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糟糕透顶的午夜之旅,戴着耳机,配上迷幻电子音乐和帕丁森的朋克造型,真有种喝酒喝嗨了的感觉(按我看的版本的字幕就是“茫了”)。
选晚上看这电影真是选对了,像是看电影的同时玩了一部剧情游戏,后半段的戏剧性太强了。
各类突发事件将哥哥与弟弟拉的越来越远。
全篇光看表面就是糟透了的一天,完全跟“Good Time”搭不上边,但看到最后,听到白发老医生说了句“你会在这有个好时光的”,才感觉到那么点意思。
自闭的弟弟丹尼开始接触同类,开始迈入“有爱”的生活,尽管仍然思念着哥哥康尼,但最终还是接受并开始慢慢融入“社会”。
我相信康尼是真的爱着弟弟的,但他也无法为弟弟找到合适的道路,因为康尼自己就是为生活“卡着”的人。
试想,如果那晚哥哥真的在医院里救出了弟弟,在全城通缉的情况下,他们将面对的又是怎样的结局呢.....至少现在,康尼的入狱及自首,换来了他最爱的弟弟的“好时光”。
本期莫非听电影给大家带来的是萨弗迪兄弟导演的《好时光》。
这是一部肾上腺素狂飙的美国独立电影,除了电影结尾一幕,整个故事都发生在24小时之内。
本·萨弗迪(左)和约书亚·萨弗迪(右)影片剧情简单,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康斯坦丁,带着患有认知障碍的弟弟抢劫银行,不料在逃跑的时候,弟弟被抓住关进警局;康斯坦丁为了救出弟弟不得不筹集高额保释费,不料弟弟在警局被打伤送进了医院;康斯坦丁只好冒险去医院救弟弟,不料救错了人,误打误撞遁入纽约城光怪陆离的夜色里,与各种突发事件和各类人士展开交锋……整部电影采用手持摄影,晃动感强烈,霓虹光影凌乱地打在人物特写上,迷幻感十足,电子配乐贯穿全片,躁动而癫狂,影片以极度风格化的视听呈现,展现了纽约皇后区街头社会的另一面。
《好时光》是一部典型的话痨电影,对白琐碎,语速和密度极大。
影片一开场就是心理医生办公室的对话戏,紧凑的对白剪辑让人物对话压迫感十足,制造出聒噪和不耐烦感。
氛围感极强的电子合成器音乐又牢牢地按住我们,让我们持续地卷入人物的行动中。
萨弗迪兄弟喜欢在某些场景让多个角色同时在说话,比如康斯坦丁带着女友去见律师交保释金,在这个段落中,一边是女友在刷信用卡,信用卡失效后跟母亲打电话吵架,而另一边,康斯坦丁在催促律师保释弟弟,律师打电话给法官沟通犯人状况。
这其中,多通电话打进来,争吵声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不同音轨叠加在一起,观众注意力彻底地无法跟随下去,跟角色人物一样感同身受陷入极度的焦躁情绪中。
在这个狭小的办公室里,声音剪辑被安排得疏密有序,在重叠的音轨中创造了清晰可辨的空间方位感。
但由于画面几乎都是小景别的面部特写,不停地切换,做出声画分离的效果,这使得现场气氛升级,显得格外混乱不安。
这里我们谈到一处语言心理学上的“麦克格效应”(Mc Gurk Effect), 当视觉接收到的信息和听觉接收到的信息不一致时,视觉信息的介入会影响听觉信息的表达,致使人听到错误的第三种声音。
比如,近视的人摘下眼镜后,好像听觉也跟着模糊了一样,会有听不清楚的感觉。
这是因为听觉和视觉并不是独立的,在一定程度上互相依赖。
我们听到多段对话的时候,会潜意识地对发出声音的面孔和表情产生期待,而在这个办公室段落里,特写镜头和纷杂的对话争吵以声画分离的方式出现,听觉不但失去了焦点,对视觉的期待也多次落空。
就这样,混音和剪辑成功地操纵了观众心理,激起观众无比的焦躁紧张情绪,与角色心理情绪高度重合。
当然,为了释放和调剂这种情绪,声音制作时在其中插入了很声音细节,像按键的声音,点钞机的声音,这些清晰的声音细节创造了一种断点和节奏,使人从一团嘈杂中挣脱出来而保持清醒。
《好时光》不得不提到快要铺满全片的配乐,著名电子音乐人 Oneohtrix Point用合成器和电音制造了震颤十足的音乐氛围。
电音无疑是影片躁动情绪强有力的助燃剂,配合节奏强劲的动作剪辑和迷离的霓虹光影,视听体验格外带劲,令人回味无穷。
影片中在氛围音乐里散落着对讲机声、电视节目声、电闸声、街道上驶过的车声、警笛声……这些声音通过声画分离后的并置,却产生出奇妙的体验效果。
近乎铺满的音乐并没有喧宾夺主让影片变成超长MV,在适当场合也给人安静和喘息的时刻。
当康斯坦丁像一只亡命之徒的老鼠一样潜入陌生女人家中,他坐在黑暗的房间里,被巨大的电视荧屏的蓝光照亮,音乐适可而止地安静下来,夜色似乎也恢复了它该有的模样,那是为数不多观众悬起的心落地的时刻。
萨弗迪兄弟擅长在影片里制造着焦虑混乱的情境,一重又一重的困局需要影片主人公处理和解决。
皇后乐队有一首歌叫《So don’t stop me now》,歌词中写道:Don’t stop me, Cause I’m having a good time having a good time。
不要拦着我,我是如此的爽,这样的爽。
只要不停下来,就是好时光,就像影片里的康斯坦丁,生活已经够糟糕了,但在一段接着一段的追逐和逃窜中,才能短暂地抛开这些困扰和痛楚,拥有亡命之徒不可多得的自由,哪怕是不断遭遇各种头疼的事情,只要不停下来,一切都最好最纯粹的时间。
对于底层人物来说,犯罪和道德并不存在对立,它只是人物的生存境遇中,一个不得不为之的选择。
有些特别的是,在影片结尾,伴随着朋克教父伊基·波普(Iggy Pop)的深入灵魂的片尾曲,演职人员字幕上升,影像和故事却还在行进,哥哥蹲进监狱,弟弟回到心理治疗所。
因此,本片似乎没有结尾可言,更像是一场追逐与下一场追逐的中场休息,而只要不停下来,就是一段好时光。
罗伯特·帕丁森演了一个抢银行的罪犯。
没多少经验那种。
但偏偏固执、运气差、判断失误,还有点善良。
这是一天之内发生的事情。
看到半途就会预料到,在这个纽约的街头,它只是一场毫无结果的恶战。
然而它丝毫不影响你感到紧张、热烈和嗨。
电影的用色和背景电子乐太抢风头,但没关系,它是一颗药丸,为的是让你相信这荒唐的事情可以这么继续进行下去……好时光?
根本就没什么好时光。
在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之前,那些侥幸的时光,都是好时光,所以,别让他停下来。
亡命天涯已经是我最好的生活康尼·尼卡斯决定带着弟弟尼克·尼卡斯去抢银行。
这件事不那么好办。
因为弟弟尼克是一个有认知障碍的成人。
但是比起让尼克接受令人不适的心理治疗、迫使他不断回忆创伤,还是远离驯化,去冒险和追求自由更合理、更有保障。
抢劫进行得很顺利。
第一个让人发笑的地方是银行女出纳员的面无表情。
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康尼通过纸条胁迫她把钱交出来,她的反应就像“抢劫银行”也是银行的日常业务之一,纸条互相交流两句之后就把他们要的钱如数奉上,整场戏在这里(电影的前15分钟)就可以结束了。
接下来两位导演开始要展示制造意外的能力。
首先是弟弟尼克(本片导演之一本·萨弗迪出演,很出彩)意识到情况不妙,在该保持冷静的时刻疯狂逃跑,正中警察下怀;然后是哥哥康尼要做一件胜算颇小的事:把受伤的弟弟从监狱医院里救出来。
考验一个劫犯专业水准的时候到了。
康尼要处理的细节越来越头疼,而他因为在这过程中不断犯错,后来牵扯出越来越多不相关的人,他就像无意跳进了一个没有出口的螺旋转盘,在里面忙活着,却没有意识到被操纵已经易如反掌。
这里有一部犯罪类型电影所有该有的东西,却不只描绘了一个紧张刺激的猫鼠游戏。
兄弟俩的家庭情况在片中一直有暗示。
影片开场颇为震撼的一幕,是心理治疗师讲了几个词,让认知障碍症的尼克进行描述,银幕上只有尼克的脸,不见任何表情和语言,但泪珠就滑落了下来。
接下来我们知道,与一起生活的祖母交恶,以及那些不愿提及的家庭暴力事件,是他们想逃离现实的原因之一。
后来康尼跑到自己女朋友的家里,想拿出 1 万美金把弟弟保释出来。
女孩见到他便觉得有了一丝宽慰和快感,因为这意味着可以摆脱自己家那位长辈——他们面对的是一样残酷的现实。
你会发现,这些孩子无论如何也逃不出外面的控制,家长、治疗师、医院和警局给了他们威胁感,在这样的世界里,康尼和尼克都见不着什么好时光。
皇后乐队有一首歌叫《别让我停下来》(Don’t Stop Me Now),里面不断重复的是“别让我停下来,因为我在享受好时光”,歌词像是嗑药之后的描写,跟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异曲同工。
生活已经支离破碎,周围也变得不可信任,康尼觉得跟尼克不能分开,不仅因为亲生骨肉的感情,还因为共同的命运和随时会迎来的袭击,所以没有比抢劫逃命更自由的时光了,反正都会在控制之下,在被追捕的时间里,大胆的色彩、夸张的电子配乐,只要不停下来,就算是好时光。
罗伯特·帕丁森的重大突破最夸张的评论来自于《好莱坞报道者》和知名娱乐媒体 The Wrap,前者认为罗伯特·帕丁森在《好时光》里的表演可以和《热天午后》里的阿尔·帕西诺相提并论,后者则认为他与《穷街陋巷》里的罗伯特·德尼罗一脉相承。
看了电影你会觉得这并不夸张,这孩子只是前几年被一个冗长的偶像剧给耽误了而已。
罗伯特·帕丁森已经脱胎换骨,这是他生涯的最佳表演。
把帕丁森吸引过来的是这个角色的“裂变”:他是个罪犯,本来应该对什么都不在乎。
“但是让我感兴趣的原因,是他突然有了想要关心身边那个人的理由和冲动。
本来他对万事万物无知无觉,现在由于这种感情的触动,世界对他来说,突然又是全新的了。
”帕丁森似乎在通过《好时光》抹掉他最后的“暮光”痕迹,很成功。
《暮光之城》系列之外,他还有《大都会》、《战前童年》、《迷失Z城》、《星图》……但最初让这位习惯了金酸霉奖提名的年轻男演员开始有了点理想的,是2012年大卫·柯南伯格导演的《大都会》。
对他来说,《大都会》是事业最重要的转折点。
“那是我第一次需要处理一个复杂角色,我突然意识到,那才是我要做的事。
”对于任何一个迫切希望得到认可的演员来说,萨弗迪兄弟创造的这个角色实在令人梦寐以求。
它需要分寸感、爆发点和趣味性,同时还可以享受摄影师在自己身上打各种颜色的迷幻灯光,这让观众回味都多了几分理由。
萨弗迪兄弟也证明了自己。
如果你看过导演的上一部作品《天知道》,《好时光》的快感依旧,导演依然迷恋于刻画那些小场景里的爆发点,那个不和谐音。
这仍然是一部没有高潮的电影,主角仍然是处于破碎家庭和社会边缘的人们,但是导演对故事的掌控已经炉火纯青,对演员的把握也颇见功力。
《热天午后》和《穷街陋巷》不只是用来形容帕丁森的,《好时光》让戛纳的影评人们马上想到了这两部经典,但影片中令人出乎意料的色彩,以及著名电子音乐人 Oneohtrix Point 贯穿全场的配乐和朋克教父伊基·波普(Iggy Pop)的片尾曲,都让人感到新鲜、带劲和回味无穷。
刊于 2017 年 9 月《环球银幕》
要恢复每天两部电影找感觉了。
这开场了不起啊,问一个认知能力明显不强的人一些带有引申义的句子,来治疗或测试一些什么东西,这是静穆的戏剧性,没有冲突,一切对比自在人们心中。
自由联想竟然能被这样利用来教育人或者引出回忆,我傻了。
无需在证明的事实,连续的特写只适合宽荧屏。
城市生存日记,穷苦人的冰箱,每一幕都触目惊心,就连日常的看电视也既充满戏剧性,又那么日常,不得不说,萨夫迪的本子写的真是好。
音乐总像是宗教,世界和电子音乐的混合体,还蛮适合充满霓虹的城市。
一路都在编造谎言,总感觉这部比《原钻》药味儿更重。
依旧是层出不穷的状况,一刻也不停歇,黑人保安被抓走疯狂呐喊失语的那一刻,就像是黑色幽默的顶峰。
竟然又有点公路片的影子,但好就好在什么都有,根本看不清,说是两兄弟,也像是《逃狱三王》。
不断鸠占鹊巢,利用假身份,也是给《寄生虫》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萨弗迪兄弟喜欢画圆,开头对应结尾,人群不断走向对面,他在人群中呆立,目光黯然。
剧情有点黑色幽默,但它通篇情节又不玩幽默,挺可悲的。
社会渣滓已经活得够苦逼了,还要遭受命运无情的嘲讽捉弄,而他经历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他还有爱,他爱他的智障弟弟。
emmmm…貌似三观有点不对?
尽管知道是部好片,但是整个影片氛围太闹太躁,忍耐着跟主角经历了一堆混乱无序奔波后,才意识到离期待的美好结局越来越远。
生活就是一部黑色寓言,好时光总是差一步到达,而坏结局却来得太仓促,一时竟想不起那一刻才算是他们的好时光。
我承认以我的口味还是欣赏不来这种片(只是无责任四星而已)。
罗伯特帕丁森结尾那一镜眼神的确神了,我都挺奇怪以他的生活经历,是有什么感悟才演出这种水平的。
从头到尾演技爆表,把一个有胆色有智商但又于淤陷于生活泥沼的底层混混演绎得十分传神。
而且身材高瘦养眼,垃圾堆捡的衣服也能穿出不差犀利哥的气质。
就是可能脸太瘦了,蓄上胡茬总错觉像金刚狼或者行尸走肉的瑞克?
导演饰演的智障弟弟十分真实,那张脸我十分怀疑就是智障本障(抱歉)。
奶奶对他造成了深深的心理阴影,但是在心底深处,他还是无法脱离这份亲情。
他依赖哥哥,但又不是仅仅依赖哥哥,他哥康尼可能是没有意识到这点,才会遭遇那些阴差阳错吧。
恰好帕丁森在《沙海漂流人》里也演了一个智障弟弟,尽管那个智障弟弟满手血腥,却让人可怜心疼。
而本片智障弟弟更多的是让人可叹无奈,尽管他是如此无辜。
我绝不承认是被颜值影响哈哈。
另:深刻感叹老外的手机普及率也太低了,多少糟心事都是因为没有及时打一通电话而已。
差点忘了说一句:色诱未成年是违法的!
好在主角跟她亲密行为时貌似保持了点绅士距离,也不知道这点是来自于康尼还是帕丁森。
纽约版《大地惊雷》上一次这样在片尾让我头皮发麻的电影,就是《大地惊雷》了:随着结束曲响起,独臂女人站在警长的墓碑旁,镜头逐渐拉远,我潸然泪下。
不仅仅是结尾太像了,这两部电影,从叙事方式上也很像。
一部披着西部片的外衣,一部披着犯罪片的外衣,殊途同归,最终讲的都是关于爱的故事。
以及还有 在什么时候坚持你所爱的,才能叫做爱。
两部影片从头到尾情节一直十分紧张刺激,你就算真把他们当成西部片或犯罪片来看也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然而就是这结尾的最后一下,通过十分克制的手法想说又不想说,让人回想起之前的一切drama(原谅我,昨天刚看完《橘色》,对这个词印象太深了。。。
),又是那么的理所应当,才会最终让人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患难见真情,这句话一点不假。
在你越是困难,越是想要放弃的时候,你仍然能坚持你所相信的,坚持你爱的,这才让人最动容。
无论是大地惊雷里小姑娘对于justice shall be done的追求还是警长被感动后的不离不弃,哪怕上刀山下火海,我也要坚持自己所坚信的不动摇,这才是爱。
这部影片也一样,哥哥对于弟弟的爱同样至高无上,他甘愿为他弟弟做一切。
可笑的爱而这部影片结尾,那段弱智学校里的片段,又将关于爱这个问题的思考带入了另一个维度。
影片中弟弟身份的设计真的是优秀且耐人寻味的:弱智意味着他对于自我意愿的认知是欠缺的,他对于别人对他的要求或强加给的意愿没有辨别能力,他缺乏辨别“我想要什么,我不想要什么”,因此他做什么都是听从别人说的,除了生活自理外他缺乏自己独立的判断,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而正是这个巧妙的设计,使得最后哥哥对他的爱以及社会对他的爱(以医生为代表)这对矛盾的冲突格外激烈。
在这样一个弟弟的角色上,我们更能清晰的看出:爱,关心,为你着想等等这一系列感情,无论说的多么冠冕堂皇,充其量就是我们将我们的意志强加在他人身上的一种说辞罢了。
我们把我们觉得好的,我们觉得会对你好的东西希望你能获得的这种感情,其实并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人类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实现的是自我的满足,以及我们自身认同的建立。
我们的这种需要远大于我们希望对方从中获益的成分,或者可以说,我们甚至根本为了自我的满足,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会在乎对方究竟是否能从中获益。
就像哥哥和医生做的,每一方都是认为我在对弟弟好,我是为了他好,然而归根结底,哥哥和医生从这个过程中获得的只是自己存在的价值,弟弟究竟是否真的感受到了好,他是否真的从中获益了呢?
谁也不知道,谁也无法判断。
我们爱别人,就是人类自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罢了,我们通过这个过程获得自我认同,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然而对于这种爱是否真的对对方有好处却一意孤行甚至视而不见,甚至这种所谓的爱最终会伤害到对方我们也在所不惜,这就是人类的可笑的“爱”。
就像片中那些愚蠢的女人们,她们可以为了她们所坚信的所谓的爱而做很多很多,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那根本不是爱,只是哥哥在利用她们罢了。
更甚者,就算她们知道了这一点,很有可能她们也不愿撒手,因为她们的自我认同就是从中建立的,失去了这个,她们自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失去存在的意义才是一个人最痛苦的。
罗伯特演的是真的很好…电影中康尼在电影开头闯入办公室的时候就一眼撞进了我的眼里 我似乎是一瞬间就感受到了这是个怎样的角色 他粗鲁 蔑视规则 狡猾恶劣地游走于这个世界里 他看起来没有过高的教育水平 但却让我无法一时间下结论 是他天生恶劣还是生活太过于艰难 他看起来强大 无所不能 浑身是刺 危险到让人根本不想去接近 但实际上他如此强大 只是因为他被需要 不是被社会不是被周围的人 而是被尼克 只有尼克让他在这操.蛋的生活里有了坚定的 活下去的勇气何一定要活下去的决心 一定要变得勇敢一定要变得强大一定要变得足以被依靠 尼克是他仍然存在的证明和仍然被爱的唯一痕迹 一切都是那么混乱 然而一切都只存在于尼克“之中” 在迷幻令人头晕的夜晚世界里 电子乐伴随着他的脚步带我们偷窥他生活的一角 仅仅是一天 一个夜晚 但这一定是他人生中最可以被说为是“全部”的一天 借用别人的评论来说 尼克因为曾被爱过而穿越了整个房间 然而他却不知道 他的哥哥康尼曾为他在一晚穿越了整座城市
虽然康尼很爱自己的弟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非常的自私并且人格有些toxic。
让他行为无法自控的弟弟陪着自己抢劫银行并且对他说这是为了他,放任他的女友在保释的地方歇斯底里,把另一个人从医院里面拉出来并毫无歉意,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欺骗强迫道德绑架,不能说他不正常,只能说人是一个很复杂的动物。
只是当康尼目睹那个人从高楼下坠的时候在想什么呢?
会不会有一丝丝的后悔?
结尾最后弟弟哥哥匆忙的分离都没有来得及正式道别,至亲分离总是痛苦的,特别是和一个亲密无间的亲人。
But everything comes with consequence, that is how things work. Say goodbye to freedom, to people you care and to the good old time.
看完几个小时,音乐依然在脑中循环,竟然还蛮喜欢的。
迷幻的bgm是此片的灵魂,让一部普通粗糙甚至混乱的犯罪片变成了绚丽的mv,喧宾夺主到我可以忽略很多其他元素的存在。
其实自己不太看这种类似的片,上一次有这类型即视感的还是《南方车站的聚会》 但南方车站的血腥暴力实在是多了些……困兽犹斗的混混为了智障弟弟一路骗人骗财,一场连一场的错误与奔逃,如果没有主角两兄弟的演技和配乐,观感应该会差非常多,但配上goodtime一片名和五光十色的灯光以及颠倒迷乱的手摇长焦,就有一种让人甩头喝酒的嗨感…………然后我还想起了前段时间刚看的新蝙蝠侠,虽然一个是商业大片一个是独立电影,但不知为何两部给我的遗憾都有些相似:摄影美术配乐极具特色,主角撑起了全片的张力,但可惜的还是剧本始终……还是差了些。
想起蝙蝠侠还真是因为好时光选中帕丁森就……马导你第二部可以再打磨一下剧本吗如果说帕蝙是湿漉漉流泪猫猫头,那康尼就是像一个影评说的“一只崩溃边缘的野狗”,辣得很
cross the room if you've ever been lonely…有谁没经历过这些麻烦 大胆的美学尝试 高噪点 色相不准 镜头眩光 导演尤其偏爱特写镜头 简直是21世纪的卡萨维茨 最难得的是 看似一发不可收拾的情节 其实暗含诸多情节走向的可能 走错一步 便走向另一种发展 这便是没有剧本的剧本 生活也是一出没有剧本的表演 随时可以戛然而止 而暂停的方法又有一千一万种 影片最后能归于冷静的思考 这一点真的很棒
好时光,看完了。肯定是不如《原钻》乐园里找东西那里让我想到了我玩密室逃脱耳机丢了的事…然后就找不到了…密室逃脱的人员找也没找到,当然,丢了被捡走了更有可能。3分。
粗糙的怕丁丁还是很有看头
不明白imdb和豆瓣电影的分都这么高,很无聊的电影啊。
迷幻、强烈、饱满,电子乐和五颜六色的光彩,让人一下子就陷入了这个惊心动魄、躁动不安的漫漫长夜。。
用电音来带动节奏,用霓虹来冲击视觉,迷幻且现代,但是故事本身的魅力远不及导演的叙事方式,就像你沉浸在迷幻药过度的世界中,等你清醒,却再也感受不到那种刺激——整个故事就像一颗迷幻药,你会想要继续嗑药、再看到像这样的故事,上次看过什么却不会记得了。
根本就没有什么好时光~手持摄影的粗粝可以说是一种风格,但是故事也讲的粗粝就实在看不下去了~霓虹灯光和电子音乐充斥着迷幻感,但我却一直被一种莫名的焦躁与紧张所压抑,嗨不起来~要是结尾能像《出租车司机》那样把情绪宣泄出来或许会加一颗星~有看到牛五方认真在演,但也仅此而已~
仓皇一夜。五方哥最后那个眼神好棒,结尾也是忽然涌出了在正片一直焦躁迷幻的时间里来不及体会的悲伤。
2.5。underwhelming. 很奇怪hype哪来的?比起《天知道》简直...无语。一个小时后剧本迷失的速度好似车祸现场直播。音乐嗡嗡得快被搞聋了。比起被吹的男主让我印象更深的还是Benny和来客串的搞笑Abdi :) 游乐场scene和结尾挺好,有几段戏完全在重复前作了。
看起来类记录的平实,但调度的确显示出巨大才华。居然是个温暖人心的故事,精神失常也能感受到爱在身边。电音加霓虹真绝配,想起了《亡命驾驶》的感觉。[B+]
看了一小时,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太他妈让人烦了,无聊的影像。戛纳是个垃圾电影节。
啥啥啥啥啊……男主什么脑回路,是为了叛逆而叛逆为了犯罪而犯罪么,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闯进来,毫无代入感,一头雾水,我不会共情这种伞兵
我一直想知道,哪种染发剂能不用漂白就能染出金色。
抢完银行,哥哥对弟弟说:“你真太棒了!”“你觉得如果没有你站在我身边,帮我压场子,我能完成这个任务吗?”我的天,多么真挚的鼓励!太重要了。哥哥真的好棒棒!
音效真好,人物被命运牵制,没有反抗和休息的余地,帕丁森努力变成实力派,演的很用力,街头风,小脏片,看到很舒服。
从后往前看风格弱了不少,尤其故事性的短板仍然存在,不妨碍圈粉兄弟
6.4 前半段非常有气质,可后半段实在是欣赏不来,药物下的沉迷不代表剧情可以想一出是一出,不断陷入了有佳句而无佳章的困境中,结尾更是完全垮掉了,结果就是只有ost营造在努力营造形式感,搞得全片完完全全的只有躁动而缺少内核。
是我的情緒波動和共情能力得到大幅度退化了嗎?⋯⋯
能明白喜欢的人为什么喜欢,可就是不喜欢。电音、频繁对切手持大特写、人物无节制的焦躁状态,都看得头痛欲裂。
mv也没有这样拍的啊
总体状态不错,但不如期待,感觉是个复刻挺成功的电影,剧情和表演总像是有前作可以模仿,稍稍有些港片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