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夹竹桃

White Oleander,毒自美丽,苍茫岁月

主演:米歇尔·菲佛,蕾妮·齐薇格,艾莉森·洛曼,罗宾·怀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德国语言:英语年份:2002

《白色夹竹桃》剧照

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1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2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3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4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5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6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13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14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15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16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17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18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19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20

《白色夹竹桃》剧情介绍

白色夹竹桃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阿斯特丽德(爱莉森•洛曼 饰)15岁那年,母亲(米歇尔•菲佛 饰)杀死了抛弃她的情人。阿斯特丽德亲眼看着母亲被捕。自从母亲被捕,她便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与此同时她被收养了。 阿斯特丽德从女主人的男友身上感觉到了父爱,却被女主人认为她勾引自己的男友,向她开枪。康复后的阿斯特丽德居住进抚养院,她常被欺负,但自从被枪伤之后她便知道她需要依靠自己力量来保护自己。 在抚养院中,男孩保尔主动接近阿斯特丽德,他们都喜欢画画。他们的来往却得不到母亲的赞同,母亲告诉她无论如何都要靠自己走下去,不能靠男人。 在后来阿斯特丽德被一名女明星克莱尔(芮妮•齐薇格 饰)收养。克莱尔很珍爱经历坎坷的阿斯特丽德,可是阿斯特丽德的母亲却嫉妒她们,那次见面之后,克莱尔竟然自杀了。 克莱尔的死对阿斯特丽德的打击很大,她要求被一名俄罗斯女商人收养,她变得自甘堕落。这时母亲要求阿斯特丽德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塔卢拉小事儿纯真购物女王大汉情缘之云中歌裂痕第二季画罪师塞尔福里奇先生第一季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有顶天家族2大人物第一季迷宫:秘密爱听说桐岛要退部黑道刺杀令初恋教我的18件事巨额来电我将消失在黑暗中九号公路曼哈顿计划第二季衣柜里的猫红土地伦敦往事风之颜色守护者:世纪战元信者无敌来玩游戏吧OVA贝拉的奇幻花园死亡男孩侦探社绝命追杀骡子和金子

《白色夹竹桃》长篇影评

 1 ) 《白色夹竹桃》-有毒的爱

夹竹桃,茎叶根皮均可入药,但要慎用,因有巨毒性,误食可致命。

勒紧枷锁后,抽干思想能力,直至完全桎梏行为方式,施与受间如何达到互享的平衡。

有点像污染的空气,毒害心肺器脏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使人逐渐衰竭死亡。

又有点像无菌的纯氧舱,以爱的名义强暴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永远无需长大。

但结果却毫无二致,要以喜剧结束,只能在两面性危险的夹缝中顽强存活,直到最终胜利。

《白色夹竹桃》用这种危险极端的故事旋律谱写了一对母女共同成长的人生插曲。

用回忆的视角摊开心灵深处无法完全愈合的伤口,用现实的宁静幸福把不安锁进小说与电影中,却留下驱不走的一丝怅然。

一个人的性格若不具备宽厚仁爱的特征,是很容易玩火自焚的。

傲慢与偏见总是蒙蔽人的双眼,误以为自己是那高山仰止的“能人”,能一览众山小,还会时不时地用高处不胜寒来自我安慰。

殊不知,因胡搅蛮缠而成为众矢之的,全拜自身问题所赐。

错而不改,故被弃。

英格丽德(米歇尔.菲佛饰)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一个失败的情人,一个精神偏离正轨的艺术家,她就是这样的人。

当坐在屋顶上吹风,强拉近女儿的那一刻,那种强悍无礼的个性已暴露无遗。

而女儿阿斯特丽德(艾莉森.洛曼饰)由怯懦的拒绝到无力的顺从,这小小的行为也完全表明了她的精神地位。

我近似迷信一种错觉,接近英格丽德的女人都将面对悲惨的人生。

而爱上英格丽德的男人都会在最后的挣扎中离去或消失。

克莱尔(蕾妮.齐薇格饰)是作者心中理想型的母亲形象,也是激起阿斯特丽德彻底抗拒母亲的精神支柱。

可怜的女人,虽然拥有可成为伟大母亲的潜质,却依然经受不起另一个女人的蛊惑。

作祟的不是寂寞与孤独,也不是自恃美丽的外表。

是仇恨的怒火,伤了无辜的人,也伤了自己本该恢复健康的心。

阿斯特丽德不断更换住所,找新的寄居地,结识新的“家人“,这真是个开眼界的奇妙旅程。

一个十五岁的女孩子若满足于漂泊,并以此为傲,那就要给英格丽德加上一功了。

事实上,这无疑是用一种残忍的方式拔苗助长。

每每当这个孩子想用正常的生活忘记过去的不快时,为人母的英格丽德,即使身处囹圄,也会用尽办法把女儿拉出人类社会,放逐到荒芜的无人地带。

这是母爱,是伟大的母爱,英格丽德至始至终都这样认为。

而我作为书友及影迷,不会欣赏这样的性格、人物,也会用感性的文字讽刺她的灵魂。

当然,结尾给了英格丽德修正错误的机会,她也非顽石般坚不可摧,作为超越生活的艺术作品,这又是一个不得不圆的谎。

《幕后玩家》是解读好莱坞电影运作的可视性小手册,对于被选中的剧本及投拍的可能性,里面明晰地列出了万里挑一的法则。

对艺术家而言,最无法忍受的是虎头蛇尾,无端被篡改的结局方式,如果是悲剧,就一定要用喜剧收尾。

接受这样的方式,才能继续艺术之路。

说这么多无关主题的话,无非是要为英格丽德的平反找个不可能的理由,至少在我这个读者心中,不愿谅解一个一开始就用惩罚幼小生命来痛恨自身命运的女人。

关于这部影片,我喜欢导演彼得.考斯明斯金对原著小说的理解方式与阐述角度。

并非忽略英格丽德的悲剧命运,但揪出问题症结,并对阿斯特丽德给予形象上的补偿,使人物主线丰富饱满才能达到更好的反思效果。

作为影视作品,这样做显然是在无法完全诠释原著内涵的前提下,直白却又不失明智的处理方式。

从艾莉森.洛曼很早就进入影坛的经历来看,能够从此角色的选秀中脱颖而出,也算未辜负慧眼识珠的伯乐。

后来在《火柴男人》、《大鱼》中的表现就更显示了她的好学与表演天赋,直至今年的《堕入地狱》,在她的乖巧、清新、叛逆的性格气质中又填充了神秘感,这种自然的可塑性,自然会拓宽她的演艺之路,使其未来更加光明。

对于米歇尔.菲佛,只能用大赞来表达她在电影中的魅力。

在这部剧中,我想她完全领悟了英格丽德这样一个角色,她是小说与剧本相妥协后衍生出的人物,更具戏剧的冲突性。

像她这种老戏骨,表演果然不成问题,轻松把握住了前后的细微变换,最后那一瞥淡淡的眼神,我以为只是一个低头前的最后一次骄傲,现在想来,那个画面依然在我的印象里,真是奇妙。

而蕾妮.齐薇格,演技自然不用怀疑。

不过我在意的是她的头发,觉得深棕色比金色更配她。

英国导演彼得.考斯明斯金除去严肃的电影人身份,他也是个性情中人。

从他对剧本对演员的苛刻态度,就能感知到他用理智做事,用情感引路的态度与方式。

据说彼得.考斯明斯金要拍有关哈里王子的电影,影片名暂定为《后备之王》。

这位生来没有自己的地位,一直成长于长兄威廉及已故王妃戴安娜的影子里的个性二王子,以“备用品”做身份代号,的确形象,在考斯明斯金的胶片中一定又将是一个相当戏剧性的角色人物。

不管是记录还是戏说,我都不怀疑彼得.考斯明斯金的的工作能力,假若罗伯特.帕丁森能够幸运地拿到此角,一定是个热闹异常的影片。

 2 ) 女人当自强

电影的故事离我太遥远,我的经历也远不及女孩儿的挣扎。

这是一部女人的电影,为了爱伤害爱你的不爱你的人。

虽然我们的生活没有电影里那么跌宕起伏,但你会在这里找到你的些许影子。

作为女生,我们一定也干过不少傻事吧。

或许早几年前看这部电影,就会是另一种感觉。

一直认为伤害别人来保护自己的方法是不正确的,尽管你自己不觉得自己做错了,甚至认为是一种正义使然,可是它终究是不对的。

每个人都是一个值得被珍爱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这种选择只是他自己的,与其他人无关。

你可以给他建议,但是你不能剥夺他选择的权利。

有些时候在你眼中对他好的事情,放在别人那里也未必是好事。

就像电影中女主的妈妈强加给女主的思想意识,妈妈因为情人没选择自己就杀死情人的做法,女主的第一位养母因嫉妒而开枪等。

都是因为自己的情绪和感触无法得到理解和安慰而爆发。

可是谁说过别人一定得理解你呢?

在你自己眼中你是最特别的人,最需要被重视的人,谁规定别人眼中也必须最受重视呢?

谁一定得爱谁呢?

女人都希望别人把你捧在手心,围着你转,把你当成最美丽的钻石。

不能抛弃你,不能不爱你,而且只爱你。

可惜现实不是童话,任凭你受不了,任凭你哭闹也改变不了。

不爱了就是不爱了,就像当初爱上一样简单。

可怜,女人啊,何苦那么在意!

女人是如此在意自己是否被爱,如果你没给我应得的爱,我就要毁了你,让你也不会有好日子过。

我是个追求平等相处的人,不希望自己活在男人给的世界下,也不想死盯着男人。

有些事情没有办法勉强,有些人没有办法不失去。

我们不要埋怨,不要彷徨,不要疯癫,不要失望。

我们女人只有做好自己!

就为自己,为自己而活,才能坚强,才能获得爱!

 3 ) 白色夹竹桃

大学毕业时移动硬盘里带走的四部影片之一。

故事讲述了一个女孩,在母亲入狱后四处漂泊,期间又不断与母亲见面,在母亲的教导中被她的意识所影响,但最终决定坚持自我的故事。

电影一开始吸引我的只是女主角的金黄头发蓝眼睛,和精灵一样的脸庞,影片一开始穿着睡衣穿过房间的背影,美得像一个天使,但是十分钟后她就变得无依无靠,母亲突然被送进了监狱,那是一个有点神经质、控制欲强的女艺术家,女孩崇拜着她,看母亲的眼神在说:我知道,我们是彼此的唯一。

于是女主角进入了一个又一个完全陌生的家庭(电影的光影很美,很有怀旧的感觉,当然如果不是因为女主角的颜值,我可能十分钟就关掉了播放器),第一个家庭,她尽量对所有人表现友好,甚至在房东的带领下开始尝试信教,然后她第一次去监狱探望母亲,夹竹桃女士告诉她宗教都是骗人的,人要独立思考,为人自私并没有罪(如果自私也是罪,那所有画家都有罪,这倒是没错),那些信教的人才是艺术家的敌人,女主一边反驳一边默默取下了脖上的十字架,回到寄养的家庭,房东叫来女主,不容分辨地断定她在和自己的男朋友搞暧昧,并扬言要把她送走,她请求房东像上帝一样再给她一次机会,房东吼道可是我不是上帝,看着判若两人的房东,她眼里最后的一点妥协褪去了,剩下的满是坚毅和无情,她决定做一个自私的人,最后发现男朋友出轨的房东朝她开了一枪,当她醒来的时候,房东和她男朋友早已双双离去,女主被送进了孤儿院。

女主刚刚尝试步入社会,刚刚尝试找到自己的归属和信仰,就看到了人性的丑陋,她开始变得没有安全感,成为一个在孤儿院里独来独往的人,直到一个和她同样喜欢画画的男孩慢慢卸下她的武装,这时候夹竹桃女士又出现了,教育她要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而不是因为寂寞而去依附一个男人,女主也很理智地反驳了,然后默默打包,离开了孤儿院和漫画男,入住了一个中产家庭,这个时候觉得一脸mb,原来篇幅那么长那么走心的漫画男也是个打酱油的?

中产家庭有个过气女演员和常年不在家的电视男,由于女演员没法生孩子选择了领养(一脸mb,为了培养感情不应该领养五岁以下的孩子吗,算了,也许是因为女主太美了),女演员是个善良无主见的傻傻双鱼座(作者很走心了,上升双鱼的我举手,双鱼就是这样的),给了女主所有她想要的,物质上的生活,精神上的陪伴,不同于母亲的专横和神秘,双鱼尊重她的意见,与她分享自己的一切,女主第一次感受到了慷慨无私的爱,在第三次探监时,虽然女主没有表达出任何的情感,从她的欲言又止和养尊处优的模样中夹竹桃女士感受到了不同于上两次的强烈危机感(女主很聪明,这个时候她已经知道母亲就是不想她和任何人好,只要她表示她和谁走得亲近,她就会想办法破坏,所以不想描述和女演员之间亲密的相处,只是母亲反而看出来她的用意,甚至绕过她亲自写信给女演员,只为有机会面对面“教导”和摧毁她的敌人),没错女演员家庭生活早就一团糟了,她原本是默默忍受丈夫的背叛,在和夹竹桃女士单独面对面谈心后,她决定揭竿而起,和老公开始了走心的谈话,然后演变为激烈的争吵,电视男直接承认自己有外遇了,如果是天蝎座,打包走掉或者离婚,自己还可以活得很好,可惜双鱼座无法忍受,直接选择了自杀。

于是,在女主眼中,这辈子对她最好的一个人被她的母亲谋杀了,她对母亲说,自己再也不会见她了,然后选择了跟着一个朋克女,卖二手衣服、吸烟、刺青,报复式地过上正常叛逆少女的生活。

最后夹竹桃女士重金请来律师邀请她女儿出庭作假证,女主熟练地点燃一支烟,要求母亲回答她人生的三个问题,为什么杀人,小时候女主记忆中的“保姆”是谁,父亲是谁,而母亲的回答又完美呈现了一个自私又不负责任的女艺术家形象,但是就像女主后来说的一样,母亲虽然让人觉得不堪,但至少她真实,不虚伪,夹竹桃一边回答一边祈求她原谅,而她说她只想要她放手。

当女主已经做好了准备出庭时,突然法庭散会了,女主穿过人流找到律师,律师告诉她,母亲决定不让她出庭,她彻底放开了女儿,用终身监禁换女儿一个自由,她回头看到女主,依然是一幅坚强骄傲的样子,母女就这样沉默着告别。

 4 ) 还比较喜欢

影片从一个美丽少女和她拥有的四个盒子讲起,每只盒子代表她所经历的一段故事,故事从加州的一个炎热的夏天开始.….. Astrid是一个12岁的女孩,她的妈妈Ingrid(米雪-菲花饰)是一位才华横溢、美丽并老于世故的艺术家和诗人,Astrid非常崇拜她的妈妈,她们共享着不平凡的岁月,直到一天一个男人闯入了她们的世界。

后来,由于无法忍受这位男人的变心,Ingrid用一朵最美的也是最毒的白色夹竹桃杀死了这位负心汗。

Astrid开始了漫长的寄居生活……第一站是一位俗艳的女人,她与一个已婚男人同居,并有拥两个孩子,她信奉基督并让Astrid接受了洗礼仪式,可是生活并不因此平静,由于Astrid与男主人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妙,女人开枪打伤了Astrid……Astrid被送至孤儿收容学校。

在特殊学校的日子并不令人愉快,Astrid喜欢独处,因为那里的女孩子认为她举止奇怪并叫她同性恋。

她喜欢一个人坐在那里,静静的,画着一个女人,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哪里见过这个女人,她的头发黑黑的,卷卷的,脸上有一点一点的雀斑,她就那么笑着…在Astrid记忆里,这个女人叫安妮。

后来,Astrid在那里认识了一个男孩子,也是她在学校里唯一的一个朋友,男孩很有天赋,但Astrid的狱中的妈妈告诉她,无论何时何地,都要靠自己,不能用男人来填补寂寞的空白,平凡的人只能使自己的光芒减退……不久之后,Astrid被一个女明星(蕾妮-齐薇格饰)领养…女明星和丈夫正在闹离婚,曾经有过自杀的经历,领养一个12岁并受过枪伤的Astrid一方面为了弥补自己没有孩子的缺憾,一方面是家人为了防止她继续自杀,Astrid和她的时光是快乐的,她们一起躺在床上聊着过去,一起在沙滩上奔跑…可是,Astrid的妈妈认为她只是一个优雅但无能的怨妇,妈妈告诉Astrid,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最终的结果,只能使自己变得和他们一样平凡,她宁愿希望Astrid被地狱收养而非这个女人…后来,女明星自杀了,Astrid这一次崩溃了,她决定和妈妈决裂,在Astrid的心中,妈妈从来不愿她开心,妈妈嫉妒她所拥有的快乐。

没有任何人伤害我们,如果说谁是公害,那是我们,妈妈。

她丢下这句话,头也不回的走了…Astrid第二次回到了学校,她只要自己一个人呆着,她觉得自己是一支有毒的白色夹竹桃,只会伤害善良的人们,她唯一的朋友满18岁要离开学校去纽约了,男孩要Astrid和他一道走,但是Astrid决定不再连累任何人,她决定沉默…要求领养她的人很多,有条件不错的善良夫妇,但是Astrid偏偏选择了一个靠倒卖二手名牌的俄罗斯女商人,她伤害着自己,为了报复妈妈…妈妈决定重新申诉,律师在杂货市场找到了Astrid,这时的Astrid已经毕业,不见了往昔清纯的眼睛,换上了一身朋克的装束,烟熏的眼睛,黑红的嘴唇,煞白的脸,她叼着一支烟,说话也变得非常老练…她再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妈妈,不过此时境况大不同,她们之间已经成了a deal is a deal的关系,从妈妈的嘴里,她知道了爸爸的故事,知道了那个神秘女人安妮。

她留着泪,你愿意用你的下半生换回原来的我吗?

她多么希望Ingrid能够给她一个肯定的答案,Ingrid迟疑了,这一次,也是最后一次,Astrid彻底对妈妈绝望,她决定按照之前两人的约定,给妈妈出庭作证…后来的故事,我也没有想到,但是当Astrid看着Ingrid远去的背影,留着泪说she let me go的时候,我也忍不住了…Ingrid是一个美丽,傲慢,强势的女人,是一只有毒的白色夹竹桃。

经历了很多很多之后,我才发现妈妈,是爱我的…Astrid摆弄着自己的盒子,影片结束…这部电影我看了很多次,因为Astrid的饰演者新秀Alison Lohman老练的演技实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另外,Ingrid的饰演者Michelle Pfeiffer将一个心狠美丽的女人也诠释的很到位,后来我才记起,她在”I am Sam”中也饰演过一个成功的女律师,但是可能我没有太注意到她,可能因为饰演Sam的萧恩•潘和饰演她的女儿的那个小女孩的表现太出彩了吧…

 5 ) 美丽危险的白色夹竹桃

白色夹竹桃,听起来是多么美丽的名字。

我没想到内容是这样的苦涩。

夹竹桃是什么花,以前没有见过,而在影片的最开始,女孩就说风暴来袭其他的植物都死了,只有夹竹桃活了下来。

她母亲很喜欢这种花,一是因为它有毒,二是因为它的坚强,第2点女孩也很认同,而且这种花成为了她母亲在她心中的象征,美丽、危险。

这位妈妈有些自私、有很强的控制欲、她坚持认为女儿离开不会幸福,以至于她也从来不想女儿幸福。

这部影片值得看两遍以上,电影的最开始女孩在制作一些东西,我们不知道那是什么,但她的顺序是从右往左,她是从最后开始,因为她需要很久才能整理出和妈妈复杂的感情。

5个手提箱,是她生活的4个部分。

她与妈妈幸福的生活,但这种幸福是外在的,实际上潜伏着各种不安。

她妈妈是位独立的女性,与其他艺术家一样,她固执、骄傲、偏激。

妈妈因杀人入狱后,女孩被别人收养。

这是第2个手提箱。

俗气的假基督徒,一个女儿,一个儿子,一个领养的黑人孩子,一个帅气的情人。

孤独善良的女孩很快就和家里人融洽起来,她也受洗成为了基督徒。

可她妈妈却认为,这家人不配拥有她,让她一定要保持独立思考,记住自己是谁。

女孩开始勾引那位情人,并且得手。

小弟弟一直和她说,别把事情搞砸了。

而她自己也很抱歉,因此在被枪击后,没有向警察说出是谁开的枪。

第3个手提箱是孤儿院,里面都是些问题少年,因为过分美丽她被别人欺负,剪掉长发的她决定变得冷酷。

一个男孩子打开了她的心,她开始快乐,但母亲再次阻止她享受快乐。

第4个手提箱是富有的演员家。

这对于她来说是个很好的归宿,女主人对她很好,她们很谈得来,当她开始快乐,母亲再次阻挠。

她的一番话间接导致女主人最终自杀。

女孩再次无家可归,当她回到孤儿院时她拒绝了男孩,因为她害怕她会给这个人带来什么不幸。

她没有选择正常的家庭,而选择被一个装扮像妓女的人收养。

这是第5个手提箱,她们去富人街区的垃圾箱捡别人的衣服然后拿去卖,她也变得很朋克,或者说很像廉价的妓女。

一直以来女孩总是画同一个女人,她猜她叫安妮。

当母亲让她去帮忙做伪证时,她的交换条件是要知道真相。

原来,她母亲被父亲抛弃,而她曾经想不负责任的离开,把孩子寄养给了邻居安妮。

这就是她成长的真相,在知道这一切后,她只想母亲放了自己。

而最后,她母亲也做到了。

看到母亲重新做进囚车,她知道自己是爱她的。

这就足够了。

我的影评从没来没有太多对电影的分析,更多的是对自己看电影时某种感觉的记录。

几天前无意中,回看之前在豆瓣上写过的几篇影评,很多电影给我带来的瞬间感觉都已经消失在忙碌的生活中。

所以,我坚持认为影评必须写,但内容可以很随意,只要能够把这部电影带给自己的感受讲出来就行了,一年后或几年后,都能回忆起当时某种情绪就够了。

这个女孩真的很漂亮,她犹豫的眼神是那么迷人,她金色的头发时而半扎着,时而散开,连她妈妈都说她是成年男人的杀手。

她有些像邓斯特,也有些像暮色的女主角,但都远胜于她们。

 6 ) 谁革了谁的命

女性的独立运动无异于史上任何一次革命。

而谭嗣同早已用他的肝胆和昆仑证明了,自古革命都是要流血牺牲的。

阿斯特丽德的母亲自然明白这一点,但她实在太爱自己了,她爱自己出众的才智和美貌,这种对自己的爱胜过了对革命的爱,甚至是,超过了对女儿的爱。

所以她聪明的选择了“流他人的血,革自己的命”。

或许这种革命方法很聪明,但是不可避免的,这便有了投机取巧的嫌疑。

我们看看故事的结局便知道,片面的革命——如我们的女性独立革命——总是与妥协相伴。

影片中的母亲和女儿的谅解,实质上反映的是独立与交流的妥协。

人是社会的产物,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当阿斯特丽德将女性独立运动上升为自我的封闭与个性的捍卫的时候,她便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我一直觉得,革命的正确必须符合动机的正确和方法的正确。

在我看来,这场革命的动机开始时正确,后来走入了偏执之谬;而方法则一直是错误的,表现为对女儿的专制。

所以,女权运动需要的已不仅仅是个体的觉悟,更需要的是来源于社会层面的深层解放。

这也是本片带给我的最大的感受。

 7 ) the movie and the novel

1.这里刊登的这部电影的情节介绍太烂了,完全都没看懂故事情节就乱讲。

2.这部小说很棒。

英文和中文翻译的都好。

虽然译林精装版封面很丑,简介很烂。

3.电影大大压缩了小说。

另外感觉上导演没有特别好地把握小说的风格和精神……艺术在原小说中有着重要作用,在电影中则没有这种感觉。

另外选角的问题……唯一也是最失败的:Renée Zellweger。

感觉她和小说中描述的气质高雅但精神脆弱的女演员相去甚远。

4.但因为太喜欢小说,还是对这部电影有好感。

片尾音乐safe and sound特别美。

另外惊喜的是k-pax的片尾音乐也是它。

这部小说和同名电影都非常棒。

(看看人家的翻拍水平……)5.买英文小说的话,最好还是第一版的封面,优美含蓄。

后面的版本为了配合电影宣传换成了电影海报。

一点遗憾。

 8 ) White Oleander

她叫Astrid,健康的金发,清瘦的面容,凛冽的锁骨,她继承了母亲的美丽,也继承了母亲的艺术天分。

她知道的,母亲爱那个男人,也恨那个男人。

母亲说:“爱情侮辱了你,仇恨使你成熟。

这使人宽心。

”母亲删男人的硬盘,撕男人的衣服,用玻璃刺伤男人的手,在牛奶里插上夹竹桃,去墨西哥买DMSO。

她知道的,她都知道。

一个夜里她亲眼看着母亲被捕。

“他们没有权利拘捕我,我会在一小时内回来的”,当时母亲回头这样对她说。

“我生养了你,是要你自己独立思考。

别忘了你是谁,Astrid。

”“孤独是人的生存状态,没人能填补那空虚。

你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了解你自己。

了解你想要什么。

”母亲是这么教她的。

母亲是她所见过得最美丽的女人。

“决不要把夜晚交给男人”,母亲说。

从来没有道歉,没有解释。

而母亲却违背了她所有规则。

“我早就知道你要杀了Barry,但是你都不在乎,你根本就不在乎那对我会有什么影响”,Astrid后来对母亲说。

只是个存档。

-Sept.30, 2009

 9 ) 当我们拥有华美的利器,收起来,不要伤害别人。

艺术和道德它们本不冲突,艺术的出现即是一种思想的出现,任何一种思想在超出普通人的接受范围内都被认为是一种病态的,但任何一种思想都没有去评判它对与错的准则,比如说母亲不愿意女儿去遵从基督教,其实本身对于信仰的东西没有过错,只是我个人对于信仰的教条也感到反感,我的主张既不赞同母亲的偏激也不完全遵从信仰,在我看来信仰只不过是基于参考上的精神思想,它对于一些偏激思想的不包容性评定得也是过于苛刻,到现在谁还能像儿时那般去评定一个人是否是好人坏人一说,艺术是自私的,它需要被赋予一种坚硬的思想,要是它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要是它还是如同液体般随波逐流,它就不能叫做艺术。

它的残忍就在于剖开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

  约翰曾经说过,搞艺术的和疯子只有一线之差,而艺术家的高妙就在于,他拥有了疯子的思想之后还能保持理智。

这个母亲只是越过了那个界线,走向了另一个世界。

她对于自己的思想坚信不疑,从而使思想越来愈坚硬,她爱她的女儿只是她坚硬的思想开始要吞噬阿斯特丽德了,一开始阿斯特丽德对着自己所选择的思想半信半疑,她以为将自己的思想投入到信仰中去,就会得到救赎,然而生活是自己的,没有人能替你做最终的选择,当第一个担保人因为担心阿斯特丽德会抢走自己的男人时对着她说 “基督算个屁” 并且开枪打了阿斯特丽德,如果没有那个男孩,她就身亡了,信仰开始变成一种伪装,一种说辞,一种让人厌恶的感觉。

但这都不在与它本身,在于人。

虽然母亲毒死了背叛她的男人,虽然她做的一切都是不择手段的,但是我是认同她的观点的 :你不能忘记你是谁。

只是你一直在跑啊跑,你发现你那么强而有力,有用不完的活力,有广阔无边的田地任你狂奔,当你停下来的时候,你忘记了你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

关于阿斯特丽德,她和她母亲一同在成长,然而她并没有如同她母亲的思想任其放纵狂奔,我很佩服她的是,她有自己的思想,当然思想的成型在最初是剧烈撕扯和血肉模糊的过程,一次因为美丽而对她的射击,让她变得不在乎外表,对外界冷漠,但她的心门没有关,她懂得去感恩和报答,她懂得何时应该挣脱出母亲坚硬的思想,自己的死亡和他人的死亡让她明白自己该抓住的和舍弃的,虽然那一切都变得那么矛盾,一边是弱小人性的微弱的闪光点,一边是咄咄逼人的母爱,但最终她选择的从善,虽然她打扮的像一个汽车旅馆的妓女,但是她奔赴真理,剖开母亲丑陋的一面。

  我再次闻到那个火烧午夜的焦味,   我想感受圣安娜风的炙热。

  这是一个隐秘的渴望,   像我无法停止哼唱的一首歌,   或者像我永世不能拥有的某个亲爱的人。

  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   我的罗盘总是指向西方,   我永远知道加利福尼亚的时间是几点。

’ 当我们拥有华美的利器,收起来,不要伤害别人。

 10 ) 毒自美丽

Oleander夾竹桃花,頂生於枝端,聚繖花序,單瓣或重瓣,有香氣,可能為黃、白或粉紅,非常毒,就連燃燒枝葉的煙霧也含有劇毒-我找了很久的戏.终于找到, 在一秋雨纷纷的傍晚. 一出关于母女感情的戏. 但剑走偏锋, 描写不是一段普通的母女戏.Alison Lohman ---女儿Astrid 米雪菲花Michelle Pfeiffer-- 妈妈Igrid( 演技啊,绝赞) 蕾妮齐蔚格Renee Zellweger--Claire过气影星Astrid 和艺术家妈妈Igrid一起生活得开心无忧. 闲来画画水彩画.然而, 生活并不是一直这样.Igrid 认识了一男人。

她们的生活因此而改变。

男人认识了其他女人。

Igrid占有欲很强,她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一日, 她和Astrid 开车去找他. Igrid一人进屋。

Astrid等了很久,Igrid才出来。

Igrid恨恨地说, He has a date. He made love to me, and then said i had to leave.....Because he has a date. (哗,甘都好HURT嗻)她决定杀了他泄恨。

我一直看下去, 还是不明Igrid 怎么杀她的花心男友。

镜头间中出现,Igrid拿一大束白色夹竹桃泡浸在牛奶里。

我想不是这样给杯奶毒死的吧?

我太有好奇心啦,查找一番关于夾竹桃的资料。

夾竹桃全株都有毒,葉、皮、根都有毒。

新鮮樹皮的毒性比葉強,乾燥後毒性減弱,花單瓣或重瓣,有香氣,可能為黃、白或粉紅,非常毒,就連燃燒枝葉的煙霧也含有劇毒。

中毒症狀:舌頭有灼痛及麻木之感,接著喉嚨乾噪、刺痛,中毒的情形是噁心、嘔吐、腹瀉、昏睡、瞳孔放大、血壓升高,心跳變慢且不規 則,隨即心臟阻塞。

 毒性直接刺激心肌,使收縮力增強,引起心室額外收縮或心室纖維性顫動,房室傳導阻滯。

興奮延髓中樞,使迷走神經作用亢進,從而使心搏減慢、心肌緊張力遞增,導致竇性心律不齊,形成不完全或完全的心傳導阻滯,心跳驟停。

刺激腸、胃、子官平滑肌收縮,引起噁心、嘔吐、腹痛及流產等。

增強血管收縮,使小毛細血管充血以至出血,尤其是內臟,常呈殷紅色。

如此说来, 花心男友绝不是喝毒奶死。

导演有心把杀人手法拍得很暧昧。

看完了,我还是不明她怎么用夾竹桃杀人。

Igrid被捕,她临走对女儿说,我很快回来,一小时后就回来。

Astrid望着她的背影。

但, Igrid到底是判有罪, 入狱35年。

Astrid成了孤儿。

未成年的她开始了她的寄养生涯。

她一边哭,一边匆匆地收拾行李,包括她的画册。

此后,Astrid不断地搬移,多次收拾行李的镜头,她那飘泊的童年。

第一个养母是从良的脱衣女郎Starr,她和男友一起收养了三个小孩。

Astrid很快熟悉,尽管和以前的家天渊之别。

受了Starr 的影响,她甚至还受洗入教。

穿着那条Starr为她挑的俗艳粉红裙子,也不以为忤。

Astrid去监狱探Igrid, 狱中的Igrid还是一如既往地优雅,好象不是在坐牢。

Astrid 说: You are still so beautiful.Igrid自负地答:sure, the prison agree with me. Astrid问: They hurt you?Igrid说:Not as much as I hurt them. 她还安慰女儿说, I won't be in here forever. I promise you that one day you look at your window, I will be there.Igrid真的是很强,没有人可改变她,监狱算什么?

一直都只有她改变别人。

在监狱里的Igrid 还想控制女儿的一切。

发现Astrid脖子的十字架,她非常不满。

拼命地灌输自己的观点给女儿。

---I raised you to think for yourself.---The evil is tricky, just when you think you know what it is, it changes its form. Learning its nature takes a life time of study.最后一字一顿地说, I will not lose you, not to them. These people are the enemy, Astrid. I am the only person you know who can keep your honest. Don't forget who you are, Astrid. You are my daughter and you are perfect, remember......离开时, Astrid把Starr送的十字架扔了。

这就是妈妈的魔力。

Astrid 和Igrid很不同,她总是随遇而安,生活给了她什么,她就接受,顺应而变。

唯一不变的,是对画画的兴趣。

Igrid总是很不满意Astrid的养母们。

她觉得她们象敌人,给予Astrid错误影响。

第二个养母是过气明星Claire,是由"BJ日记"的蕾妮扮。

蕾妮十分好戏, 把过气明星演得入木三分。

其实这出戏的女角都很好戏。

扮Astrid 的Alison 可塑性甚高,清纯,反叛都得,几好几好。

我没看过她其它戏,好象是新丁来的。

Claire对Astrid很好。

她们之间无话不谈。

有一日,她们去海边玩,坐下喝东西,Claire问:What was the best day of your life?Astrid答:today. 她又开始新生活。

此剧有许多精彩对白, 我都很喜欢。

Claire 和Astrid到狱中探Igrid,Claire对Igrid 说:It must be difficult for you to work here.Igrid答:It is, I spend so much time fighting off sexual advance.... I hardly have time to think.待Claire 以为他真被人性骚扰时,Igrid却笑笑说,That was a joke。

Igrid看不得Claire和女儿的亲密无间。

她很妒嫉,私底下,故意揭Claire的伤疤。

她又私下对Astrid说,God, how can you stand to live with Poor Claire. I'll rather see you in the worst kind of foster hell than living with that woman. What can you possibly learn from her. Keep your bag packed!!Astrid很反感Igrid这样说Claire。

Claire自杀死了。

Igrid那番话是诱因。

Astrid 对妈妈彻底地失望。

她不再去狱中探望Igrid.Igrid说话的语气,霸道,唯我独尊,经常damage fun. 让我想起了一个人, H.E.。

有时很反感,但又无可奈何地接受。

直到最后, Igrid终于放飞Astrid。

她原谅了妈妈。

哈哈, 最后,我才知道Igrid如何杀死男友的。

片中有一段, Astrid 回忆和妈妈一起去Mexico买DMSO。

什么是DMSO啊??

DMSO是麻药的一种,它是让别的药剂更容易被皮肤吸收。

把煮了的夹竹桃和DMSO混在一起。

用这个混合物把他的房间涂满。

如一接触就被毒死。

嗬,好毒的女人。

不过用这个办法杀人也挺麻烦的。

《白色夹竹桃》短评

小说比电影强1000000倍

7分钟前
  • kid eats a lot
  • 较差

文艺片不太感冒

12分钟前
  • mrz
  • 还行

她妈妈真的讨厌的让人厌世…

15分钟前
  • ztlpoppy
  • 还行

我们说磨难是上天赐予的财富,然而财富并不一定是个褒义词。

17分钟前
  • Yin Wu
  • 还行

这类小说不适合改编成电影!

22分钟前
  • 乂安
  • 较差

that's how we grow up

27分钟前
  • forfaen
  • 力荐

这亲生母亲真的太令人窒息了,时时刻刻想要控制女儿的身体和精神……当然了本片所有女性演员都是大牌美女,这点对我眼睛很好

28分钟前
  • Saki痛苦填坑中
  • 还行

夹竹桃剧毒,寄人篱下的饭不好吃,不开心不如死

31分钟前
  • 无限风光在险峰
  • 还行

i know my mother loves me

34分钟前
  • Boris
  • 力荐

看完就一个感想,真·母子俩那头长发实在太美了~

39分钟前
  • 宇田川宙子
  • 还行

like mother,like daughter..I feel sorta relieved when Ingrid let Astrid go at the end..btw..the ending song's so good!!

40分钟前
  • CaNdY
  • 力荐

”我不知道该怎样描述和那样危险的人在一起的感觉⋯⋯我从此再无安全感可言“

42分钟前
  • 鴨子先生
  • 推荐

在抚养院中,男孩保尔主动接近阿斯特丽德,他们都喜欢画画

43分钟前
  • 天选47
  • 较差

因为看过原著所以这能给三星。看来有时候文字的魅力还是无语伦比。或许我们不是缺少好的文字,而是缺少好的文学作品。

44分钟前
  • 安静的听风者
  • 还行

这个妈妈有毒……整个电影都在诉说女性爱欲烧身的故事,然后再让女儿争取爱和离开妈妈的自由,活在暂时的平静美好之中。看得出来电影有些年代了,它如此理所当然地异性恋霸权,而且(胆大包天)用有色人种当反派。这种理所当然会让我感觉不舒服,女性的反抗母亲和依托异性陪伴同步出现,女性为爱嫉妒、为爱痴狂、为爱杀人、为爱轻易怀孕生育……呃,好想有个女人能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45分钟前
  • 小鱼脆饼
  • 还行

家庭教育。母亲对女儿的完全占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机能。AlisonLohman演少女美呆了。MF一如既往地美到夺命!Z老了。

48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谈起女性电影,以前值得说的也就是时时刻刻和末路狂花,现在有第三部可以推荐了。Alison Lohman出演的都是好片啊,我就说她的脸好熟,怎么如此的不出名?各方面都秒杀Natalie Portman啊。

49分钟前
  • 海绵
  • 推荐

She would be half a planet away, floating in a turquoise sea, dancing by moonlight to flamenco guitar.

52分钟前
  • Dueduedue
  • 力荐

“放过我吧,妈妈。”

53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还行

边缘人总有边缘故事

56分钟前
  • 南南自语中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