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好的纪录片,不知道为什么给这么少的分数。
每一集都喜欢。
越看越感动。
尤其厦门那一集。
东北口音一出来,马上想知道这个人的故事了。
有趣的地方也多。
印象最深的是成都软件园那几个直楞楞站着的人,随身携带物品的展示。
最后一个人狡黠地一笑,浑身上下只有一把钥匙(还有个什么忘记了),也马上想知道这个人的故事了。
但是导演没接着说下去。
还有九十岁的成都老爷爷,他孙子已经是爷爷了,他还在厨房里做回锅肉呢,这也太可爱了吧?
喜欢每一集洋溢出的烟火气。
敬佩编导的才情。
期待能有下一季。
如果没有第二季,打算再看第二遍。
中国五座城市的特色总结下这几座城市在编导心中的特色:深圳:金融;郑州:铁路;成都:熊猫;武汉:大桥;厦门:海鲜;数字:世界最大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000多床位;世界最大大学城=武汉,120万学生,89所高校,95家科研院所;成都=中国唯一一座2000多年城名未改,城址未变的省会城市!另:关于片中深圳工资收入的描述,似乎觉得有些过于夸大。
动辄50万、100万年薪,深圳真的已经盆装斗量了?
9/22,智联招聘发布了《2020年夏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2020年夏季求职期深圳排名第3,平均薪酬10565元,这个数字比4月份低了,当时智联发布《2020年春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深圳平均薪资为10616元/月。
即便是排在他前面的上海,老羊也没觉得有那么多的50万、100万年薪者啊,尤其还是传统制造业领域的普通管理人员。
几个数据,哈哈,瞎记录。
夏商国际水产交易中心:厦门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海鲜品类超过200种,占领着厦门80%的市场份额。
只有400万人口的厦门,每天消费海鲜近400吨,这要归功于旅游。
鼓浪屿:一万多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占三分之一。
每年有超过7万对新人来这拍摄婚纱。
淡季只有两天,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
鼓浪屿是中国第一批接触西方音乐的地方,诞生过一百多个音乐世家。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钢琴博物馆。
每天大约有5万游客和市民通过轮渡往返厦门岛和鼓浪屿。
仅隔600米,单次航行只需要8分钟。
80年不间断航行。
面积只有厦门市十分之一的厦门岛。
第八市场:80多年前,厦门岛先后出现九个以序号命名的农贸市场,唯独第八市场存活下来,成为这座城市最古老的农贸市场,同时也是最文艺最新潮的市场。
厦门大学:人工敲钟已经97年。
一天一共敲19次。
包括上课、预备钟、下课。
每年有600多万人次游客。
一直想说,通过纪录片或者其他形式来了解其他人的生活。
《城市24小时》五集,先看了第一集郑州和第五集厦门,提到这两个城市你就会想到的东西。
提到郑州就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对于郑州,相隔太远,几乎是跳着看:把省会拉给郑州的火车,铁路人、还有胡辣汤、面、豫剧、富士康等,对于北方省和城市没有太多好感,总感觉活力不足,而最新的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硕果仅存的北方城市北京和天津,也是显现了这点。
第二集从厦门开始看,虽说厦门城市不大,可名声不错,加之同省,画面一开,活力铺面而来,厦门就是鼓浪屿和文艺,鼓浪屿就是钢琴,文艺要去沙坡尾找,在沙坡尾的理发店中,悠悠的吊顶风扇,老式的理发室,还有从小在这家理发到大的84年小哥,倒茶喝茶话仙的开怀,这些画面有些港式电影的文艺,也许不能这样子说,这就是专属厦门的生活气。
海边、海鲜、厦大、敲钟人对生活的热爱、开朗和积极,新地标,岛内岛外桥梁联,鼓浪屿与600米外环岛路,于是,小视角一定,轮渡船员与检票员的一家,放假时间不一,8天一次的重聚,还有下班回家吃饭,三代,父母,小孩,不管是怎么样,也是片中所说,无数中国式家庭相似的一种。
后续在看三个城市的24小时:深圳、武汉和成都,越发觉得无聊。
中央级别的电视台拍出的纪录片感觉干巴巴的,毫无特色,中规中矩之极,幸亏只有5集,吃国家饭、仅仅是完成一项任务的工作人员大概是拍不出也不想拍了,缺少了一份热爱,做什么的都普普通通。
于是对于这三个城市,你可以想象的到的,就是他们所拍的,深圳就是前沿科级之城、香港的相邻、小渔村跟大城市的沧桑巨变等,武汉就是热干面、武汉话、铁路,成都则是大熊猫。
衣食住行,然后就是方言,郑州、武汉、成都和闽南话,大概围绕这个拍个名曰24小时的城市,并没有显出各个城市的特色,想要拍出下班后,大家巨嗨的场面,可是连这些个场面都显得如此的不伦不类、不敢放开,死气沉沉。
这个纪录片到底有什么特色能让我给个多少分,认真想了一圈,好像只能一分给厦门片中悠悠而转电风扇和成都片中画面一扫“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气魄。
我严格意义上不是100%的成都人,我和我父母的籍贯都在川中一个小县城。
在某沿海小城市出生,到了9岁才到的成都,18岁出国。
这部片子里所传达的那种所谓“老成都”的悠然境界,我不置可否。
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我的确是去过的,但那也是出国两年之后再回来想接接地气,体会一下所谓“老成都”生活了。
泡杯三花,可惜的是作为半个成都人,我打不来麻将(四川话,就是不会打的意思)。
再掏一下耳朵,中午和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一起吃10多块一盘的盒饭,仿佛自己也融入了这个城市的一部分我最初到成都的时候是住在水碾河,那是一个银行的老职工宿舍,五层楼高,不通电梯,住在顶楼虽然夏天很热,但我经常喜欢爬到楼顶去看在猛追湾的电视塔。
下课之后有时能遇到用扁担或是摩托车驮着两个大黑木桶卖凉面豆花(一般这种车子上还放了个喇叭,里面虚幻地播放着摊主的吆喝:“凉面豆花er“)可惜,这种比较接成都地气的市井生活只过了两年。
之后就搬到三环路旁的新房子,周围全是安置房和没有拆迁的城乡结合部。
一种非常粗粝、半原始的状态,仿佛见证着这个城市的新陈代谢。
出国之后每年回国一次,感觉城市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地铁通的线路越来越多,以前自己总是身处在这个环境中浑然不觉。
当作为一个留学生被强制从自己从小长大的环境中抽离出来,每隔一年再放回去一段时间,这种巨大的变化让人的感觉是十分真切的。
快速进行的城镇化,给我带来的冲击,我作为一个所谓的“成都人”每次回国都要借助大众点评或者某某微博、微信公众号才知道哪里好玩了。
每个中国的旅游城市都有一个古镇,上面有卖烤羊肉串、烤鱿鱼的摊子,有所谓的原生手工艺品,实际大多来自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还多半有一个抱着把破吉他卖唱的伪文青,安抚着远道而来集体刻奇的人们。
我不知道,我还是否有资格评价成都了。
还是比较有趣的一部纪录片。
习惯了深圳生活的人看完这部片子才知道深圳真是无趣极了……😢😢😢一直以来最为我所吹捧的“恰到好处的冷漠感”在和成都对比下不堪一击🤧E01绿皮火车就是最人世间的场所,第一集一开场就被吵闹支配了,已经开始ptsd了!
我也好想住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总感觉内心有所依托,活得更有归属感😢富士康工人那一幕“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但是下班了能在街边吃串能去网吧打游戏还能在回家路上听live我也是很羡慕👊🏻最后那个医院更像是凑数的……E02武汉的过早真的好热闹好羡慕,光谷最开始那段好可爱好幽默!
武汉长江大桥下面的场景和广州沙面好像。
以后我也要去知音号和东湖,还有那个八十年代风舞厅!!!
这集让我感受到了武汉是如何运作的;最后的文案写得好好,武汉真是个奇妙的有江湖气息的城市!
(武汉和郑州都有厂,我也想住大厂家属院呜呜呜呜E04成都有熊猫有茶馆有酒吧有农家乐,闲适又有趣,不过真的好8D我要晕叻!
E05厦门就不看了!
去过两次鼓浪屿了!
看完了城市24小时,选取了郑州、武汉、成都、深圳、厦门五个城市来进行介绍,不得不说这几个城市都是比较有特点的大城市,表现出的更多的是城市节奏的缩影。
郑州给人留下的印象就像是位本分的老农民,吃着最朴实的胡辣汤和烩面,干的却是最重最苦的活。
作为省会城市,郑州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
但同时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的不平等,又给城市的居民带来了较大的生活压力。
但是这座城市里勤劳能干的人民,也正是中国底层的缩影。
作为生活在郑州的一名打工人,衷心地希望郑州能够越来越好。
武汉是个生活气息十分浓厚的城市,由于靠着长江,水运十分便利。
同时丰富的教育资源也诞生出一批巨大的新生力量。
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武汉也体现出了它巨大的包容力和历史感。
有机会一定要去武大的校园里逛一逛了。
成都给我的感觉是个无比悠闲的城市。
天府之国的美称可不是白来的,美景美女美食无一不有,是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深圳作为一座新兴的城市,充满了活力与气息。
城市的快节奏引领了全国的脚步。
同时与香港的连接,也打通了香港和内地的大门。
最文艺范儿的厦门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吸引了大批的游客,美不胜收的海边风景和唾手可得的海鲜便是其独一无二的证明。
每一个城市都有着属于它本身的独特符号,随着人潮的涌动,又彼此交汇相融。
这城市,有你有我有爱!
以下只是一些随手的记录,希望有一天能够有钱有闲真的去这些地方走走看看~1、郑州:也许你从来没有到过这里,但也许明天就会路过郑州火车站银基商贸城二七纪念塔胡辣汤郑州莆田车站(调车作业)豫剧、梨园春紫荆山路陈砦村郑州国棉四厂西郊烩面(四厂烩面)富士康新郑机场张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即使外表一样,代表每个城市的故事却是唯一的2、武汉:曾经,中国只有两座“大城市”,一座是“大上海”,一座是“大武汉”过早(码头气质)、热干面汉阳:玫瑰街过江、武汉长江大桥司门口武汉江汉关大楼二号地铁线的人多光谷,光谷资本大厦武汉大学(老斋舍,樱园)人的一切痛苦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生活,真是个沉重的词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武汉东湖、武汉楚天台《汉阳门花园》bgm《归元》归元寺庙六渡桥武汉三镇(汉口、武昌、汉阳)武钢、宝钢、红钢城知音号游轮(三步踩)汉口夜市、吉庆街、宝成路夜市、中山大道 3、深圳:还有比跑得快飞的高更刺激的吗?
有,跑得更快,飞得更高中金(投行)深圳福田三和人才市场深圳南山华强北商业区,一米柜台赛博大厦,一米台面城中村千间房屋一张床,百亩田地三顿饭深圳湾口岸、罗湖口岸,跨境儿童深圳北站,香港西九龙园岭小学科兴科技园大中华国际交易中心“胡润财富排行榜”深圳书城:当整个城市堕入黑暗,这盏灯仍然为你点亮栖息精神的永无乡 4、成都熊猫基地鹤鸣茶馆、抚琴社区茶馆,碧潭飘雪(茉莉花茶)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再瞌睡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可以在一杯清茶中得到和解玉林菜市场成都农产品批发市场看得见的地方藏着修仙娱乐,看不见的地方有着勤劳能干宽窄巷子农家乐、徐家大院天府软件园成都人才落户九眼桥酒吧街西岭雪山余生很长,何事慌张5、厦门:文艺有很多种,有一种叫“很厦门”厦门海鲜(水产品)时令和新鲜(400万人)鼓浪屿海沧大桥跳岛、厦门岛,厦门高崎机场船的引航员(高级引航员不足200人)八市菜市场(文艺而正宗)沙茶酱沙坡尾(追星和怀旧—文艺)(拉呱,聊天)厦门大学(建南大礼堂)BGM《鼓浪屿之声》鼓浪屿钢琴博物馆曾厝垵厦门软件园圣妈宫娘娘无锡:梅花天心台、念劬塔、岁寒草堂、开原寺、清芬轩
说真的,抽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是非常庆幸的,真的是个好片子,不仅不偏,而且拍得很好,真的,考试院爱了我,感谢😘 相对于很多纪录片,这个片子不仅主题明确而且视听语言也很好写,是个非常好发挥的片子,很多的镜头都值得好好写,建议之后好好看看分析分析,拉拉片子。
虽然40分钟对于考生来说会有点偏长,但是自我感觉还可以(因为非常好看),而且该片不是大讲空话,内容上的填充都很棒,从小人物来看大深圳。
附几句里面的话吧,个人是爱了。
1.人们四处选择孤单,人们四处选择狂欢2.深圳没有忘记“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3.当城市陷入黑暗,这盏灯仍为你亮着 希望湖南考生都有个好成绩吧,面试也要加油呀!
城市24小时-深圳咱也不知道分析了啥,也不知道主题是个啥,懵逼的进了考场,又懵逼的走了出来,就分析了深圳的快节奏生活,发展之快,人文关怀,大城市中的温暖,会发展的更好,奔向美好的明天……分析结构,解说词,音乐,镜头运动……就这样吧我也不会啊……连出三年纪录片也真是好样的,嗯,真棒解说词还是挺富有灵性的木心先生的<从前慢<改成了“一生不能只够爱一个机器”也是蛮牛逼,悟空那个也是可以的,拍纪录片不挣钱😂😂😂富于生活化,趣味性。
角度有点想法 可惜城市数量少了一点……
看了一集武汉,非常一般,没什么亮点,流水账,内容太片面,就像把几个故事点拼到一起,而且有的故事讲得太啰嗦了,很多其他点又没有讲,比如武汉的高新区。
到过的城市才有感触,没去过的就get不到点了
看了2遍,挺好的。适合去过的温故知新,没去过的种草
文案……
对每一个城市都充满期待。每一个城市,都是生活在别处,都是生活的另一种样子。
厦门是2017年g20峰会后去的 很感动 有很美妙的回忆 郑州武汉深圳没太大感觉 可能都去的太早又是一个人去的 向往成都 总之是有温度的纪录片 平淡从容
郑州拍的最好
因为是官方,所以不可避免的红与专要占大多部分。
地球知识局推荐的纪录片,看了一集,郑州,不想看后面的了,感觉一般。城市,是目前大多数人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它的24小时都在经历什么,从凌晨4点的郑州火车站开始,货运编组,二七塔,商代古都,胡辣汤,豫剧,棉纺织基地,全球最大富士康工厂,全亚洲最大医院,一个个零碎关于郑州的前段被刻意拼凑。表现城市不应该只是一些代表性元素简单的堆叠,而这些元素也不并符合24小时这样的定义,没有升华主题的记录,就是视频映像的流水账,一个个元素切换,郑州这座城市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和看到纪录片的观众意味着什么,好像完全没有表达,解说也很空洞,没有内涵,不及格。
我在深圳活不下去吧?好精英化呢。还是喜欢悠哉的城市
对郑州有新的认识
成都那集很好看。基本客观。
郑州,武汉两集尚可。其他三集,尤其深圳……怎一个乱字了得。形散神不散何意?可不是强行串联。写文本的人迫切需要进修。
“成都”一集让人失望
2020春节期间陆续看完的城市纪实系列。拍得温吞水,没有入肉到骨的力度,也没有勾魂夺魄的勾勒,毫无亮丽特色的平庸作业。最后于20200129晚上家人一起看第二集《武汉》,画面上是无病无灾的日常大武汉,对比而今封城之后的悲凉,内心五味杂陈。
没有拍出城市的气质,倒是多多少少展现出了同质化的一面——除了食物和方言,还有多少元素能让人区分出来城市的不同呢?
深圳这集很狗屎,思政工具。。
本希望打破刻板印象 結果很失望
郑州:两个小时六把过于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