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无尽的海洋前往月球
Kyuka: Before Summer's End,Kyuka – Journeying to The Moon Through the Endless Sea
导演:科斯蒂斯·查拉蒙塔尼斯
主演:Elsa Lekakou,Konstantinos Georgopoulos,Simeon Tsakiris,埃莉娜·托帕丽朵,Stathis Apostolou
类型:电影地区:希腊语言:年份:2024
简介:夏日时光。一个三口之家,单身父亲巴比斯和他即将成年的双胞胎孩子康斯坦丁诺斯和艾尔莎,乘坐家庭小船前往波罗斯岛度假。在游泳、日光浴和结交新朋友的过程中,康斯坦丁诺斯和艾尔莎无意中遇到了他们的生母安娜,她在他们还是婴儿时就抛弃了他们。这次相遇将激起巴比斯心中长久以来的怨恨,为每个人带来一段苦乐参半的成长之旅。详细 >
相爱相杀的兄妹/姐弟,机缘巧合的重逢,夏天就是要在海边无所事事呀…
#26thSIFF@科技影城,以花样的剪接尝试逼近一种理想的印象,足够独特,最喜欢的小设计是把剧情倒着拍,然后再倒着放,然后负负得正,7
悠长假期,因为重逢被打乱。电影的调调是很轻松的,但整体过于散漫了些,可以稍短一点。
Red and blue,热烈而悲伤。
#SIFF2024# #UME# 4:3的家庭影像,和《晒后假日》异曲同工,有美丽而深邃的大海,也有痴男怨女们无尽的忧伤,特写和慢镜头将这份无名忧伤无限放大。语焉不详间,呢喃梦呓间,心碎那柔情铁汉的渔夫爸爸陨落的命运,也忧心可爱兄妹的前世今生……
就不要强行把照片编成电影了吧。
#SIFF2024# 這是一部體感極度舒適的電影,所有人都生活在炎炎夏日的愜意與慵懶之中。精緻唯美的畫面與優美的音樂相得益彰。電影講的是拋夫棄子的女人去找尋新的幸福,與另一個男人組建了家庭。曾經的一家人,如今的兩家人,在父親帶著孩子乘船出海度假期間相遇。電影側重表現每個家庭成員細微暗湧的情緒變化以及被夏日吞噬的悲傷與成長。全片戲劇衝突最強的那場衝突戲用無聲設計削弱了原有的狗血之感。總體是一部瀰漫著悲傷卻盡顯輕盈的家庭電影,後勁十足。
26届上影节06。77届戛纳ACID单元。把度过夏天唤作片名如此说法,也真是有够浪漫,影像干净清新、色彩鲜明,真的只有用心旷神怡来形容。人物关系编排太巧妙了!最后所有人汇聚到船上用几张定帧就让情感暗流涌动,电影在此也回到了最初形态,回到了库里肖夫的时代,这也正是蒙太奇带来的魅力,这一大场戏还不止于此,倒放、逐渐加快的节奏、突然的人声消失、重复,层出不穷的技巧看得让只让人拍案叫绝。
1.影像质感、影像内容的轻盈感让我非常喜欢,沉浸式“度假”与进入他人的日常生活中;2.三个年轻人和一个孩童在船上涂指甲油、晒干指甲油和吹泡泡的段落太美好,五星好评;3.父亲钓到鱼之后,在船上吹着海风,双手甩鱼,闻着空气中的咸腥味,感受丰收带来的喜悦心情,细致入微。
2024 SIFF#不管是叙事还是画面都非常私人,某种意义上确实很像大海,浪漫、抽象、冗长,还有些繁琐和无聊……两位父亲的对峙戏码简直就是两只野生公猩猩打架,雄竞就是这样让我觉得愚蠢的同时又乐不可支。画面很漂亮,但剧情节奏真的很一般。
从片名到内容,都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导演试图用文艺的方式探讨家庭关系等主题,最终效果呈现出来的显然是形式化,过于注重形式,反倒忽略了内容。叙事节奏过于迟缓,冗长且大量的日常琐事相互堆砌,难以从中找到趣味和意义。从视觉上来说,的确是具有一定的美感,然而这种美感并没有给影片带来质量上的飞跃。影片的片名也是令人困惑,似乎与内容几乎没有实质性联系,有种故弄玄虚的感觉。在度假过程中,孩子们遇到生母安娜,本该是推动情节发展的核心冲突,但导演在处理时放弃了戏剧张力,让一切归于平淡。说句题外话,影片一开始艾尔莎晕船的场景,着实让人感到不适,尤其是在吃饭的时候观看,让人瞬间失去胃口。当看到艾尔莎带着满身呕吐物跳入海中时,不由为海洋生物默哀几分钟。
希腊真是一个神话国度,父亲独自带娃长大,还能满满的松弛。
太好看了…“那个夏天我们钓起来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条鱼,所以我们必须前往月球,我们再去星星里钓鱼吧。”看似日常的生活切片,实则命运安排的进程,无尽的海,热闹的蝉,偏执的渔夫,破碎的心,好多好多的鱼…最终我们被夏天吞噬,好在夏天还会再来,在我们的灵魂与心中。
有些拍摄手法还挺有意思,剧情实在无趣。
又是南欧小资的无病呻吟
出于个人对于夏天海边题材的钟爱,我非常喜欢。在胶片拍摄的唯美画面中,导演加入了大量非常规的剪辑手法(虽然感觉我也能剪,但还是挺有意思的),剧情反而是配角了。整体观感就像度了个假,不过结尾的处理其实有点割裂了,还是没放开,剧情一定需要高潮吗……我太喜欢女主了!
#2024 SIFF 好美的电影
永远耀眼的阴郁的那片蓝色
3.5,国航
26thSIFF@美罗城。美到无与伦比的影像。绝对是家庭影像,但一定不是想象的那种DV记录画质很差随手拍的家庭影像,有叙事逻辑有编排构图,所以真的不要再随便tag一部电影或者创造一种诸如“家庭影像”的刻板印象tag啦!如果非要和晒后比确实很多相似之处:失母的家庭,失权的父亲,觉得父亲总在生气/不快乐的孩子。不同的是,晒后是在杀死这种“女性气质”(包括母亲的全部缺席和女儿长大后的性别认同),这部则有种女性气质的复辟(母亲的芭蕾舞,最后儿子涂上甲油追母亲而去),各成一派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