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导演黄渤的野心和妥协当这辆水陆两用小巴开始启动的时候,荒诞剧开始上演了。
一群人无意中流落荒岛,一切社会身份地位都被打破重新洗牌,初始阶段的慌乱过渡到微妙平衡,在得知无法脱离孤岛后,生存为第一目标,团队结构及等级重构,继而分裂,中间夹杂着矛盾冲突、搞笑段子、荒诞表演以及温馨人性,当然,还夹杂了导演认为真善美的爱情,最终,皆大欢喜,众神归位,大家回到了现实世界,团圆落幕。
真不错,青年导演黄渤,找到了一个好故事。
在陷入孤岛的初期,退伍战士小王依靠身手和狠劲迅速在群体里脱颖而出,帝国的萌芽成型,团队的阶层等级及原始分工初步形成,抚平了大家对陌生世界的恐惧。
但是,在度过了口粮匮乏阶段后,抽雪茄喝洋酒的张总不甘心了,孤岛社会发生了分裂,同盟在破船里获得了独立,并且发展出貌似公平的交易体系。
这一切的进化都是这么迅速和自然,在这个封闭的小世界里,俩者开始临时稳定共存,达到微妙平衡。
青年导演黄渤,挺有野心的,作为他的第一部导演作品来说。
黄渤在片中加入了自己很多想法,并且卖力地一头扎了进去,就像一个捡了20多个钱包的拾荒汉子,大汗淋漓,喜笑颜开,有的里边装满了现金,有的只有个避孕套和过期车票,但他每一个都舍不得丢弃,全搂在怀里。
带给观众的感受,就是有的片段拍手叫绝,有的包袱不屑一顾,整体又感到拖沓冗长,音乐完全无感,节奏松弛。
恩,新手的第一回,就这样,挺正常。
青年导演黄渤还是收敛和含蓄了,为了能够顺利上映做了妥协,最大的暴力也就是眼睛打肿了,这种和谐荒岛真是让人心生敬意。
帝国和同盟之间的争斗像个儿童闹剧,全片完全不用番茄酱,从片头到片尾这么大规模的全球灾难没有死一个人,爱情纯洁得就像我初一同班的小亮和小静,就算是黑化的小兴,都不敢下狠手,整个远离大陆的荒岛,弥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性。
嗯,还有片中的知识分子史教授,片中对他嘲讽的力度让人相信编剧出自百度贴吧,企业请他来参加活动也就是蹭个文化,荒岛困境里百无一用,为了多吃一口卑躬屈膝,为了生存摇摆不定,刚吃饱就思考人类繁衍......这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分子形象,像春晚小品一样模式化,隔着银幕都能感受到编剧的恶意。
总之,这部电影我看半小时的时候差一点退场,刚看完的时候觉得是一部烂片,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马马虎虎还可以,几个演员都游离在戏外,虽然很用力,但是跟整体电影的节奏都没啥关系。
大部分票房估计都是冲着黄渤去的,希望他这部电影能够挣到钱和自信,并且期待他下一部作品能够更好。
又:张艺兴四个月不剃须都没长胡子,这导演和造型师也太损了。
在没有走进影院之前,我就知道黄渤不会只拍一部喜剧。
这个几乎零差评的演员其实身上有很重的担子,这个担子就来自于他的零差评。
所以这注定他不会只拍一部让你哈哈大笑后不用想任何事情的电影。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从多数影评都可以看出,这是一部有深度,有反思度的电影。
我们暂不讨论这个深度挖得够不够,反思度强不强烈,至少我们可以肯定,这不单纯是部喜剧。
它还想让你看到其他东西,总结很多影评的一句话,它给你呈现了社会的缩影,或者说更替史。
这些都是大家目前讨论的东西,看完后我也认可这一点。
但我今天想讲的却不是这段社会缩影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之类的每个场景,每种社会缩影。
因为看完电影以后,我只觉得,这个所谓的社会缩影是完全属于男性的。
这是一个男性视角的社会,这个社会真的是完整的嚒?
真的是和现实等同的嚒?
如果这个答案肯定下来,那这个社会里的女性无疑是悲哀的。
这种悲哀,和电影里的女性一样。
为什么这么说?
那我们来看看这部电影里的女性。
这部电影里给女性划的位置并不低,不算一部完全的男性电影,甚至女性似乎还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明面上爱情推进着男主,可是内里呢?
里面的女性姗姗最开始出场是张证件照,男主最爱的女孩。
我最后开始以为这个角色是未婚的,类似公司受欢迎的少女。
当时我甚至觉得舒淇虽然少女感很好,但始终不是小姑娘了,演这个角色……背景的交代感觉黄渤是非常喜欢女主的,但女主真正出场时,显然对男主全无好感。
这一点可以从饮料那里看出。
这时的女主显得嫌弃男主这个屌丝。
这是剧中第一幕女性出场。
这里最开始看,好像没什么不对。
剧情继续推进,灾难来临后。
劫后余生,女性角色再次出场。
第一是女主被石头压住了脚,第二是在海边小洞口里,一直念经的年长女性。
这时的女性角色在灾难过后,显得无能,至少电影里表达的是这样的。
然后,进入了王宝强带领的所谓原始社会,女性角色再次出现。
是身材妖娆的秘书,被献给王,换取管理者的位置。
这里的女性角色,是祭品一样。
随着张总的资本累计,社会更替,这里居然完全看不到女性角色的踪迹。
不过男女主感情推进,这时我才惊奇的发现,女主的背景设定是个离过婚的女人。
可能男性视角里离过婚的女性应该戒备爱情,所以她不太容易接受男主。
但男性视角里离过婚的女性居然一点自立的痕迹都没有,有点儿可怕哦!
剧情再推进,终于进入男主时代。
这个时代女性角色还是,嗯……,几乎没有。
但男女主感情倒是进了一大步,尤其是男主成为领导者以后,女主突然就看到爱情了!
交代的感情拐点是男主大灯前有理想的讲话。
可是难道离岛这个理想,男主不是一直都有嚒?
怎么就突然打动了,匪夷所思。
而我们反观之前几个社会缩影,有没有发现,女主一直是跟着王者走的。
跟着社会的主导者走,直到男主统治社会,这种跟随变成了爱情?!
而我只觉得其实在这里女性觉得还是个附属品。
这部剧里,唯一在所谓社会缩影上描述女性,只有史教授的交配论。
在这时,女性是个子宫。
而到剧情激化的时候,女性这个角色更悲哀了。
比如男主发现大船后。
他想到的是出去女主就不会和他在一起了。
为什么?
因为他也很清楚,他将回到屌丝,但他居然丝毫不考虑他们经历了劫后余生,经历了相互扶持。
那在他心里女性是什么?
一目了然,是拜金,是跟随王者,是附属品。
所以他选择不说。
等着女主感化,求婚,他又似乎想通了那么一点。
然后要说,要救大家。
小兴黑化。
然后出现了突显女主的一幕,火把落到了女主面前。
女主选择相信!
这里我最不能理解,为什么相信?
难道一个受过伤的女人,第二次被扎一刀,居然还要善良?
为什么?
因为男性要你善良!!
这就是答案,你必须善良,你才是女性!
小兴,因为一次背叛就可以黑化,但你不能!
这就是男性视角里的女性,就像一张纸,我想染你是黑你就是黑,想折你是船,你就是船!
直到电影彩蛋,唯一等男主的女主却没有在伸出手后,得到回应!
如果这部电影是社会,那在男性视角里的社会,女性,真可悲!
全程没有一个女性角色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这真可怕!
真心不觉得有多好看,故事严重缺乏逻辑性,20多个人的孤岛历险记简直就是出闹剧。
别那么多的影评告诉别人如何的探讨人性的丑恶,告诉好评如潮,告诉大家如何惊喜。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孤岛,所有的善恶不过是风雨过后的因果。
才两天满世界的四星好评,我说不好大家可能说你幼稚看不懂,说你不能理解电影的寓意。
倘若连故事都说不好,再好的寓意有什么用。
还记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吗?
看完之后有谁觉得演的太假,过于荒唐。
严谨的故事结构才是让人反思的基础,假如只是为了强调寓意而强行加入一些情节,甚至不管它是否经得起推敲,对电影本身来说就是失败的。
境界太高,假的必定是假的。
本不想给一星,至少电影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但这漫天四星太过浪漫。
王宝强最后被认为是疯子,结果呢。
或许电影之外给我们的映像太过完美,美的都在质疑它的同时先去质疑了自己。
倘若真是这样,电影之外的东西真和电影想表达的没啥区别了。
如题可能是因为导演是渤哥我忍不住要打1星吧,但也是因为导演是黄渤我才进得电影院,说实话的本片演员,简介和预告都透露出一股烂片的气息,但我觉得还是不能太片面,毕竟导演是黄渤,事实打了我的脸..就吐槽几句,这片应该走的是荒诞喜剧类型,注意是荒诞,那么发生的事就不能太过于注重现实,而偏偏我,是很注重现实的,因为在我眼里求生是蛮严肃的事情,电影里面充斥着许多灵异现象,一辆能抗住高压海浪和鲸鱼甩尾的车船玻璃,重点不是竟然抗住,而是竟然上了岸才被碎掉而且船毫发无损...孤岛求生了一个月大家面容都是脏兮兮的,但衣服没有一丝的森林里面的划痕,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二十多号人,在我奶奶家的精心修剪花园里生活了一个多月,里面最大的亮点就是舒淇,整个人白白净净,既没灰尘衣服也不脏,简直可以直接拉去走一圈时装秀夺个魁都没问题,这锅我寻思得让道具师和化妆师来背,或者就是舒淇团队要求了拍摄不能弄脏这副靓脸,上一部敢这样弄的电影是金刚里面的景甜...而且整部剧造型最邋遢的就是黄渤,但是你把单人的造型服装弄得那么好(现实)反而会使主角身边的演员服装造型表现得很糟糕,仿佛大家拍的不是同一部电影...电影中间的时候张艺兴搞了个发电机,然后一看竟然是手摇发电机,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就艺兴那台手摇发电机尺寸和摇的速度,你摇1个小时能给你台iPhone4冲30%电就很流弊了,电影里竟然能带动大功率疝气灯泡和大喇叭,怕不是用核能的,我们还交那么多电费干嘛,直接去弄台回去摇得了...片中的广告多得快尴尬死人了,生硬尴尬,片中还有不少软色情的低俗桥段跳绳抖奶,如果说电影不能过于拘泥细节,还得看剧情和人物塑造各方面,这说得过去.然而...先说人物塑造,舒淇饰演的姗姗如果我说她在本片是一个花瓶会不会被打呢,因为在落难前落难后没让人感觉出有什么变化,缺乏一种爆发力,而且和黄渤的感情戏有点儿戏,虽说片中台词说了,你喜欢我,我不喜欢你,但是表现的像是,黄渤喜欢舒淇,舒淇知道了,就喜欢上了黄渤一样,而且为什么同样的地方别人女配得出卖身体才能待下去,而你姗姗却不用,看来后台很硬嘛...王迅还是扮演丑角,墙头草,表现中规中矩是他拿手的角色没什么好说的,王宝强饰演的小王和王迅一样,也是他们拿手角色,没啥变化.于和伟老师饰演的张总打台面话官腔很不错,而且最后女儿人性的反差演得很好,好评,..张艺兴饰演的小兴前面都是中规中矩,但是能'毁'一下形象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进步,不像舒淇那么亮眼,我不是很赞同用黑化来做后面小兴的转变,穷人想变富人这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小兴的做法虽然说不上光明正大,但是离犯法远着吧.以物换物而且还是人家张总心甘情愿的,张总叫小弟削小兴的时候,咋没人说张总黑化呢对吧,我更喜欢用隐忍中的爆发来形容小兴的转变...整部剧最让我讨厌的就是黄渤饰演角色马进了,塑造得非常失败,首先片头马进表现出缺乏时间观念,但是在岛上却会懂得记录时间,而且一开始没有拍出来,反而电影的中后段才加入了撕日历这种方式,看上去有点像临时补票一样,而对舒淇表白那一段还把马进整得跟一个变态一样去别人家放鞭炮,而且第一次因为自己贪念,而且觉得小兴命硬运气好才带上小兴,并不在意小兴的生命危险,也不是想着俩兄弟富贵同享,只是利用了他,结果最后失败了,连一句基本道歉都没有,而是一脸认真地对小兴说:你会理解我的对吧,你能理解我的是吧...而电影中马进第一次和张总离开小王团体的时候,硬拉上了小兴一起走,没有体现出为他着想过,反倒像地主拉着他的仆人似的,而第二次离开张总团伙的时候,丝毫没有想过接下来的温饱问题,还是得靠小兴不计前嫌的张罗着才有的住有的吃,而且你要知道两次离开都是马进主张的,小兴被迫跟着走的,但小兴说了那句:哥我饿了,然后马进因为自己那男人屁大点的尊严把舒淇饰演的姗姗送来的鱼,转身就丢进了河里,而去跟张总讨要渔网俩人一起被削,小兴也一句怨言都没有,那时候两个人的角色一对比,我就更讨厌马进了,而且电影剧情有段到了90天,天上下鱼,马进马上利用了这些鱼给自己换来了不少物资,变成了新第三方势力,因为是荒诞所以下鱼很正常的.但是有没有人想过假如第90天没有下鱼那跟着马进挨饿的小兴会怎么办,马进就是一个废物男,没能力死皮要脸,在现实生活当中如果妹纸跟了这种男人估计只有中彩票才能活下去吧,咳咳跑题了...利用了这些鱼马进和小兴成为了第三势力后,俩人坐在船上看下面跳舞的人,马进说出那句不知廉耻的台词:只要shi冻着,没人咬他就是冰淇淋.这种自欺欺人的话上一次听还是卢姥爷说的那句:我现在说他就是平底锅.甚至到最后还用这句话后来为自己开脱他不顾姗姗想法就妄想困住姗姗在这岛上跟他过一辈子,还敢称之为爱情,够畸形的...甚至到后面小兴拿到了张总的公司后,马进以一种站在人性的最高端来责备小兴,你这是犯法的, 我这是为你好..我觉得我真的超想替小兴说:哥你会理解我的吧,你会理解我的对吧..而且那时候小兴拿到了公司还想和马进一起离开一起过好日子,但是马进内心是想留在岛上和姗姗一起,造成了利益冲突才毁掉小兴的计划的,有人说不是为了爱情吗,如果一开始是为了爱情,那么第一次看见船的时候,马进就应该帮忙喊船过来,如果说前半段彩票是马进的希望,那么后半段就是小兴的希望,马进是被戳穿了才会想分37,而小兴拿到了公司是一开始就为了他哥哥着想,当看到被自己的哥哥背叛还毁掉了自己的希望,说极端一点,小兴当场把马进杀了我都觉得是很正常的...凭什么自私自利的废物男到最后能抱得美人归,而为他人着想的小兴就落得人财两空,而且估计回公司会被张总裁掉,还得被扣上个黑化的帽子...片尾那群演员的笑,仿佛在笑我无知,进了电影院,认真地坐着看完了这部荒诞的烂片...二更:感谢@天盛女孩冲呀指出,说出冰淇淋的第一次确实是小兴,我记错了,马进是第二次讲的.然后这么说吧,如果你觉得我逻辑有问题,那你就指出来,别搞得我说他不好看就是政治错误一样,连片种歧视都来哈哈..你觉得我哪里说错了,哪里说不对,你就评论,要是觉得我影评写得烂,你直接点个踩就行了嘛,何必浪费时间在我这里评论呢,我又懒得回你...因为不是专业影人,也没资源看俩遍,只是纯粹的当时印象把评论写下来,肯定会有记错和理解错的,还请多多包涵...三更:过段时间网上出正版资源的时候,我会在网上找机会再刷几次这部电影,如果我改观了或者我有漏掉一些很棒的细节,我会回来改分的.但是某些高智商影迷,别仗着自己不戴老花镜看不到二更我说的话就算了,还老说我是黑子水军,拜托,不要回复我这个黑子水军的这条影评好吗,你们是想帮我送上首页吗...就算你评论麻烦带点干货行不,我想看的是逻辑和细节,不是你的智商.再次谢谢看完那么长那么臭影评的影迷们...
#为什么大家都在笑,笑点在哪?
那么生硬的梗,用力过度的脸谱化的表演,到底哪里好笑?
#导演的表达欲说教欲超强的,都快到冲破屏幕塞给你吃#人类简史?
那么庸俗低级又冗长无聊?
#女性存在的意义就是随大流出卖色相只谈恋爱?
生存,建立秩序,寻找出路都是男人的事?
#充满了导演的自恋——我就知道你们爱看这套,所以动起来一起狂欢,爱情是我最后的救赎,不动脑子只要有人带头啥都行,鼓掌吧拥护吧说世界是假的就是假的吧,我让你笑就笑吧,不用思考的?
#当脑残粉在张艺兴每被打一次都要大呼我艹时,对这部电影的感官只剩下恶心了。
#这部电影的确如它点题:像冰冻了的屎,融化了,恶心百倍。
以前很欣赏黄渤,双商超高,演技精湛,带给观众无限欢乐。。。
看到豆瓣大批人给《一出好戏》打高分,被成功骗进,WTF!
一、细节BUG大船翻了里面的酒瓶居然完好无损?
天上下鱼居然只下在一个区域?
岛上N天过去了有些手机居然还有电?
能用快手短视频却不知道向外界发信息打电话求助?
张总要建立和谐社会瞬间出现一条大船,而且上面应有尽有?
小兴连个车都修不好瞬间能懂发电?
二、人物和剧情台词基本靠吼剧情进展毫无逻辑人性在极端的环境下虽然会变化,但本剧是逆向的,多年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会让你面对困境时素质会瞬间清零?
小王从热心导游为毛突然暴虐?
张总身价百亿为毛突然秒怂?
马进一辈子窝囊为毛突然变上帝?
有一个人物立得住?
群像人物智商基本归零,不需要演技,不塑造人物,各种发神经。
在资源不够持续多天后,大家居然还生龙活虎,体力无限。
不害怕资源枯竭,没所谓野兽攻击,要洗澡和美貌,感叹人类生存技能的强大啊,分分钟换个地方变乡村爱情故事。
三、有关隐喻隐喻可以,但没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有逻辑的剧情支撑,不就是尬演和生搬硬套么?
评论里冠以人类社会变迁、荒诞主义这些大词,别丢人了!
为了宏大而宏大,为了转折而转折,为了隐喻而隐喻,你不配。
四,价值输出没有一个人物是可爱和有正确价值输出的那些英雄主义、大爱坚贞不也是人类进化的一部分吗?
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这些俗烂的沟渠思维只是导演自身龌龊自私的意淫,这部电影只让我看到了自私、卑劣、墙头草这些恶俗的劣根,没有任何美好温暖的价值输出。
总之,这是一出没有生活经验的闹剧将近两个小时的乱吼和杂乱无章的配乐,会让你产生生理反胃。
去看看孤岛余生洗洗眼睛和脑子吧那才是人性,那才叫电影!
首发于“视觉志”公众号iiidailyCopyright@女神的秋裤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5年,黄渤出演的电影票房累计起来已经超过70亿,成为“70亿影帝”。
这一年,他却选择不再接戏,从此淡出公众视野。
接下来的三年里,他只投入到一件事情中——拍《一出好戏》。
黄渤是个喜剧演员,这是他第一次当导演,谁都没谱。
三年之后,北京首映礼。
看完后徐峥评价:“黄渤胆子太大了。
”管虎(曾指导《老炮儿》)则惊讶表示:黄渤本可以拍一部更有把握赚钱的电影,但他竟拍了部荒岛寓言故事,我没想到。
8.5北京首映礼8月10号,《一出好戏》和“大IP情怀“”电影《爱情公寓》同一天上映,后者排片比它足足高出12%,票房是它两倍。
然而,三天后出现神奇的逆转。
《一出好戏》排片虽仍不及《爱情公寓》,但票房却反超成了它的三倍,后者被网友戏称为“爱抄公墓”。
左为8.10日数据,右为8.12日数据一部诚意满满,一部被吐槽“挂羊头卖狗肉”。
一个成功逆袭,一个跳崖式跌水。
这电影外的“一出好戏”似乎印证了黄渤接受采访时说的那句话:该怎么做人,老天爷会教你。
而电影《一出好戏》恰恰讲得就是一个“如何做人”的故事。
《一出好戏》看似是个喜剧,其实是一则荒诞的人类寓言。
公司底层员工马进(黄渤饰)和远房弟弟小兴(张艺兴饰)一起参加公司团建。
路上他发现自己中了6000万的彩票,却不料集体在海中遭遇陨石造成的海啸。
团建遭遇海啸,张艺兴银幕初吻献给了黄渤30多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岛上。
一场海啸就像《圣经》中的末世洪水,将一切归零,这则寓言也由此开始。
第一步,是回归。
正因为现实世界的不复存在,这一群都市青年才找回自己的身份——人。
公司的领导对员工颐指气使,得到的回答却是保安的一句怒怼。
“保安保安的吆喝什么!?
我的名字叫赵天龙!
”这时人们才意识到,“领导”“人事”“财务”“保安”这些标签早已让他们忘记该如何平等待人。
而在这里,身份、等级、地位已经被抹掉,他们获得了重新做人的机会。
一切归零后,这群人开始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进行发展。
#下方有剧透#
第一个阶段:是生存,即人与天斗。
司机小王(王宝强饰)原名王根基,他这一个名字的梗就有三层意思。
小王介绍完就有人说叫他“小王吧”(小王八),其实是个谐音玩笑,这是第一层。
曾经有个段子,女友带男友王根基见丈母娘。
丈母娘见面说“你是根基吧?
”觉得不妥,于是又说“你就是根基吧”。
更不妥,于是最后说“那你是小基吧”。
加上王根基的英文名为“Dick”(迪克,俚语也有男生殖器的意思),和“小基吧”异曲同工,这是第二层。
不要轻易给自己起英文名叫Dick,姓朗long(有“长”的意思)更惨小王是个退伍军人,又养过猴和熊,野外求生经验丰富,带领三十多人解决的了温饱问题,成为“新人类”生存的“根基”,这是第三层。
小王迅速成为“新人类”首领,建立第一个朝代,他名字中“小”字被去掉,被称为“王”。
而他坐在捡来的北极熊皮做成的座位上,俨然一位原始社会的帝王。
至于北极熊出处,冲凉鸭下海时可以看到海边有北极熊雕塑,应该是有北极熊的演出“王”的朝代虽然能填饱肚子,但同时让人身上的动物性更加矛盾。
不干活就挨饿挨打,小王真把人当猴管。
作为动物的人类确实保留了“兽性”,但再无法退回到树上生活,而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建立了“文明”。
没人愿意苟且的活着,小王简单粗暴的领导注定被更迭掉。
这就迎来了第二个时期:文明社会,即人与人斗。
张总(于和伟饰)本来就是6亿资产的公司老总,拥有经济和商业头脑。
他发现了失事货轮,拥有了更高级的工具和资本,迅速建立起“文明的新世界”。
在这里,人民币没了意义,他让两副牌成为“新货币”,可以交换食物和物品。
原始社会更迭为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可以更加文明的活着,但马进和小兴发现了背后的阴谋。
张总住着“豪华”的房间,不用劳动,却还有人给他打工,坐拥最多的资本,而且岛上流通的牌其实不止两幅。
张总藏着更多的牌,他既可以囤牌让货币升值,又可以注入更多的牌让货币贬值,用资本来操控他人的资本。
真相和财富都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这像极了现代社会。
在2016年瑞士信贷银行Credit suisse的统计显示:全世界0.7%的人口,掌握着接近全球一半的财富。
而世界73.2%的人口仅持有全球财富的2.4%。
图片来自瑞士信贷银行官网credit-suisse.com马进虽然在现实中欠一屁股债,被称为loser,但他心存善良并向往公平。
6000万彩票无法兑现,老天爷兑给他一场大鱼雨。
拥有了这些食物,马进没有成为暴发户,而是建立了一个美好的世界。
故事也进入第三个阶段:建立乌托邦世界。
乌托邦,Utopia,一般指空想的不切实际的地方马进把食物“借”给大家,让人人都有东西吃。
人们载歌载舞,看似建立了一个歌舞升平的社会。
但这个世界却建立在欺骗和谎言,操控他人精神的基础之上。
他们身穿水手服,像病人又像囚犯,他们生活在一个货船颠倒的美好世界,又被这个小岛束缚着。
建立乌托邦之前,马进让小兴挑拨离间。
王的部落和张总的小社会因为食物大打出手,两个王国被互相毁掉。
然后马进像上帝一样头顶光环,出现在世人面前。
这时宏伟的配乐《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响起,这交响乐在大师级作品《2001太空漫游》中出现过,由理查·斯特劳斯创作。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8.9[德] 尼采 / 2007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实际是源自尼采的同名作品,讲述的是人类的进步和对自我的超越。
马进站在轮船上质问人们“到底该如何活着”,鼓励人们追求光明,诗和远方。
人们开始对外面的未知世界充满希望。
然而此时,第四个世界却在黑暗中滋生。
小兴原本是马进跟屁虫,一个天真诚实的孩子。
看清了“王”的暴政,张总的资本控制和马进的欺骗之后,成长为一个为了自己利益不惜牺牲他人生命的“聪明人”。
在和马进、小王一同看到远方的轮船,得知世界还在之后,他怂恿马进把小王变成“疯子”。
目的就是欺骗别人继续留在岛上,而自己可以回去“偷走”现实世界里的6亿公司资产。
在小岛打拼出一番天地的马进也犹豫了。
姗姗(舒淇饰)的爱情让马进找回自我,这也是影片的一条暗线。
开始马进表白被拒,不是因为他穷,而是他太物质。
那时姗姗问他是人命重要还是钱重要,马进毫不犹豫的回答:钱。
姗姗说:我不喜欢你。
但在马进建立乌托邦之后,姗姗却对他有了好感。
马进平息了“王”和张总之间的混乱,他没有像“王”或张总一样,把食物圈起来,给人们讲条件,而是毫不吝啬的把食物分给大家。
这时姗姗走过去,给他盛了一碗面。
最后跟马进表白,姗姗说,是因为在他身上找到了真实与信任。
继续欺骗,马进能和小兴拥有小岛上的地位;抛下同事回到现实世界,他们就能拥有6亿资产。
而捅破这个乌托邦带同事回到现实,他们将失去一切。
这次,马进选择了人命……
映后见面会上有观众问黄渤,男主为什么叫马进。
黄渤说这是在于“进”字,男主一直在前进。
从在底层的嗜钱如命,马进一路奋斗,经历了羞辱和嘲笑,才到达社会的顶端,最后他又放弃一切回归现实。
他也完成了温饱(有吃的)→被需要和尊重(有钱、地位和关系)→自我价值的实现,到达了金字塔顶端。
这是个人努力的方向,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
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进化出一些不好的东西,比如谎言、欺骗、阴险和狡诈。
小兴正是代表的这个隐藏的黑暗面。
就像黄渤在接受采访时说:张艺兴演的是我内心的魔鬼。
从1994年在夜店当驻场歌手,到一路摸爬滚打二十多年后成为70亿影帝,这其中的辛酸苦甜、善良阴险,黄渤看得太清楚。
他将这些,都放进了《一出好戏》里,电影中故事荒诞,但其中的人性并不荒诞。
一边对员工颐指气使,一边对领导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现实中随处可见。
人与人之间的背叛和欺骗每天都在上演。
只是有些人堕入黑暗,有些人继续做真实的自己。
黄渤曾经拍了部广告短片《疯狂兄弟》,片子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那时他接到很多戏的邀请,但他不想在“喜剧演员的沙发上陷下去”,他想做导演。
片子里他遇到1994年的自己,想起了自己曾经的梦想,最后决定拍自己的电影。
早在2010年,看完《2012世界末日》之后黄渤就有了个想法:这些人如果找到了新陆地,把他们放在一个小岛上会怎样?
这剧本一磨就是7年。
《2012世界末日》2017年2月27日,《一出好戏》开机,一共539套服装,平均每人换7套。
在早崎岛,365天能下400多场雨,不管是风里雨里,近300人整整拍摄137天。
剧组在狂风暴雨中拍摄,幕后花絮《另一出好戏》第一次当导演,黄渤没有经验,哪知道一场戏都能拍一天。
徐峥在首映礼上说:作为一个演员,看完这片子我就能知道整个剧组的付出。
为了拍暴风雨里的戏,演员连内衣都湿透,黄渤都说“舒淇这么大腕儿,在雨里都湿透了,在山洞里还过敏……”
好几次夜晚录像,黄渤都是一个人对着镜头说“太难了,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撑下去”。
好在大家都齐心协力,衣服湿了冷了烤烤炉子,睫毛刮飞了继续拍,张艺兴怕腥拿着生鱼一样啃。
幕后花絮,《另一出好戏》杀青的那天,黄渤穿着破烂的衣服,对着所有剧组的人大喊“谢谢大家!
”
黄渤说作为演员,专业技能就是控制情绪,但拍摄的时候有好几次,他都控制不住……《一出好戏》的评论区好多评论都写到:片子挺好,但毕竟第一部,算不上多优秀,再加一星是给“态度”。
电影好不好看,观众自己心里清楚,主创们是不是来圈钱,有没有诚意,在《一部好戏》里观众也能看的出来。
一部本以为会被《爱情公寓》碾压的片子却上演“神逆袭”,这恐怕是现实中老天爷给黄渤兑的彩票。
而买下这张彩票的不是金钱,是诚意。
坚持善良老实的人,老天不会亏待你。
2017年,黄渤在开机宴会上如是说 文/女神的秋裤2018.8.13/青岛 ▼撩一撩微信群“电影情报局”持续呼唤你,最新电影资讯、资源、猜图游戏,畅撩电影和人森,组团看电影,一起来。
继总局、阿斯加德分局、霍格沃兹分局、妈惹法克局、哥谭市分局,阿尔法宇宙分局之后,京海市分局成立了!
速速扫码入群,群二维码持续更新(2023年4月18日更新)!
因为人数多无法扫码,请加秋裤微信moviekit拉你入群。
务必记住进群暗号:“我总是带着伞”
热门精选徐克,求你别拍电影了!
从口袋只有7块到年收入5亿,他成为好莱坞最有价值男演员复联3彩蛋爆出bug级女神:因为她漫威要大变天这些怪兽片你看过多少【复仇者联盟3】:这是我人生最好的十年[看电影]杂志公众号专栏作者,百度百科TA说特邀影评人,但我并不是什么影评人,我只是一个用生命看电影的人。
我很喜欢黄渤,并不忍心说它是烂片,可忠言逆耳。
不能因为同期有X情公寓这样的垃圾,就要我捧着另一部相对不那么臭的说香。
毕竟我掏钱贡献了票房,已然获得了糟糕的观影体验,并没有大爱无疆,再进一步鼓励国产片或新人导演的义务。
本片看似深刻,实则肤浅。
人性?
金融?
环保?
爱情?
团结?
命运?
似乎什么都想讨论,又什么都没好好深入。
感情线尬破天际,极度不自然。
不知是否对自身角色缺乏认同或信服,舒淇演得十分出戏,无法直视。
影片节奏感差,很难感染观众的情绪,令人难以入戏。
部分镜头表达手法(例如慢镜头古典乐群殴戏)俗套造作,与整体割裂,这点让我想起同样矫揉的《心花路放》。
生硬突兀的《最好的舞台》也令人瞬间产生离场的冲动。
另外,黄渤作为导演,讲故事的能力不足,在影片的立意和剪辑上太过理想主义。
其纠结表现在片子剪得不够狠,造成电影冗长拖沓。
优点在于摄影不错,有些镜头拍得很美。
《一出好戏》,清汤寡水。
我还是很喜欢演员黄渤的,但作为一部电影的灵魂,导演这个角色,后天的技能反是次要的,内在的审美及价值品位需要文化素质的累积,或是卓绝优异的天赋指引。
暂时来说,导演黄渤,乏善可陈。
我在爱奇艺上看的,没去电影院。
然后非常庆幸自己没有脑袋一热去电影院观看。
看豆瓣上各种分析,各种吹捧,有说讲社会伦理道德的,有说黄渤是精神病的,还有什么人类进化都出来了。
首先,既然故事背景是荒岛生存,就应该先把荒岛生存演好,否则后面的一切都是扯淡。
拍《极限挑战》,东西都是准备好的,演员上去动动逗个乐,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会心一笑就好了。
但拍摄一部荒岛求生的电影,生存二字不作为重点,甚至讲不明白,想表达什么都是空。
当然可以学周星星无厘头,可无厘头的电影是为了让人笑,无厘头从不当老师。
那么多人一起流落荒岛,一共过了144天,中间没人生病,更没人挂掉。
每个人的脸上有泥,头发里有泥,可里面的衣服却都是干干净净的。
大家嘴里喊着鱼鱼,要吃鱼,但无论从表情还是动作上,都是一副完全不在乎的样子。
更别说开头四天这帮人能靠吃果子度日,那岛上得有个苹果园。
而且一捞就能捞到够20个人吃的鱼,看的辣眼睛。
到后面揭竿起义,跟小孩过家家一样,什么资源都没有,几个人说我看不惯你,干干脆脆的就走了。
在那种环境下,宁愿饿死渴死也要讲个自尊,是大人干的事么。
是,明白电影想讲道理,但首先得符合逻辑,就像网络上那些胡诌的鸡汤文,本身就是架空的胡说八道,凭什么给人讲道理。
而且所有的道理都不是通过剧情拍出来的,是演员们口口声声的讲出来的。
想讲道理把高晓松摆在那直接讲就好了,拍个电影那么累干嘛。
再后面,出走的人突然就有了一艘船,船上还什么都有,船都倒过来了,被砸成两半了,酒瓶子杯子还完好无损,看到这里我真的目瞪口呆。
有了一张网,突然就能抓到无数的鱼了,讽刺渔民的钱赚的太容易么。
后面就越来越夸张,天上掉鱼,扑克牌当钱用,完全是在挑战观众的智商。
最后的剧情,船来了,谁骗了谁,一把大火,钢铁沉船都能烧个通透。
我承认,如果硬要解读,说这是部魔幻片,荒诞片,黄渤是精神病,生活在精神病院里,一切都是想象,所以大家的衣服都是白的,来的船代表12天检查等等。
似乎是说得通。
但,这类电影有个代表作,就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抛开《少年派》的后续内容,它就是个完美的魔幻片,一部求生片,观众就算什么隐喻都不知道,单单看片子就很震撼,视觉上,逻辑上给你足够的理由,为什么派会和动物们出现在海上,为什么派擅长游泳,为什么在茫茫大海上,只有派能活下来。
前面的背景交代的清清楚楚,结尾给你无限可能,亦真亦幻。
他海上的挣扎求生,口渴,饥饿,生死存亡,观众都能切身的体会到,入戏了,再结合背后的故事,不禁感觉心中一凛。
这是真中带假,假中有真,看的有劲。
《一出好戏》呢,整个背景就没讲明白,各处都是不合逻辑,莫名其妙的感情戏,狗屁不通的人情处事关系。
如果是部魔幻片,配上一大堆自以为是的说教是为什么呢。
别说入戏,整个观影的过程就是一次尴尬旅行。
《大腕》里面有经典的精神病谈房价片段,但那就是在精神病院里说的,观众看到的是精神病,折射的是社会病态。
在一个荒岛上,如果要搞能者多劳,搞发行货币,电影得把这群流落荒岛的人逼到那个份上,不那么做不行。
电影如果做到了,不用讲道理,大家一看就明白,还会唏嘘感叹。
想当然的以为你知道的观众不知道,这不是观众看精神病,是在把观众当精神病。
就像,搞一群孩子在过家家,大人看他们一眼,他们回过头一笑说:我们在演假的过家家呢。
假上加假,这叫无聊透顶。
说,我有深度,所以一开始有汽车船,有陨石,有鲸鱼等等脑洞,其实开头真的不错。
那你应该顺着这个脑洞开下去,比如到了一个有奇异生物的岛,或者岛上有本应不是这个时代的东西,这样大家会明白,噢,你这个可能是有深意的。
《少年派》里,派遇到的种种奇遇,观众本身就会猜测,他是不是太饿了,产生幻觉了?
假亦真时真亦假,带着猜测看下去,观众的胃口始终被吊着。
而不应该乱开脑洞,还硬配上一堆说教,不疼不痒的来个《极限挑战》一样简易版的荒岛生存,把观众和电影想表达的内容完全隔离开来。
然后说,我有深度。
你以为《极限挑战》的受众群,就是电影的受众群。
差好多级别呢!
高考作文都比你有深度,差评。
《一出好戏》尽管是黄渤的处女作,但充分证明了黄渤的用心之处,他没有拍那些流水线生产的电影,取而代之的是选择了华语片非常罕见的题材,华语影史上几乎没有和《一出好戏》剧情相似的电影。
当然,如果放眼整个世界,还是有许多电影、小说和《一出好戏》有相似之处。
比较容易联想到的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于1954年出版的小说《蝇王》。
故事发生于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核战争中,一群六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撤退途中因飞机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岛上,起先尚能和睦相处,后来由于恶的本性的膨胀起来,便互相残杀,发生悲剧性的结果。
——百度百科除此之外,还有俄罗斯电影《新地群岛》(又名《逃出冰魔岛》),这部电影比较冷门,豆瓣上只有1200人评价。
电影讲述的是俄罗斯政府将一群囚犯流放到“冰魔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群囚犯竟然分成了不同的派系,并且建造了新的规则。
由于食物有限,他们每天都会在广场集合,然后在首领发令之后回到房间,动作最慢的人就会被大家吃掉。
这样的生活维持了一段时间后,男主角想办法改变了这一局面。
当然,这里只是做一个类比,不存在谁抄谁的问题,类似的电影还有很多,比如《大逃杀》《饥饿游戏》等等。
寻找这些作品的相似点,你会发现它们都会分成好几个阶段,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比如《一出好戏》,首先是第一个阶段,人们渴了就喝淡水,饿了就吃鱼,人们只有淡水和鱼,没有任何资产,而且食物和水源都来自于大自然,几乎没有生产力。
这个阶段对应的是人类历史上的原始社会、石器时代,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人们生产力极其低下,无力同自然界进行斗争,为谋取生活资料必须共同劳动。
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没有阶级的,产品归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实行平均分配。
但渐渐的,小王成了首领,他命令他人工作,自己却坐享其成,这就有了剥削和阶级,从而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
因此,原始社会结束,人们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张总发现的轮船上应有尽有,人们逐渐开始解决温饱问题,甚至张总还把扑克牌当做货币。
这对应的是人类历史上的封建社会,社会有了阶级、贫富分化,人类社会进入国家文明时代。
张总代表的是资本家,他掌握了整个轮船,他拥有了制定规则的权力。
而此时小王的派别成为了无产阶级,他们什么都没有只能向张总借,而且是借一还二。
贫富差距的出现,使得小王派决定打倒张总派。
再到后来,马进取代了张总,成为了岛上的首富。
甚至,电影还探讨了“通货膨胀”,扑克牌更值钱还是鱼更值钱的问题引人深思,而原本的两幅扑克牌变成了四副扑克牌也让人联想到发行货币。
此时,电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对应人类历史上的资本主义社会,众多资本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上。
说到这里,我又联想到了刘慈欣的小说《赡养人类》。
小说中,“第一地球”是1个富人和20亿个穷人组成的世界,99%的世界财产掌握在一个富人手里。
而20亿穷人住在一个全封闭的微型生态循环系统中,只能呼吸家庭生态循环系统提供的污浊的空气,喝经千万次循环过滤的水,吃以他们的排泄物为原料合成再生的难以下咽的食物……而外面的空气、土壤通通都是要付费的。
《一出好戏》也是类似的局面,马进、小兴囤积岛上一切不能再生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手机。
为了看一眼自己的亲人,人们心甘情愿把更多的资产给马进、小兴。
为了看一眼自己的女儿,张总甚至不惜把名下的房产过户给小兴。
(当然,此时张总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还存在)马进、小兴就相当于《赡养人类》中的那个富人,他们拥有这个岛上99%的资产,堪称是皇帝一般的存在。
而第四个阶段,就是现代社会。
一旦进入现代社会,马进、小兴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他们仍然是欠了债的上班族,是社会的最底层,而张总仍然是拥有6亿资产的富豪。
换言之,从第三个阶段进入第四个阶段,马进、小兴的地位会发生180度的转变,相当于从皇帝变成乞丐。
事实上,《一出好戏》的复杂程度还远远不止如此。
小兴的计划是,和马进两人偷偷回家,抛下岛上其它人,坐拥几十层楼的大厦,享尽荣华富贵。
可变故又随之产生,姗姗竟然向马进告白了。
因此,马进此时有两个选择:一是和小兴回家做富翁,将姗姗和其它人抛弃在岛上;二是留在岛上当老大,顺便抱得美人归。
(假设马进、小兴回到家就可以顺利继承张总的房产,而且其它人都无法发现真的有轮船)电影演到这里,其实就有了三种结局,除了上述两种结局外,还有一个就是《一出好戏》本身的结局了:马进帮助大家回到了人类世界。
这种处理有利也有弊,弊端在于不够大胆,显得有点刻意为之,为了善良而善良。
倘若是马进和小兴留下来当老大,或者只有他们两人回家而抛下他人,可能会使得电影更加震撼。
(至于马进和小兴回家后如何解释他人的下落、如何解释张总为什么把房产过户给他们……这些都很好处理,对编剧来说不算难事)但黄渤最后选择了以所有人回家为结局,这样的好处在于,电影实现了第三阶段到第四阶段的转变,一群人从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现代社会。
从第一个阶段到第四个阶段,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现代社会,正好是人类文明进化的过程。
表面上《一出好戏》只是一群人流落荒岛再到安全生还的故事,其实是一部人类的文明进化史,马进等人体验了一番从现代人瞬间退化为原始人,再逐渐重新进化为现代人的经历。
看得我十分尴尬
一出烂戏。
怀疑我跟评论的其他人看的是不是同一部电影
如果对位近来的喜剧,想到的是《生存家族》,极端情境下,人际关系重新洗牌。它在生存的基础上,做的是关于权力的社会寓言,顺便安插了《杀生》的议题。最直接的象征物是那个倒置的轮船,180度的旋转镜头和蜥蜴主观镜头的想法不错。影片若是能再暗黑些,会更好。张艺兴撑得起场子,黄渤押宝押对了。这也是近年来用王宝强用得最好的一次。
商业不商业,文艺不文艺,想要深度,可惜把握尺寸不够,剧情冗长,女主不走心,男演员用力过猛,结局非常不喜欢。人类法则的推翻与重建还是讽刺的
所有看过预告觉得电影不行的,或者凭主观觉得演员转做导演就一定拍烂片的人,都会被这部电影狠狠打脸,我就是例子。
想象着黄渤首执导筒的处女作的种种面貌,但万万没想到是这样的,如此特别,又如此别扭。荒诞、悲伤掺杂着点黑色幽默。但电影语言中的缺点与不足显而易见。七个编剧,其中一个是张冀。插曲王菲唱的,片尾曲窦靖童唱的。结尾俩彩蛋有宁浩、徐峥、管虎等咖导客串。
一座没有叛舰喋血的皮特凯恩岛,一汪没有火之战大逃杀的太平洋。看得出想传达关于人类最初文明进阶的野心观念,包括劳动分工带来的阶层出现,以及剩多少人才能维系人类文明。可是表达方式和节奏都非常尴尬,一些本可带给观众的深邃思考被一点不好笑的胡闹充斥替代,更不用说从资源到形象等丝毫不做考虑和设计的基础细节。直至结尾才出现那么一点黄渤几年前《杀生》的荒诞性。
一度担心一出好戏会是个烂片,没想到电影这么好!!!黄渤真是没让人失望😄艺兴的演技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啊
我只能说我不能接受那么简单一个寓言故事竟然拍了两个半小时
「王」與身旁的警察保安,這指涉意圖太明顯了,居然過申了。還有「勞動改造」這類潛台詞。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火燒烏托邦,要用更多的撲克牌(印錢),這不是寓言是現實主義故事。飛越瘋人院,愛人的信任(轉變)太刻意,也有不少bug,節奏感也不好,偏話劇。結尾多了,結束在孤島的浪漫不就好了,但依然欣賞黃渤的勇氣
爱情戏份有点作呕,电影进行一半全体跳舞的毛病是从哪儿学的?
温文尔雅不见血的大逃杀,简明扼要的人类社会进程表,千姿百态的人性浮世绘。这样的处女作称得上合格。
王宝强红牛喝多了 黄渤癞辛苦的当着癞蛤蟆 舒淇走哪哪十级尴尬 ……
听闻张艺兴实至名归击败章宇王传君和姜武田壮壮几位问鼎华鼎奖最佳男配,这才是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和黑色幽默呢,特意来改分了。新句型又出现了呢,“你表演好的能拿华鼎奖了”
这样俗套的剧本要成为一部好看的电影其实挺难的,能有这样的完成度真的不容易,作为黄导的处女座相当惊艳了,不知道其中有多少宁导的加成。另,加一星给清新派小鲜肉艺兴,和外面盖里盖气只知道耍帅的不一样。
世界很难倾覆,而人心崩塌只在一瞬间。PS:强烈表扬张艺兴!
大型尴尬。
在这个地方可以再多一点魔幻现实,众生相过于小儿科脸谱化。不够残酷。倾倒的船还不错,终生颠倒。
虽然是处女作但这部电影无论是编剧摄影和监制都已经到了这类题材的顶配了,我对他期待挺高,略微有点失望,渤哥也算很有野心,把这个反乌托邦故事讲得很大,但是一开始就飘了,故事太虚,即使后面拉回来又觉得过犹不及,这个内容太满以至于故事变散了。另外也是统筹力的不足,导演如何取舍也决定了故事好看程度。大段让我很泄气的点,不太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