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马拉喀什
Exit Marrakech,流浪摩洛哥(台),逃离马拉喀什
导演:卡罗莉内·林克
主演:阿弗西娅·埃尔奇,乌尔里希·图库尔,约瑟夫·贝尔比奇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3
简介:本(塞缪尔·施奈德 Samuel Schneider 饰)是一名十六岁的德国少年,他的父亲(乌尔里奇·图克尔 Ulrich Tukur 饰)是一位非常成功的话剧导演。在本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和他的母亲离婚了,离婚后,父亲独自一人搬到了马拉喀什生活,并且在这里组建了新的家庭。 这一次,本趁着暑假的档口也来到了这座魂牵..详细 >
父子之间公路之旅上治愈和修复彼此关系的一个故事。小男主的鬼冢家鞋子印象深刻,也没想到摩洛哥有那么穷的地方。影片前半部分可作为马拉喀什的旅行片看,后半部分作为摩洛哥乡村之旅看。整体赶紧缺口气,连贯度不好。比如小男主的女友突然就跟他分手了,比如之前描写的女友家父亲和哥哥那么不近人情的当地人,为什么在男主父亲受伤后遇到的当地人那么的友好?这种反差一点过渡没有,难以消化。
2.5,2015.05.29@光點
影片最大的问题在于,导演在《走出非洲》的十年后再次聚焦该地,但事实上却对挖掘摩洛哥这一地理背景缺乏兴趣。片中几乎没有哪位当地演员的不是在充当主角面临的家庭困境的龙套,以至于情节和背景缺乏关联。原本应不时地在影片情节薄弱时增加张力的主角患糖尿病的设置,也仅仅迅速成为廉价的戏剧手段。
2003年去過摩洛哥旅行15天 看這電影裡面的景色特有感覺!!
关于一个德国离异家庭的男孩成长,男孩和父亲的关系是贯穿整片的主要线索。父亲是导演,已经重组家庭,在前妻的儿子的成长中基本缺席,却根本没意识到这对孩子意味着什么。也许男性的成长和成熟要比女性滞后吧,电影中成长的不止儿子,还有父亲。男孩患有糖尿病,是另一个线索。糖尿病算是典型的富贵病,落后地区鲜有人得。一个在西方发达国家衣食无忧身心迷惘的年轻人,也许真是需要到所谓落后的地区体验真实的生活。
平淡的异国旅行,小小的类似变形记?
還不錯,原來是德文的電影,摩洛哥與high class,也算反映德國社會的某種階級的問題吧,雖然沒有著墨摩洛哥太多,但是是一部關於親情描寫的電影。
去年刚去,很怀念
这是一部关于旅行、人文、家庭、人生方方面面的电影,如果想了解摩洛哥的多面性,极力推荐这部电影!
给自己注射胰岛素印象深刻
浓郁的摩洛哥地域风情,从德国前来探望父亲的十七岁少年,正处于叛逆期。影片逐渐引入险境,最终却得到本地淳朴的村民救助,有较大的落差。影片对摩洛哥底层社会的触碰,和家庭伦理之间的调和,有不错的表现,三星半吧!
剧情其实挺无聊,但是摩洛哥的异域风情和德国文化,看着挺新鲜。
中德字幕
德国青春片,掺杂家庭、旅行、公路、sex和drugs,一切都很自然。
父子感情的变化打动不了我…主要用来回忆摩洛哥…
有青春、无奈、和解!最难看的是和解,因为编剧必须要制造些事端!为了阿弗西娅,加了一星!
如此平淡。
音色情节俱佳。想念摩洛哥的沙漠和塔吉锅
糖尿病男主与导演父亲的磨合之旅,后半段有点公路电影的意思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叫穷病。不,还有一种病,叫富贵病。家境富足,父母体面,成绩不错,小有天赋,老师欣赏,同学友爱,连糖尿病都成了一种我与你们不一样的个性张扬,在多愁善感的叛逆年纪,他想要爱,想要钱和时间都买不来的父爱的补偿与看见。终于,车祸成了独属于父子两人的纽带,他同父异母的妹妹也夺不走。拍公路电影很容易拍得支离破碎,有些地方草率结束,有些地方拖沓啰嗦,有些地方风景沦为廉价明信片,有些地方在逼仄的车厢里硬拗剧情跌宕;再来点反殖民深入市井的左派调调,以及异域姑娘一见钟情救风尘的俗套。这部电影让刚从摩洛哥回来的我五味杂陈,久久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就像一份塔吉锅套餐,盖子掀开,热气熏腾,肉菜果脯香料库斯库斯炖得软烂热乎啥都有,再送你一杯伊斯兰不易得的酒,像观光客一样酒饱饭足离开马拉喀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