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石之门

STEINS;GATE,斯坦因之门,シュタインズ・ゲート,Steins;Gate

主演:宫野真守,今井麻美,花泽香菜,关智一,田村由香里,小林优,桃井晴子,后藤沙绪里,寺杣昌纪,山本彩乃,小形满,星野充昭,菊本平,福松进纱,白石稔,土田大

类型:电视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1

《命运石之门》剧照

命运石之门 剧照 NO.1命运石之门 剧照 NO.2命运石之门 剧照 NO.3命运石之门 剧照 NO.4命运石之门 剧照 NO.5命运石之门 剧照 NO.6命运石之门 剧照 NO.13命运石之门 剧照 NO.14命运石之门 剧照 NO.15命运石之门 剧照 NO.16命运石之门 剧照 NO.17命运石之门 剧照 NO.18命运石之门 剧照 NO.19命运石之门 剧照 NO.20

《命运石之门》剧情介绍

命运石之门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作主人公冈部伦太郎(宫野真守 配音)是个患有严重中二病的大学生,自称为“凤凰院凶真”的他和伙伴们组成了“未来发明研究所”,在位于秋叶原的一个简陋实验室内进行各种古怪发明和调查。 2010年7月28日这天,冈部和青梅竹马真由理(花泽香菜 配音)一同去了科学讲义会场,在那里,他们遇见了天才少女牧濑红莉栖(今井麻美 配音)。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冈部在会馆楼道内听到一声惨叫,他闻声而至,发现了倒在血泊中的牧濑。冈部用手机短信将这件事告诉好友桥田至,这个举动,让世界都颠覆了。实验室里那个所谓的“未来道具”,竟然真的可以左右世界的进程,冈部自此成了孤独的观测者。 这一切都是命运石之门的选择。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东京公关女我的骄傲再死一次古畑任三郎公平的杀人者涅槃千金逆风少年刺客2战疫之疯狂的口罩圣诞婚礼完美隐藏来自京都的信尼斯湖水怪传说2火星异种复仇玫瑰骑士山上的西蒙丧失名字的女神草原上的承诺非婚家族生如夏花罪证子弹3年龄差婚姻市长自白通感恋人女射箭手:冠军传奇暴风夜吻到未来彩虹甜心武士人生看见看不见死亡飞车3:地狱烈焰

《命运石之门》长篇影评

 1 ) 中二爆棚,硬伤太多,人物无感

所谓神作,自娱自乐就好。

OP倒是神作,百听不厌。

18岁天才科学家?

搞脑科学还能兼造时间机器理论?

上Science封面?

100年前也许还有可能。

在科学研究分工无比细化的今天,在全面消化人类某一个微小的领域所积累的知识就需要至少十年的二十一世纪,助手还真是神一般的存在呢。

除了个别领域,比如基础数学,还有独行侠的存在,别的哪个学科不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团队合作?

Sern数以亿计的资金,几十年的研究做不到的,你一台微波炉,一台电视加一部手机就能神奇地做到?

还真是“妄想科学”啊。

如果说二次元的世界里这些都不是问题,那么最大的硬伤就是人物塑造。

所有的人物都自带属性设定,这一点和另一部中二气质爆棚的“神作"《死亡笔记》一模一样。

这些人物的性格没有任何立体感,专职傲娇、卖萌、宅……为什么死亡笔记中腐女们对L死前和夜神月的一段对手戏念念不忘,因为那是唯一一段L和夜神月脱离了自身样板式设定,展现出内心复杂性的情节。

连类似这样的情节,在《命运石之门》中的不!

存!

在!

主角和助手的恋爱,如何发展,连台词都能猜到!

因为他们是设定式的人物,说难听一点,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这样的性格设定,就只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就只能这样谈恋爱!

当然,这部作品的成功也是在此:每个人物的性格设定,都能戳中一部分死肥宅的萌点,所以归根到底,一切都是商业模式。

说到人物塑造,什么样的人物有血有肉,让人看过之后久久难以释怀,参见《十二国记》,参见《大剑》,参见《EVA》。

作者不投入感情在人物上,观众也不会对人物产生感情。

迎合观众的萌点是商业模式,与人物塑造无关,是的,迷mayuri的,迷kurisu的,你们喜欢的不是《命》中的角色,你们喜欢的只是她们的设定而已。

综上,世界观给1分,伪科学神展开什么的给4分,人物给0分。

 2 ) 三生石是哪三生?α, β, Steins;Gate

我很早的时候就知道有命运石之门的游戏和剧,由于恋爱养成游戏并不在自己的游戏清单内,加上看到其宣传画似乎比较媚宅,角色是典型的日式咋咋呼呼式,以至于错过了这么多年。

近日在出差的闲时翻看IMDB TOP250电视剧,发现命运石之门竟排行极前,高达8.5分,于是抱着“我到底要看看讲了个什么故事”的心态看了起来,并成功收获了本年的第一滴眼泪。

许多豆瓣网友花了很多心力在梳理整部剧的逻辑,较好的之处其逻辑精妙、伏笔丛生,看得人叹为观止;批评的则怪其穿越逻辑看似自洽,其实自觉隐去了许多逻辑漏洞,令人感觉遗憾。

艺术作品毕竟是艺术作品,如整个世界观的每一细节必贯穿全剧无一漏洞,必将耗尽创作者全部精力,我倒更希望可以以其更多精力做一部“好”的影视作品,而不是巨细靡遗的词典,在这一点上,命运石之门让我十分满意。

整部剧科幻程度不可推敲,但小日子过得还不错、小心眼子揣摩得明白得不得了的日本人,依靠观众与主角的共情以及贯穿始终的理性,使观众能有很强的代入感,其中有几点打动我甚深: 从第一次冈伦穿越,作者便开始描写在本作中的一个关键点,即在穿越回去之后,人与整个世界的隔离之感。

冈伦眼睛睁开,手机放在耳边,看到的是最熟悉又最陌生的环境、人,最熟悉不必论,最陌生作何解?

穿越回去所看到的人,已不是与穿越者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呼吸着同一个时间的空气、对世界有着同样认知的一批人了——虽形神一致,却已不是一人,而穿越者,则成为了掉进这个世界的“观测者”,他必须试图重新融入这个时间片段,并试图解释自己的存在。

二十多集中尽管冈伦穿越了几十次,作者还是不胜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描述他身边人——不管是红莉栖还是其他人——睁大眼睛疑惑、吃惊的表情,而冈伦只得不胜其烦地为大家一遍又一遍地说着同样的话,说服大家理解他现在看似莫名其妙的行为。

到后来我甚至对这种千百遍的重复都感到一丝厌倦,自然冈伦在后半段也失去了细细解释的耐心,无法再心平气和地解释,嚷嚷着就开始干起来了。

如此有血有肉的冈伦,是得我心处之一。

红莉栖开发的SL大法(时间跳跃)时间跨度达到两天,48小时坐飞机都能绕地球好几圈了,似乎冈伦有充足的准备时间挽救真有理,或是带她去远离死亡之处,或是发动一切力量保护她,可终究徒劳无功,为“世界“所杀,即所谓“世界线的收束事件”。

此类事件无疑是宿命论。

我在看的过程中即对此事产生质疑,对于时间运行,世界不应是一个个“事件”组成的念珠串,而应是连续无缝的——事件发生与否,只与时间、空间坐标有关,如火车进站,晚一秒则生,早一秒则死。

所幸这一点在续作由比屋定之口讲出,使时间机器以0.1秒只差躲开地狱火导弹攻击,最终以此使我长舒一口气。

回到冈伦上,数十次的失败耗尽了他的心力,即使有看似万能的SL大法,意料之中的结果总是以意料之外的方式到来,除了认命和妥协,冈伦还有什么选择?

于是出现了观众朋友很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冈伦身边人试图鼓励他坚持不要放弃,他却毫不领情,嘴里直说“没用的,无论怎么努力都是徒劳”。

是呀,冈伦绞尽脑汁四处奔波,一次又一次拼尽全力拯救真有理的壮举都化为虚无,你怎么忍心让他再重蹈一次覆辙,在怀表停转之时再看一遍最爱人的死去呢?

我倒是有一釜底抽薪之解,何不试试拿走真有理的怀表,死亡前必出现的“我的怀表怎么停了”则可避免,从根本上化解了死亡场景。

其实依我看来,多次穿越所最坏之处,不仅仅在于宿命论的重压,更在于作为“观察者”的冈伦与身边之人越行越远。

多次穿越的目的仅有一个,便是拯救冈伦最爱的真有理,一次次目睹真有理死亡,重又穿越回去看到她活蹦乱跳地活着,真有理仿佛从冈伦最珍爱之人,成为了“拯救真有理”任务上的一环,事后冈伦也坦白,有时穿越回去只是想确定一下她确切的死亡时间罢了。

作者试图借红莉栖之口,点明这一恶果——长此以往冈伦将崩溃、心死,失去对真有理的爱。

不过作者似乎仅着眼于冈伦对真有理之心死,而略过了更为灰暗的一面。

冈伦作为“观察者”,通过时间跳跃机器将身边的所有人从以前活生生的人,转变成了“观察对象”,不仅仅真有理,当然还有桶子等人,甚至红莉栖。

众人为了完成穿越所要达成目标的一个个工具和棋子,似乎无需珍视与关怀,待冈伦事情办成了自然好说。

他们如同算盘上的算子,不管怎么拨打,只要一刷算盘上的横杠,所有算子便归于原位,而“观察者”则在不断拨打和不断复原之间来回往复,人不再是人,“观察者”终将归于麻木,令人出一身冷汗。

除以上所述,命运石之门还有许多设定和情节桥段体现了作者在试图构筑尽量合乎逻辑的世界观和真实理性的人物角色,令观众觉得冈伦在以自己的眼睛观察,以自己的脑子思考,创造了十分有趣的代入感。

但命运石之门的好,不是依靠其写实、理性、逻辑自洽,而是胜在纯粹、胜在浪漫、胜在酣畅淋漓。

说其纯粹、浪漫、酣畅淋漓,既是说故事,也是说作为本剧灵魂的红莉栖。

整部剧中,冈伦因其Reading Steiner能力成为剧情绝对的主导,红莉栖则凭借无所不能的属性,以从神社搬IBN5100为开端,成为冈伦折腾时间线时打情骂俏的完美助手。

冈伦运用SL大法拯救真有理,逃脱SERN的毒手后,可惜真有理还是逃不过时间线的收束,死在了地铁站。

红莉栖在桥上找到失意的冈伦,一眼便知其是时间跳跃而来,寥寥几句,红莉栖脱离于其他众人,成了在冈伦随后循环往复的时间冒险中,作为这孤独的旅行者唯一的伴侣,在冈伦从不知什么时间穿越回来后,她都无需多言地成为他唯一依靠。

红莉栖是理想人格的伴侣:其聪明、美丽、善解人意、温柔体贴、独立自强且傲娇(?

),在冈伦面临别离、失意、孤独之苦时,每分每秒、始终如一地支持着他,嘴硬着帮冈伦度过了每一个看似不可能的难关,简直是纯净无暇的完人。

最终二人携手同心,推翻的宿命论的重压,迎来了一个无疑是每位观众心中浪漫的完美情境。

对比主线,几条支线的角色无疑丰满有趣,但她们与冈伦的角色关系更像是单向的,仅作为被推动的一方,不似红莉栖,如同冈伦的支柱和向导,两人是紧紧绑在一起的,即使是真有理,看起来也不过是冈伦单向“守护”的对象了。

除开角色本身,配角似支线任务一般的不痛不痒剧情对于本剧核心的话题——命运抗争,似乎交织不深,情感上也无甚瓜葛。

我想这不是作者有意为之,不过这无心之举,反过来衬托冈伦与红莉栖的故事之清晰鲜明,如快车跑在笔直的宽马路上,心无旁骛、酣畅淋漓。

关于中二,看到许多观众评论说冈伦的中二过于夸张,让人无法忍受。

我在剧情刚开始的前几集也抱类似的想法,觉得主角是热血中二罢了。

随着剧情推进,剧中人真实性格逐渐浮现,道出了冈伦中二的本因:他想用矫枉过正的滑稽方式给悲伤中的真有理打气,这是在剧中有明确交代的。

这种中二背后的深层的涵义,就是本剧的主题,即以冈伦之口讲出来的“窥探混沌,打破世界的既定构造”。

从冈伦仰天长啸的疯话,到桶子给新发明取的莫名其妙的版本号,再到El Psy Congroo这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三个词,均是在质疑 “做事必要有其意义”、“要遵循规矩”、“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的约定俗成的观念,直到续作中末尾Amadeus也直接表露了这一观点,说表示其不愿处在一个“一切都有原有的必然性”的世界,盖是挑明了二人如此合拍的缘由。

至于具体的中二行为,两部冈伦均坦白,所谓中二的凤凰院凶真不过是“设定”而已,他心里明白得很。

第二季的冈伦死气沉沉,使整部剧集从头到尾都带着灰暗的滤镜,直到成功穿越3000次后,冈伦回到2011年7月7日下午3点25分,终于看到了改变世界线的希望——爷又回来了(物理上和精神上)——回归龇牙咧嘴的凶真,观众压抑了一整季的情绪和冈伦一起释放出来,明明是振奋人心的情景,我却泪流不止。

所以冈伦所谓的中二,是基于他的理性和幽默感,对古板教条、宿命和各种“本该如此的事”的一种不妥协的鼓舞人心的口号,远非一般理解的中二。

我不记得在哪看到一个说法,大意是你之所以觉得某本书是好书,那是因为作者帮你把想讲的话讲了出来。

命运石之门于我而言便是如此吧,我希望能保持理性、保持抗争、保持幽默感的活下去。

看完第一季以后,我不由得想起几年前在《西湖梦寻》上看到的三生石的故事,是张岱转载自苏轼的《僧圆泽传》,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其中有首诗,是的对命运石之门的很好归纳: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3 ) 思考了一年多,终于明白了SG这个故事的本质

游戏+动画党。

游戏是最近才通TE线。

看完动画后关于整个故事想了很久,也跟人讨论过,但始终有些地方没有得出结论。

最近通掉TE线,掌握了很多动画里没有强调的细节,以为自己能想明白了。

结果仍然是徒劳。

我对整个故事有过无数的解读/分析,数量可能快和真有理死去的次数差不多了(笑),但每一种必然会在某个地方产生矛盾。

为什么任何一条路都解释不通?

苦思冥想良久,我终于明白原因:因为视角错了。

下面就是结论。

可能有人也发过,可能有人看到之后不屑一顾说我想不明白就敷衍了事。

但,这就是SG故事的本质,理解这一点才算(个人认为)真正理解SG的故事。

我们用凶真的视角看世界,决定了凶真是这个世界的“神”。

所谓的世界线在凶真(作为观众的我们)观察之前都是不存在的,并且这个“凶真”必须是现在的凶真。

只有用现在凶真的视角看SG的故事,这个故事才是有意义的。

试图站在超越故事中所有人物的上帝视角,或者其它角色的视角,甚至是几年前的凶真或者几年后的凶真的视角来理解石头门的故事都将遇到各种矛盾。

因为SG的故事就是现在这个凶真的故事,SG的世界就是现在这个凶真的世界。

结论就是这样。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在解读故事时都站在上帝视角,这也难怪,因为动画给人以上帝视角的感觉。

但玩过游戏的都知道,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当前的凶真”的第一视角。

如果遇到某个地方有矛盾想不通,要么是因为站在上帝视角想问题,要么是站在其它时间点的凶真——比如未来的凶真的视角想问题。

再次强调,除了当前的凶真看到的事情,其它的事情真的都没有意义。

不要去想各条世界线是怎样,你通过凶真的眼睛看到的就是全部。

其它的世界线都是虚线,只有你当前看到的世界线才是实线。

这么解释或许不够“完美”,但我认为这个故事就是这样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发送d-mail,跳到了另一条世界线。

我们都认可这个“跳”的过程,因为我们自然而然就接受了“观察主体是凶真”这样一个概念。

上图是游戏中关于解释世界线的截图。

按照世界线理论,世界线应该是连续的。

就算会“分裂/纠缠”但是至少游戏里没有说某条世界线会断裂。

一条世界线上的凶真发送d-mail跳到另一条世界线这件事。

我们都认为这件事非常自然,没有问题。

然而,“没有问题”只是站在凶真的视角来讲。

假定站在上帝视角,我们可以看见全部世界线的走向。

但是全知全能的我们无法回答一个问题:原来的(跳之前)那条世界线怎样了?

我们并不会因为站在上帝视角就能够想清楚这个问题,因为“跳”本身就是第一视角的描述。

以凶真的视角来看,移动到另一条这件事情是确定无疑的,但站在上帝视角看,难道说原本那条世界线就不存在凶真了吗?

如果存在,那之后又怎样发展?

这都是我们无法回答的。

游戏中没有给出能然我们站在上帝视角看清问题的线索,因为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

 4 ) 烂的极致

那些说慢热的别坑人了好么 .我慢到第18集也没热起来 小儿科的剧情简直看不进去啊.忍着吐看到18集 前3集简直是噩梦啊 能忍着这么恶心看完前几集后面如果不精彩那简直是要骂街了.我以为后面会有多翻转 主角会多开挂 结果还是满屏废话,精彩不到点子上啊.怎么跟你的名字 还有死亡笔记比啊 通篇的废话 无比的拖沓.这种片子评分9.3 怪不得我头一次听说这个片啊 4万人里觉得这片好看的也就几个吧

 5 ) 如何改寫因果律

Steins;Gate是近來見識到的最獨特的、利用平行時空所塑的故事: 阿爾法時間圈與貝塔時間圈是相互衝突的,一者克莉絲蒂娜必死,二者真由理必死,共性及差別是,在阿爾法時間線中,克莉絲蒂娜之父竊取了時間機器的論文,在貝塔時間線中,克莉絲蒂娜與兇真則共同開發出了時間機器,於是皆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而個體的死亡及世界大戰的後果一旦被見證,就揭示并證實了因果律-必然律,化為起因的重要基素,故撤銷結果的意志無法證偽原因,而只是加成地證實了原因。

所以,在孤立的貝塔圈或阿爾法圈中,無法實現對真由理及克莉絲蒂娜的救助,她們的死亡方式只是無數次被代換罷了,死亡卻是必然後果,甚至於,改變貝塔或阿爾法圈的因果律中的原因,也終究無法改寫構成二者共同之絕對前提/因的世界大戰的後果。

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聯合阿爾法圈和貝塔圈,又能同時撤銷二個圈共享的因果律及絕對的前提/因。

兇真最後選擇了詐欺性的騙術。

即,與真由理的死亡情況不同,兇真僅僅見到了克莉絲蒂娜倒在血泊中的後果,也就是說,化為絕對前提/因的後果,并不是死亡的事實,而是現象,那麼這個現象也可能是一個假象,則利用巧妙的關係改置,克莉絲蒂娜變為暈倒在他人的血泊中,而貯存時間機器論文的可能的載體也在此之前為兇真所“移花接木”(貯存載體的現象是存在的,但貯存載體的實體卻發生了變化,成為無法貯存論文的載體)。

如是,兇真通過貝塔時間圈,瞭解了與同伴、世界陰謀的關係及內涵,從而超越貝塔圈,達到阿爾法圈,又令阿爾法圈與貝塔圈經歷一番因果倒置后被重新聯合起來,創建了綜合與超越的第三個時間圈——命運石之門。

命運石之門的全部奧秘在於指明,因果律雖然是不可逆的(即橋接因和果的必然性將導致因和果皆融入并化為絕對的必然因,則改寫因果律的意志就成為了悖論與不可能,毋寧說改寫作為一種後果,本身隸屬於因果律),但它也可能只是一種現象,或曰本質系屬於現象範疇的(與康德對因果律也就是自然律的分析和劃類之論相通)。

因而,唯有在認知、認同并保證現象範疇的存在性質時,我們才有可能改變或曰,為之注入超越現象及因果律的自由律。

這種自由,恰恰由於對并建基于對因果律的涵容,方能夠超越後者,架構起第三個/命運石之門的時間圈。

 6 ) 蝴蝶效应+12猴子+回到未来+土拨鼠日+初恋50次

这部关于时间旅行的动漫,目测涉及了《蝴蝶效应》、《12猴子》、《回到未来》的主要论点,以及类似《土拨鼠日》和《初恋50次》的一些元素。

我对二次元接触不深,就不谈人设画面中二萌系后宫之类的东西,就讲讲我理解的时间旅行的脉络。

《命运石之门》的时间旅行理论是基于“世界线”的,应该就是平行宇宙一样的概念。

通过影响过去的方式来改变现在和未来,就跨越到了另一条世界线上。

在片中时间旅行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通过偶然发现的“电话烤箱”给过去的自己或别人发送短信,而影响过去的人的行为从而改变历史,由于蝴蝶效应,这个影响可能很大难以估测。

这个和电影《蝴蝶效应》的模式很相似。

第二种是男主角通过开发出的仪器把现在的记忆传导到过去的自己脑中,这个比发短信影响行为更加可控(因为改变的只是自己的记忆),也相当于可以基于记忆的经验不断的重复一段历史,从学习的角度来看,相当于长生不老。

这也是《土拨鼠日》男主角遇到的状况,只不过后者不是自愿的。

然而男主角发现这样并不能改变一些既定会发生的事实,也就是不管怎么折腾,重大的宿命是不会改变的(《12猴子》的论点)。

第三种便是乘坐时间机器直接往返于各个时间,和《回到未来》的模式相同,也存在避免遇见另一个时代的自己之类的问题。

由于只有男主角具有跨越世界线和时间保留记忆的能力,他的记忆是多个世界线杂糅的,因而他也要在每次世界线变更后重新和其他角色说明情况,甚至重新认识其他角色,这有点《初恋50次》的意味。

不要以为能够时间旅行就无敌了,男主角的记忆能力是时间旅行战斗取胜的基础,因此万一男主角在任何地方挂了,一切就完蛋了。

美国商业电影和美剧必须在开头先来一波吸引眼球高潮,否则难逃被砍的厄运。

而日本动漫可以随心所欲的慢热,比如本作,大概到十一二集剧情才开始紧张,12-18集是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可惜到了末尾又因为谈情说爱拖沓起来。

不过在时间旅行的基础上,本片的剧情总体还是相当不错的,逻辑上也比较完整。

从中也能有一些感性的触动,比如主角比别人多许多倍的复杂记忆带来的复杂情感,辫子妹单向时间旅行带来的漫长岁月隔离,父女相认一段,还有知道时间线变更带来的忘却,如菲利斯酱和父亲的10年一梦,伪娘的变性梦等等。

我觉得这些单纯的情感比红发女和男猪绵延3集的纠葛要感人,日本式的生离死别对我来说略显做作,何况我觉得依红发女的智力,应该一早就知道撤销最后一个Dmail的后果,不用等男猪告诉她;狂发短信女的剧情也比较单薄失真。

除此之外,跨越1%的理论略显牵强;每撤销一个Dmail真由理的死期就推后一天只是观测经验,并无合理依据;Stein Gate世界线的理论比较含糊,似乎只是为了搞出一个团圆结局。

看完全片我还想到一个问题。

假设宇宙的时空由无数的世界线组成,那么对于在这个世界线的我们来说,周围的事物自然是客观存在的,其他世界线的人和事就是梦境一类的东西。

然而,对于生活在其他世界线的“我们”来说,也许这个世界线的我们又是梦境了。

存在的概念变成了一个主观的标准,是否可以认为世界线的理论实质上是唯心的?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7 ) “喂?是我,机关似乎已经开始了对我的二次元洗脑”

《命运石之门》是我第一部看完之后很长时间都处于追番贤者模式(笑)的作品。

一:关于理论设定——时间穿越与Déjà vu 影片总体看下来,让我最震撼的是严谨的设定带来的真实感所给人的触动。

关于时间穿越的理论,游戏中在助手与胸针第一次探讨时就列举了11条之多,剧情中的实现方式是克尔黑洞+飘升机,其中关于为何在克尔黑洞中裸奇点能够持续存在且做到在空间和时间上同时移动的解释是有现有理论支撑的,而飘升机也作为Biefeld Brown效应的应用之一在现实中被极客们广泛使用。

另一方面,关于世界线收束的原理,则十分接近当前混沌理论的中关于奇异吸引子的描述:混沌系统具有初始条件敏感性,但从统计的角度来看其结果满足SRB测度从而趋于平衡,除非引起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使得结果收敛于另一个吸引子。

此种类型的解释在游戏原作中还有不少,当这样的设定逐渐展现在观众眼前时,就很容易使人接受整部作品的框架。

虽然这些解释有些看起来似是而非,对理论本身也有断章取义的成分,但作为一部动漫/游戏,能够把现有的理论利用到如此自洽、无法证伪的程度,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相比于其他穿越向作品,要么对为何能穿越的原理避而不谈,直接甩一个设定然后强行往下演,或者随手一个轮回/魔法/宝石/女巫之类的儿童向理由,《石头门》对设定的打磨已经达到了一个良心的硬科幻小说的水准。

另一方面,片中关于世界线变动与既视感的关系,是我认为最浪漫的设定。

现实中每个人应该都留意过既视感的存在并曾对其感到好奇,虽然现在脑科学已经有了较为专业的解释,但如果想象剧中的设定是真的——既视感是人在其他世界线上的记忆碎片,一见钟情或似曾相识实际上是在另一个世界早就写下的缘分,那还真是很让人向往的图景呢。

二:关于人设与角色的成长 无论哪部影视作品,让观众看到角色成长在剧情发展起到的作用都是其关键的得分点,而这也是我非常喜欢胸针这个男主的原因。

全剧一开始,胸针只是一个满脑子扰乱世界支配秩序的重度中二病患者,以Mad Scientist自居,偶然发现的时间机器使他越来越自负并一度认为全世界都在自己手中,然而当SERN开始盯上他后,他开始由于担心同伴们的安危而开始变得有所收敛,直到真由理的怀表停掉他才第一次认识到,世界不是一个学生就可以随意捉弄的。

而在此后,一次次时间跳跃拯救真由理失败,目睹到这个世界以各种不合逻辑的方式一次次在他面前杀死自己的青梅竹马后,他终于慢慢变成了一个自闭的小孩子,只想哭着求这个世界能放过真由理,直至最后开始变得麻木甚至一度想用自己的死来打破这令人绝望的因果链。

而每次在他的弦快要绷断的时候都是助手支撑着他继续前行,于是在这个天才傲娇hentai少女的支持下,终于在最绝望的时候重拾了挑衅世界的决心并成功到达真结局的Steins Gate。

这里提一下剧中最让我想哭的一幕:胸针舍弃了助手并带着哭腔强行宣布“作战的伟大胜利”的场景(感谢mamo精彩的配音),自己拼了命终于把这个世界修正到最初的样子,然而却必须舍弃在此过程中一直支撑着他并几乎成为恋人的助手,作为孤独的观测者,他的痛苦是寂寞的,只有真由理跟他说了一句“现在,小冈伦可以为自己而哭了”。

而在0线中,像这样的折磨还有很多,胸针还将无数次经历同伴离去的痛苦,并最终领悟到,世界线/时间/因果律不是人类能够随意玩弄的东西,想要到达最终的理想乡,只能遵循世界的法则,于是才最终有了打开Steins Gate的“掌管未来的女武神作战”。

可以看到,全剧中剧情的走向和胸针的心理变化息息相关,可以说,如果不是这样一个中二、重感情却又坚强的男主,如果没有任何时候都能冷静地信任他的助手,Steins Gate就将是一个永远无法到达的存在。

三:关于剧情安排 很多人觉得石头门前半部都过于日常,甚至有些乏味,这种安排对于一周目的同学而言确实很不友好,也造成了很可惜的弃剧现象。

关于前半段的多余戏份,不得不说这是每个环状叙事作品的难题,无论《无头》《永生之酒》还是《石头门》都在前半段砸了很重的篇幅在人设和日常上,因为不这样做就无法在后面剧情逐渐起飞的时候给人强烈的移情,这种“这一集什么都没讲,但又好像透露了些蛛丝马迹”的感觉对于当年追番的同学来说可以说是观影体验极差了,不过习惯这类风格的观众应该是自带免疫力的。

而回过头来看,可以发现石头门的剧情实际上是十分紧凑的,前半段所有不合理/违和的情节都作为后半段剧情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得到了解释。

这种越看到后面越豁然开朗并伴随着剧情逐渐变燃而获得的快感是其他伏笔较少的影片无法提供的。

从石头门到剧场版到石头门0,一个又一个更大的闭环不断重复这种效果,直接就拓宽了观众的视野,使得全作在燃/科幻/浪漫/友情的多个维度都铺展得很好。

最终,因为有了同伴们在千万条世界线上共同做出的尝试、努力与牺牲,有了打工战士【不可逆的重启】,琉华子【背德与再生的链接】,助手【因果定律的消融】,真由理【无限远点的牵牛星】,篝【相互再归的鹅妈妈】等等这些不完美的结局,才最终集齐通向真结局的所有条件,从而Steins Gate必然存在!

还记得当初看B站结局那一集,ED最后两分钟足足8000多条整整齐齐的“这一切都是命运石之门的选择”弹幕,现在想来还是让人感到很燃,这也是用心看过这部作品的人才能发出来的由衷赞叹吧。

四:音乐 *在游戏和动漫中,《石头门》作品中的音乐都展现了一流的水准,这一部分日后有空再补上好了。

虽然吹了这么多,但《石头门》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很多人提到的恶意卖萌/人设极端/画女硬说男的突兀手法。

不过就我本人而言是比较偏爱二次元中这些萌元素的,所以对该类设定并不反感。

再比如剧情中的一些小BUG,不可否认确实存在,但作为一部穿越向作品,能把90%的坑填好已经很了不起了,剩下的只能靠观众的大度来选择性忽略了。

——未来的事无人知晓,所以他才如同这重逢一般,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

这就是命运石之门的选择。

 8 ) 剧评:命运石之门中宅元素的合理化展现

很多看片的童鞋貌似非常在意这一点,而且石头门由于这一点导致差评也挺多的。

当然我不清楚的是,他们是看不起宅文化,还是纯粹不喜欢萌宅,以至于只要是个动漫稍微有点宅向要素就能让他们带着有色眼镜。

实际上,石头门看似到处充斥着宅元素,但这是必然的,和其他一些卖宅的番是不一样的。

首先,石头门的画风并不宅向。

宅向画风请参考其余标准的宅向日漫。

女生都是大眼睛萌系,男生都是飘逸中长发。

女生萌的不行,男生帅的不行。

石头门呢?

多少人在第一眼看上就会爱上这个画风?

胸针乱糟糟的头发、嘟嘟噜的粗眉毛。。。

反正我没有。

然后就是人物了。

人物模版化+太过媚宅是被人诟病之因。

人物模版化这里不做讨论,动画的内容较短的确无法将人物性格细细磨亮,但个性鲜明简单的人物反而更能让剧情有所发挥。

媚宅大致由无所不在的“嘟嘟噜”,以及菲利斯的“喵”所构成。

并且剧内充斥着各种宅们的行为。

但实际上,我认为石头门“亲宅”,但不“媚宅”。

因为故事的地点发生在秋叶原。

秋叶原、在三次元中间都是世界上宅气最重的地方。

在秋叶原,胸针的中二、桶子这种死宅、嘟嘟噜这种玩cos的、菲利斯这种女仆+中二,在现实中都能找出一大把。

因此,石头门加入这些要素是故意为了迎合宅向人群,这种说法已经不成立了。

只能说石头门将两者之间的关联把握的比较到位。

除此之外,故事的大背景只能发生在秋叶原,如果不是这样,很难想象一个天才科学家能够和一个破lab如此合得来。

并且只有在秋叶原这个电器街上,制作时间机器的零件才能尽可能地被满足。

因此“地点秋叶原”只是故事发展的必要前提。

如果地点在秋叶原,剧中却失去了这些宅气很重的人物,那才是奇怪的。

如果说将故事放在一个和秋叶原毫不相关的地方,再加上这么多萌宅情节,或者直接将人物画的很宅向,这才能叫卖宅,叫媚宅。

石头门比起大量单纯卖角色的轻改漫改,宅气已经基本都收敛了。

那比起那些大作,石头门又怎么样呢?

举几个其他的例子。

巨人,死亡笔记,鲁鲁修卖宅吗?

中二算是吧?

石头门却将中二合理化了,故事中表现出的是他人对于中二的反感和厌恶。

这是亲现实的体现,而不是媚宅。

并且石头门将中二融入了情绪流的一环,也让整个故事到达了高潮,不得不说非常巧妙。

“合理化”,体现在石头门整部剧情里面最重要的三个字。

无论是科学理论部分,还是宅向要素的融入,比起其余媚宅的日漫来说,石头门的合理化可谓做的非常好。

也都是对于剧情发展来说很有必要的。

从这个角度看来,与其说石头门是一部卖宅番,不如说它利用本身优秀的剧情,将秋叶原宅文化宣传给大众,成了一部“宅文化宣传片”。

 9 ) 评分过高,无端优越感膈应人

先声明,不讲道理来骂,只会加深我对此番和此番粉丝的恶心,除此之外不能改变我的想法。

先说我为什么说它评分过高。

一部剧的水平和潜力、诚意,从前几集就可以看出,因为制作方的基本功,不会在短短二十多集有质的变化,而看剧实则是看它表达和输出的信息,如果连话都说不清楚,谈何神作?

看故事不仅看的是对话和画面,分镜是比对话和剧情更深层也更重要的“语言”,分镜与分镜间仅仅是因为想要跳转内容而跳转,根本不考虑叙事流畅度和观众的情绪承接,导致故事像一首初学者乱弹的曲子,这种观感和我在看《大护法》时一样,极其混乱。

有再好的设定,也救不了。

你说他是硬科幻,人物不是亮点,设定牛逼,偏偏它内核就是没什么格局的男宅向后宫爱情片,你说它软科幻,本质就是爱情片,偏偏它还写不好人物讲不好故事,论前几集劝退的科幻《电脑线圈》同样,问题是人家开头虽然一样小学生中二病,但世界观和人物塑造、故事节奏哪个不比命运石高?

论结局感人、伏笔回收《线圈》照样不差,命运石最多只值8分区间。

其次,真的太中二了,说鲁鲁修中二的一定是没看过这部吧,抓马到极致真的很尬,对于女性角色(也就是所谓男主可攻略角色)的塑造,可以说是令我生理不适的程度,红毛女,一个高智商受过西方教育的海龟,面对陌生男性的多次x骚扰(来自男主以及肥宅的语言骚扰)非但没有认真生气,还害羞了起来???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杰克苏猥琐妄想?

作为女性观众发自内心的感到为了讨好男性观众迎合所谓的“蹭的累”萌点,作者的社会经验是否匮乏?

(要知道,社会经验可以说是创作者的重要背景)不惜以此牺牲人物塑造是否意味着作者没有原则?

对观众没有诚意?

我不排斥卖萌卖肉,前提是不牺牲观感。

这部剧纵然设定精妙,那也只是从设定,或者说理科的角度(我个人看过的穿越类里,穿越的剧情不差但也说不上惊艳),但是番剧作为文艺作品,它的人文、叙事、角色塑造这些“文科”的角度,则明显低于一般的佳作(如果有一定的阅片量,那就会是令人发指的地步)不少顽固的死忠粉,就像是为了把此作品的“高智商”往自己身上贴金,不惜把批评的其他人扣上“没有耐心,智商低下”的帽子,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品味非凡,将一部剧好看与否的问题变成了人身攻击,请问这种行为配得上这些人妄想的优秀的自己吗?

一部剧不能靠一个好点子撑起来,至少一部9分以上的剧不能,如果这部剧把它的世界线理论去掉,它就变成一部极为普通的剧,那它配不上神作一词,这剧称为cult剧还差不多,小众宅文化又有诸多需要深挖的细节。

请粉丝们理智一些,过高的评价只会反噬,剧是给人看的,再晦涩的好剧也是注重角色塑造注重节奏和信息量把控的,看看基耶斯洛夫斯基和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把需要解读的信息和纯粹的无聊混为一谈才是没有观影水平的表现,一半的剧情信息量低节奏混乱缺乏内容,不以为缺点还美名其曰“筛选门槛”,一部剧就这样沦为划分优越感界限的工具,简直如同告诉我黑暗料理里有好吃的,但你得先慢慢吃完那部分难以下咽的,否则你就是没耐心没品味,你不属于我们顶级美食爱好者圈子,这不滑稽呢吧?

把过多神神叨叨和卖萌卖肉又对剧情本身没多大意义的内容去掉,捋清楚分镜节奏,它才多少算得上部佳作,别把神作一词搞得太廉价。

 10 ) 几点感想

说几点个人感想,不算影评。

1,当初在豆瓣上点“想看”的时候,一个友邻和我说“师兄,你一定要坚持看下去”,看见这句话的时候,我就猜这是一部慢热的动画,果不其然,何止是慢热。

前三集经常让人昏昏欲睡,唯一的亮点就剩下阿志的黄色笑话了……2,看片子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脑子里总是想起《魔法少女小圆》,这两部片子的相似之处真的很多呢,都是慢热,看了前两集都让人忍不住想要弃番,都是关于穿越时空去救重要的人。

3,印象深刻的一个画面是,一直对凤凰院很凶的Mr.布朗,某一天忽然说出了,你看,你们这么一群人,那么年轻,就能租这么大的房子,一起做喜欢的事情,真好啊。

,布朗先生说这个话的时候,眼神从未如此温柔过。

4,印象深刻的第二个画面是,打工少女和凤凰院说,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是要救牧濑红莉栖。

那时候凤凰院浑浊的眼神忽然明亮起来,然后说了全片最燃的台词。

这种全世界亿万人死不死我都没兴趣,但是那一个人的生死值得我赌上全世界的调调,原本是江南老师的拿手好戏。

5,看见很多人说神作,神作其实谈不上,只能说是个好作品。

首先,作为一部和游戏配套商业动画,搞得这么慢热,就是配不上神作的硬伤。

6,如此强大的CV阵容,真的是……7,对我个人而言,全片最让我动容的不是凤凰院一次一次穿越时空回去拯救真由理,也不是红发助手的结局。

最让我动容的是,那一条条D-mail改变的一点一滴小小的世界,红发助手那恰到好处的傲娇,以及阿志那一个个略黄的笑话。

直到凤凰院要把那一条条D-mail追回来,把这个世界一点点变回原样。

就像是一个漫长的慵懒的舒服的夏日的梦,却被迫要醒来重头开始。

《命运石之门》短评

跟我当年看魔法少女的感觉一样。宅男喜欢的萌妹子+时光倒流类的科幻元素,然后就=神作了?

8分钟前
  • 蓝基Lazy
  • 很差

跌宕起伏的剧情,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堪比《反叛的鲁鲁修》。

9分钟前
  • Dr. ChaLove
  • 力荐

要神作 x周目

13分钟前
  • youcat
  • 还行

成年人看中二病真的很尴尬😰

14分钟前
  • 蔓罗
  • 较差

哎,还是不如闪点悖论。//以民科理论构建出的作品根基到最后也没有说服我,但最关键的果然是叙事上的失败:作为gal改这片子从一出生就是半残疾的,前期的共通线无聊日常充斥让人不适的性骚扰荤段子,中期进入主线后依靠设定优势耍了几个“爆点”让人感觉好像行了,但是后面又变成了每个角色跟赶着投胎般强行攻略一遍的个人线套路,这种落后几十年的三板斧叙事我在其他所有gal改上都见识过,可惜命运石之门也没有超脱多少,这让早已看腻味的观众怎么给好评呢?除开这些,我更不满的是动画的制作水准。2011年是优秀TV动画集中爆发的一年,但是作为这年的“名作”,命运石之门作画之稀巴烂,人体修型之糊弄,人设之丑陋简直辣我眼睛,我不停回忆那一年我追、补过的动画,发现好像没几部比这个还差了,真的是越对比越觉得寒碜,白狐社你自裁吧

19分钟前
  • 老白
  • 较差

我们总是对别人的行为嗤之以鼻,却从未看清为什么他们会这样。

21分钟前
  • 粒子
  • 力荐

绝望了,我对这个充满中二萌的世界绝望了

25分钟前
  • Suito
  • 还行

脑子不太好….

30分钟前
  • 另一种蓝色
  • 很差

披着科幻皮的感情戏,被无数宅们称为神作的普通动画,硬伤太多,各种中二设定魅宅。比钢炼差距太大,浪费了2倍速时间

32分钟前
  • 阿哄团长
  • 较差

设定相对自由,不过大致还是基于单一宇宙解释,故事的残酷与柔情均由此而生.硬伤很多,太直白的温和折衷亦有憾.但被无情的时间千百次吞噬那种心悸的徒劳锥心的孤独在片中又何等强烈,况且它排布绵密得令人窒息.多达三种的时间干预法赋予情节复杂的变化性,线条则理得很清晰.节奏控制与作画少有松懈,亦见匠心

36分钟前
  • 岚行
  • 力荐

4.5星 剧场版再见吧嘟嘟噜

37分钟前
  • 坂田仙
  • 力荐

與原作有差距

41分钟前
  • BBpanda
  • 还行

乱七八糟。平行时空debug各种牵强。前12集有效信息剪成一集就够。恶意卖萌卖肉卖色情烦透了。一场宅男的大型意淫,全世界女孩子都爱他。真由理伦太郎神烦,真由理一出场就快进,受不了。

42分钟前
  • 雨宫萤
  • 还行

时空错位还能否相遇?关于穿越为什么动漫里面就显得正常很多。。。简直中二病。。。

44分钟前
  • 麦田里的彼得潘
  • 还行

科幻片看的很多了,所以对此剧一俩集就弃了!关于时空穿越的作品,尚且不说理论如何,没有精彩的剧集和故事,是支撑不起来这个题材的。

46分钟前
  • 飞到另一边
  • 很差

结果是后宫番??

47分钟前
  • Elika
  • 很差

。。。。看太多科幻电影的表示这个进度和情节设定简直。。。。。而且 换身衣服会死吗?!!!!

48分钟前
  • 筷喜旺
  • 较差

补分,前面十几集拖沓冗长乏味,后续几集要发力的时候感觉要熄火了,困的我眼皮子抬不起来,冈部伦太郎和女配们乱七八糟的感情加戏真的恶心死了,我还是忘不了男主和女配摔倒嘴对嘴的狗血情节。

49分钟前
  • 小意达的花儿
  • 还行

1.75倍速刷完,真的很想弃...很galgame,没有觉得有多神

51分钟前
  • Phaeton
  • 还行

一生推。

56分钟前
  • nois。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