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孔令学

跟踪孔令学

主演:范伟,马伊琍,孙宁,支一,白卉子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1

《跟踪孔令学》剧照

跟踪孔令学 剧照 NO.1跟踪孔令学 剧照 NO.2跟踪孔令学 剧照 NO.3跟踪孔令学 剧照 NO.4跟踪孔令学 剧照 NO.5跟踪孔令学 剧照 NO.6跟踪孔令学 剧照 NO.13跟踪孔令学 剧照 NO.14跟踪孔令学 剧照 NO.15跟踪孔令学 剧照 NO.16跟踪孔令学 剧照 NO.17跟踪孔令学 剧照 NO.18跟踪孔令学 剧照 NO.19跟踪孔令学 剧照 NO.20

《跟踪孔令学》剧情介绍

跟踪孔令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中年男子孔令学(范伟 饰)是东北某市双全文武学校的语文老师,他上课认真负责,无奈所面对的是一群不知天高地厚,对祖国美好文字全无兴趣的新新人类。在一次课上,他没收了女孩刘萌(白卉子 饰)的手机,之后又阻止了追求刘萌的社会青年阿祥(支一 饰)的打架行为,由此惹来了一身麻烦。阿祥每天在孔令学下班后跟踪他,声称要“帮助辛苦的孔老师接送孩子下学”,这令一向忠厚本分的孔令学颇为恐慌。为了甩掉这个死缠烂打的小青年,他每天想尽各种办法,可是女儿的学校和家庭住址终于还是被阿祥搞清楚了。在这一过程中,孔令学的生活渐渐变成了一团乱麻…… 本片根据胡学文的原著小说《大风起兮》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金装律师第三季心灵黑洞命运交织鲁邦三世:次元大介的墓碑小花仙大电影:奇迹少女三周跳基亚拉真情电波龙王的工作!翱翔雄心灰飞烟灭第二季谁的青春不叛逆君是慕容卿似花遗留搜查4米香鬼纳特归来恶魔修女放射性物质化为灰烬麻木幸运星美丽至极2卡斯特纳与小星期二热浴盆时光机我在他乡挺好的我叫赵红花天龙八部全城订单传闻中的七公主失恋自救

《跟踪孔令学》长篇影评

 1 ) 万恶的老实人

影片用黑色幽默手法揭露底层社会“老实人”由于懦弱,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痛苦,描写的很生动。

现实中老实的人往往与社会脱节,人与人的关系脱节,既让人可怜,其结果往往又让人唏嘘不已。

学校教育我们要做老实人、要善良、要诚实等等,但凡事物极必反,社会远比野生的动物环境要凶险。

如今的应试教育,有没有考虑过作为一个应该有独立思想的人类必须要学会的生存法则和本领?

影片主角正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值得注意的是,两次提到“非正规学校”,不得不让人深思这是一部抨击现代教育制度的影片,发人深省。

 2 ) 你身边有人像孔令学吗?

在如今烂片扎堆的电影市场中,却让我发现为数不多而又如此精致的小成本影片,着实让我感动了一把。

感动于小人物的真实生存状态,感动于范伟精细的演技,毫无破绽,将孔令学这个角色把握的细致入微。

可以说没有范伟,这部片子会失色很多。

没听过导演,没听过里面的各色小人物,也不知道编剧是谁,完全以范伟和马伊琍这两个明星作为我看这部影片的第一吸引点,还有韩三平作制片。

就是这么一部没有商业化,没有娱乐噱头,也没有炒作的一部影片在10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我竟然毫无知觉的就顺着故事情节给看完了,真是难得的一部好片子。

首先好在故事的剧本,台词很符合每个人物角色,也很有功力。

一个叫阿祥的小混混因范伟饰演的孔令学得罪了他的女友刘萌,而开始没日没夜的跟踪孔老师,而孔老师就是典型的小男人,一辈子窝在穷不拉几的小镇上当一名语文老师,每天准时的上下班,接女儿上下学,喜欢循规蹈矩的生活,唯唯诺诺,对谁都是点头哈腰,不敢得罪人,放不开,可以说他这种性格的人活在世上是很憋屈的,也很悲哀。

其实像孔令学这样的人在中国遍地都是,为了工作,为了家庭,为了生计,被迫放弃很多梦想,个性也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被磨平了,在崇尚权力和财力的现代社会中,这种底层人士包括工薪一族只能无奈的过着每一天,在工作中只要稍有露出不好的个性时,随时会面临领导的炒鱿鱼,这是个生存压抑的社会状态,唯官员与大商人为老大,所谓搞和谐就是谈屁个人性,人性压抑太久就变成类似孔令学那种性格了。

所以在人物设置上范伟演的孔老师是很典型也很成功的。

其次,在故事情节上,完全以东北一个小镇为背景衍生出的故事,小混混的出现完全打破了孔老师循规蹈矩的生活状态,一开始我们也为孔老师捏了把汗,俗话说得罪人不得,得罪小人更不得,小人是惹不起的,孔老师就如同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作为老师还一本正经的跟他讲道理,小混混才不吃这套,这种文绉绉的话语听得他们会起鸡皮疙瘩,于是就开始了跟踪孔老师的念头,试着站在孔老师这种人性格角度来看,他从不得罪人,也不敢得罪人,而一个小混混的穷追不舍让他变得神经兮兮,心里被卷起了千层浪,打破了他接女儿的时间,也打破了回家吃饭的时间,相当于他的生活状态就这么被一个小混混给打断了,其实这个小混混也没做什么,只是跟着他而已。

这让我想起了卡夫卡的一部小说,书名忘了,大概是讲一个上班族在看戏剧时不小心碰到了他的上司,结果他回到家后一直在想他上司会不会开除他,会不会整蛊他,最后他被自己无谓的想法给逼疯了。

回想起来很可笑,有太多人都是活在别人的影子里,失去了本身所特有的棱角,而变得战战兢兢。

孔老师最后还是请了唐老师,最后把事情给摆平了,故事还是有点刻意编剧的意味,比如醉男半夜开他家门,结果锁断了;小女孩因要上厕所,结果她爸刚好把一根拐杖放在他家门口,音乐也跟着即刻变得紧张,就彷如他的焦虑情绪,一下子被这些事给搅和了,老婆不理解他,同事误会他,最后他自己也得了中度焦虑症。

其实很多事并不是表面那样,你把一个人定型看了,自然对方是融入不到你的生活圈中了,就如这个小混混,一个混混不就是爱装逼,开了个发廊,有啥能耐,竟怕成这样,而且这个孔老师解决事情能力也是极差,在跟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搞笑的事,比如他本想喷胡椒给小混混的,结果喷到自己身上,满脸都是,还故意让阿祥帮他买单,他带着女儿仓皇逃走,阿祥看到那幕笑了,就如当时看片的我觉得孔老师很可爱,我想此时阿祥对孔老师应该有更多的了解,更多的敬意,而不是故意捣乱他家,另外一幕,孔老师拿了一千元让黑社会老大请阿祥吃饭,结果阿祥在电话里也说孔老师误解了,我是真心觉得孔老师人挺好的。

误解层层,还包括他与他老婆之间的关系,本来夫妻间有事一起承担一起解决,他好自己闷在心里自己解决,导致夫妻间关系紧张。

故事开头导演还特地拍了很多东北小镇街头摆地摊,卖猪肉菜等,在小地摊上导演给了好几个镜头,拍他买小玩意,但是很讽刺的是,他也正是花了三百元买了个盒子,最后不分青红皂白就砸向穿红色羽绒服的人,当时我都猜到肯定是他老婆,只是他为了找证据心切误把老婆砸伤,夫妻关系正式恶化。

不过影片有两个地方很让我感动,一是他女儿跟他说妈妈生日的事,当时觉得作为一个没有多大本事,且又老实本分的孔老师有这么个女儿真是他的福气,同时孔老师作为父亲也是很伟大的,一直悉心教育女儿向上。

另一个是在KTV里唱生日快乐歌给老婆听,当时就是简单的切换镜头,简单的生日歌词,却让我有一种真实的感动,是我们生活中能遇到的感动。

有这么漂亮的老婆还有个聪明的女儿,他是很有福气的。

最后结尾挺唐突的,当时我都没反应过来,导演为什么要这么拍,就表示他生活进入正常轨道了,刘萌上课很认真还对他笑,明显表示接纳这个老师了,这个反差也太大了吧,都没交代,但我朋友看了说结尾拍的很多,言简意赅,我说怎么好了,她说孔老师面对上课睡觉的学生不再干涉,表示他已经妥协于学生不听课的状态,表现得更为仁慈,与这个社会更相称。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辛酸,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温暖,范伟真是把这个小人物形象给演活了,这部片完全可以成为影视学院编剧学与表演学的经典范例。

小成本拍出大道理,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更好有共鸣的好片子。

 3 ) 不笑没关系

不明白为什么这部片子在这里评分这么低。

估计是很多人一直以来冲着笑点来看的,但这部影片让他们失望了,笑点不多,不但不多,而且让观众为范伟饰演的角色着急压抑。

想看喜剧的人来错了地方,这部片子并不轻松,那些找乐子的人还是别看为好。

因为这部电影讲的恰恰是我们身边的悲剧,或许,是我们自己的悲剧。

当一个正直的人陷入别人强加给的麻烦时,110不是最好的依靠,有时候解决问题还得需要自己,需要自己不断的变通,依靠非官方的方式来摆脱麻烦。

这恰恰表明了我们每个人的恐惧,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每个人都有可能碰到类似孔老师这样的事情,所以,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恐惧与不安。

随之,焦虑,再然后就是冷漠。

可以说,这部电影或多或少解释了一些心理现象。

这也是电影的精华所在。

幸好,影片的结尾,孔老师没有因为这件事情而向糟糕的地方变通,而是变得不那么认真,不那么较真了。

开始穿运动装上课了,估计偶尔也跟体育老师们学习下拳脚功夫。

作为孔老师,他应该感到庆幸,因为他内心是充满希望的,影片结尾,孔老师再次朗诵朱自清的《春》,这次朗诵,明显比影片开头感情丰富的多。

因为他从焦虑中走了出来,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这么幸运,变通中充满希望。

这是种让内心充满温暖的希望。

 4 ) 反应的社会问题和无奈的命运

中国目前缺乏这种对跟踪 骚扰的法律保护 报警只有在人身安全收到寝害才会立案 而这个时候你可能连命都没有了 影片中人和人斗争中 不就看谁豁的出去的么 其实跟力量 武术都没有关系 就算是一个弱小的小女孩照样会杀人 所以再最后反倒是看着孔老师霍的出去 可惜打错了俗话说远离垃圾人 但是就会有垃圾人臭不要脸的的粘着你 你怎么远离 这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看淡命运 不被左右 是我们唯一能做的

 5 ) 阿祥就是想用孔令学追到孙萌吧

阿祥前面听孙萌说,处对象会被开除。

于是开始讨好孔老师。

他一开始确实是愤怒的,想找他麻烦,但是后来发现这人傻的可爱,就像跟他处个朋友。

给我最大震撼的,是阿祥追孔令学的三轮车,追不上了,喊了一声“孔老师,平安夜快乐!

 6 ) 一场关于被迫害的猜疑

一切没有想象的那样糟糕,孔老师着实自己将自己吓了一把。

温柔敦厚的孔令学,是一名典型的中国好人,他有渊博的学识也有崇高的道德,但是他却同时是一个悲哀的被迫害妄想症,他有着老实人特有的懦弱和木讷,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选择,切断于外界的一切联系,以至引出这一场啼笑皆非的闹剧。

孔令学在电影的开篇也算是意气风发,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大谈特谈做人的道理,他教导学生们之间要像两只张开的手掌互相拥抱,而不是两只攥紧的拳头互相碰撞,而是要感受彼此手心的温度,但是在课堂外却实实在在用拳头回击了想同他握手的人。

他因为在课堂上没收了女学生刘萌的手机,而遇到了要与自己处好关系的女学生的男友阿祥,阿祥为了表达友好提出帮孔令学接送上小学的女儿傲雪,并在接送女儿和回家的路上跟踪孔令学,给孔令学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使得孔令学时刻陷入担心女儿和妻子被害的焦虑中,却始终没有和阿祥进行正面交流,以至最后请了黑道的朋友帮忙摆平,向110报警被证明阿祥没有施害的动机,却仍然没有放下迫害的妄想。

最后拿着旧货摊上买到的镀金孔子像,砸向了和阿祥穿同一款羽绒服的妻子。

本来一两句话就能说开的事,却引发学生的鄙视,同事的误会,夫妻的不和和上级的不悦,讽刺的是他自己却本想用软弱化解生活里的矛盾,却让自己越陷越深。

本想用强势将自己拉出困境,却发现难得来一次的爆发只是一次无聊透顶的庸人自扰。

其实,这种言行不一的笑话又岂止发生了教师这一个行业身上?

太多的欺骗,太多的潜规则,太多的明争暗斗已经无法让当今的人们再对周围的同类抱有一颗信任之心了。

或许在人们的思维中,感情已经再也无法成为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只有利益才能让人们勉强保持着貌合神离,剧情兜兜转转让我想起很久前看过的一篇小说《玩具手枪》。

范伟真是天才的演员,所有小人物在他的身上都活了。

 7 ) 近期的思考??

大概是过了八月十五吧,呵呵🙂,一切都变了。

我觉得我可以,而且那些人的孬心,小人之心和阴谋。

希望越来越好吧。

不过这一切跟我也没关系了。

太可惜了,太遗憾了,太倒霉了。

独立,觉醒得太晚。

今天这个如此被动的局面。

2007---20192009201920142019我需要全面的恢复,振作起来。

 8 ) 彪哥的造型是主线:记录中年人的无奈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看完这个电影以后都觉得彪哥太窝囊了。

我理解的是为了增加戏剧效果吧。

如果三两句话就和老婆解释清楚了,或者和黄毛和解了,那这个电影估计十分钟就结束了。

本来也没有什么天大的冲突。

家国情怀什么的都不存在的,只是中年平凡男人的无奈。

彪哥的造型是一个主线的。

从最开始的盼望着,盼望着,彪哥是那么的投入,穿着也是一丝不苟的。

所以小萌手机掉在地上的那一刻,播放出来的杂乱节奏,是对彪哥朗诵的一种嘲笑,轻视。

而且显然,第一次交锋,彪哥也是及其在乎别人的看法的。

如果小萌捡起手机,也就过去了。

彪哥左望右望骑虎难下,电影里也出现了好多次。

 9 ) 正直无用

范伟的确是一位优秀的男演员,他展现小人物的惯用技巧,在《跟踪孔令学》里被运用得轻车熟路。

张骁的这部电影有不小的野心,作为在央视这样一个团体里浸淫很久的导演,张骁表现出了强力压制下必然会出现的反心。

电影中对社会弊病的讽刺辛辣到位,正直的孔老师到了电影的结尾,变成了油滑、世故并且阿Q精神贯穿全身的孔老师。

《跟踪孔令学》最大的问题也在于结尾的处理过猛,让应该是顺理成章的转变因为节奏和力度的过快过猛,而显得跳脱和不真实。

而阿祥这个主要人物结果的交代缺失,也留下了遗憾。

按照电影中孔老师的最初思维方式,他是必然会被阿祥逼疯的。

其实我想很多人都在看电影时都意识到,孔老师其实只要向阿祥做一个“我不会找刘萌麻烦”的承诺并且付诸行动,那么阿祥便不会和孔令学之间产生那么多的纠纷。

电影最后的部分,似乎孔老师已经和阿祥达成了这样的协议,“两只手握在了一起”。

而孔老师身上那一袭练武用的黄色练功服,已经深深将孔老师“两只手握在一起”背后的懦弱和苍白暴露无遗。

 10 ) 肝四千字影评,范伟快感谢我

其实这个电影的故事线很简单,如电影名字所见,主要情节就是红毛阿祥跟踪孔令学,从头到尾就这一件事,甚至没有支线故事。

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情节,撑起了整个电影。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憋屈的人看这个电影的时候相信很多观众都跟我一样,替孔令学憋屈得慌。

故事开头就是孔令学在给学生上语文课,女同学刘萌带着耳机听音乐,摇头晃脑。

矛盾冲突就由孔令学管教刘萌展开。

这也是我看的第一个觉得憋屈的点,刘萌不仅打了孔令学的“脸”,还打了孔令学的脸,这里若是换成其他人,面对这么不尊重老师的学生,罚站、单独谈话、请家长该提上日程了。

但孔令学没有,他不仅让刘萌坐下自己继续上课,而且在杨老师反映了刘萌家庭情况——父母离异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之后,为自己对刘萌说出“没教养”这种话感到愧疚,选择不追究刘萌的过错。

甚至连找刘萌谈话这种事,都没有光明正大地要求,而是躲在洗手间佯装洗手等待跟刘萌“偶遇”的时机。

而这,只是憋屈的开始。

刘萌有个在社会上混的男朋友,就是本片的另一个主要角色,开头提到的阿祥。

阿祥听说刘萌手机被孔令学没收之后就开始跟着孔令学,电影从这里开始切入了正题。

面对阿祥的跟踪,孔令学的做法从头憋屈到尾。

先是不敢接孩子,跟老婆谎称要给学生补课让老婆去接,然后是带着女儿东躲西藏不敢回家,接着为了摆脱阿祥躲进了“按摩店”,最后让老婆带着女儿回娘家住。

甚至于,作为一个老师去寻求黑道大哥的帮助,又是递烟又是给钱又是托黑道大哥请阿祥吃饭。

就这样一个没人放在眼里的混了几年武行出来的发廊小混混,便搞得孔令学的生活鸡飞狗跳。

说到底鸡飞狗跳还是因为自己,从他第一次跟老婆撒谎开始,相信观众跟我一样已经开始替他担心了,事实证明影视作品里的每一次撒谎都会迎来一次翻车。

孔令学憋屈就憋屈在,从始至终他觉得不应该让妻子跟女儿也陷入恐慌之中,于是选择了隐瞒。

塑造好一个小人物不是一件容易事其实近些年的电影中能把小人物塑造好的影片不多,比期塑造一个英雄人物,一个传奇人物,小人物更难以把握,因为他更贴近生活。

过于戏剧化会显得不真实,过于真实有时候故事又会很平。

一个平凡的小人物,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走向成功,是国产片里常见的小人物故事模式。

但这部电影不是。

看过契诃夫的小说和戏剧,应该都熟悉契诃夫的风格——内在戏剧性。

这部片子给我类似的感觉,主角是平平无奇的乡镇学校里的语文老师,没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没做出什么成就,甚至也没遇到什么大的风浪。

影片的开头他在教室里朗读朱自清的《春》,影片的结尾,他依然在朗读朱自清的《春》,好像一切都没有改变一样,故事似乎没有开始过,也似乎还没有结束。

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段寻常故事,却给人带来了深思。

影片结束后,我沉思良久,在现实中又会有多少人活得像孔令学一样?

大概不计其数吧。

先来说说孔令学。

他是个可爱的浪漫的人,他会在圣诞节带着圣诞帽给女儿送糖葫芦,会在妻子生日跟女儿一起给妻子准备惊喜,会享受地读每一篇已经读了可能几百遍的课文。

他是有责任心的人,会毫不犹豫地保护学生,会理解因为原生家庭而性格怪异的学生,会义无反顾保护妻女。

这是他身上的闪光点。

但作为一个塑造成功的小人物他绝不只有优点,他是一个极其敏感多虑的人,阿祥跟他聊女儿,他就害怕暴露女儿所在的学校暴露女儿的长相,不敢去接孩子放学;阿祥跟着他回家,他就害怕阿祥记住他家的位置,故意引阿祥去别的居民楼;阿祥在门里塞纸条,他就觉得门锁是阿祥弄坏的。

其实从始至终,阿祥从未说过要伤害孔令学的妻女,甚至从一开始阿祥就表明了,跟着孔令学只是希望孔令学不要为难刘萌。

而从始至终孔令学都没有明确告诉过阿祥,他并没有为难过刘萌,也不会为难他。

在一开始,他站在教师的角度,就已经把阿祥看作无所事事的混混,在阿祥第一次提出请求的时候,丢下了一句“幼稚”。

他是一个有书斋气质的文人,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

文人讲话的特点加上中国人含蓄内敛的特性,就成为了推动情节的东风。

情节中多个深化矛盾冲突的点都源于他说话太含蓄。

其一,他没有直接明确的跟阿祥解释自己从未故意为难刘萌,直接引发了阿祥的跟踪;其二,他对此对妻子隐瞒自己遇到的事情,造成了与妻子之间的隔阂,同样也倒置了自己意外砸伤了妻子;其三,对于突然闯进的“按摩小妹”没有明确的制止她的行为,于是有了后面宾馆老板带人差点群殴他的情节。

“不长嘴”的主角,永远是国产影视剧的特色,对于这种长了嘴,但说了不如不说的主角,观众应该更加着急。

导演也正是利用孔令学性格里的这一特点,来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把一个简单故事讲得吸引人是导演的巧思这部片子里充满了戏剧化的巧合,给我的感受有点类似于“佳构剧”里的情节安排。

首先是孔令学与妻女庆祝完生日回家,恰好邻居喝醉酒开错门,把钥匙断在了锁孔里,又恰好阿祥在门缝里塞了张字条,于是孔令学自然而然地觉得是阿祥故意弄坏了锁威胁他。

其次是双腿不能行动的小女孩被父亲背着下楼,恰好走到了孔令学家门口女孩想上厕所,又恰好女孩儿父亲把拐杖临时放在孔令学家门口的时候孔令学打开了家门,于是孔令学自然而然地觉得他受到了来自阿祥的挑衅。

最后是孔令学没有及时接到女儿打来的电话,恰好他赶到学校的时候被告知女儿被红色羽绒服的人接走,又恰好妻子当时穿了一件红色羽绒服,于是孔令学又自然而然地觉得是经常穿红羽绒服的阿祥接走了女儿。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但是巧合多了就难免会让人觉得不真实。

但在这部影片中,孔令学的性格特征刚好弥补了这一缺点,他是个敏感多虑的人,同样也是一个有丰富想象的文人,所以这时候巧合不像是为了戏剧化而故意为之,更像是因为他的脑补把本不相干的两件事联系在一起,使之合理化。

但并不是说这部片子没有瑕疵,就本人的观点来看,整个故事似乎有一点虎头蛇尾,导演是十分擅长通过各种方式制造矛盾冲突,推动剧情向高潮发展,中间的一系列巧合和冲突,一直不断地提起观众的兴趣,而这也就显得结尾的突转有些接续不上,好像一个不太成功的欧亨利式结尾。

阿祥的结局并没有交代清楚,而孔令学的结局也仅因为医生一两句话就完成了转变。

整个看起来是仓促的,与前面所说的契诃夫的内在戏剧性的特点有一些违和。

一些你可能错过的隐喻镜头从整体上看这似乎是一部不那么文艺,没什么格调的喜剧电影,但其中依然有很多你可能会忽略的隐喻。

开头和结尾相似的场景,孔令学用不曾变化的声调朗读着同一篇课文,那么导演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情绪心境的变化?

是服装的变化,开头的刘萌穿的是蓝色的衣服,冷色调,符合她阴郁叛逆的心境,孔令学穿的是笔挺的深色西装,符合他规矩本分认真的教师形象。

而结尾刘萌穿了一件黄色的毛衣,暖色调,孔令学也穿了一件黄色的运动服,导演通过服装造型和颜色的改变使得观众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人物心境的变化。

孔令学和杨老师的第一次对话,谈到刘萌的家庭情况时,镜头切给了此时正在雪地里独自行走的刘萌,和她身后留下的一串脚印,通过这个镜头,来表现刘萌的处境——孤独。

当孔令学的谎言被妻子拆穿,妻子怀疑她跟杨老师的关系时,孔令学没有解释,妻子带着女儿离开,此时镜头切给了柜子上的鱼缸,鱼缸里是两条死气沉沉的小金鱼,通过这个镜头,导演隐喻了两人关系的不和谐,情绪降到了冰点。

影片中街边卖文玩的大妈出现了两次,大妈卖的装有孔子像写着论语二字的盒子也同样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阿祥刚开始跟踪孔令学的时候,他一边给妻子打着电话一边结果孔子像看了看,随后又递给了大妈,第二次出现时,孔令学在女儿校门口不远处蹲守,看到了穿红色羽绒服的人接女儿放学,此时的孔令学已经没法冷静的思考,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妻子也有一件红色羽绒服,他匆忙把一沓钱塞给大妈,抱起那个盒子跑向校门口,不顾一切砸向那个穿红色羽绒服的人。

盒子摔在地上,里面的孔子像也随之掉了出来。

这两处的对比,既体现了孔令学与妻子关系的微妙变化,矛盾加深,也体现了孔令学心理的变化,孔子是中国文人最好的代表,影片不用其他的文玩却偏偏选用了孔子像和论语,正是为了隐喻孔令学的改变,孔子像掉在了地上隐喻了一向温厚老实的孔老师已经被阿祥的跟踪逼到了疯狂的边缘。

影片中三次出现的,是朱自清的《春》,同样三次出现都有不同的意味。

第一次在影片开头,此时的孔令学是一个儒雅的语文教师,带着文人的浪漫朗读着课文,陶醉其中,他不允许有人错过这样美好的文章。

第二次出现,此时的孔令学陷入了前脚被阿祥下套让按摩小妹“伺候”他后脚被宾馆老板威胁的困境,他朗读起了这篇《春》来证明自己的教师身份,被宾馆老板误以为朱自清也是他们学校的老师时,他没有解释只是尴尬一笑,因为不敢让宾馆老板丢了面子。

第三次出现,是在片尾,他依然优雅地朗读着朱自清的《春》,课上有人睡着了,他制止了刘萌叫醒同桌,并脱下自己的外套披了上去,嘴里念着那段文章“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他似乎妥协了,真的任由他们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了。

又有多少人是隐藏的孔令学或许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有关,与中庸思想有关,与中国人骨子里“以和为贵”的思想有关,生活中尤其是老一辈的人,更愿意去追求一种平淡安稳的日子。

哪怕有些小摩擦吃点小亏,只要对生活没有太大影响,总倾向于去忍让,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样的人往往是大亏吃不了小亏吃不断,慢慢的人也就习惯了,甚至安慰自己吃亏是福。

孔令学有中国人身上的这种特点,他会花钱请黑老大吃饭请他帮忙,让阿祥不再跟着他,会掏一千块钱让黑老大请阿祥吃饭和解。

他也认为自己破点财可以免灾。

另一个让我反思的点在医生的那句话,说焦虑的人往往有个特点就是太认真了。

孔令学就是因为太认真了,凭白让自己多了那么多焦虑,如果他根本不在意刘萌上课听音乐,或者不在意刘萌的原生家庭给她的影响,这件事情解决的会很快。

如果他根本不在意一个小混混的尾随,就不会有那么多被害妄想。

往往生活中太精益求精的人就是不如得过且过的人过得快乐。

生活就是这样,和工作不一样,要得过且过才好过,鸡毛蒜皮的小事纠结起来,会给自己徒增许多烦恼。

这部影片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作品了,但我相信,好的作品不论过多少年,依然有它的价值。

跟踪孔令学 (2011)6.82011 / 中国大陆 / 喜剧 悬疑 / 张骁 / 范伟 马伊琍

《跟踪孔令学》短评

本来还觉得应该不错呢,结果越看下去剧情越2,人物也越SB,除了那点恶俗情节来回玩,没什么新鲜的了!

10分钟前
  • ★冰凌宫★
  • 较差

就那样吧

13分钟前
  • 鼠标可以充饥
  • 较差

哎~好喜欢范伟呀~

17分钟前
  • 卜卜
  • 还行

第二个。

19分钟前
  • 41shoots
  • 还行

能想象范伟成为一个怕学生的语文老师,从教室到按摩包间,满嘴字正腔圆朱自清的“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么?《跟踪孔令学》是今年在影院上映但是被人遗忘的小片。范伟还是胆小怕事,玩小聪明的东北男人,像一个气球不断被充气,观众怕他突然爆炸,结尾没炸却泄气了,这个男人彻底输了。

2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很多文质彬彬的人遇到突发情况会变得歇斯底里,或许就是因为活得太累了吧。

25分钟前
  • hua
  • 推荐

欣賞不了的幽默.

29分钟前
  • Anovia
  • 很差

水准不低,真的!

32分钟前
  • twinky
  • 推荐

5分。很久之前当“爱奇艺”还叫“奇艺”的时候看的。不好看。那时太小了,只喜欢一些奇幻冒险电影,哦对,还有Barbie系列。

35分钟前
  • Metis”
  • 还行

脑瘫拍出来的电影也比这个好吧......

37分钟前
  • 边界1990
  • 很差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39分钟前
  • 橘红色工作室
  • 力荐

一直都看范伟的这些富有乡土气息的电影。这部的讽刺意味儿很强大。我们做人自个儿可别太较真儿。

41分钟前
  • 爆浆大饼
  • 还行

尼玛范伟太哏了。。。哈哈哈哈

44分钟前
  • Roro酱
  • 推荐

遇到恶势力背诵朱自清这么管用啊

48分钟前
  • 小肚子✨
  • 还行

2

53分钟前
  • 面条
  • 很差

一星给范伟影帝,一星给漂亮的女学生

56分钟前
  • ㄍㄨㄥˋㄑㄩ
  • 较差

缺乏逻辑性

60分钟前
  • 哆啦哆啦
  • 较差

颇具玩味,比那些一味恶搞杂烩拼明星的闹片好得多

1小时前
  • 洛梦蝶
  • 推荐

没有发挥范伟最大优势,虽然人物形象一如既往

1小时前
  • 金属
  • 还行

这简直就是活脱脱讽刺现行的语文教育嘛,啊哈哈哈哈哈。连整个电影的结构,最后的结尾,都是经典的小学作文三段论。啊哈啊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什么小人物的辛酸,稻草狗的反抗,在小学作文八股的映衬下都是浮云啊浮云。

1小时前
  • 寸言土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