前些天老方用七次核酸换来了我俩的重庆相聚。
五一档没啥好片儿,我俩就挑了个应景的去看,《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
虽然我们不是青春片的适用人群,但异地恋这个话题还是很有发言权的,不过也因为不是青春校园恋爱的当事人,所以看这部电影多少还是有点格格不入。
看了十分钟我和老方就开始抖腿、跷二郎腿、东张西望直呼想走但又可惜八十块钱的票钱,看了一个小时我就让她把她已经盘了好一会儿的珠子借我盘盘。
抛开演员的因素,单说剧情,非常浅薄,虽然说呈现了一些比较真实的内容,比如手机不离手,比如会视奸对方的微博列表(我承认我俩在一起之处我翻遍了她的关注和点赞),比如千里迢迢向对方奔走,见个小面如过大年。
这些是大多数异地恋人群的真实状态,但仅仅呈现这些东西博君一笑,很对不起异地恋这个值得深挖的话题。
异地恋并不罕见,相反,在疫情时代,它成了一个更有普遍性的恋爱形态,而我个人认为,校园爱情里的异地恋算是最轻的,因为校园爱情本质上是被家庭和校园共同呵护着的一种爱情,没有那么多现实的物质的雨打风吹,这种爱情享受着特殊年龄阶段的特殊优待,不是说它不好,只是说它面临的实际困难相对较少,经营这种关系的逻辑也相对简单。
因此,这部影片一开始挑中了这个群体作为主角,也注定难以呈现更多深层的、尖锐的内涵。
学生嘛,校园生活有多姿多彩的一面,但称不上复杂,尤其是双方都是学生时,日子都过得大同小异,时间久了能分享给彼此的新东西慢慢就少之又少了。
当然了,需要工作和养家糊口的人同样逃不开这种定律,就算是朝夕相处也是如此,爱情的自然规律就是如此。
从这部影片来说的话,一北一南的一对情侣这个见面频率真不算低了,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克服的,单就我和我所能接触到的同龄人而言,频繁地跨越2166公里的距离其实挺不现实的,这种不现实的成分一旦出现,这青春片儿就难逃过于梦幻的窠臼,更别提影片尾段男主角直接跨越太平洋出现在女主角的病床前了,离谱不离谱啊。
其实对这部电影加以评价不是我最想说的,一部青春爱情题材的商业片本就没有太多高明可言,我更多还是对异地恋和如何经营异地的感情比较有感触。
我对异地恋的态度是“不喜欢”,而不是“讨厌”。
谁不想每天睁眼闭眼心爱的人都在身边呢?
谁不想在共处的时光里认识彼此呢?
可惜没办法呀,为了学业,为了生计,为了共同的未来有更远大的前程,异地不就是一时的、最好的权宜之策吗。
认识清楚这一点再去审视异地这种状态,很有必要,带着埋怨的心理去参与异地恋,自己会不快活,感情也会受影响。
我觉得异地恋最好的状态是,时时刻刻把对对方的依恋放在心上,然后在自己的这一方天地里尽全力享受物理意义上的单身生活。
电影里,女主角做到了前者,没做到后者,所以她自己的生活质量打折了,身边的朋友也提醒她你这样做是会消磨他的好感的。
这没什么可批判的,为自己的爱人上头没错,只是不该为了在对方心目中保持优越性而去丰富生活、提升自身,应该是为了自己去做这些事。
当你好好爱自己,你的魅力就会无限大,距离是不会隔绝这种魅力的。
不管是不是异地,恋爱想进行得好,都需要两个人一起、在自己的节奏里变得更好。
客观地来说,异地的状态其实有益于我更好地自律,有益于我完全按照自己的步伐来安排生活,两个人凑一堆儿那肯定是只想当连体婴儿,只想花天酒地寻欢至上。
有一天结束异地,两个人终于开始共同生活了,也还需要磨合一阵子才能找到两个人都能舒舒服服做好各自事的状态。
异地恋最怕作,最怕藏着掖着不明说,如果是真心相爱的两个人,坦诚相待一点儿都不难。
我的紧张、不安、难堪,我的小小得意、功成名就,我都想明明白白告诉你,我在你面前不需要在屏幕那一端维持哪门子人设,同理,你的开心我也开心,你的麻烦我也陪你焦虑。
所以看到女主角玩那些降低联系频次以增强神秘感的小把戏时,真是感觉幼稚无聊得要死,既然是恋爱,就得把对方的心理感受当作自己的来呵护。
两个人天各一方已经难免寂寞,怎么能让ta在我这里感到被忽视或轻视。
异地最让人遗憾和心痛的是什么呢?
是美好无法实在地共享,是ta需要我的时候我不在身边。
这些疼都是在一个个生活的碎片里发生的,是一瞬间看着天上的云、听见溪水的潺潺,心想,“你在该多好”;是一个人咽下生活的苦,想靠在ta肩膀上痛哭一场却不能够,只能自己做自己强大的后盾。
异地恋需要更多的包容和理解,情绪的传达必须有声色的承载才足够有力,异地恋有太多稀碎的伤心和疲惫,藏得深浅不一的忧愁。
以上对异地恋的感想,全部是基于双方都百分之百的灵肉忠诚,忠诚是爱情的第一守则,很多异地恋不是输给了距离,而是输给了动摇。
如果要讲述异地恋的故事,我想戍边的战士和军嫂,列车员和检修员,或者某一方为了挣钱养家不得不背井离乡,另一方留驻在原地照顾好后方,都更加值得挖掘,青春故事值得尊重,但这部电影这样讲述,真让人难受。
光线的青春电影不咋样,但是OST都还是不错的这不就是梦幻版《同桌的妳》?
高中3年就说了不过10来句的两个人,一个好学生一个差生,两个人到底有什么基础就在一起了?
高考前就双向告白?
然后就是异地4年、异国1年多?
不是我不信异地恋啊,而是你这种没有感情基础的梦幻恋爱很失真啊就像女二周雨彤说的女主的世界只有男主和爱情,真的离大谱男女主仿佛在一个真空世界谈异地恋,男女主身边都有的“新人”设定,但是吧你这也太蜻蜓点水了吧?
女主这的吉他社长就送了次伞和花?
搁那感动自己呢?
男主那边一起做实验的女生,就一直做了4年吗?
也不避嫌?
原本不打算吃晚饭的,我不懂为什么女朋友来了,要3个人一起吃?
不怕尴尬?
我还蛮喜欢辛云来的,可惜这部电影里面为什么那么丑?
还有林俊毅在《觉醒年代》很可,为什么在这泯然众人了?
周雨彤真的很爱演人间清醒角色,不过人设很舒服任敏其实不适合这类青春片女主人设
看完之后没想到分居然这么低?!
感觉男主的台词似乎不是那么好,有几个地方听着有些别扭,而且男主长得有点不太符合我的审美哈哈。
但是任敏我真的,好喜欢她的长相,一开始的时候听觉得她的声音有些尴尬,但到后边就还行。
异地恋是真的很痛苦,能像他们这样走到最后的是真的不多。
我觉得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后面许嘉树从国外回来北京找赵一一,到他要离开的时候,两个人去跑步那里,真的很好唉。
还有赵一一第一次去北京,男主亲了她的那一下,她的反应真的好可爱!
好可爱!!!
然后我也很喜欢副cp,他们去投篮球那里,不知道咋的就跟着他们哭了,这是全剧我唯一哭的地方。
一千个人口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觉得这部电影还挺好的,而且它的剪辑前边真的好逗,很有新意,我看有人说很像MV。
其实吧,还有一个比较感触的点就是,女主爸爸说的那句话,什么和男主越来越近了,却和父母越来越远了,好像每次放假赵一一都会和许嘉树待在一起,一开始生活中也都是许嘉树,父母出境很少,希望我们每个人在追求爱情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父母!
虽然常年分隔两地,但我始终觉得,我们就在彼此身边。
我真的受够异地恋了,就是因为异地,难过的时候不敢跟你说,开心了没法和你分享,打字没有语气,打电话没有表情,哪怕十次里有一次,我想见你的时候,你可以陪在我身边,我都会觉着安心,都会觉得有力气,可以继续坚持下去!
异地恋就是阿斯巴甜,假的就是假的;我知道异地恋很难,但也有很多快乐的日子,那不是假的。
距离和时间虽然煎熬,但也让我们长大,只是长大的过程里,最难以避免的,还是那些出于爱意的谎言!
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时间和距离,我们努力地生活,努力地恋爱,努力地为彼此考虑,却从来没有想到过,也许我们和距离比起来,会输。
距离治愈爱情,就像风治愈火,它吹熄那些微弱的,助长那些强烈的,我想你了!
异地恋图什么呢,就是图个未来可期吧,要坚定不移的在一起,才对得起异地恋的苦。
感谢正在坚守异地恋的我们,熬过异地,就是一生!
国产爱情片把校园各种屁事儿拍完了,把职场爱情也拍完了,这次直接大融合,短短两小时不到塞了这么多个要素,那些情节随便排列组合挑两三个就能成一部电影...... 总感觉这段话很眼熟,原来我写过一段一样的,不过是写的是另一部电影的影评。
《你的婚礼》影评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国产爱情片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会整活的导演已经开始拍外星人谈恋爱了,而不会整活的导演还是循规蹈矩地拍一些“古老”题材,这部电影尤为明显。
正常来说一部电影最多也就两、三个矛盾点,而本片简直就是矛盾集合体。
遵循着发现矛盾——解决矛盾——煽情——跳时间线,然后重复的流程,非常工业化。
而这样的流程重复了至少十次,男一女一就算了,还生怕不够又加上了男二女二这条线,并且每次都惦记着那逼煽情,你是真的想象不到开始没有就几分钟,在一堆旁白充斥的背景下,就开始玩尬的,煽情。
每次煽情都很折磨,一直到最后。
所以我说导演没活了就咬个打火机吧,学学人家郭导,早已脱离了地球的束缚,冲向了宇宙。
如果声音不记得 (2020)3.92020 / 中国大陆 / 爱情 奇幻 / 落落 / 章若楠 孙晨竣虽然重复很多,但是按照惯例还是要说一下剧情。
异地恋还算是比较“新颖”的切入点吧。
女主在厦门读书,巧了,我也是;男主在北京读书,巧了,我前女友也是;不过你要问我有没有代入感,很遗憾的是由于男主不够帅,所以没有一点代入感。
说回正经的,女主的整条线没有一点变化,之前说了流水线拍电影,就像是玩游戏不断有副本去打,但不同的是,游戏里你变强了,而电影里女主至始至终都是个二极管,一点不带变的,稍有变化就立刻变脸,在零和无穷大之间反复横跳。
令人感概的是男主就没有跳过,他上一次让我眼前一亮还是在两句话的时间内,用石头在结冰湖面上画了个大房子,还加上了烟囱。
不过人物塑造方面我还比较喜欢追求女主的吉他社社长,见到女主有男朋友一直很绅士,距离没有很近,没有疯狂追求黑化,幸好没有化身黄毛,不然我可能看不完电影了。
整个故事的剧情就相当于是缝合了很多异地恋情侣的大大小小毛病,结尾也有一些实拍,这一点感觉还不错,但是导演为什么执着于把这些元素全部加进来,而不是选一些代表性的内容加以精写。
电影应该没有时长限制吧,建议以后搞个电影查重,这电影查重绝对过不了,比我的论文还要水。
最后我还是给了两颗星,一颗给泳装的片段,谢谢你导演!
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翻出来一条很多年前的朋友圈。
当时也正处在一段异地恋之中,男朋友给我发消息说:我在你楼下。
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看到朋友圈的那一刻,好像又短暂地变回了当初那个扔下电脑,飞奔着下楼,心情雀跃到不行的女孩子。
异地恋真的太不容易了。
每一次见面都弥足珍贵。
为了能和许嘉树多几次相见,赵一一每天忙忙碌碌打不同的工,工资和生活费都变成了一张张车票。
厦门到北京的普快列车,二十多小时的路程,花朵般娇滴滴的女孩子,没有卧铺,硬座居然也能将就。
幸运的是,这种付出不是单向的。
后来的许嘉树为了照顾手术后的赵一一,果断请假回国。
为了多请三五天假,这个清秀美好的男孩子躲在夜色里抽烟,窗台的烟头里是数不清的无奈与愁思。
有人坐长时间的硬座,有人搭红眼航班,有人买站票,自己带一个小马扎坐在车厢与车厢的连接处摇摇晃晃地颠到喜欢的人所在的城市。
大概每个异地恋人都会有一个铁盒子,里面装着一摞摞的火车票,高铁票或是飞机票,也装着“我向你奔赴而来”的决心与欢喜。
因为无法时常见面,牵手、拥抱、接吻这些恋爱中的常规操作,对于处在异地恋中的情侣们来说,无疑是奢侈品。
很喜欢电影里许嘉树第一次亲吻赵一一的片段。
漫天大雪,女孩子闭眼许愿。
许嘉树惴惴不安地靠近,飞快地啄了一下赵一一的嘴唇。
被偷亲的人起初是怔愣了片刻,回过神来的反应是拿手捂住自己的脸,跑开。
这是跨越了两千公里的亲吻,是穿越了青涩岁月的亲吻,是熬过了日夜思念的亲吻,有那么一点忐忑,有那么一点羞涩,像是有人拿着泡泡机向屏幕外的人发射粉色爱心,不咧嘴笑是不可能的。
异地恋当然也很痛苦。
短暂的相聚之后通常要面临漫长的分离。
赵一一和许嘉树第一次分开是各自奔赴大学所在的城市。
两个人搭乘不同方向的火车离开福州,赵一一哭着扒在车窗上说,我好想再抱你一下。
火车开动了,他们在车厢里疯狂奔跑,只为再多看对方一眼。
能想象,日后片子上了各大影视平台,一定会有弹幕在这个时候说,太假了,哪有两列正好在同一站台同一时间出发的火车啊?
或者是,要不要这么夸张啊,又不是生离死别再也见不到了。
确实,电影把场景戏剧化了,但情绪不会是假的。
我试过坐高铁离开北京的时候,靠在窗口哭得稀里哗啦,一塌糊涂。
感觉自己是偶像剧里的悲情女主角,实际不过是还要再隔几个月才能见到异地恋的男朋友。
这样说出来挺好笑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分离带来的痛苦在那个年纪那个场景下是真实存在的。
旁人看着矫情,而异地恋的人不在乎旁人怎么看,他们只顾埋首在自己的难过里。
关于异地恋的痛苦,还有一段经典的句子。
“你住的城市下雨了,很想问你有没有带伞。
可是我忍住了,因为我怕你说没带,而我又无能为力,就像是我爱你,却给不到你想要的陪伴。
”异地恋的人好像同时生活在两个城市,手机上的天气APP默认有两个城市,熟知这两个城市的大部分景点、路线。
可即便是知道另一个城市的天气和路线,也没办法赶到对方的身边及时地撑起一把伞。
就像片子里的下雨天,赵一一困在图书馆的时候,是吉他社的社长给了她一把伞。
就像当初的我,加班到深夜的时候,是同事顺路送我回家。
男朋友说,本来男生送你回家,我应该不高兴的。
但我现在却只能感激有他送你回家。
就有一些无可奈何的痛苦。
好在片子不是狗血走向,不然这个对赵一一有些好感的学长又要给这段异地恋带来新的痛苦了。
虽然异地恋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不得不说,异地恋也可以很美好。
《小王子》里的小狐狸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
异地恋的人们,约定了一个见面的日子,那么临近这个日子的那些天,都是快活的。
买票、准备行李、商量见面之后的活动、提前订下旅店,在心里倒计时出发的日子,每一件小事都洋溢着无法言喻的幸福感。
奔赴对方的路上,窗外的风景从小桥流水到白雪皑皑,从我生活的南方到有你在的北方,车子每开一公里,我就离你近一公里。
直到火车停下,在出站口看到张开双臂等着拥我入怀的你。
赵一一和许嘉树在车站的每一次拥抱都是奔跑着撞上去的。
真的,如果是不远千里前来相见的人,用走的是来不及的。
不见面的时候也有同频的浪漫。
两个人一起按下开始键看同一部电影,捧着电脑和屏幕里的对方一起跳一支舞,当然最浪漫的还是两个人有一个看得见的未来。
曾经看到过一个问题,问的是你听过最可爱的表白是什么样子的。
下面有各种各样的回答,没什么印象深刻的。
看完这部片子之后,想去答一下——异地恋的情侣,女孩子哭着想要放弃的时候,男孩子跑到结着厚厚冰层的湖面上画了一个房子,站在房子里对女孩子说,别放弃好吗?
我想给你一个家。
又有童趣又有真心。
影片的尾声,许嘉树中断了美国的研究,跑过青春的坐席,穿越时间的回廊,跑向赵一一。
赵一一接到电话,丢下聚餐的同事们,跑向许嘉树。
两个人最终相拥在一起。
好喜欢这种义无反顾的双向奔赴啊。
这世界上最最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奔跑着去到喜欢的人身边。
然后牵手,然后拥抱,然后亲吻,然后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诉说想念。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文/梦里诗书《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这一片名便足以含纳电影剧情的全部,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尤为需要情绪化作为支撑的电影中,其所展现的情感更多是尴尬做作。
当电影丧失了真实的奠基,只是依靠不接地气的谈情说爱试图来感染观众,殊不知虚假的美好如隔靴搔痒,既不感人也难动情。
异地恋是一个非常考验情侣关系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本身也带有足够的戏剧张力,但想拍好这一题材的关键我认为并不在于剧情有多么百转千回,而更在于面对异地,导演是否能够刻画好人物情感,能否用足够细腻的成长蜕变来感染观众,但这部电影显然并没有去考虑这一问题,从没有铺垫的喊话告白到尴尬至极的自恋台词,都可所见这部电影完全不知道该如何酝酿感情,不过是将异地恋作为噱头将诸多碎片化的情感经历拼凑在了一起。
这种尤为明显的拼凑感,导致电影失去了真实,种种不切实际的虐情,绝大多数的时间里只是实现了电影的自我感动。
从跨省到跨国的距离,到普通高校与一流名校的差距,这些问题本都是电影主线自己给出的戏剧矛盾,但电影却在胡编乱造中跑偏了方向,六年的感情经历被演绎的平淡无味,很多台词给人的感觉并不像是在做情侣之间的问题沟通,而只是成为了电影剧情的推手,不断的想要突显“异地恋”这一电影命题。
当“异地恋”的矛盾被高频一再提起,你会发现这部电影所展现的情节单拿出一个点或许会让人有些许感怀,但电影将一系列的矛盾被组合在一起,你就会发现其每一次危机的化解都只是依靠简单肤浅的爱,整个故事仿若就像一个乌托邦童话一般没有真实的矛盾,现实中那些摆在异地恋情侣面前,甚至于单只是普通情侣的问题都被电影自动屏蔽了,如儿戏般的剧情,根本无从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在情感缺失的境况下,电影另一个问题在于女主赵一一,她的角色塑造是极为失败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在现如今的爱情电影里,导演编剧还要去塑造这种丧失自我,完全依靠对方,将自己的人生全部放在他人身上的情侣角色。
这种做法既不能体现爱情的真挚,更无从展现一个人在情感面前真正的成长。
不论男女,相信爱情永远不该与放弃自我画上等号,如此衍生的爱情,纵然有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也无从掩盖电影精神的贫瘠。
当电影情节如工业上的流水线作品,没有自身的独立思考,只是如填字游戏般完成了“异地恋”的命题作文,其所制造的爱情只能是毫无营养甜腻的工业糖精,借用电影的片名,我也是真的讨厌这种电影。
只看了二十分钟,真的尬到我原地扣脚趾,不这几个演员真的没有出乎我的意料,意料之中的拉胯到离谱。
中国难道真的没有演技好的演员吗,因为有各种限制导致电影辣鸡我忍了,演员为什么也可以这么差,爱情片既拍不出隔壁韩国的狗血与虐恋,也拍不出隔壁日本的温情与唯美,中国的青春爱情片有代表作吗,好像没有吧。
我真的讨厌异地恋整体的感觉:强硬煽情,全程都脚趾扣地在没有看之前,我是挺期待的,因为我感觉男女主的演技都很不错,但是实在是太一般了,真的很一般,甚至我都不知道它想要表达什么,全程都让我感觉很尴尬,在强硬煽情。
女主赵一一就是纯纯的恋爱脑,生活里只有许嘉树!
许嘉树!
许嘉树!一直在自我感动,给许嘉树买这个买那个,看到所有的东西都想要给他买,也不管他需不需要,没告诉男主就跑去北京,手机不见还肯联系他,和警察叔叔说要他一个惊喜!!!我真的是黑人问号脸,这是在干什么,搞笑吗?
无时无刻都在监视他,一直给他打电话,不回电话就一直打,还找他舍友……对待朋友,更是完全忽略掉,还觉得自己的朋友自私,谴责闺蜜不懂爱情!没事吧,真的没事吧,女主的人设也太不讨喜了!说完女主,男主也很奇怪,前面我真的没觉得他有多喜欢女主,到了后来女主醒悟了一点点,知道自己的生活不应该只有“许嘉树”的时候,才有点危机感,跑去和女主说:“我希望你所有的开心都是因为我”正常点好吗,都是成年人了,还像小学生一样,我真的不懂,很不懂。
还有就是男二女二的感情线也不出彩,总之就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就是为了虐而虐,把所为的青春的元素都集合在一起,又杂又乱,感觉浪费看这电影真的是浪费时间浪费钱,这真的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就直接玩起了手机。
希望不要再有这种无脑的青春片了[苦涩][苦涩][苦涩]
任敏好好看好会演。。。相比之下男主演技太普了。。。
希望每一次争吵都是让我们离彼此更进一步。
电影一般,但是真的太有共鸣了,我也没想到哭成狗。异地恋太难了,不是真的喜欢谁要异地恋啊,可惜,我们最后没有熬过去。
任敏说是真的只适合苦大仇深的戏,演技太做作。周雨彤演不了任何情绪激烈的戏,脚趾抠地
快跑,大无语世界,怎么会有演技那么烂的男女主角,女主一说话就难受,男主像木头,这剧情是散文拼凑起来吗,什么玩意
🏠 “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也是真的喜欢你”,熬过异地,就是一生?(“LOVE isn’t the only thing in your life”)
有很多东西能削减爱意,最难捱的是远距离,正如毕淑敏说的那样,“爱的脚力不健,怕远。”距离赐予的相对自由,也就成了爱情的磨石;猜忌,迟疑,怕爱欲冷却,怕良人变心。万幸在电影中,我看到了爱情的坚韧,原来,勇敢的人总会得到嘉奖。远也好,慢也好,步子小也好,只要在向对方奔赴,就很好。
脚趾抠地,厦门的海边别墅都是我抠出来的。在电影院最后一排一整个抓耳挠腮。女主的配音太奇怪了。剧情尴尬。男主低配版许光汉。这是在干什么,女主傻白甜恋爱脑,一直在哭。
最好的部分是深夜散步,在星星点点的北京街头,两个人各怀寂寞却不知从何说起,无言的长镜头很打动人。除此之外无甚可圈可点,都是阿斯巴甜。其实它本应该有很多现实的表达进入,比如男主角在美国遭遇了什么,他都抽上烟了,观众很好奇。女主除了生病住院之外,是不是可以有日常无力的崩溃瞬间。最后这个样子相信也是主创团队有意为之,删掉了他们认为并不重要的支线,太可惜了。
哪怕知道未来要经历各种磨难我应该还是会毫不犹豫选择你。好美好的校园爱情,虽然我的青春里没有出现过这么一个许嘉树但是赵一一的这种情感我真的特别能共情,不是无病呻吟的青春疼痛,是真的有可能发生在你我每个人身上的真事,很喜欢!会带上朋友二刷的。
看完开心得仿佛自己结束了异地恋一样😁雪地里的任敏奶乎乎的好可爱,「别人在恋爱中分开,我在分开中爱你。」「就在我奔向你的那一秒,爱正让距离失效。」和LLZ一起看的第二部院线电影❤️
题材挺厉害
是谁和我一样,看这个电影是因为大家都说我长得像女主啊?
“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也是真的喜欢你”。he居然还有点不习惯。辛云来有点木,任敏还比较灵,就是前面人设恋爱脑,不过倒也真实。喜欢投篮那段。歌还行。
emmm拍的啥玩意…感觉像婚礼视频,不像是电影…
为了李孝谦
五一档没撤片的青爱情电影,光线传媒流水线的青春电影。这次真的不错,不狗血,满满的狗粮,甜分简直超标,辛云来和任敏二搭,弥补了悲伤逆流成河的遗憾,这次不只是顾森西和易遥,这一次也是林嘉树和赵一一啊
看到女生恋爱脑就受不了。女演员们都很美,演技还不错。男的丑,演技也不行。
男女主演技都太显青涩,情节也很流水账,但胜在诸多细节都真实到离谱,会很有带入感。朋友推荐看的,说看哭了,本来想看完嘲笑她这么烂的电影都能看哭,万万没想到自己看到最后也哭得稀里哗啦的。所以,这么烂的电影我为什么还能看哭啊?
不翻拍的虐恋,瑕不掩瑜。对非恋爱脑、非异地恋经验者也不按头强煽,观感不抗拒。剧情紧紧围绕异地恋展开叙事,不知道评价里都在骂的堆砌狗血在哪。女主暗戳戳疑神疑鬼+找到自我决定好好过大学时光,是整个题材和女性电影的闪光点。男主谨记男德,不乱来不冷暴力不自私选事业还会换位思考还会出其不意地表白,好到怀疑人生。第三幕不能看,逻辑没有,大可不必。黎晛“遵循着发现矛盾——解决矛盾——煽情——跳时间线,然后重复的流程,非常工业化。而这样的流程重复了至少十次”。男二女二线不建议再做成异地恋胜利,剧情无法参照,也不能推动主线,纯在看周雨彤个人风格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