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问大家,我们的战士被敌人俘虏了,回来以后是什么样的待遇你们知道吗?
知道的回答我,看了这个电影以后我感觉他付出的都是值得的,至少得到了回报,你们说是不是,受了那么多的苦,这可不是一般人吃得消呀,最遗憾的就是他没有带一个人出来,那简直就是完美了,我希望我们国家以后也会这样去对待自己国家的战士,这是我第一次写电影评价,第一次
电影:《重见天日》方式:爱奇艺内容简介:越战期间,美国飞行员坠机后被俘虏。
在民兵看守的战俘营中联合六个同伴通过长期的谋划逃脱。
最后被航母上的战友从FBI手里抢夺回来的故事。
感受:梦想。
无论是支持男主的飞翔梦,还是男主被抓后渴望自由的梦想,支撑了他战胜一个个困难,让他能够笑到最后。
在任何时候,即使是战争时期,在战俘营(虽然对手只是民兵)不抛弃、不放弃,利用自己的能力,寻找机会,策动其他人,单枪匹马勇敢站出来,历经磨难直到被营救。
当然也要看到,人、自然、科技之间的关系。
没有什么是万能的,不义之战,必然难取其利。
看多了电影特技、大导演、名演员的大片。
这部不出名的片子让人感到比较满意。
碟本介绍写着“战争励志片”。
有点道理。
结尾让人比较感动。
很多人看不明白!
這不是典型寫實的戰爭/逃出電影,而是一套輕喜劇。
由一開始男主角的參軍動機已經十分無厘頭,農村式的所謂"酷刑"、集中營內的種種……很多都拍得像玩似的。
事實上在人類的歷史之中,的確也沒有比戰爭更加的可笑的題材了。
導演花很多心機拍出當地自然壯麗的景色,男主角卻別無他選,千方百計的要逃出生天,戰爭的無奈和可笑可見一斑……建議各位看的時候不要太投入,放輕鬆一點,才能夠感受得到電影裡的黑色幽默。
主人公第一次执行任务去轰炸越共的据点就遭遇不测坠了机成了俘虏,辗转来到集中营和一群已经被关两年之久「疯疯癫癫」的飞行员同胞关在一起寻求出逃的机会。
改编自真人真事的电影超过一半的时间都是「越狱」的准备阶段,看这种类型的电影早就习惯这样长时间压抑后突然爆发的模式。
在得知那群看守决定杀人灭口后这群飞行员决定提前执行他们的计划,电影的高潮也就这样开始。
克里斯蒂安·贝尔是这个世界上疯狂的男人,之一。
他可以在十几天的时间里把自己变得瘦骨嶙峋为了一个患有深度失眠症的机械师。
为了一个越战期间的战俘减掉了40磅的体重,大嘴大嘴地吃下蠕动的活蛆;徒手抓蛇直接生吞活剥;镇定地面对满身的吸血蚂蟥……贝尔拥有令人敬畏的敬业精神,告诉世界并不是穿着蝙蝠披风时他才是英雄。
重见天日――说是战争片吧,没啥场面;说是越狱片吧,扒啦两下土,就逃出来了,太没技术含量,所以说这部电影是相当的水,这个男主角好像演过俺非常喜欢的“魔术师”,好印象全没了。
唉。
我的更多心情与简单明快的影评:http://www.cnweblog.com/alwayscy/
还没开始下笔,我就发觉思维已经走题,但是既然已经乱七八糟想了一通,姑且粗浅记录一下,算是对脑海里的自言自语做个定格。
关于组织。
看完以后,首先联想到便是《阿凡达》。
没办法,阿凡达是这几年电影领域的大事件,因此在我的大脑皮层一直处于活跃状态。
有人称阿凡达反人类,因为杰克背叛了他的第一本质属性所圈定的那个组织,即地球人。
电影里头这个组织主要是由采矿公司及雇佣军来代表,被设定为一个贪得无厌冷酷无情的群体,所以观众很容易将自己与这样一个群体切割并且认同杰克的背叛行为。
在本片开头当迪特遭受各种虐待时,我还以为这仍然是一个《阿凡达》模式,而导演不过是照例铺垫高潮然后来一个反高潮转折之类的。
但结果这是与主题一致的铺垫,开头是敌对的社会环境,后面是敌对的自然环境,主题则是生存。
最后迪特终于成功回到组织的怀抱,那是一个哈里路亚式的欢迎场景,让积累了很久的压抑疲倦饥饿困顿伤痛恐惧化作庆祝的火炬熊熊燃烧,煽情至极。
整个过程,类似《肖申克的救赎》,但不同的是,安迪自始至终只有一个人在战斗,而结局也更具冲击力并且更隽永。
做为这两种组织关系形态的折中,我们更常见的是《集结号》里头的组织。
在我们所受的教化里头,个体是组织的一颗螺丝钉;但其实多数情况下个体更像是混凝土里头的沙石,比不上一颗螺丝钉那样关键。
组织通常懒得理睬你,你也很难去反抗组织。
各种潜规则的存在,使得边缘个体要去惊动组织就得付出高昂代价,所以谷子地实在是运气不错的了。
关于英雄。
单靠反人类的话,杰克肯定无法成为观众心目中的英雄。
事实上,他虽然反对了当时的地球人,但他捍卫的是作为人性根本的正义与良知今天的地球人似乎仍然在珍惜或者装作珍惜这个。
迪特是英雄吗?
很多国人估计不会这么认为,因为他似乎就是很惊险地躲了一次猫猫回来,没有立什么功。
不但如此,他第一次执行任务就报废了一架昂贵无比的轰炸机,也没有救出同伴,亮点不过是没有签那份悔过书以及恐慌之下杀了几个民兵。
当然,他最大的成功就是保住了自己的小命,但对曾经被“为了救公社一头猪而牺牲生命的英雄”洗脑的人来说,这算是哪门子好汉呢?
可是在美国,他完全可以成为英雄。
比如杰西卡·林奇,去伊拉克打酱油被俘获然后被营救,而回国以后立马“被”英雄了。
比起林奇,迪特应该算是大英雄了。
不幸的是,在我们国家,曾经有许多这样的英雄被当成叛徒或者奸细批判甚至杀害,也曾经有许多战士因此被俘以后宁可选择流落敌域,而更多的则是默默老死并把自己的被俘经历当成一生耻辱(小说《黑雪》)。
不仅是他们,有许多真正的战斗英雄,在付出血肉代价以后,若不能谋个一官半职,很快也就被忘记。
一将功成白骨枯,这二三十年,过去造反得胜将军们的后辈亲属们开始大规模瓜分祖辈夺来的江山,但无数曾经博命的兵士以及他们的后代却依然只能抬轿。
写到这里,忽然又想起了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
因了伟大导师列宁的称赞,这部小说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被不断提到。
其实,小说跟本片同样,都是讲述一个惊心动魄的生命与死亡抗争的故事。
两位主人公不坐以待毙而是克服险阻、艰难求生;这过程中都渗透着伟大的生命意志。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的确都是英雄。
当片尾迪特被问到是什么信仰支撑他创造奇迹,他的回答颇为反高潮,似乎顾左右而言他,但这样却反倒真实一点了,因为热爱生命本身也是一种信仰。
去年的除夕之夜,央视新闻联播里头放到胡锦涛主席去看望一批老战士的镜头,场景平静缓慢,但却给我很深印象。
我们这个国度,口号与宣传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但事实上一直对个体与生命缺乏应有的认识与尊重,希望明天会更好。
又是一部到最后催泪的越战越狱片。
迪特尔的同伴在饱受两年丛林看守生活,逃亡后忍耐饥饿,丛林残酷,精神近于崩溃边缘时,被愤怒的老挝村民在砍下大腿肉接着人头落地之时,内心饱含同情和难过。
也为越狱时,主角同伴的背叛逃亡感到愤慨。
迪特尔是个勇敢,乐观,不畏恐惧的空军上尉,正如他所说的:在小时候,敌机近距离轰炸我们时,我发现飞行员驾驶的飞机美妙极了,于是我从小就向往飞翔。
不管从哪方面认识,我会觉得技巧支撑信念制造了伟大的结果。
我不太喜欢看那些很差的影评,虽然影片中有过分夸张的嫌疑,但总得说来是完美的,总有一句活着真好在你耳边回响吧!
我看到爱、团结、希望、技巧、策划...让希望照耀未来!
但一定有策略有步骤的进行计划着!
非常非常优秀的一部片子,可惜一直放在电脑里,两年后才开始看!
剧情几乎没有让人很激动的地方,不过对主角的坚定信念确实有所触动,在重重困难面前是要有坚定的信念,总有一天会走出困境。
真是不适合我。。。
精神病
为什么Bale能够出演这么多出彩的片子,我从来都没有见过像他一样“入戏发疯”的人。在电影里面吃蛆虫,在机械师里面的枯瘦模样。活生生把这部偏题演出来了。或者说Bale本身就是一个“饥渴”的人。
赫尔佐格。。。调子虽然慢了点,但是很真实。
時間點很模糊...最後一個畫面小誇張,戰爭里的越獄,藏的功夫很深...話說MH370真的是被囚禁了吧...
赫尔佐格有些操之过急的踏入了那片令他迷离的原始丛林
信念,意志,细节,技巧。解决问题需要的因素。
贝尔就是我的菜。。啊哈哈~~大家都是偏执狂啊~
侵略者
一部看起来像言情片的战争片,冗长、毫无特点。
电影很一般,赫尔佐格还是更适合拍记录片,但是贝尔绝对是最敬业的演员之一。
有点无聊
好虚伪的一部电影别总觉得自己被虐待很惨,你们美国人把人家地都炸的没粮食吃了,他们还能把你们留这么长时间当俘虏
太多了不必要的情节
是不是叫贝尔的都是荒野生存大师?
似乎可以从这部电影中看出美国为何会在越南战争中失败……
5 STARS FOR Christian Bale
蝙蝠侠被一群持枪的蛮荒野人劫持,野人折磨俘虏的行为艺术和本朝太祖比较起来实在是太小儿科了。蝙蝠侠的演技太差,表演的痕迹过重,让人有想吐的感觉。
不错,可惜导演选择了这个角度
贝叔真是戏疯啊肯定受了不少苦。片尾没那么多美国英雄主义的渲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