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较弱,但场景画面音乐很赞,我完全被阿拉伯荒漠的风光迷住了。
看电影之前我对主角一无所知,妮可基德曼除了显老一点,她演绎的这位高雅勇敢迷人的文艺女青年还是很出彩的。
相比之下几个男演员就挫了,像是负责搞笑的。
阿拉伯这块土地有伟大文明和壮美风景,可我们对它了解太少。
就我的感觉,中国人对西方很感兴趣,而对于离我们更近的中东却毫不关心,远不及欧洲人对中东的关注。
就像曾经西方对中国的了解停留在瓷器丝绸长辫子和小脚上一样,我们对于阿拉伯文明的印象也就是一千零一夜吧。
曾经强大的奥斯曼帝国,现在乱成了一锅粥,唉。
我觉得女主一开始就是小孩子的顽皮是驱动力, 遇到第一个man以后诗歌,远方, 羊群, 山峰, 沙漠,星空, 溪流, 反正不是吃的真正开启了一个少女的心。
爱的欲望和冲动。
在无法改变的失败加上自己倔强的性格形成的不是更加容易走出失去爱人的低谷, 相反这样的性格在恐惧再次受情伤的情况下更是愿意选择逃避寻找相同替代。
勇敢的是人最后选择了去沙漠旅行,各种沙漠各种走。
天生的勇气和胆量贯穿始终, 我觉得这种勇气不是被困难逼迫的狗急跳墙的勇气, 而是那种天朝上国出生就有的优越感的勇气。
是发达经济体和文明对落后经济体和文明的天生碾压式的心理胜利生态位。
姐姐真漂亮!
所有问题的解决的都是先理解,最好是感同身受。
英国的冬天的冷峻的画面和中东沙漠热的画面都是对理解的诠释。
无意中在电脑看见这部电影(估计是朋友拿我电脑下载的),就打开来看了。
如果单纯从故事角度去看这部电影,会觉得没太有趣的故事性,不过应该反映了100年前的不少历史。
当然,我完全不懂那段历史,完全没有了解。
所以还是就故事说电影吧:贝尔一开始和那个赌徒外交官的爱情,看着好像很不成熟那样。
后来失败了之后,她就一走了之,一辈子为了这段感情“奔波”、“逃离”、“追寻”。
由于阅历和经历的局限,我是没能理解她的感情。
后来遇到三个男的都说要娶她,是因为她的个人魅力吗?
还是因为地位?
她自称是科学家、考古学家。
但是片中几乎很少去表现她的学术研究。
似乎她能以在乱世中到处随心所欲,只是因为她的贵族背景。
今天看了《沙漠女王》妮可基德曼主演的,原型是英国驻伊拉克女外交官葛楚德·贝尔的传记。
在影片里女主叫“格特鲁德·贝尔”,是一位在沙漠中骑着骆驼苦行探索荒野文化和每个部落现状、风俗的人物,是旅行家、作家、政治家等角色集一身的女性。
大约半年前看《摩纳哥王妃》时,就有看到推荐里出现此片,那时我一看就觉得枯燥乏味,又太长,根本不想浪费那一个半小时(每个时期的自己都不一样,哪怕是几个月,随性而定很好),可是昨天略到此片,一点也不排斥,昨天到今天,各看了一半结束,我觉得挺好,不像很多影评说导演拍的一般般,不过可能是我,总能发现好的一面,让我领略其中之意。
从我的角度去看,格特鲁德·贝尔这一次又一次沙漠的探索,倒更像是一场自我救赎和排解内心痛苦的一次旅行!
因为回国赢得父母对她和恋人婚事的肯定,长久未归,恋人坠崖,留下定情时的一半亚历山大帝硬币,面对此事,她长恨于此。
因为他们有太多未尽的激情和诉说,就好比还未弹琴尽兴,琴断无法修补一样。
失去了一个知音、一个爱人,无人能明白她想如何、想做什么、想去哪?
这种悲悯,更多也是可怜自己,随后经历了几次爱的擦边球,影片最后她自己写日记时,也说到了,自己终究与爱情无缘。
不过影片大部分叙述了她在沙漠中遭遇不同部落的惊险场面,动不动一堆男人骑着骆驼拿着猎枪就围堵了四人行的队伍,自我感觉这样的情景有点单一,可能也来自于事实?
没探究。
不过这时她眼睛里那种坚定和自由,没有人不尊重!
想写的很多,唠叨😏了。
妮可基德曼显得是有点激情不足,乏力。
全剧显得松垮垮的,对于女主的巨大作用交代不足。
尽管本片汇聚了不少好莱坞明星,但是没起到什么正面作用。
妮可·基德曼有着一头红红的金发、蓝蓝的眼睛、修长的双腿,她纯洁、诚实、亲切、慷慨,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善于展示自己的女人。
她在事业上都拥有相当不错的成绩,一直在努力创造自己的银幕形象,并不断取得成功。
她不断抓住各种机会,在镜头前展示她的演技,来证明自己不仅仅只是拥有美貌的女人。
工作原因,在撒哈拉待过半年多时间,看到片名便点了进来。
电影中一望无际的沙漠,徐徐前行的骆驼队,画面之外,既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恶劣严酷,但是让贝尔刚毅机智,果敢赤诚的真性情流露的更加淋漓尽致。
故事跨越英国,伊朗,沙特,埃及……中东和西方文明的差异在服饰,家居,饮食,甚至言谈举止的细节中不断的碰撞交融,但又各为乾坤。
贝尔生命中两个爱而不可得的男外交官,同样的对爱痴狂,温柔似水,可是性格又截然不同,让人不由得感慨情为何物。
贯穿电影也贯穿贝尔一生的那本占满了风沙和血泪的日记,永远地留住了那段激情时光,成为阿拉伯夜空中一颗遥远明亮的星星。
你恐怕很难想象,这部电影的导演和编剧出自同一个人——沃纳·赫尔佐格,一个十五岁就写出第一个剧本的德国人。
由奥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这个澳大利亚演员出演的格特鲁德•贝尔,是一个极具传奇意义的英国历史人物。
故事的背景则是发生在神秘的中东地带——这一系列的国际元素拼搭,无疑让人对这部电影在观看之初就充满了好奇心。
格特鲁德•贝尔,这位英国旅行家、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和作家,为中东地区板块的划分和国家的建立贡献了卓越的力量。
妮可片中在黄沙漫天中穿越的造型深得人心,她的语言、态度和使命感使得格特鲁德这位传奇人物活灵活现出现在观众面前。
一个美丽、睿智、却果敢混迹在政客中间又掌控着话语权的女人,无疑将成为男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
可惜的是,纷至沓来的爱情指引她在沙漠中前行,却也让她在人生的选择上失去了方向。
当事业成为格特鲁德的全部动力,她用行动证明了一个女人如何对世界产生的划时代的意义。
那个从黄沙中走来的女人,蒙着面纱,隐匿在缓缓前行的骆驼队伍中,从容而美丽。
主人公格特鲁德•贝尔年轻时就是离经叛道的少女,因不满贵族式的包办婚姻,只身来到伊朗德黑兰,并相遇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爱人,年轻英俊但是无财无势的外交官亨利•卡多根。
在瑰丽而充满迷幻色彩的德黑兰,一个彬彬有礼又精通波斯语和古典诗歌的男子,的确很容易让人爱上,从而证明了,掌握一门第二外语是多么的重要。
也许是为了映衬格特鲁德从一个逐梦少女到探险家的转变,这段初恋拍的格外美好,一起骑马、读诗、交换信物到带她到常去的悬崖下述说孤独,到寂静之塔看秃鹫啄食尸体。
之后分别,像任何一个贵族小姐和落魄青年相爱的结局一样,格特鲁德等来了爱人的死讯。
而后格特鲁德回来那一片沙漠,游历、勘探、记录当地人的生活,便是片头中一行骆驼悠游在无边的大漠里,风尘仆仆的女人坐在骆驼背上,风沙模糊了她的面容,当她停下休息是,面前的桌上总摆着一模一样的两杯茶。
她无法遗忘,也就无法停止脚步。
<图片1>格特鲁德穿行在沙漠里,路过不同的部落,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她又重新拥有了爱一个人的能力,但却没有办法停止流浪的脚步。
一旦像雄鹰一样张开翅膀,看到过天下偌大,再想回到矮檐下做燕雀,千难万难。
她第二个爱上的男人死在了战场上,而后格特鲁德终身未婚,她一生波澜壮阔,却从没有得到幸福,她所爱过的人都以惨烈的方式离开,让她失去了对爱的信念,就像是她乍闻噩耗是打破的杯子。
之后便是作为外交官的格特鲁德,她在开罗、巴士拉和巴格达等地与穆斯林高官碰面,成为大英帝国和中东国家之间的桥梁。
片中的两处转折,从少女到探险家,从探险家到外交官,特别是格特鲁德从抗拒的态度一下子转变成政府官员,交代有些模糊,她如何成为沙漠女王,肯定不只是骑着骆驼晃一晃,好在妮可十年如一日的美貌,笑容恍如少女,几乎以为是几年前的片子。
故事的最后阿拉伯的王子问她为何如此喜欢他的国家和人民,格特鲁德说那是因为她仆人的阿图的妈妈说过一句话……有时候我真是理解不了外国人的逻辑。
有很多诗歌都在歌颂爱情,但是喜欢很难描绘,对一方土地和人民的喜欢,原因也许就是喜欢本身。
阿富汗的巨变 让中东这块土地的命运和历史重新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这个时点遇到这部电影真是太巧了。
女人以对波斯诗句的喜爱 与德黑兰伊朗结缘。
在一段美好也荒谬的恋爱终结后,她开始在伊朗和现在的阿富汗的伊朗高原上游荡。
依靠着英政府的强大,无穷的财富,完美的向导,已经无畏的精神,她和沙漠里传说中杀人不眨眼的酋长们谈诗歌谈信仰谈历史谈波斯的荣光。
之后她的目光又拓展到西边更宏大的阿拉伯世界。
这次她开始和贝都因酋长们谈先知,赠送现代工具,许诺未来。
阿拉伯的崛起,她和劳伦斯像两股绳编织在这将升起的国家图画里。
maker of kings。
阿拉伯的国王,伊拉克的国王,约旦的国王在她的挑选和建议下,由英国扶植上位。
从看剧的传统体验来看,太浪漫。
但在如此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像远古先知,创世纪般的大刀阔斧场面之前,只有诗歌般的只强调美感,或许才更能传神,传递那种壮阔的情怀。
阿拉伯的劳伦斯毕竟也写了 智慧的七柱 这首情诗给阿拉伯。
辛巴达历险记,奥德赛,伊利亚特,二十世纪再加一位沙漠女王。
=以下引用自网络=1921年3月,在开罗,英国殖民事务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召集了大约40名研究近东问题的一流专家,讨论对这一地区新获得的版图进行最终政治分割的问题。
出席这次会议的人几乎囊括了所有一流的英国阿拉伯问题专家,有丘吉尔的亲密朋友劳伦斯、珀西·考克斯爵士、格特鲁德·贝尔等人,这次会议的结果是成立英国殖民部中东局,取代1916年成立的阿拉伯局。
根据在开罗拟定的计划,美索不达米亚被重新命名为伊拉克,由麦加的哈斯米·侯赛因·阿里的儿子费萨尔·侯赛因统治。
英国皇家空军飞机永久驻扎伊拉克,伊拉克政府被置于盎格鲁-波斯石油公司官员的有效控制之下。
故事讲得乱七八糟
胆大的探险女郎,再加上一点运气,必然是传奇。
太难看了
对于赫尔佐格这样的“苦行僧”来说本片真的是太轻太浅了,至于腐兰兰嘛,先不说了,我再笑会儿……
腐兰兰和阿汤嫂好像不太搭,明明是一代奇女子的故事,完全没看出有什么过人之处,风光之外几无是处。
接连看的两部妮可主演的影片都颇令人失望,如果说美版《谜一样的双眼》里的妮可表演木然的话,那么在这部《沙漠女王》里则颇有游离于角色之外之感,除却大漠景致、风土人文,该片空洞乏味到乏善可陈,以此成色作为女探险家贝尔的传记,真的可以吗
流水账式的传记片,女演员做到妮可基德曼这个份上也算到了顶了,可以让五方这个年纪的鲜肉跟她配戏
沙漠女王,知识渊博,胆量过人。聪明,美丽,睿智,勇敢。在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中不断的探寻,让人很敬佩!真的是一个美丽的沙漠女王,电影很好看。
记得看完特别想去沙漠。想学波斯语读诗。
那么传奇的一生,剧本太弱了
真实人物上荧屏。国内绝对拍不出这么好看的电影。格特鲁德·贝尔游走周旋,以其独立、知性,优雅、博学,最重要的是以平等交流交往、相互尊重的心态,获得各方赞誉,成为沙漠之中的无冕之王。
拜托……
从《冷山》到《摩纳哥王妃》妮可基德曼都诠释出了高贵美丽的女神范,而此片中的格特鲁德•贝尔有同样的气质,这位沙漠女王的两段不幸的情感经历也是演绎的让人伤感……两位男主,头一个弗兰兰看着太搞笑,而后面的不撸迪的英腔很赞。
妮可脸都变了,而且50岁的老女人扮少女真的很违和,说什么女王,前半段完全是爱情片,后半段是风光片,一点不女王,垃圾!阿拉伯沙漠风光还是很美
感觉没有拍出她怎么牛
确实略单薄,虽然沙漠风情画面确实浪漫唯美而野性,但这些对于电影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导演真的不能太任性,虽然我爱他。p.s. Nicole...真的太高了,摄影师拍她与男人们的戏占了很大的便宜,但是!真的太高了,这世界上已经没有第二个英格丽伯格曼了。置于兰兰,我...表示祝福。
观感没想象的那样沉闷,毕竟是剧情片,可是从字幕到转场一点花哨的东西都舍不得加啊,可就算是讲人物生平流水账,赫尔佐格还是有独特的视点,这种独特是掩饰不住的,没办法。
包装还行,场景/音乐/服装啥的,都还上乘,其他都太平庸了。 3星
觉得比英国病人好看
恋爱脑女主偶然掌握左右政治格局的能力,玛丽苏小说都没有编剧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