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片:以意象之名 ——绽放在暗地里几个唯美的惊惶意象 ■ 文/火神纪 阴暗在召唤我们一路前行的气力。
抛开所有的缓冲。
敢往,直扑。
什么是美。
什么是可怕。
当无力闪躲的时候。
Enjoy它们吧。
不在最阴秽的角落绽放。
就在最担忧的时候。
安寂吧。
——火神纪。
题记。
走的夜路多了,就会有了遇到鬼的机缘。
而鬼见得多了,也许,也就不再惊恐了。
因为所有的妖魔鬼怪总是会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里出现。
而我们之所以惊惶不安,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弄清楚情况的时候,那些突如其来的画面,夹着一些突兀的陌生的声音和那些光怪陆离支离破碎的灯光效果。
之所以惊恐,因为突兀,因为不明所以。
我记得弗洛伊德说过,人们往往对那些未知的事物怀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和担忧。
这句话基本是所有恐怖片的根基。
恐怖片的编剧和导演所要做的事就是在我们最没有预知的时候,制造出最突兀的东西。
现在我看恐怖片基本上没什么感觉了。
毕竟几乎所有那些惯用的场景和铺张时候我就可以预知了。
以至于恐怖片带着一种淡而无味如同嚼蜡的平淡。
我们的确对所有未知的东西恐惧。
在而对于所知的甚至了解的事物也就不那么惊慌了。
当我们不再惊恐不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某些时候,在我们最不安的时候,有些画面会给我们留下永恒的美感和不褪色的记忆。
这样的东西被我定义为唯美的惊惶意象。
当然,我写这篇文章的初始原因是对这些年来所观望的那些恐怖片的回忆和总结;然而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这样的东西已经没有办法完全地表述出我想要说明白的东西,于是变成了一种意象的描述。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平心静气的话,那些最阴暗的东西,很多时候,看起来都很美。
一种阴暗色调的美感,一种永久不灭的美感。
恐怖片,很多时候像一首唯美的诗。
我记得以前上网,有一种叫肮脏美学的东西,都是一些人体的肢解或者活人的暴虐甚至杀人的镜头。
鲜血淋淋,观望的时候常常有一种恶臭通感。
当肮脏可以被人们当成一种美学,那么,恐惧为什么不能成为一种唯美的东西呢。
当然,这样的东西并不是大众品味的东西,所以,我并不奢望这样的东西会被传播开去。
在我看来,所有的电影里,也许,只有恐怖片对意象的运用是最为出色的。
1.狭隘而幽长的走廊。
这是所有的恐怖片中最常见到的一个意象。
幽长。
因为通往的尽头总是一个看不到边的阴暗。
也许,我们可以知道这走廊的尽头就只是尽头,而没有任何其它东西。
可是因为幽长,因为看不到尽头,于是,我们开始感觉到一种莫名的惊惶。
狭隘。
因为镜头的摇晃或者其它原因,向上的特色以及窄镜的特写,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压迫感。
因为未知的恐惧和压迫感。
某个时候,出现一个未知的东西,这就足以让人惊惶不安了。
所有的恐怖片几乎都只是导演和我们玩弄的一个心理游戏,当我们被其心里暗示所带动的时候,我们只能跟着他走进他事先为我们预设的那些陷阱里去。
这方面有比较出色的代表作品有《见鬼》系列的两部电影。
狭隘而幽长的走廊上,一个已经逝去的小孩子低着头不停地追问:姐姐,你有没有见到我的成绩表呢?
场景和剧情的融和叠加,阴暗的美感,都是在走廊上开始漫延开去。
2.楼梯的转角,阴暗的迷路者。
上楼或者上楼,疾走。
一般都是在一段惊惶的惊吓之后奔逃,然后有楼梯让人饥不择食般地狂奔。
于是,被惊吓者一般不无意外地会在楼梯上被进一步地惊吓。
而楼梯上最能发挥突兀的就是楼梯的转角。
镜头一路向上,或者向下。
转角处,突然一个特写镜头。
或者萎缩,或者张狂,突兀的效果都将会非常好。
这方面印象最深的是三池崇史的《盒葬》。
孪生姐妹的幽魂在转角处的声音以及向不得不向前去的无奈。
当然,还有《咒怨》里最经典的那个伽耶子出场的场面,从楼梯的转角处蠕动爬行下来。
这里面包含着一种主动的惊吓,还有一种缓慢的肃穆,非常唯美。
3.电梯,无处可逃的禁锢之所。
电梯。
封闭的禁锢之所。
尽可能地贴紧在电梯那种金属墙上。
电梯的门在这时候是永远不会打开的。
肆意的惊吓就会开始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渐渐地铺张其肃杀的味道。
人只能站在土地上才能感觉到平安。
所以,电梯本身已经是一个非常恐怖的空间了。
离开了我们从小到大所站立的土地之上,半空,四处无依无靠。
而我们唯一所能依靠的却是一个自身封闭的禁锢。
而在这封闭的所在里面,除了我们,还有一些未知的力量在折磨我们。
也许,这就是电梯这个意象在恐怖片里被用得泛滥的原因之一吧。
只是,就算随处可见的意象。
我们依旧在每次见到的时候惊慌不见。
因为从根本上,我们没有办法摆脱出这种离开大地的空虚和不安。
我始终觉得,这是恐怖片里最唯美的一个场景。
比如《鬼铃》。
女人,电梯,手机铃响。
电梯的金属面有眼睛窥望。
这个金属面同时有着后面将要说到的镜子的功效。
电梯突然失控。
女人的手紧紧地抓住金属墙壁,无处可逃。
电梯下坠,十个红色的指甲全部折断,加上女人尖锐的惨叫。
4.永远不能打开被封印了的破旧的木门。
这个木门必须是破旧不堪的,而且是那种沉重的实心木。
因为年代久远,所以转轴已经年久失修,在打开门的时候会发出一种吱吱呀呀的声音。
而这个时候一般都会是在晚上,没有什么灯光。
渗人心肺声音,以及闪烁不定的光线。
定位的镜头,不移动,特写。
木门不会一下子被推开,很慢,很轻,然而声音很大。
之后会是一个快速剪辑的另一个镜头。
这个意象被用在恐怖片里的次数已经不计其数了。
因为这个意象不管看到多少次依旧还会让我们惶恐不安。
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在这扇门后面会有些什么东西在等着我们。
而门转动得越慢,我们会因为期待的时间延长而担忧。
我们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灯光闪烁了之后,会不会在我们眼角里闯进一些什么样的东西。
因为未知,因为等待。
所以这个意象被用了无数次依旧新鲜。
视觉上的期待会加快我们的心跳,而听觉上那种颓死不堪的声音有种推波助澜的奇效。
视觉和听觉双管其下,很多时候我们会沉溺其中。
而且更让人担忧的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个快速剪辑后的镜头会突然出现,于是,继续心跳加速继续害怕。
而这个意象到现在似乎依旧没有被摒弃而且进化了。
不再在这扇门推开之后直接跳出快速剪辑的镜头,之前的过程会一模一样,可是,我们发现推开门之后空空如是,开始放松紧崩的神经的时候,再突然跳出屏幕。
这是这个意象比较成功的应用模式。
观影之今,每每有这种推开迟缓的门,屏住呼吸一直等到吓人的画面闪过去之后再放松警惕,总是没错的。
5.天花板上不明的物体。
首先会有声音从上方传下来,抬头,看似安然平静的天花板平静如水。
这也许是对现代居室里最阴秽的担忧,因为从旧式的人形屋顶下走进城市里的新式公寓里,天花板不再是那种可以看到屋檐大梁和瓦片,所有的屋顶都会有一个不厚不薄的夹层。
而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那些永年尘封阴暗的夹层里会有些什么样的东西。
声响,不明就里的声音诱使我们去探寻一个真相。
或者说,我们的好奇心驱使着我们前行;可是也是我们的好奇心驱使着我们前往那些不该前阵的地方。
这个恐怖的意象非常好地抓住了好奇心,对于电影里角色的好奇心理以及我们跟着他们一同前往窥望的好奇心理。
这注定了这个意象的成功。
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咒怨》系列里的天花板了。
爬上去,无光,看不到任何东西。
于是用打火机照亮。
然后发现横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张狰狞的面容。
也许已经死寂多年,也许,仅仅只是幻想。
打火机的功效是用闪烁的灯光加强了骤变的气氛而让那张面容出现得突兀,飞快地闪躲,奔逃。
可是当这个狰狞的面容追奔下来的时候,观影的时候也许反而不像刚打这打火机的那一瞬间更可怕了。
6.屏幕里蠕动的身影。
在《午夜凶铃》之前的电视或者电脑屏幕里,也许,最可怕的镜头也不外乎如是。
至少不至于让我们屏着呼吸不安地困守在银幕之前。
然而,是《午夜凶铃》里的贞子把这一切变成了真实。
当屏幕和现实开始变得混淆的时候,屏幕成了一个非常可怕的意象。
因为我们会时刻担忧着,什么时候那些可怕的事情将会发生在眼前,那些可怕的东西会从电视屏幕里爬出来。
《午夜凶铃》里的贞子每次总会从电视屏幕里爬出来,或者就在电视屏幕里追赶着那些可怜的角色,人在前面跑,而电视屏幕里的贞子在飞快地爬动,电视会跟在人的后面追。
最后贞子无一例外地爬到现实中来,完成她的终极一击。
电影里的人在担忧,而我们坐在银幕之外也开始担忧,什么时候,会不会从银幕里爬出一个贞子来索命呢。
惨淡的镜头非常成功地把这种担忧发挥到了极致。
后来的电影比如《鬼铃》或者《鬼来电》以及《阿娘》等都用到了电脑的屏幕,只是,已经远远没有贞子爬出来的那种气势凌人地压倒性的惊惶效果了。
利用屏幕上的骤变来制造的惊悚效果,可是,又有哪一种惊悚效果会比从里面爬出一个真实的怨灵来得更吓人呢。
7.死而不僵的尸体永远躲藏的柜子深处。
依旧是《咒怨》以及那个可恨的伽耶子。
对我来说,在恐怖片里最可怕的孩子,伽耶子要比贞子更凶狠很多。
因为贞子的怨念至少还建立在她的仇视和诅咒上;可是伽耶子的怨恨似乎来得不由分说。
没有多少理由,只是因为恨而恨的恨是最可怕而且也是最强烈的。
如果牵强地说伽耶子的死跟她对儿子老师的暗恋有关的话,那么她的怨恨又是不是真的就应该如此强烈呢。
杀死每一个跟事情有关的人,带着自己的儿子四处做案,到后来似乎就不需要任何理由了。
伽耶子似乎是最无理取闹而残暴的恶灵。
而她第一个出现的地方,居然就是在她家里的那个柜子里。
打火机的妙用再一次派上了用场。
然后,依旧是一张可怕得渗人的面孔。
柜子的妙用是结合了木门和狭小空间二者的长处而显得出色。
常见的类似意象还有窗户,抽屉等等。
打开,突然出现,这种突兀的感觉总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后来这个意象也是一个经常用到的设置,做出来比较有效果的有《异度空间》和《轮回》等等。
《咒怨》和《午夜凶铃》之所以成为恐怖片的典型是因为它们把经典的意象都用上了,而后来者,似乎只是不停地重复以前的所有一切。
8.镜子里永远看不清的笑脸凄迷。
镜子。
这个也许不用再举例说明在哪部电影里是比较成功的了。
因为这个意象几乎在所有的恐怖电影里都能看到。
常用,也太常见,于是看恐怖电影的时候,我们在看到镜头里的镜子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摒住呼吸。
因为我们知道在那些镜子里总会有些意想不到的影像突然跑出来吓唬我们。
我记得对于镜子最初的恐怖是在空无一人的房间里目不转睛瞪着看镜子,渐渐地会发现,在那个和我们这个现实世界完全倒映的镜子世界里,那个自己,本来应该和自己完全一模一样的自己突然会变得陌生起来。
那种感觉是一种由心底深处爆发出来的恐惧,于是到现在,我依旧拒绝长时间看着镜子。
对镜子的恐惧由来已久。
而恐怖电影也许也从镜子获得了灵感。
在想像的世界里,那个和现实世界完全倒映的世界,如果有一些和我们完全平行的人们存在的话,那也许并不可怕。
可是因为倒映,那是一个完全相反的世界。
现实是阳,那里就是阴。
现实是人间,那里就是鬼域了。
不可怕的最常见的东西会变成最可怕的意象。
而这个意象最出色的地方是,这样的道具随手沾来,镜子是日用品,随处可见。
所有会产生倒映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这个意象,或者是这个意象的衍生物。
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带鬼回家》和《见鬼》系列,当然,像镜子是生活的日用品而随处可见的道理一样,镜子也是恐怖电影最常用的日用品,随处可见。
9.诡异的浴室里淌着血水的莲蓬。
洗澡洗了一半,突然发现流淌在自己身上的不再是热气腾腾的热水而是腥臭的血水。
对血的忌讳,因为赤裸的无遮不挡以及闪躲无路,让这个意象在突兀骤变的意象里尤其出色。
美女出浴,恐怖电影似乎尤其喜欢用美女来完成这个过程。
在我们的眼睛开始享用意淫的时候,突然唐突的血腥味会让出浴的美女犹如脱兔般奔跑。
伴随而来的也许还会停电,因为不至于让美女们走光,而且对于黑暗的惊惶给这个意象添加了一种诡异的韵味。
《双子》、《女高》系列和《魔鬼的艺术》系列等等电影里都能见到类似的东西。
空间、视角、听觉、色调、灯光;一切都会被调用起来。
说到底,仅仅只是突兀而已。
10.枯井里永不停息的悲凉的哭声。
说到这里,贞子一定会阴阴冷笑着说:舍我其谁。
在电视屏幕里爬出来之前,贞子永远是从那个有着断口的井里爬出来的。
因为埋身于长年不见阳光的老井,这个带着断口的井几乎是贞子怨念最深的所在。
而且井在地上,通往的是地下。
狭窄而漫长。
地上是人生活的地方,而地下是逝去的人们的居所;狭窄而漫长的井,是不是两者互通的一道曲径。
无人知晓。
也许也正是因为无人知晓,所以,这个意象总能把很多的人都吓得迷迷糊糊。
井盖永远开着,意味着地狱之门开着。
在井干涸之前,有水,暗淡的水会把这两者隔开,没有人知道水位以下的世界,是不是有泥土;而泥土里,是不是又埋着几千年来的怨恨;或者根本就没有水,没有人知道这里的水域会通往哪去。
死过人的井以及干涸的枯井里总会有些可怕的传说。
而永不停息的悲凉哭声,是我们心底最无辜的悲怆。
11.天台,前无去路的绝境。
恐怖电影里的天台,并没有像《无间道》里的天台那么多的虚妄和叵测的反思。
恐怖片里的天台来得更直观。
前去无路,后有秽物。
这样的地方绝对是恐怖片最喜欢的地方。
因为躲闪无路,所以只能站着、坐着、哆嗦着看着所有一切慢慢地发生。
电影制造一个这样的场景是为了让角色无处可逃,其实也是为了让我们无处可逃。
于是我们也只能站着、坐着、哆嗦着跟着角色一起看着所有的一切慢慢地发生。
漫长的等待和睁眼观望赋予了这个意象惊悚的效果。
纵身跳下的欲望很强烈,可是角色不可能会这样束手就擒,除非被秽物逼至无路或者直接被推下天台。
横坚是一死,为什么不畅快点呢。
当然,畅快的角色选择会让电影的票房和效果显得不那么畅快,所以我们就睁大着眼睛,一起哆嗦吧。
角色们总是会很顽强地说,我不会那么轻易就范的。
12.街道上,别人的喧嚣我自我的惊惶。
《见鬼》Ⅱ曾经制造了一个很不错的场景。
飞奔的女人和喧嚣的街道,只是,没有人能看到她所看到的东西,没有人知道她的担忧的惊惶。
一切的恐怖来源于自身对意象的把握。
看这样的场景的时候我们往往并不担忧,可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假想,这样的场景也同样出色。
如果那个飞奔的人是我们自己的话:我们说什么,没有人会相信;我们看到什么,没有人会看到……可怕的并不是那些看似应该让人害怕的镜头,而仅仅是作为一个人对于孤独的困惑。
由恐怖诱发的孤独。
而这样的孤独和孤军奋战的错觉会助长这种恐怖。
这形成了一种比例式的倒塌性的效果。
此消彼消;此涨彼涨。
如果沉溺于这样的假想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这个意象挺让我感动的。
至少这个意象对于人的心理把握得非常到位。
稍有不慎,我们很容易沉溺其中。
13.眼瞳,残酷和死鱼一样的黑白分明。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话应该不假,因为从一个人的眼睛里可以看到很多东西。
如果这个人是纯洁的孩子,那么这双眼睛一定充满着温情以及祥和。
可是如果这个人是个不圣洁的邪恶孩子,那么,这将会是一双什么样的眼睛呢。
眼睛会欺骗人。
这是一定的,因为当人们开始明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时候,人们也就开始知道如何把自家的窗户妆饰得更漂亮动人。
虽说也许做不到漂亮动人,可是那些阴秽的一切就一定会被掩埋。。
闪动的眼睛总会让人感动。
可是如果在闪动的那瞬间,在温情里突然迸发出来的是一缕残暴和刻毒,或者怨恨,或者虐杀的欲望,或者杀气腾腾的阴秽……这就完全跟温情联想不到一起了。
眼睛基本上也是恐怖电影里经常用到的意象之一。
《双瞳》里的那双眼睛是我印象最深刻的眼睛。
因为两个眼瞳,两个性格,圣洁天真和邪恶残暴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在眼瞳转换的瞬间,可怕的事情总会发生。
这样的眼睛远比两个人以及两双眼睛更渗人。
因为我们不知道这双眼睛什么时候会变成另一双眼睛。
因为不可预知,这双眼睛显得非常可怕。
2007-03-15;丁亥年癸卯月戊申日。
2002年,恐怖悬疑电影《咒怨 | 呪怨》一直不敢看,正好赶上过生日,又长大一岁挑战一下,果然就是像大家说的,真的对身体不好,没事不好看才是极是的。
确实这个封面海报也是威胁了我好多年,为了找个不太可怕的海报发朋友圈,我在百度图片里搜索了一下咒怨。。
我真尼玛后悔。。。。
言归正传,这个电影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人比鬼可怕,还有就是如果没看过TV版的话,电影版看着会比较晕菜 还是需要事先做做功课。。
要不更看不懂了。
从头说起,女志愿者刚要进屋子的时候 那个“踩”到BGM 实在是太出戏了,然后就是在我吃冰激凌的时候看到老太太的那一地翔。。
我。。。
其实刚一开始看的时候这些BGM真的已经让我耸啦。。
唉,胆子小真的没得救啊。。
值得一提的就是这电影里的妹子长得都不错,还都挺温柔,死了好可惜啊,而且死了那么多人也没人调查。
还有一个特别出戏的一点就是 大家都喜欢发愣,感觉就是你瞅啥?
瞅你咋地?
哈哈。
还有音效忽大忽小,也是烦死了,“打嗝”女王伽椰子简直单杀只王,落单必死。
相片黑圆圈那段真的毫无PS痕迹,灵魂P图手啊,还有这杀马特的发型。。
而且这个电影比较会抓住观众的心理,说白了就是玩你,洗澡梗,被窝梗,手缝梗,说实话,当说手缝里能看到鬼的时候,我正在用手缝看。。
我的膝盖好疼。。
好疼。。。
其实就像看《鬼遮眼》的感觉一样,如果日本有这样无法解除的诅咒,我估计整个日本早就死没人了。。。
还有最后那个镜头,好像杨幂。。
---我是害怕的分界线---推荐指数:★★★★(8/10分),也就算是剧场版,但是确实非常的吓人,也很会玩人,但是不推荐大家看了。
如果你够胆,晚上自己一个人,开着环绕立体声看吧。
给你点赞!
我没看懂。。
这到底为了讲什么啊?
那么多鬼都是谁啊,为什么老冒出来啊。
最后看得我都无奈了。
看来智商有限,不适合看鬼片。。
【8.5】1、不得不说,确实恐怖,看的时候后背发凉,一个人在出租屋看的,开着灯,看完觉得电脑桌前黑黢黢的窗户外面有鬼,会突然有个鬼脸贴到窗玻璃上,如果真的出现了,我就给这个电影打满分2、就追求恐怖刺激的人来说,这个电影确实可以。
作为恐怖电影,就单纯恐怖就好了,通过一些剪切手法、突然紧张和异常的背景音乐,就让人欲罢不能3、这个电影降智、作死的行为也有,但是比较自然。
不过如果现实中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敬而远之,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直接拒绝同事不合理的帮忙请求、直接不进屋、直接不上阁楼等等,或者有问题找警察4、适合和男女朋友一起看,心跳加速就像是在吊桥上一样,有吊桥效应5、服化道恐怖,比美国的恐怖,心理上的恐怖,基本上不用串剧情,就是恐怖就得了,没有解释,没有理由,都变成鬼了
披头散发的女人或是短发的小孩,苍白或是惨绿的脸孔,面无表情,眼白上翻,常做蜘蛛般的爬行……日系恐怖片里鬼的造型大抵都是如此,更在日后为亚洲各国的导演们所沿用。
《咒怨》也是走这种模式,但是它有一个很不错的母本,然后将现有的几段故事往这个母本上套,造成的恐怖效果以及剧情的充实程度就都是令人满意的。
这个母本可以认为是大石圭所著的伽倻子的相关故事,电影《咒怨》系列则通过讲述伽倻子一家死后的情节来一点点地渲染凶宅里的咒怨的可怕之处。
影片的叙述方式是杂乱的,整部电影看下来,也许会被一个半小时的场景吓得不轻,但依然搞不懂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往往需要重新感受一次恐怖,将各种细节理清。
不过我个人便没太大兴趣感受第二遍了,不是不敢再看,而是不愿再看。
日系恐怖片的一点让我受不了的地方就是情节推进太慢,以至于这部让很多咒怨迷看得大呼过瘾的电影在我的眼里却显得平淡得叫人难受。
几年前看到海报就让我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孩子本来是单纯可爱的象征,然而在这里确实邪恶灵魂的寄生。
复仇、因果、报应循环,恐怖得画面分分钟让你体会到多行不义必自毙,片中恐怖的场景一点配乐都没有,这一点我是相当服气的,其实看的时候还只是有点感官的刺激,然而看完之后,还是会有些画面在不经意间回到脑中间接轰炸,我觉得这才是真正让人觉得可怕的地方。
这世界太多的事情让人无法解释,比如生死,比如因果,比如报应。
每每恐怖片的元素也混迹于此,剧情雷同,你不用看好像已经知道了大概,来看这种电影在我感觉本身就是来寻求刺激的,无关是非,无关逻辑。
这部电影,用各种叙事手法让我在短短90分钟里,用60分钟在想这是谁、他在干嘛、现在是什么时间,剩下30分钟在想那小屁孩为什么要瞪我。
我一点也不关心伽椰子怎么怎么了,我就想知道怎么才能给这小屁孩了两拳,你瞪嫩叠干啥,反正这楼谁进谁死,有关联的人都死了也就算了,还有人敢进咱也不知道为啥。
咱看完也不知道,为啥那伽椰子非要在阁楼里;为啥那男的都来放油了还非要上楼看看;放油男的女儿和那三个失踪女孩和伽椰子有什么关系;俊雄失踪5年了为啥还能有学籍上学;为啥最后理佳要蒙眼,结果蒙完还是死了,是为了看清楚自己什么死的吗。
看完我全都不知道,等着观众去查点资料帮你圆?
我是来受惊吓的,不是来看推理。
什么玩意一天天的,看嫩叠给你两拳
不是被吓哭,是真的很难过想哭啊,伽椰子有几次掉眼泪的,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
这是她被丈夫杀了装在塑料袋里,影片结尾我是看到有眼泪掉下来的。
这两张是从楼梯上蠕动着爬下来的,爬的时候确实很恐怖,但是我觉得当时她眼睛里是有眼泪的,而且她伸手这个动作我总感觉是在求救,反正当时看的时候本来很害怕的心情看到这几个场景,就不害怕了,反而心酸了起来。
和录像带1并列我心中最佳鬼片。
恐怖,刺激,其实也还在我的承受范围内。
但是当时看完坐到床上,准备发消息给朋友讲观感的时候突然感觉位置下面(床底四周是封起来的)传来奇怪的呼呼声音,像风吹的声音,但节奏感和分贝真的很像这部电影里鬼快要登场的诡异音效。
直接把我吓得不敢动了,发消息让朋友来接我。
那个声音中间停过后来又响起。
我朋友到门口了敲门,我都不敢开(电影里有这个情节),跟她视频确认是本人才开的。
我经常坐在床上那个位置玩手机,以前没怎么听到过这个声音(我对声音不太敏感),后来我也没听到过,甚至晚上还专门去那个位置坐着寻找,也没听懂。
从此咒怨在我这儿是加了buff了。
然后平复心情,暂时不怎么敢一个人看鬼片了,和朋友一起又看了几部,才敢自己一个人在家看录像带2的。
现在已经过了两周,才敢来评论。
希望今天晚上别出现怪声。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七号影库(Theater7)人的怨恨积攒到一定程度,终会爆发出来,一发不可收拾,生为恶人,死为恶鬼。
评分:7.20丨影库榜:127剧 情 简 介理佳(奥菜惠饰)是社区服务院的一名义工。
她被派往一户叫德永的人家去照顾一位老婆婆。
这是一幢阴森的大房子,里面东西乱成一团,随处可见的垃圾。
老婆婆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坐着。
理佳见状,便开始打扫卫生 ,她发现地上有一张被揉成一团的照片。
展开后,是一家三口,只是看不到女主人的脸,那一部分似乎被不知什么人撕去了。
在收拾阁楼的时候,理佳听到壁橱里面好像有声响,可是柜门被人用胶带封着。
理佳思索了一会,还是将胶带撕掉。
打开门后,她发现里面有一只黑猫,更恐怖的是,角落里竟然坐着一个小男孩。
理佳被吓得不清,她急忙跑下楼询问老婆婆,可并没有得到回应。
理佳回想起这个小男孩的样子跟照片里的一模一样。
可是家里没有大人在,老婆婆又不说话,她只能打电话给社区报告。
电话挂断后,理佳准备安排老婆婆入睡,然后自己等德永夫妻回来。
可就在这时,房间里发出一阵奇怪的声音,只见一团黑影向她扑来。
就这样,理佳昏倒在地。
第二天,社区服务院见理佳还没回去,便派人上门查看。
来人进门后,发现老婆婆已经去世,而理佳瘫倒在一旁。
他连忙将理佳叫醒,并报了警。
警方来了之后,发现现场除了老婆婆的尸体外,在阁楼的夹层里还有德永夫妻俩的尸体。
理佳告诉警察,房子里应该还有一个小男孩。
可是警方声称,德永夫妇俩根本就没有孩子,而那张照片上的一家三口早在5年前就已经全部死亡……影 片 浅 析所谓咒怨,就是指怀着强烈怨恨死去的人留下的诅咒,被积蓄在那些死去的人生前所接触过的场所,触碰到诅咒的人丧命后,将会生成新的诅咒,这个系列的影片正是围绕着这个诅咒展开。
没有看过这个系列的朋友想入坑的,我建议从2000年的《咒怨录像带版》两部开始看,然后是2002年的《咒怨剧场版》,和2003年的《咒怨剧场版》第二部。
而其他包含美版咒怨的一些衍生作品,我认为不值得一看。
主流恐怖片有这么几种类型,一种是凭借着暴力、血腥,让人感到反胃,类似《电锯惊魂》系列,这一种在我这恐怖级别是最低的;一种是营造阴森恐怖的氛围,渗入到人的心理,类似《闪灵》,这一种我认为是比较高级的,但并不足以让我做噩梦;还有一种则有鬼魂出现了,类似《鬼影》,这类恐怖片非常吓人,因为它利用人类对未知的想象力,塑造出一个个骇人的形象,如贞子,楚人美等。
不过一般恐怖片在观看过程中都会有喘息的时候,因为大部分的鬼魂,凶手都是有理由出现的,比如他们会针对一些特定人群,或者根本就是复仇,但是《咒怨》这个系列不一样,它的恐怖来源于,影片中所有中诅咒的全部死了,没有例外,且不管你是不是好人,是不是跟这件事有关系,遇到就是死,没有任何希望、反转,这是我认为最恐怖的。
如果你敢一个人半夜关上灯看完这个系列,我敬你是条汉子,我自己可能做不到。
在悬疑片栏目下放上这部电影,一是因为之前有朋友留言,二是大部份恐怖片都是有主悬念在的,除了加以恐怖这个元素外,它本身都可以归属于悬疑片,只是怕吓到胆小的朋友,所以才写的少。
这部文章中的《咒怨》是2002年剧场版第一部,也是非常经典的一部,但是因为与录像带版有所联系,我先简要叙述下之前的剧情简介。
伽椰子从小性格孤僻,暗恋同学小林俊介并写下日记,与丈夫佐伯刚雄结婚后诞下一子佐伯俊雄,其中俊字就是因为曾经暗恋过小林俊介而取的。
因佐伯刚雄想再生一女,而妻子一直怀不上他就去医院检查,医生说他的精子存活率非常低,很难生育。
于是佐伯刚雄怀疑伽椰子有外遇并看到了她的日记,佐伯刚雄大怒,他甚至怀疑佐伯俊雄也非他亲生,于是将妻子杀死尸体裹起来存放在阁楼之上,自己还去小林俊介家杀害了他的妻子和腹中胎儿,而自己在路上被伽椰子的鬼魂杀死。
伽椰子死后产生了极大的怨念,之后凡是进屋之人都会被她伤害,无一例外,包括她暗恋的小林俊介。
《咒怨》的故事就发生在伽椰子死去的五年后,很多人说看不懂,因为导演用了分段式的叙述,且并没有按照时间的顺序。
我根据自己对影片的理解列了几个问题点,以下内容包含剧透,建议看完电影再往下阅读。
影片主线人物死去的顺序:胜也→仁美→远山→理佳→小泉。
其中可以确定的是小泉是最后一个死的,因为远山出现的时候她还是小女孩,且她在世的时候电视里说发现了理佳的尸体,以及她父亲的遗照,而仁美死在理佳晕过去那一天,也就是胜也死后第二天。
胜也的行动线:被佐伯刚雄附身,从他的自言自语中可以看出,其次他还将和美的尸体搬到阁楼,但是佐伯刚雄杀了伽椰子之后也是将尸体丢在阁楼。
被附身后的他偶尔还是有自己意识的,所以他才会让妹妹仁美离开,因为他知道很危险,但之后他还是被伽椰子的鬼魂所杀,因为佐伯刚雄就是死于伽椰子鬼魂之手。
理佳为什么后来才死:导演用佐伯刚雄附身胜也就已经提醒我们,影片中埋了一条暗线,就是鬼魂都是可以附身的,那么理佳没死的原因就是她晕过去的那一刻就已经被伽椰子附身了。
所以俊雄的鬼魂一直跟着她,因为在俊雄的眼里,她就是妈妈,伽椰子也借她的手杀了仁美,就是在被窝里钻出来那一幕,而理佳最后也死于佐伯刚雄的鬼魂之手。
最后还是要建议没有这方面兴趣的朋友完全可以不用看这个系列的电影,因为说实话,这电影除了极度恐怖外没有任何营养,它不讲道理,也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思考,如果真的硬要强加一个主题,那就是恶鬼之所以会成为恶鬼,一定与她生前遭受的不白之冤有很大的关系,凶残的伽椰子不就是她变态的丈夫佐伯刚雄创造出来的吗?
停止欺凌弱者吧,或许人家地上干不过你,地底下就不好说了。
伽椰子:虽然我们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但凡侵犯我领地者,必死无疑!
坚决不能看二遍,心理阴影面积大!
1.非线性叙事(以及不交代前因的留白式处理);2.不再遵循冤有头债有主的杀人逻辑;3.出其不意的恐怖场景(如被窝里,洗澡时摸到的手,镜中的非自己)
看不了几分钟缘由就能猜透,悬念全无,异状出现在角色看不到的背景或局部,人物反应放大且先于视点,以及声音、化妆等常规技巧罢了,女鬼爬来爬去也就那么两下子,单调重复的手法堂而皇之地作用于堆叠的段子。已经做好了被吓死的心理建设,谁想到走神的频次堪比当年的一节高数课。
图解电影,没有恐怖音效了所以小男娃其实有点萌萌的嘛.讲故事的手法很新奇,无差别鬼杀人颠覆了传统的鬼片逻辑.
其实不是很恐怖,难得我特意存了这么久。不是很喜欢这个鬼报复的逻辑,根本就没有逻辑,让人心里恐怖不起来,只有画面和音效带来的瞬间惊悚,对我这种讲求因果报应的人来说毫无吸引力,另外那个女鬼每次爬下来的时候我都想问:亲,你咯的不疼吗?爬的不累吗?
不同地域的鬼怪文化不同,出一个做对比研究遇见鬼的电影还是很有意思的(不知道有没有)自黑一波不安全的和风推拉门演员一些的浮于表面的表演略出戏(抱头、咬手、扶太阳穴、歪头勾唇邪魅一笑)我耳鸣的时候就不扶太阳穴,也不捂耳朵,也不眯眼——因为没用,除非我想让别人知道我耳鸣了。然后会轻微不耐烦。不同人的耳鸣表演没一个表现出自身特色。文艺片暖色场景和惊悚配乐违和摸后颈、被子里、手放眼前看指间间隙、磨砂玻璃
3倍速又重温了一遍,感觉怎么比小时候看更吓人了……故事没头没尾的,完整性比《午夜凶铃》差好多,一惊一乍真心很不友好哈哈哈哈
稀里哗啦,莫名其妙的死人啊,一部只给看过原著小说的人拍的电影
中午看的吓死我了,几段故事都是围绕着那栋不详的房子展开的,小男孩和猫到底有什么关联?捂脸就能逃脱噩运?开头和结尾男主人杀人到底为什么?到结尾都没说个清楚,不过这到底是部成功的恐怖片,它真的把我吓到了囧
电影朴实的摄像和后期制作手法营造的气氛确实够吓人,倒是电影压缩的时间太短,故事根本讲不来,剧情杂乱,甚至是毫无头绪,等看完这个系列再吐嘈它的剧情吧,
对没下巴和4444444444444印象忒深刻
新闻报导般的片段式情节还原事件的前因后果。当人们害怕时可能会躲到被窝里,但是在这里,在被窝的深渊里依然无处可藏……
一群人看一时爽,一个人时火葬场
真没传说中那么吓人。一边看一边念:“再不吓人,就睡着啦”不过那个鬼钻被窝的桥段还是很经典的
如果把电视剧拍得如同电影,那就是功力,但是如果把电影搞得像电视剧,按照行话,叫做电视电影,那就完全是资金短缺的实验作品。总之,不要以为偶尔让鬼露个头发或者铺陈点气氛吓吓观众就叫恐怖片,恐怖片也应有思考余地,至少,看完此片我思考了导演如何拍到如此之烂。思考结果是,为了顺利推出续集。
挺一般,看的没兴趣-。-不过女人都好漂亮口牙
最近智商低下,没看明白因果
高三补习时,众人围观,两个月睡不着觉
如今回头再看曾经留下阴影的苍白脸色小孩已经不觉恐怖,洗澡时后脑多出的一只手、吃饭时桌下多出个小孩、睡觉时房间里多出一群黑猫~仔细想想不过都是多出了些什么,然而生活里最可怕的却是突然就少了什么。电影其实就是几个恐怖故事集锦拼贴,再通过凶宅关联,除了最后一个故事call back回第一个故事主角喜获伽椰子亲身体验外,受限于体量其他线索并没有交代很清楚。而怨灵复仇不同于中式冤有头债有主,主打就是一个无差别攻击,但是对于单身死宅来说,被窝里钻出个伽椰子还是大自然的馈赠,只怪伽椰子太美,兄弟是真的渴了~
这辈子也没有想到我有勇气看这个鬼片的一天。而更没有想到的是,我居然会觉得它过誉了。大学时吓死我的恐怖片是鬼娃娃花子,剧情我基本上不记得了。但是记得并么有想象中那么害怕但是一个星期都睡不好觉,闭眼就是鬼脸。当时的幻想能力太强了。现在咒怨吓不到我也是因为我内心接受了神鬼之说,反而觉得即使有又如何。但是我比较纳闷的是,在当年那些看过那么多恐怖片的人为什么会被它吓尿了呢?有点匪夷所思。午夜凶铃还不敢挑战,造型于我,是真的有点惊恐,一张一直没有看到的脸是未知的恐惧。恐怖片我还是没有那么大的勇气,但是确实也不再是我的禁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