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抹去的男孩

Boy Erased,抹去的男孩,被抹掉的男孩

主演:卢卡斯·赫奇斯,妮可·基德曼,罗素·克劳,玛德琳·克莱因,维克托·麦凯,大卫·约瑟夫·克雷格,特洛耶·希文,艾米丽·辛克勒,德文·迈克尔,马特·伯克,琳赛

类型:电影地区:澳大利亚,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被抹去的男孩》剧照

被抹去的男孩 剧照 NO.1被抹去的男孩 剧照 NO.2被抹去的男孩 剧照 NO.3被抹去的男孩 剧照 NO.4被抹去的男孩 剧照 NO.5被抹去的男孩 剧照 NO.6被抹去的男孩 剧照 NO.13被抹去的男孩 剧照 NO.14被抹去的男孩 剧照 NO.15被抹去的男孩 剧照 NO.16被抹去的男孩 剧照 NO.17被抹去的男孩 剧照 NO.18被抹去的男孩 剧照 NO.19被抹去的男孩 剧照 NO.20

《被抹去的男孩》剧情介绍

被抹去的男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乔尔·埃哲顿将自编自导新片[被清除的男孩](Boy Erased,暂译),主演卢卡斯·赫奇斯,妮可·基德曼、罗素·克劳有望加盟。影片改编自杰拉德·康利同名自传,故事讲述阿肯色一个保守小镇的牧师之子(赫奇斯饰)因同性恋性取向而遭到家庭的排斥,基德曼、克劳饰其父母。影片将于今秋开拍。 故事简介:在阿肯色州一座封建保守的小城,浸信会牧师19岁的儿子向父母出柜。男孩却被迫参加教会支持的同性恋矫正项目来“治愈”同性恋,否则将会付出失去亲人、朋友和宗教信仰的代价。他起初参与了含有12个步骤的残酷治疗,但最终鼓起勇气逃跑,选择拥抱真正自我。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雾山极品士兵之连队囧事杀人鬼藤子课后狂屠陪你很久很久漂亮女人可乐山林之多彩的家园恋恋冬季罗林之心夜雨秋灯闻诡事至死不渝的爱葡萄牙队长夜魔侠第三季暴风夜20世纪少年最终章我们的旗帜刺客复仇充满爱的画笔绝对可怜小孩THEUNLIMITED兵部京介如果是你,或许可以相恋今年一定要嫁出去总裁在上1:初见初念罗德里戈·马奎斯:粗鄙之王指挥官迷情山庄车祸惊魂河岸男孩特务亲家春逝止于四月疗养院

《被抹去的男孩》长篇影评

 1 ) 对LGBT的态度

我认为看完一部电影之后表达自己对这部电影的看法是很重要的 。

导演拍电影显然是想要表达一些他们的看法观念,希望通过电影这种媒介进行文化的传播,去影响更多人。

如果每个人只是娱乐的心态看过笑笑以看热闹的心态认为LGBT事不关己,那么这个社会对性少数群体的态度永远不会改变。

这个电影让我知道他们确实是"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接纳和包容,要改变的是这个社会。

我的朋友圈里也有前同事是同性恋,我认为这很正常。

如果我的亲人或者朋友是同性恋,我会去接纳他们。

并且我会让他们知道我对同性恋的态度,同性恋是normal,他们不需要对我对任何人隐瞒自己真实的性取向,我会让他们知道我是能够包容他们的。

 2 ) 不选择接受,但可以选择放手

看了预告,以为和《天佑鲍比》差不多。

好像两部电影都是真人事件改编,《天佑鲍比》感觉一直是一个让人很压抑的过程,直到Bobby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这部电影里面,前期很少有爆点,直到男主Jared在谈话治疗中爆发。

结局算是一个开放性的happy ending吧,因为在片尾彩蛋里,似乎真实世界里的Jared和父亲达成了和解,而他自己也在不断为LGBTQ+群体争夺权利。

影片的重点不在同性的情感,更多的是宗教和家庭的冲突,而这些冲突的起因,也是源于男主人公Jared意识到自己会不由自主地想男人。

他出生在了一个虔诚的宗教家庭里,父亲因为他的身份而希望Jared去进行谈话治疗(conversation therapy),企图改变儿子的性取向,让他变得“正常“。

从小受到宗教氛围的耳濡目染的Jared其实也是很纠结,一方面他的潜意识里知道自己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另一方面他又为自己对男人的情感而感到困惑和羞耻。

电影的结尾,父亲似乎始终没有因为谈话治疗的事情向Jared道歉。

在最后的一次父子对质中,父亲将自己祖传的钢笔送给了Jared,希望他继续从事写作,也送给了他一辆车。

结尾看似父子两没有和解,但是父亲的行为,也可以理解为:希望孩子自由且追求自己的目标,我不会再束缚你。

Jared也提出愿意等父亲完全理解自己的那一刻。

这个世界是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的,我们不能要求自己年迈的父母一时间去接受所有,去否定他们一直以来所信奉的东西,这样太残忍了。

当我们想说要不要和父母出柜的时候,我们考虑的不能只有自己,想的不能只是如果父母不接受我们,我们该怎么办,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父母等等。

我们同样也要考虑,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给他们带来的冲击。

我们在他们面前永远是孩子,我们依赖和被宠溺惯了,总希望父母会顺着我们的意思妥协。

然而我们不曾为人父或人母,我们始终体会不到这里面的个中辛酸。

引用Queer Eye S6 《粉雄救兵(第六季)》里Karamo说过的一句话:When you decieded to come out, you are not just come out, you are inviting people to come in.可能原话有点点差别。

当你选择出柜的时候,你同也在邀请别人进入你的新生活,那么我想别人也有选择权要不要进入。

所以我们考虑的还是不能只是自己。

但其实,以我现在的理解来说,没有出柜或者不出柜(我在《爱你,西蒙》里的一个评论: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114136/),我们不需要向别人宣告自己的身份,自己认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it's your own choice.

 3 ) 略带忧伤又治愈

以一种真实且激发思考的方式展现了同性恋题材,但同时又不过于说教。

非常迷人,又不失娱乐性。

虽然涉及了大的社会问题,但核心还是母亲对儿子的爱,这一点妮可·基德曼表现起来游刃有余。

卢卡斯·赫奇斯、罗素·克劳,特别是妮可·基德曼的表演都很出色。

卢卡斯·赫奇斯贡献了话不多却很有力的表演。

作为导演,乔尔·埃哲顿对影片的节奏把控地很好,其中对杰拉德·埃蒙斯从治疗到拥有了对自己性别的理解这段情节运用到了闪回,处理得当。

该片是一部佳片,以一种尊重的方式展现了棘手的问题,一众演员的表现也是一流的。

 4 ) 用勇气去对抗不完美的世界

影片改编自杰拉德·康利同名自传,故事讲述阿肯色一个保守小镇的牧师之子因同性恋性取向而遭到家庭的排斥。

在阿肯色州一座封建保守的小城,浸信会牧师19岁的儿子向父母出柜。

男孩却被迫参加教会支持的同性恋矫正项目来“治愈”同性恋,否则将会付出失去亲人、朋友和宗教信仰的代价。

他起初参与了含有12个步骤的残酷治疗,但最终鼓起勇气逃跑,选择拥抱真正自我。

男孩的勇气,让他敢于出柜甚至敢于逃跑,实在让人敬佩。

少年时的我们总是一鼓作气去尝试某事,但只要一受挫就泄气,很难坚持自己的选择。

所以我佩服男孩的勇敢,即使在那样一个闭塞的小镇,在教会信仰大于人性的氛围下,他仍然选择了忠于自己。

性取向是生来就注定的,忠于自己的选择做自己才是真正的自由。

在如今的社会,同性恋是需要被正视的现象,撇开对同性恋者的狭隘的猜测,他们同样渴望爱情,就如同你我一样,所以也多给他们一点空间,希望很多年后同性恋者也能在阳光下无畏的生活。

 5 ) Shame on you and me.

整部电影画面特别美,是海边的曼彻斯特的色调,本片的交叉叙事我反而觉得有点地方没必要,有点多余。

男主依旧是丑帅丑帅的,特别吃镜头,每次给到脸的特写我都觉得他真的太有戏了。

我爱罗素克劳,即使他已经是个大腹便便的叔叔了。

妮可基德曼美爆了。

一个同性恋矫正机构,那里的工作人员却母得令人发指。

戳爷在里面演了一个同在矫正机构的男孩,并且还献唱了本片的主题曲。

看着里面的tutor的嘴脸,真的跟邪教一样一样的。

有的小细节我真的没办法想通,比如,为什么第一次去报道要带着自己的日记去?

这种刻意安排的剧情我不可。

怎么就能轻而易举地接受therapy而不去上学?

怎么一家人就因为一通电话不讲一丝情理?

实在想不通。

和他在大学里的朋友逆着光背对着教堂跑步的场景太美了,以及他的朋友也太帅了吧,赶快重温比利林恩中场战事!

所以被rape了之后为什么反而被曝光的是男主?

他也并没有表现出他的同性倾向啊?

不懂为什么导演就认为观众可以接受这样的剧情发展。

节奏很奇怪,有的地方扣人心弦,有的地方又平淡无聊到想睡觉。

那个女医生真的是一个特别wise的角色,接着切到性向治疗所眼镜男与男主谈话的镜头,挺好。

我觉得用手伸出车窗和男主做出所谓gay行为来做比喻是有点奇怪的吧....是表达都越线了而不被家里人接受?

Dog和God反过来就是对方的拼写,然后呢?

没看懂这一段。

“多伪装就可以成真。

”太老套了,这剧情。

“Shame on you,and shame on me.” 卡梅伦自杀,真的没有悲伤...我没有办法感受到这个电影想表达的东西...很高兴看到这个男孩,与千千万万的男孩不同,并没有被这个世界抹去。

他爸爸四年之后成了那个矫正机构的管理者??

台词是这个意思吗??

Tutor眼镜男最后发现原来也是gay,男主和当年rape又inform他的那个人在一起了???

迷惑?

最后:剧情真的陈旧、浅显地受不了,真的很,无聊。

凭着还不错的内核、演员出色的表演、改编自导演的真实故事,给个三分,不会推荐不会二刷。

 6 ) 自述一下心路历程吧。

看了挺多同志片了,可这部片子还是让我哭了好几次。

看了大家的评论,很多人说剧情过于平淡了。

确实是这样,没有错综复杂的恋情,没有惊世骇俗的纠缠,也没有香艳的场面,只是一个男孩的成长,一个家庭改变的故事。

但确戳中了我的内心,也许是我本人自己的缘故,更能体会其中的一些感情,所以我想谈谈那些让我感动的地方,那些normal people不体会的地方。

同时也记录下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改变吧。

第一个泪点在医生的那段谈话那里。

我的性取向觉醒的比较早,初三的时候就知道了自己同性恋的身份。

但就像我的性格一样,我对这件事一直处于“慢热”的状态,一开始不上心,甚至觉得可能高中会遇到喜欢的女孩子呢?

于是我产生了跟男主一样的想法,也许我能改变。

高中后,会刻意的去关注这个圈子,碰到关于同性恋的话题会认真去听,慢慢的发现周围的人怀着包容的态度。

我也慢慢意识到性取向并不是什么问题。

后来我也跟几位好友出柜了,大家都很包容,甚至支持。

但是没有人对我说过你很正常。

(PS不是鼓励对同性恋群体说你很正常,这样反而有点奇怪,相反表现的普通正常就是最好的了)于是,当看到片中医生的那段话时,我第一次哭了。

“And I know that everybody would like for me to say otherwise and send you down to the pharmacy for a pill that would magically fix you, but that's not gonna happen. But I'm gonna take your blood, and I know, I know what it's gonna show me. That you are a perfectly normal, very healthy teenage boy”/"我知道所有人都想我得出别的结论,给你开点药就能奇迹般的治好你,但那不可能发生。

我会给你采血,但我知道结果会是怎样。

结果就是,你是一个完全正常的,健康的小伙子。

”当看到“你是一个完全正常的,健康的小伙子”时,眼泪就止不住了。

我缺少这种自我认同吗?

我不认为自己正常吗?

都不是。

同性恋是正常的,同性恋不是精神病,这些话在我接触这个圈子后经常就能听到,更何况到现在我都快活成一个老gay了。

但我还是哭了,因为从来没有人对我讲过。

我的第一次出柜也是平平淡淡的,对方在我说完后快速转移了话题,表现的很正常甚至不在意,但这个第一次并没有带给我任何反馈,没有痛痛快快的哭一场后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这给我的感觉就好像,我们在谈论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后来我从他口中得知,他觉得我只是一时的,会变的(微笑。

我可以说我的第一次出柜是失败的,以致于在后面几次出柜后,我会刻意去转移话题,避免他们问我,做gay如何?

所以今天,当我看到医生说这段话时,就好像回到我第一次发现自己喜欢同性时的不安和焦虑,所以我流下眼泪,因为她对我说我完全正常。

完全正常。

我突然发现自己过去这几年,从知道自己时同性恋以后,都在走不正常的路。

在大概三年前,我第一次使用同性交友软件某蓝,但至今我没有约成功一次,最接近的一次我也在最后临阵逃脱。

我实在是不很能接受睡一个陌生人,或者做过于亲密的举动。

但我还是在聊,在约,荷尔蒙作祟?

作祟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就这几年会有约炮的想法呢?

左右手哪里做的不好吗?因为我在潜意识里被灌输了同性恋是需要隐藏的,见不得光的想法,奢求性的话最好通过约,且约在这个圈子里是一种“正常”行为。

于是我也学着去聊,学着去约,可这不是我想要的。

我这辈子喜欢上的两个人,都是相处了一两年才喜欢上的,我是个慢热的人,这么快餐化的性不是我的菜。

因为我没有把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当正常对待啊!

我还是没能正确认识到我就是个正常的,普通的,男生!

我的一些行为,仿佛就是在迎合我同性恋的身份!

很奇怪啊简直!

就在医生说出那段话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没有把自己看成正常,掉进了隐藏的黑暗中,还安于黑暗啊。

呼,回归正常生活,我就是我,不应该被标签化,也不应该去被标签化。

ps影片结束的传记证实最后戳泪点最后ps:缺npy吗?

:) hhhhhhhh

 7 ) 卢卡斯·赫奇斯——悲惨人生

(以下演员梗)年幼时姐姐被奸杀,老妈一气之下在路边立起三块广告牌质问警方搞得人尽皆知,最后还一怒之下拿莫洛托夫烧了警局(《三块广告牌》);父亲死后又给判给失手放火烧死孩子因而沉浸愧疚而十年不能自拔,半天说不出句完整话的古怪叔叔(《海边的曼彻斯特》);有个弟弟又各种不听话,整天混混社会玩玩冲浪和滑板(《90年代中期》);好不容易进入同龄人的圈子,真心谈了个女票还因为潜在的性倾向问题被迫分手(《伯德小姐》);又因吸毒给抓进局子,放回来再一次被家人各种不认同(《本回来了》);最后终于抓狂彻底出柜(《被抹去的男孩》)……老哥,你那么拼,是想双提“全美最悲惨朋友圈”和“集齐影帝影后一起过家家”双料成就吗🌝

 8 ) Boy erased

从小朋友的录像开始,然后就是成年后的他。

前妻俱乐部也是这样的。

我是到电影中段才发现是插叙,我就说一开始他妈妈带他去的地方怎么老是讲同性恋啥的,高压的管理,思想审查很严格,针对性很强。

然后就看到他之前上大学被人强暴了(泰勒前男友!

),强暴戏好intense。

同性群体据说是违背上帝意愿的,这种认为自己应该改变但是无法压抑冲动的矛盾,很惨。

“我不會編造事情,我不恨我的父親”所谓治疗的一部分就是讲出自己的罪、内心的愤怒,就算你真的没有那么大的感触。

“上帝知道我努力了,如果你真的不想失去我,你就要作出改變”很前面牧师拿着钱的走位,先看到钱再看到脸。

百叶窗祷告

 9 ) 电影中的影射更深刻

“矫正中心”的老师们就像社会大众的缩影:但凡不符合我价值观的其他人,我必须就得让你知道你是错的。

站在道德制高点折磨侮辱你,还美其名曰“我是真的为你好?”WHY?每个人都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不被定义,不贴标签。

但无论怎样,都不能恶心别人,否则,骂你活该。

《月亮与六便士》中说:“大多数人所成为的,并非是他们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

”人生皆苦,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再说了,什么是正常,什么又是不正常?

你没资格用你的标准去评判任何其他人。

学会接受,甚至包容,再甚者理解,是一生的课题。

我也别扭,但我努力接受。

当有一天我不再需要努力接受的时候,我肯定会为我自己高兴的。

我们都是平凡人,我只是在试着让自己变得更好。

 10 ) 我们是自己的上帝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以LGBT人群为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多地被搬上了大银幕。

众所周知的是与LGBT人群离不开的“社会歧视”。

在有些人眼里,他们被视为疯子,他们的行为也被视作是在亵渎上帝。

近些年来的影片在真实的呈现这种社会现象的同时,也在深入地挖掘这种现象产生的最本质的原因。

那就是——无知。

最近美国又上映了一部新片,名字叫《被抹去的男孩》豆瓣评分7.4分,连续两周蝉联豆瓣电影口碑榜。

它的成绩证明了它的“不俗”。

杰瑞德是个“普通”的男孩子,有一个牧师老爸,还有个漂亮老妈以及可爱的女朋友。

这些元素合在一起构成了他“正常”的生活,但是在他的内心里藏着一个惊天大秘密,他的“不普通”之处——他是个同性恋。

曾经想要千方百计隐瞒的“秘密”终于有一天压垮了他,他不想再继续伪装下去了,向爸妈说出了他的性取向。

儿子的话犹如晴天霹雳般打在本来幸福无比的家庭里,身为牧师的爸爸更是无法接受这一事实。

在他的眼里上帝只赋予了人们一种权利,那就是男女的结合,而同性恋这种行为简直是奇耻大辱,十恶不赦。

他找来了牧师朋友为儿子祈祷,并把儿子送进了名为“爱的行动”的一家“矫正”机构。

在那里实行“监狱式”的管制,所有人的行为必须符合规章制度,如果有人违反纪律,就会得到惩罚。

杰瑞德在这看到了很多同他一样等待着“救赎”的人。

这里的一切陌生而又新奇,他开始尝试着去“改变”。

每天他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在“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向上帝忏悔,进行品德检讨,说出自己的罪恶……可是所谓的“改变”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他还是会对同性着迷,会不自觉的观察他们。

他小心翼翼地“隐藏”和“压抑”着自己的本性,以为只有这样,一切就会重新走上正轨。

可是慢慢地杰瑞德发现了事情有哪里不对劲,在这个团体中,有人在恐惧,有人被同化,有人被否认,有人在演戏。

每一个人都像是行尸走肉一般,没有意志,没有尊严地活着。

所谓的“救赎计划”根本就是个骗人的幌子。

他意识到自己不能成为他们那样,他没有办法去改变自己,去强迫自己适应这个思想已经被扭曲的团体。

他开始想要逃离,于是他给父母打电话说出了自己的感受,结果只换来了他们的一句“你可以挺过去的”。

在这一刻杰瑞德像是一个被全世界抛弃的孩子,他只得听从父亲的意见,继续咬牙坚持。

品德检讨会上,维克托让他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己的“恶行”,并对着“空气”父亲发泄心中的怒气与怨恨。

这一举动惹恼了杰瑞德,虽然他对父亲的言行与举动不满,但是他并不恨他。

相反的是他爱他的父亲,因为有爱所以才更迷惑,更纠结。

后来母亲出现带着他离开了那个恐怖的地方,也开始尝试着去理解,去拥抱他。

卡梅伦的自杀让杰瑞德彻底地明白了原来并不是逃离了那个地方就是结束,因为还有着许多人像之前的他一样在那里受罪。

他写了很多关于这个经历的文章,集结成书后出版,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矫正疗法”的本质。

美其名曰是在“治愈”他们的“罪恶”,实则是在摧毁他们存在的意义。

以上帝的名义去否定与自己不同的存在,残忍的,野蛮的剥夺他们的权利与尊严。

“就算是存在裂缝,我们的价值也不会变”这是以维克托为首的人们宣扬的道理,但是他们的行为却与这些完全背道而驰。

“同性恋不是一种罪,它不需要饶恕,也不需要救赎,它需要的只是理解与包容”。

这部影片是根据作家加勒德.康利的原作改编,片中的事件描写的就是他的真实经历。

讽刺的是曾现实生活中经一味地追求矫正疗法,强调要信仰上帝的维克托原型人物其实也是个同性恋。

我想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的现实意义要远远超出影片本身的意义,加勒德的成功“逃离”是一个个例,而事实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陷入这个“矫正疗法”的漩涡无法自拔。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是十几岁的孩子,有些甚至都不懂得怎么去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如果这部影片能让更多人认识到这种矫正疗法的危害性,就已经成功了。

爱上帝,爱信仰,但更要学会爱自己。

《被抹去的男孩》短评

要说影片质量也不差,前前后后讲得也算完整,但这个故事那么精彩那么耐人挖掘,那些表面之下的内心挣扎,疑惑矛盾都没拍出来…………

8分钟前
  • 海娃兒
  • 还行

非常平淡,没有高潮。多兰已经残成这幅模样了。。。

11分钟前
  • a little mark
  • 还行

没有高潮的片子,开头看得我坐立难安,然后也没有一个提振精神的高潮和结尾,真不是太好看。颜色不错。

13分钟前
  • 本初老儿
  • 还行

使用层层闪回的写法其实还是蛮不错的,但结构有了,内容却因为单薄而有些跟不上。这美国杨永信给LGBTQ孩子们搞洗脑治疗结果到头来竟然自己也是个深柜,如此刺激的一个环节竟然完全不说吗…… 电影整体印象就是如此,没有高潮,部分段落用力过猛

18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卢卡斯赫奇斯和妮可基德曼的表演生生把这部影片拉到平均线以上,也拯救了乔尔埃哲顿不痛不痒的改编和乏味的视听语言。

19分钟前
  • AZWayne
  • 还行

看不动?整体平庸了些

22分钟前
  • 阿莱
  • 还行

三星半

24分钟前
  • 尘光
  • 还行

有人在隐忍,有人被异化,有人在抗争。很开心故事的结局大家都live with husband。

25分钟前
  • 胡不迁
  • 力荐

至少家里还有一个人站在他身边 他要走的时候 那个围着他祈祷的场景让我想起了卡米诺 真是被上帝气哭

27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力荐

两星半。很美,小清新带着小忧伤。戳爷的歌真的好听到穿。画面色调和拍摄的镜头也是我喜欢的。但是故事讲的太,四平八稳了,就意味着,太普通了。但看到这么多熟悉的演员还是很爽的。多兰,美国腔很正宗,还有戳爷,很美。卢卡斯,呆的很可爱。

32分钟前
  • 電影放映員
  • 较差

第一感觉是穿插回忆的这种结构太老旧保守了,细想一下感觉剧本的重点不够突出,包含了很多主题又都没有发挥到极致,处理的有些理想主义就削弱了力量。但是回味过来,即便如此平庸的结构和剧本,节奏感都处理得这么好,导演功力的确是过硬的。乔尔·埃哲顿在内由演员转行的导演,都能把人物演技、配乐打磨得精致瑰丽。而对于其个人来说,风格上非常细腻地聚焦于个人的私密记忆,克制中该定点爆破的张力丝毫没少。演员阵容如此美丽豪华,尤其一家三口群戏表现突出,实在令人很难不爱。

34分钟前
  • 東東弗斯神话
  • 推荐

整体剧情还蛮无聊的 我们都在配合别人表演 演别人认为对的自己

39分钟前
  • 奔跑的蜗牛
  • 较差

这么直给的教条主义?!全篇令人反感的平庸

43分钟前
  • Doradora31
  • 较差

四平八稳的真人事件改编,视听平庸,文本一般,人物的弧光是完整的,但缺乏有效的挖掘,脸谱化的故事,学院派的白描,平铺直叙的乏味,演员阵容和表演倒是无可挑剔,导演原本想把生猛的思想意识揉捏其中,却因为叙事和结构以及表达的问题,出来的却是克制的情感冲突,包括家庭亲情以及宗教信仰,你很难通过主角的行为感受到情感的实质,也很困惑于这样的影片能否真正带来应有的社会意义,就当下看来充其量是一场科学伦理的擦边探讨,更可笑的是这个性取向矫正机构的负责人,原来本人就是个大深柜,真的好笑又讽刺。★★★

45分钟前
  • 张咏轩Wayne®
  • 还行

一部形神都有点散的电影。前段的情感一直压抑到出逃治疗中心,让那段戏看得实在紧张。电影中,人物的转变动机不是跃然纸上,也导致故事似乎欠缺自生自发的推进力,电影的拍摄可以说是片段式的展示,人物的很多心思需要观众(我)自己琢磨。整体看下来,我没有从电影克制的拍摄手法中感受到内心深处情感的潜流涌动。

46分钟前
  • lily原上草🏕
  • 还行

四平八稳地讲了一个教科书一样的故事。大牌云集,表达到位。只是故事太过于朴素,看到后面父子对峙却感觉矛盾并没有那么激化。缺少血肉的同志电影

49分钟前
  • 雨夜飞行
  • 推荐

7分。生命的意义不就在于不停的反抗吗?

50分钟前
  • 白夜行
  • 推荐

有点太沉重了,喜欢和脚爱闻组cp。

52分钟前
  • 囍弗斯
  • 还行

总觉得拍得力道还不够。但很真实。基督教国家有时候也很像邪教组织。

54分钟前
  • 月山行
  • 推荐

非常惊喜地看到Hedges表演上的成熟,说他撑起了有些松散迷失的电影也不为过。很重要的题材,故事矛盾很多元,从个人的挣扎与觉醒,到家庭宗教的保守,以及改造项目的反人性。太多的头绪,太多的留白,让电影少了聚焦。回归个人的挣扎和人性的解放总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所以结尾二十分钟反而是从故事到情感最完整的部分,前面一个半小时的铺垫显得很迷茫。

56分钟前
  • ballsirius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