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梁海战

노량: 죽음의 바다,鸣梁海战2,명량2,노량 해전,露梁:死亡之海,Noryang,Noryang: Sea of Death

主演:金允石,白润植,郑在泳,许峻豪,周锡泰,吕珍九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3

《露梁海战》剧照

露梁海战 剧照 NO.1露梁海战 剧照 NO.2露梁海战 剧照 NO.3露梁海战 剧照 NO.4露梁海战 剧照 NO.5露梁海战 剧照 NO.6露梁海战 剧照 NO.13露梁海战 剧照 NO.14露梁海战 剧照 NO.15露梁海战 剧照 NO.16露梁海战 剧照 NO.17露梁海战 剧照 NO.18露梁海战 剧照 NO.19露梁海战 剧照 NO.20

《露梁海战》剧情介绍

露梁海战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鸣梁海战续集也将提上制作日程。据片方介绍,续集计划采用中韩合拍的方式,届时有望在中韩两国同步公映,这样一来两国影片上档时差将被彻底打破。历史上,鸣梁海战之后第二年也就是1598年,中朝水军和丰臣秀吉的日本海军进行了露梁海战,朝鲜将领李舜臣(崔岷植在《鸣梁海战》中的角色)和大明将领邓子龙联合指挥并取得大捷。如果中韩真的能合拍续集,应该就是拍摄这个故事,邓子龙将由中方哪位男星出演和崔岷植飙戏让人期待。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我愿意一仆二主醒来变成吸血鬼第一季关云长风月无边非亲姐妹两个玛吉·摩尔尼古拉斯·尼克贝做爱做的梦大海道之灵舞狂沙爱的3.14159伴郎:再会夜半梳头太平洋的奇迹昭和歌谣音乐剧直到重逢之日柴犬公园夏瓦·尼·格尔达里·拉尔男子游泳部第二季晚酌的流派4~夏篇~超级名模到了联谊会上发现连一个女生都没有邻家女孩反叛者盛夏的方程式疯狂的契约刀影精灵保姆热带雨林的爆笑生活爱你们的希尔德基因决定我爱你

《露梁海战》长篇影评

 1 ) 明军坏事没少干,国内没几个人知道的

“天兵多取我国女子,及还率皆去,至山海关不得入,乃与房子等作配寄住。

前后数万人”(李肯翊《燃藜室记述》)光是被明军裹带到山海关附近的韩鲜年轻女性就有好几万。

唐兵不去湖南者,缘路民家,掠夺财物,无有纪极,如经贼变。

至于全州宋持平英耆家,不忌乱入,夺牛屠食,尽夺宝器。

宋公妻氏,仅得逃免云,此皆李提督麾下,而不戢军卒,故至于此极,皆是蓟辽兵云。

《锁尾录》往来唐兵,络绎不绝,多索烧酒、清蜜、鸡儿等物。

少不如意,大杖乱打,辱及主倅。

一路之官,不惟迎送之患,如此作乱等事,无日不至,不胜其苦,不祥不祥。

---《锁尾录》说实话,明军在朝鲜纪律之恶劣,更甚于1945年在东北的苏军

这场战争,韩国人吹李舜臣,中国人吹李如松,日本人怪秀吉死的早。

各自都自我感觉良好。

所以这片子在国内不可能好评的。

 2 ) 露梁海战|精彩“船戏”,速度围观

这是张古早的地图,准不准确暂且不说,但了解一下当年的状况,其实对这场“船戏”,基本有个大致的了解。

故事背景也很重要。

故事里头出现了很多岛国名将,相信玩过《三国》系列的,大概都很眼熟。

丰臣秀吉挂了,临危托孤给了德川家康。

即便不了解岛国历史,类似的桥段,在我大天朝也是有先例的。

所以,德川家康的反骨,基本是刻在那可笑的脑壳上的了。

只是,此时的“忠臣”小西还在和半岛名将死磕。

听说丰臣秀吉挂了,想着回家护主。

只是可惜,此时的战事胶着。

丰臣秀吉挂掉这事儿,不仅小西知道,半岛也是知道。

此时,从局势上来看,再这么死磕就没意义了。

不如放小西回去,让他们内斗方为良策。

这场海战,是有我大天朝参与的。

当时的明朝,海船很多啊。

带队的头子没喊葛大爷来演,绝对是失误了。

开场就对小西开炮了,有点大快人心的意思。

虽然,中国话这家伙还没说利索,但也可以暂时忽略。

这送上门来的“羞辱”,是小西的策略。

他想着回去,但半岛和大明联合封锁,想出去压根没门儿。

半岛的梁子结大了,谈是没任何希望。

但是,大明,是可以撬动的。

战功送了,人头送了,钱到位了,小西把这头子的习性研究的透透的。

关键问题是,这头子觉得大局如此,再起战端毫无意义。

李大爷是坚决的主战派。

眼看大明的头子是个怂货,不如私下和二把手订立联盟。

但是,他好像忽略了大明的“国情”。

说不说,在研究大明“国情”问题上,李大爷和小西绝对不是一个档次。

这个执拗的老爷,顶着高层的压力,顶着“和平”的压力,顶着大明的压力,心里只有一个字——开干。

说不说,在研究岛国“国情”问题上,大爷和大明也绝对不是一个档次。

岛国,只有打怕了,才会服。

除此无他。

当然,这里头大概也有“个人恩怨”的成分在里头。

这个,带队头子也知道,甚至让小西交了人。

但,李老爷这“丧亲之痛”和国仇家恨比起来,不可同日而语。

在带队头子的昏聩之下,小西和岛津取得了联系,准备联合突围。

这事先是和带队头子商量过的。

你坐山观虎斗,我们会一会李老爷。

局势摆在那儿,相信李老爷也会见好就收。

这彩虹屁拍得带队头子龙心大悦啊,这个阔以。

当然,这点小心思,李老爷是看得透透的。

岛津一动,李老爷就明白了。

大明是指望不上了,但自己腹背受敌,绝对承受不起。

于是,李老爷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对于小西,这边摆上空城计。

而对于岛津,决定打个闪电战。

如果顺利的话,把岛津干掉后,还能回头再把小西给围上。

这个算盘打得精啊,也相当大胆。

只是,小西不是司马懿。

岛津也不是软柿子。

在露梁这里,李老爷和岛津狭路相逢。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老爷口中的“龟船”。

在文明系列里头,半岛国的特色武器龟背船即来自于此,可以说,在文明系列里头,如果让半岛造出龟背,海战基本就是他的天下了。

这场精彩的“船戏”,是一波三折。

名将之间的较量绝对是宗师级别的。

唯一拉胯的,是这不省心的带队头子。

作为“座山观虎”的带队头子,亲眼目睹了李老爷和岛津之间的白刃战,我去,这就是小西说的“会有一点点小激烈”吗。

这个时候,带队头子感觉被小西给忽悠了。

这是面子问题,必须给他们一点教训。

然而,带队头子和我等见惯的官僚真的是一个德性,打仗这种事儿,完全的不行。

这点,在岛津的态度完全可以看出来。

大明的船确实多,但岛津一点都不怕,完全是“乌合之众”。

他害怕的是李老爷。

这带队头子还是“大意”了啊。

说实话,不让葛大爷来演,真的太遗憾了。

这场“船戏”,足足搞了一夜。

双方也是极尽高潮。

最后,李老爷效仿梁红玉,没撑到最后。

有趣的是,小西从来没有设计,他是真心想着和岛津来个夹击的,只是可惜来晚了一步。

老外的脑回路,和我等的“悠久历史”还是不太一样的。

 3 ) 我们其实需要这样的电影!

《露梁海战》。

7分。

金汉珉编剧、导演,金允石、白润植主演作品。

2014年崔岷植的《鸣梁海战》,2022年朴海日的《闲山:龙的出现》,2023年金允石的《露梁海战》。

就全片质量而言,《鸣梁海战》确实最好,但《露梁海战》其实也不差。

有人总觉得这样的片子是韩语电影的抗日神片,诚如所言,咱们这儿的抗日神剧如果能有这个水平,我相信抗日神剧这四个字不会出现。

也有人说片中过分美化李舜臣,我简单去翻了下历史资料,中朝历史上对李舜臣的评价并不差,明朝抗倭名将陈璘对李舜臣的评价是“统制使有经天纬地之才、补天浴日之功”,这个算非常高了。

故事非常简单,李舜臣希望可以联合明朝将领一起将两支倭寇势力歼灭在露梁及附近海湾,抱着必死的心一次将倭寇打到列岛投降为止。

真实的历史未必如此,我没去考究。

比如片中明将领陈璘用蹩脚的普通话喊李舜臣为“老爷”,实在令我不悦。

但不得不说,金允石确实奉献了更好的表演。

 4 ) 疯狂射击三小时

三部曲是拍完了,跟历史无关那。

查了资料,三国三个历史,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啊。

谁都能写。

谁又能写自己不好呢?

但是无论怎么看,露梁海战,主力肯定不是朝鲜军队。

打什么样都可以,以一敌百,七进七出。

可有一条是不变的,就是三国的国力。

日本虽然是岛国,但很大很长。

有些实力,可但是你超过明朝那是不可能的。

朝鲜那还用说吗?

明朝的将官管你叫“老爷”?

吸的化学毒品吗?

整个电影几乎没有人物塑造,都是大胡子,也分不清谁是谁。

唯一的优点是确实拍了一些木船海战的场景。

这个确实别的电影没有。

韩国也希望杀到日本家门口,彻底的打赢。

这是一种意淫和畅想,也就韩国能堂而皇之的当面说出来。

祝你好运吧。

希望你们早日打到日本,你俩使劲掐。

话说老棉拿着鼓棒光敲鼓了,要是拿个“骨棒”打人,也许能更加精彩,必然能毙敌百万。

 5 ) 一小时海战戏是世界影史最好的古代战船海战戏

2023韩国战争片《露梁海战》,又名《鸣梁海战2》《露梁:死亡之海》,豆瓣评分5.6,IMDb评分6.7。

本片是2014年《鸣梁海战》的续集,时隔9年姗姗来迟。

在本片之前的2022年上映了《鸣梁海战》的前传《闲山:龙的出现》。

三部海战电影组成了李舜臣海战三部曲。

《鸣梁海战》的CG特效很稚嫩,特效与实景的衔接很假,时隔9年《露梁海战》CG特效水准有明显提高,不过仍然无法和好莱坞特效相提并论。

《鸣梁海战》由崔岷植扮演李舜臣,崔岷植在2014年《超体》后退出了影坛,所以《露梁海战》改由金允石扮演李舜臣。

但是金允石演得不好,为了塑造李舜臣的沉稳和老练,全片面无表情一个样,这个演法和《闲山:龙的出现》的年轻版李舜臣的演法如出一辙。

金允石版的李舜臣明显不如崔岷植版有气魄、有气势、有气场。

海战戏比重很大,影片前1小时是剧情戏,然后是1小时海战戏。

海战戏是三部电影中最好看的,以上帝视角突出了海战中的排兵布阵和军事策略。

这种宏观展现战争的上帝视角,让我想到了日本电影《王者天下》、苏联电影《战争与和平》。

海战戏后转为近战肉搏战,但是敲鼓高潮戏比重太大了,时间太久了,观众的情绪逐渐由敲鼓一开始的激动慢慢变得麻木,影片没能在结尾掀起情感高潮。

片长153分钟,太长了,前1小时的剧情戏比重太大了,虽然好在中间有1小时海战戏,但是前面1小时剧情戏消磨了观众的情绪。

影片故事并不复杂,不至于153分钟这么大的体量,整体控制在2小时较为合适。

由于露梁海战有明朝参与,所以《鸣梁海战》上映后一直盛传《露梁海战》由中韩合拍,但是由于2016年韩国萨德事件而使合拍告吹,这也是《露梁海战》时隔9年姗姗来迟的原因。

由于没有中方参与,韩国电影人没有了明朝角色塑造的束缚,明朝提督陈璘像个小丑,韩国电影人借此反衬李舜臣的孤勇。

韩国中的中国人几乎都由韩国演员扮演,然后说着非常蹩脚的国语,非常让中国观众出戏。

本片就是如此,非常闹心。

片中的中国角色只有一个翻译角色说的是标准国语,其他韩国演员扮演的中国角色的国语一塌糊涂。

影片豆瓣评分只有5.6,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观众不买账。

以我的观感,抛开民族情结和蹩脚国语,单从电影角度来看,影片不至于5.6这么差劲,IMDb的6.7贴近影片真实质量。

龟船本应是《露梁海战》的重头戏。

龟船在《鸣梁海战》开篇露了脸,片尾还特意给了龟船彩蛋,预示着龟船将在《露梁海战》大放异彩。

但可惜,由于《露梁海战》迟迟没到,前传《闲山:龙的出现》给了龟船大量笔墨。

《露梁海战》中龟船虽然出现了,但并没有重点描述,显然是因为《闲山:龙的出现》抢了风头。

 6 ) 又见多方博弈

又见多方博弈讨论电影之前,有一点很重要:电影故事是韩国人拍的,立场是古代朝鲜,歌颂的是李舜臣。

所介绍的露梁海战,如果查阅历史,绝对不会是如此简单,如此低估明朝海军的贡献,更不能如此诋毁明朝将领的。

鸣梁海战中,日本被打败,丰臣秀吉临死前要德川家康把军队撤回,德川家康没有答应,很明显撤回来的军队决定了有能够和他争夺天下的人。

所以,他会先让自己的党羽的军队撤回,留下不同派系的军队。

所以,面对中朝合作,有人想撤,有人得扛。

然后仍然屯守在朝鲜的日本军队里,有两支又有了各自的利益,因为中朝联军包围其中之一小西行长的军队。

而小西行长求救的另一支军队岛津义弘。

岛津自然不会答应,虽然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但是宁可先让小西与中朝军队两败俱伤,自己渔翁得利,也愿意贸然参战,损耗自己。

更绝的是,当小西用国家大利(被朝鲜夺取制海权,对日本是大威胁),用派系支持(帮助岛津的派系,抵制德川家康)来引诱岛津。

岛津这才倾巢而出,与李舜臣决战。

更妙的是,岛津被李舜臣引开,小西无法与岛津形成对中朝海军的夹击,小西到达时看到岛津与李舜臣陷入苦战,他却转身率军离开了。

很明显,对于他而言,也是保存自己,消耗别人。

而对于明军而言,去到朝鲜参战,目的何在?

一方面当然是帮助朝鲜打败日本,因为之前日本入侵朝鲜,就是“假道伐虢”:声称要攻打大明,向朝鲜借道。

不给日本一点教训是不行的。

另外一面,明军又不想帮助朝鲜把日本海军消灭彻底,这样一来,朝鲜势力崛起,失去制衡,早晚会变成对明朝的麻烦。

理解这一点,我们就明白,为什么片中明军主帅陈璘会随着日朝双方力量变化,一再改变态度,直到被战事裹挟,才坚决参战。

而明军副总兵邓子龙,很明显没有明白其中的奥妙,一心与朝鲜共存亡的态度,还早早违背命令主动参战。

当然,陈璘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比如收受日军的贿赂,索要人头回去向朝廷领功,先让李舜臣单边作战不损耗自身兵力。

放在朝鲜,李舜臣的利益就是把日本海军消灭。

这样就可以确保朝鲜的国土安全,也确保朝鲜的军事实力提升。

但放在朝廷,国王和大臣的想法却是:李舜臣最好死在战场上。

不说手握重兵功高盖主,对于其他臣子羡慕嫉妒恨再加恐惧,就足足不想李舜臣这员大将回朝。

李舜臣最终是如其所愿死了,当然他的命运一旦上了战场,其实也不是朝廷能够左右的了。

所以,多方博弈中,我们可以看到利益的复杂性。

这场战争主角是李舜臣,他能赢,在于他在多方博弈中实现自己的目标,完成自己的事业。

关键也不是他的智慧,而是他能够坚持到最后。

因为在多方博弈中,有太多的变数,这些变数并不是一个人,一支军队能够左右的。

从战略来看,李舜臣清楚从局势从围困敌人,到被敌人两面夹击,还被明军撂单边;要摆脱困境,必须抢时间换空间,通过灯火辉煌,让小西以为自己仍然在包围圈上呆着;然后主动出击,并且把岛津的军队引到岛边,可以海陆夹击敌人;希望歼灭岛津之后,足以对付小西。

这个战略是非常真确的!

从战术上来看,都是很合理的,以逸待劳,以火炮弹药消耗敌人,包括具体战术——朝鲜军队运用不同船只,用窄小的船只去炸敌人,用巨大的龟船去撞击敌人(日本也有交叉进攻的战术,当然必须训练有素。

因为交叉进攻,就可以替换火炮),而岛津采取快速冲锋,以发挥日军近身搏击的优势,这些双方都是各有所长,但始终是“预则立”。

但是,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意志。

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岛津本来是信心十足,但李舜臣坚持亲自擂鼓激励士气,直到被击中濒死,也让手下将领戴上自己的帅帽继续擂鼓作战,最终岛津也是颓然恐惧,最终也因此失败。

假如李舜臣没有坚持的意志,那么,岛津占上风,小西就会来抢攻,结局肯定是另外一回事了。

讨论电影之前,有一点很重要:电影故事是韩国人拍的,立场是古代朝鲜,歌颂的是李舜臣。

所介绍的露梁海战,如果查阅历史,绝对不会是如此简单,如此低估明朝海军的贡献,更不能如此诋毁明朝将领的。

鸣梁海战中,日本被打败,丰臣秀吉临死前要德川家康把军队撤回,德川家康没有答应,很明显撤回来的军队决定了有能够和他争夺天下的人。

所以,他会先让自己的党羽的军队撤回,留下不同派系的军队。

所以,面对中朝合作,有人想撤,有人得扛。

然后仍然屯守在朝鲜的日本军队里,有两支又有了各自的利益,因为中朝联军包围其中之一小西行长的军队。

而小西行长求救的另一支军队岛津义弘。

岛津自然不会答应,虽然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但是宁可先让小西与中朝军队两败俱伤,自己渔翁得利,也愿意贸然参战,损耗自己。

更绝的是,当小西用国家大利(被朝鲜夺取制海权,对日本是大威胁),用派系支持(帮助岛津的派系,抵制德川家康)来引诱岛津。

岛津这才倾巢而出,与李舜臣决战。

更妙的是,岛津被李舜臣引开,小西无法与岛津形成对中朝海军的夹击,小西到达时看到岛津与李舜臣陷入苦战,他却转身率军离开了。

很明显,对于他而言,也是保存自己,消耗别人。

而对于明军而言,去到朝鲜参战,目的何在?

一方面当然是帮助朝鲜打败日本,因为之前日本入侵朝鲜,就是“假道伐虢”:声称要攻打大明,向朝鲜借道。

不给日本一点教训是不行的。

另外一面,明军又不想帮助朝鲜把日本海军消灭彻底,这样一来,朝鲜势力崛起,失去制衡,早晚会变成对明朝的麻烦。

理解这一点,我们就明白,为什么片中明军主帅陈璘会随着日朝双方力量变化,一再改变态度,直到被战事裹挟,才坚决参战。

而明军副总兵邓子龙,很明显没有明白其中的奥妙,一心与朝鲜共存亡的态度,还早早违背命令主动参战。

当然,陈璘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比如收受日军的贿赂,索要人头回去向朝廷领功,先让李舜臣单边作战不损耗自身兵力。

放在朝鲜,李舜臣的利益就是把日本海军消灭。

这样就可以确保朝鲜的国土安全,也确保朝鲜的军事实力提升。

但放在朝廷,国王和大臣的想法却是:李舜臣最好死在战场上。

不说手握重兵功高盖主,对于其他臣子羡慕嫉妒恨再加恐惧,就足足不想李舜臣这员大将回朝。

李舜臣最终是如其所愿死了,当然他的命运一旦上了战场,其实也不是朝廷能够左右的了。

所以,多方博弈中,我们可以看到利益的复杂性。

这场战争主角是李舜臣,他能赢,在于他在多方博弈中实现自己的目标,完成自己的事业。

关键也不是他的智慧,而是他能够坚持到最后。

因为在多方博弈中,有太多的变数,这些变数并不是一个人,一支军队能够左右的。

从战略来看,李舜臣清楚从局势从围困敌人,到被敌人两面夹击,还被明军撂单边;要摆脱困境,必须抢时间换空间,通过灯火辉煌,让小西以为自己仍然在包围圈上呆着;然后主动出击,并且把岛津的军队引到岛边,可以海陆夹击敌人;希望歼灭岛津之后,足以对付小西。

这个战略是非常真确的!

从战术上来看,都是很合理的,以逸待劳,以火炮弹药消耗敌人,包括具体战术——朝鲜军队运用不同船只,用窄小的船只去炸敌人,用巨大的龟船去撞击敌人(日本也有交叉进攻的战术,当然必须训练有素。

因为交叉进攻,就可以替换火炮),而岛津采取快速冲锋,以发挥日军近身搏击的优势,这些双方都是各有所长,但始终是“预则立”。

但是,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意志。

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岛津本来是信心十足,但李舜臣坚持亲自擂鼓激励士气,直到被击中濒死,也让手下将领戴上自己的帅帽继续擂鼓作战,最终岛津也是颓然恐惧,最终也因此失败。

假如李舜臣没有坚持的意志,那么,岛津占上风,小西就会来抢攻,结局肯定是另外一回事了。

 7 ) 胡编乱造的韩版抗日神剧

如题。

如果不是场面还可以,这电影半分嫌多😅。

尤其是对明军、陈璘将军、邓子龙的刻画,实在难绷。

合着明军游而不击是吧?

😂!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陈璘升御倭总兵官,跟麻贵、刘綎一起统帅部队,其部下驻扎在山海关时大闹,陈璘受到谴责。

不久命令他提督水军,跟麻贵、刘綎以及董一元分路前进,领士兵一万三千多人,战舰数百艘,分布在忠清、全罗、庆尚各海口[10],陈璘水军成功震慑到倭寇,使日军不敢于海上行军。

时丰臣秀吉病逝,日军大撤退,陈璘令部下邓子龙和朝鲜将领李舜臣于丰道上截击敌人,结果二人双双死亡,陈璘又派陈蚕、季金率军支援,痛击倭寇,日军大败。

这时刘綎才攻打小西行长军队,行长军退守顺天城,陈璘挥师西进,毁倭船百艘,斩溺倭兵百余人,将倭寇首领石曼子击败,生擒倭帅平正成、平正秀并处死,并与陆路明军夹攻顺天日军,取得了露梁海战的彻底胜利。

 8 ) 梳理一下时间线

1592年4月:日军近16万登陆釜山。

1592年5月:日军占领汉城,朝鲜国王出逃至平壤。

【朝鲜水师获得玉浦大捷】1592年6月:日军占领平壤,“三都尽失,八道瓦解”,朝鲜国王出逃至义州,向明乞援。

明朝由于农耕经济的脆弱性,无力深入干涉附属国,对附属国基本只能采取放羊式管理,以至于对朝鲜周边的动态一无所知。

明、日之间的平衡更是只靠大海维系。

明军起初只是小规模入援,吃了败仗之后才开始走心,逐渐意识到了日本这个对手的量级。

1592年7月:【朝鲜水师获得闲山岛大捷(击沉48艘),之后,已被吃透的李舜臣奇袭釜山失败,随后的一系列主动出击也均遭败绩】1592年10月:明朝派出4万精锐进入朝鲜。

1593年1月:对阵平壤日军2.5万,明军以”阵亡近800“的代价击杀日军9000以上,取得平壤大捷——大炮应该是MVP,然后日军缺粮肯定士气低迷(进展太快了,后勤没跟上)。

1593年1月:同样在后勤短板的威胁下(山高路远),李如松误判形势以为日军一溃千里,欲速战速决率6000骑兵追杀日军,在汉城西北方的碧蹄馆遭遇日军4万人阻击,双方各自交出数千具尸体后脱离接触——第一、李如松部的战力可见一斑;第二、李如松是一点也没学到他爹的谋略,萨尔浒要是他指挥,结局也大差不差,明军从不缺乏勇将劲卒;第三、日军先锋的确进展过快,大部队全都落在后面。

1593年2月:日军还是缺粮,不得不从汉城撤出。

1593年5月:刘铤率军5000进入朝鲜。

到这个时间点,日军已全部撤至釜山,闪电战打成了持久战。

1593年6月:明日展开了一场不知所谓的议和。

......1597年1月:日军出动近15万大军,以釜山为大本营,再次发动攻势。

1597年10月:【鸣梁海战,朝鲜水师虽然靠地形优势(水道狭窄处水流湍急)击毙了来岛通总(日军伤亡数十人),却慑于日军的强势,向西退至更远处,日军获得战略上的胜利】1597年12月1598年1月:明军数攻蔚山(位于釜山北方)不克——日式城堡的威力,了解日本战国史的人想必都知道。

1598年8月:丰臣秀吉死亡。

1598年11月:日军大部从蔚山撤出。

与此同时,仍有一部滞留顺天(位于釜山西方、汉城正南),日军水师一部前往接应。

【露梁海战,明、朝水师希望吃掉顺天的日军,在顺天东方的露梁与日军接应水师交战,付出了”明、朝各一名宿将阵亡“的巨大代价后,虽然击毁了200艘敌船(当时日船总数约3000),日军将领却悉数全身而退。

】当时的明国,堪堪和日本打了个平手。

如果丰臣老儿不死,明、日持续对峙,日军继续蚕食朝鲜(日军补给线更短)、女真快速兴起、明国内部流民起义,最后整个东亚的格局都是难以预料的。

 9 ) 填补空白,聊胜于无

壬辰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对外战争,虽然电影电视上从来不乏宫廷剧,但好的历史电影仍然很罕见。

正如当年的《火烧圆明园》出自香港,如今这个空缺只能寄希望于韩国电影工业了,在《鸣梁海战》之后,《露梁海战》又至。

不幸的是,这样重大历史事件的电影让韩国拍成了韩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电影,一下子把历史和电影都拉低了,将来若能中日韩三国合拍,想必东亚将迎来一叛新天地。

既然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想看历史电影又没得选,当下这部电影也算是聊胜于无吧,只是很多历史细节真不忍看——16世纪末期的黑火药枪炮杀伤力有限,电影中无疑夸大了火炮的威力,海船上的炮都是一二百斤千斤以下的小炮,就能打中目视距离尽头的敌船,太过夸张。

此外,当时海船主要是风力和人力划桨,船速也很低……日军在火枪技术上比较领先,这一点电影有体现,还有就是电影中几段笔谈的桥段比较写实,当时中日朝三国都使用汉字,但语言不通,彼此见面,或者用口译,或者直接用笔谈,即用文字来交流。

 10 ) 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

差不多十年,韩国人终于把李舜臣主导的三次战役拍全了。

李舜臣是朝鲜历史上拿的出手的仅有的几位将领之一,或者可以说他是朝鲜第一名将,否则现在韩国人也不会把他的塑像放的首尔釜山到处都是。

他的一生,出彩不过十几年,概括下来无非三战:闲山岛、鸣梁海、露梁海。

打的最漂亮的一次,也就是成名作闲山岛之战,我就不说哪一年了说了你也记不住,其实是我也记不住了。

是在明朝,我们这边是万历爷,日本那边是丰臣秀吉,朝鲜的皇帝……不重要。

这是为数不多的一次朝鲜水师和日本海军的正面列阵交锋。

为啥朝鲜的叫水师,日本叫海军?

那是因为,朝鲜那时候没多少能出海的战船,大都是适合内河或近海航行的平底船:而日本方面却都是货真价实的V型船底,且吃水深的远洋船队,当然,日本所谓海军,也大都是海盗出身,航海经验是有的,武器装备是冷的,跟当时明朝的无敌舰队没的比。

本片里也算尊重历史,中朝军队这边普遍装备各式各样的火器,而日军还是主要靠登船拼刺刀,仅有的火炮,还是“从朝军缴获”的。

闲山岛一战成名的除了李舜臣还有一样,就是龟船。

这玩意儿实在高级,现在看来它更像一种全封闭装甲船,是朝鲜水军基本构成“板屋船”改造来的,(但龟船绝不是李舜臣的发明,他顶多是升级改进了一下)。

曾经在首尔某博物馆里见过一个复原模型,船为方形,看上去黑漆麻乌的很低调,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快速突击,直接冲上去近战,除了以帆为动力以外还配备大量桨手,转弯灵活,可以在敌人大型舰船之间任意穿梭。

船首有一只巨锚,四个方向全都有大小火炮,船身表面覆盖片装铁甲,最缺德的是铁甲间隙还竖着一根根带钩的铁刺……总之这东西就是为了被包围设计的,试想一下一旦冲进敌阵,可以用船头的铁锚撞(撞击是那时候时候水战的主要手段),可以四下开枪放炮喷火(是的它的部分型号还能喷火),敌船的炮弹打不穿它(那时候的炮弹就是个铁疙瘩,不会爆炸),敌人若想登船,呵呵,还记得刚才说的铁刺么?

话说日军打法也是海盗套路,大炮没多少,全指望一撞二勾三登船,哪儿见过这么不要脸的物件?

打不动、上不去、跑不掉,于是整个船队就这么被玩儿残了,几十艘船葬身海底连指挥官都当场挂了。

李舜臣只损失了个位数的船,估计日本人当时最想说的就是“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迷……”此战以后没多久,李舜臣和大多数居功至伟的名将一样——被整了,还下了大牢,折腾了好几年,日本人又来了!

(第二次朝鲜战争)名将在牢里,奸臣自然不是打仗的料,一战就败光了朝鲜水师的家底,没办法,把老李放出来吧。

老李出狱后简单了解了下情况,估计他还是想回去监狱里呆着:还剩下十几艘破船,面对的是日本几百艘规模的舰队,天朝的援军(那时候是真的天朝)还在路上,怎么办?

玩儿阴的吧!

于是就有了鸣梁海战。

鸣梁海这地方有个海峡,最窄处只有二百多米,据说随着潮汐变化,海水有时还会改变流向。

这么神奇?

天然的伏击场地啊。

老李在岸上埋伏了火炮,还准备了拦截索,还趁退潮往水里扔了障碍物,还看了天象,还登台做法借了东风(这个是我脑补的)……总之阴招使绝。

坑都挖好了就派船去引诱敌军,话说小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根筋,岂有不上当之理?

屁颠儿屁颠儿的就追来了,来了可就走不了了,乱炮一轰整个舰队在狭小的海峡里乱做一团,自己互相冲撞就损失不少,老李领着十几条破船杀了个几进几出。

(此战没有使用龟船,老李有日记,写的很清楚)但是战果颇有争议,日本和朝鲜的战史记录差异悬殊。

朝鲜这边恨不得说消灭了日军整个舰队,而日本人说此战只是给他们的前锋部队造成了一点麻烦,没影响主旋律。

历史没有真相,只有残存的道理,想来十几艘小船面对三百多艘战舰,再怎么折腾也不可能造成对方多少损失。

而且从第二次朝鲜战争的过程来看,鸣梁海战确实没起到什么关键性的作用。

一年后的最后一战:露梁海战。

这时候天朝无论陆军还是水师,大军已经杀到,日军刚过三八线噩梦就开始了(当然那时候没三八线,是刚过汉城,历史惊人的相似是吧)。

明朝陆军是当时世界上装备最先进的部队,大口径火炮那是标配,骑兵和神机营算起步价,还有升级版的骑兵配火铳,上哪儿说理去?

另外还有个不要命的总司令叫麻贵。

刚一接触,日军剩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跑路。

没占到便宜不说,倒霉催的偏偏国内丰臣秀吉这时候死了,这仗没法打了,日本方面于是想议和。

万历爷虽然不爱上班,大事却一向不糊涂:投降可以,议和没门儿!

给我打!

——天朝从来不放过痛打落水狗的机会,朝鲜岂是你想来,想来就能来?

陆地上围歼战是一个接着一个。

露梁海这地方在半岛最南端,好比敦刻尔克,出得了海就算是跑了,跑不了全都捂死在这。

明军在陆地上杀的日军屁滚尿流,他们就剩海军还算完整,然而中朝水师早把这地方做成了口袋,老李就是负责扎口那个,老头估计杀红了眼,拼的太猛,被突围中的岛津义弘(丰臣秀吉时代第一名将)军击破,要不怎么说穷寇莫追呢。

军人的宿命,就是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老李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马革裹尸总好过袁总兵的三千多刀。

实际上露梁海战不能算是一次胜仗,中朝联军战略大包围的目标并没有实现,日军战略撤退的任务倒完成了,虽有损失,但小西行长和岛津义弘交替掩护下,其主力基本撤回本土。

李舜臣不但自己战死,还折损了明朝水师副总兵邓子龙,但本片中水师提督陈璘的优柔寡断似乎不是史实。

《露梁海战》短评

其实恢弘,上次看这么大场面的古代海战还是吴宇森的《赤壁》

6分钟前
  • 未遂的文艺青年
  • 推荐

历史改编. 不过魔改挺多 不太尊重史实 就真的只是看个海战画面了.

10分钟前
  • Azeril
  • 还行

有一说一战争戏拍的很好,两个半小时的片长两个小时都在海战,非常细节的冷兵器时代海战表现,从天黑杀到天亮的酣畅淋漓感,黎明那段在三国士兵、三条战船间转换的变光伪长景非常优秀,三方的基本战备对比很明显,但战力就韩者见韩日者见日了,可惜就是当年的合拍没成,否则不至于陈璘邓子龙彻底沦为辅助甚至还有点蠢,韩方视角肯定也不可能把自己拍成明军的小跟班,但三方能打个势均力敌也会更好看不是吧

11分钟前
  • 崔秀彬
  • 还行

南韩唯一,不,宇宙唯一名将

15分钟前
  • Byron
  • 较差

韩国民族主义主旋律,作为朝鲜半岛的主场作战,又是一代名将李舜臣的谢幕战,对于历史的一定夸张和戏剧性表现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个李舜臣表演有点僵硬,从头到尾板着张苦瓜脸,家国深仇比起对儿子的执念似乎发生了一大一小的错位。

18分钟前
  • 灰啦
  • 还行

这片真是扯淡到极点了。好心好意去帮你们,结果棒子居然拍个电影侮辱你。。。但凡他们算个人也不会干出这事来。

21分钟前
  • 大老鼠
  • 很差

李舜臣抗倭海战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间隔时间有十几年,李舜臣的演员每部都换,从崔珉植到朴海日再到金允石,但自吹自擂的风格一直没变。有民族自豪感没错,但罔顾事实,贬低对手来突出自己就没意思了。露梁海战是日军撤退中的最后一次海战,大明与朝鲜舰队联合作战取得的胜利,但影片把陈嶙率领的明军描述成出工不出力的累赘,人为拔高李舜臣本人及朝鲜海军的作用,日本统帅岛津竟然在李舜臣的击鼓声中崩溃灭亡,让本片有了神剧的感觉。

26分钟前
  • 诺顿王子
  • 还行

【2023 韩先生 古装 战争 动作 真人真事 韩国】[pc]快两个月了还没开分的票房大片,李舜臣三部曲终章,有日语、中国话。丰臣秀吉过世,抗倭,明军,弓箭,枪炮,海战

29分钟前
  • 桎火
  • 还行

战争场面还不错,至少90分钟战争戏。然而,对明军将领陈磷丑化,有些过了。明明历史上,李舜臣与陈磷私交还不错的。。。结尾三十分钟,敲鼓鼓舞士气的桥段,太过煽情了。。。还有提前让岛津义弘死了,有些无语。。。

33分钟前
  • 小松
  • 还行

二三部质量下降,但还是比一般的能看

36分钟前
  • 念你的洋
  • 还行

意淫科幻大片,看李舜臣可以进陈璘大帐并吓退陈璘就知道了,几十年后的棒子电影一定会出现尹锡悦直闯白宫并用目光逼退睡王的情节。

41分钟前
  • 我是美工
  • 很差

「老爺」這個翻譯也是太違和了,我覺得應該是「大人」的誤譯吧!能把單一戰爭畫面拍這麼長也是厲害了。另外,既然是中國人演的大明將領,為什麼漢語這麼蹩腳。

45分钟前
  • 扬基
  • 推荐

文戏偏多,海战偏少,而且海战还是夜景一半,短兵相接一半,所以不如《鸣梁海战》。明军的战斗力有点弱啊。虽然韩国演员练习中国话很努力了,但是既然有这么多中国话分量,为什么不找点中国演员来演呢,口音太容易出戏了。我们也赶紧可以拍甲午战争北洋水师之类的题材了啊。

48分钟前
  • 杜望川
  • 还行

又臭又长

49分钟前
  • JimLynch
  • 较差

明朝御倭总兵官陈璘(电影里称呼“都督”)开口闭口尊称李舜臣为“老爷”,韩语口音的汉语听起来别扭至极,极其违和失真。全片视李舜臣为柱梁,强大的盟军与宗主国成了配角与分支,露梁海战胜利靠李舜臣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鼓舞而获胜?!大韩民国精神自嗨片。

52分钟前
  • 海子
  • 较差

棒子意淫得过分了,搁这这么黑你大明爹爹,期待棒子拍个美军拖后腿的电影。

55分钟前
  • 布拉多布拉皮特
  • 很差

电影是韩国人的精神春药,篡改历史是韩国人的基操

56分钟前
  • 松冈茉优酸乳
  • 很差

改编挺成功,充分证明战争是政治的延伸。

58分钟前
  • 冢虎
  • 力荐

删掉前面1小时,感觉毫无障碍,甚至能让本片顺畅许多,另外就是这次的海战多是夜景,所以观感度稍有下降。

1小时前
  • 太阳186
  • 还行

李舜臣换了演员 不太适应 海战部分 木船集团大战和战术层面很精彩 其他的部分 特别是可以弱化明朝军队有点不够意思

1小时前
  • 迪奥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