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注意到凯特布兰切特在里面穿的美死了吗,那柔软的丝质衬衣,那温暖的羊绒开衫,那焦糖一般化开的整体服装色调,配上她金色卷曲蓬松的短发,哦说正经的,我认为这部片子拍的太早了,这种题材只有在当事件有定论的时候再拍才不会遭到诟病,尽管我百分百相信布什绝对逃兵役了,这是他干得出来的事儿。
很多人认为此片将主角洗太白,我觉得这么说不合适,因为这毕竟是以主角视角为角度拍摄的影片,所有有争议的事件都是罗生门,每个人会得出不同的观点,这也是因此我说应该在盖棺定论后再拍此片的原因。
当然,就算从主角视角看整个事情,这也是一次有点急迫的操作,其实节目制作过程中有很多操作上的漏洞,如果较真的话,制作组并不能免责。
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这些漏洞上。
美国相比起欧洲是个极其右的国家,尤其是近些年愈演愈烈。
本片其实就很好的呼应了这点。
不论其他,只就电影本身而言,很对我胃口,过程中一直揪心紧随剧情,而凯特与她父亲那段,仅仅一句“dad,please stop”就让我潸然泪下,所以其实我很喜欢。
但,仍然,拍太早,造成遗憾太多。
Our story was about whether Bush fulfilled his service. Nobody wants to talk about that. They wanna talk about fonts and forgeries and conspiracy theories. Because that's what people do these days if they don't like a story. They point and scream. They question your politics, your objectivity. Hell, your basic humanity. And they hope to God the truth gets lost in the scrum. And when it is finally over and they have kicked and shouted so loud. We can't even remember what the point was.
整整大半年,凯特女王《卡罗尔》的强势表现导致这部《真相》鲜有人问津,虽说女王+罗伯特雷德福的演员阵容给演技上了双保险,然而一部电影并不是只要主演够强悍就ok,跟刚刚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同题材电影《聚焦》相比,合理性、紧凑性和节奏感还是差了一些。
《聚焦》并没有绝对的主角,是一部群像电影,影片朴实低调不炫技,但是那种暗涌的力量还是让人随时想为新闻事业献身。
而《真相》凯特是绝对主角,塑造的Mary正是本片改编原著的作者,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Mary的观点是否客观?
因为本片一直在表达它(她)的“客观”,整个观影过程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而在我看来CBS简直狗咬狗一嘴毛。
节奏方面,前二十分钟有点浮,而后渐入佳境。
演技方面,前二十分钟也是浮,除了凯特其他人也没有太多发挥的余地,而后巡视组对质戏的慌张、坚强、隐忍、爆发演技好到爆炸,跟丹的几次情绪变化,如父女般的情感流露极为自然,凯特的嘴角和发丝都是戏。
两片导演都身兼编剧、导演二职,聚焦为原创剧本,真相为改编剧本且导演首执导筒,高下可见。
在美国大选魔幻事件频现的当下刷到这部片子,还挺有感触的。
虽然小布什比起川普真的算是个decent person了,但是看到快结尾时,审查组老大问女主角有没有可能你口中的享有特权的年轻人就是靠自己的能力进入国家警卫队的呢?
我跟女主完全一致的想法:NO,尽管作为一个普罗大众即使再酸柠檬也得承认这个世界上出身优越的人里有靠自己的努力变得更优秀的人,但我真不认为小布什是其中一员。
当年他退任时超多学者认为他是失败的总统,不过跟大统领比起来,我竟然还怀念起小树丛用脸接笔、躲鞋、听到911消息后懵懂表情的画面了……另外,十几年前的记者等相关从业人员需要认真详实地调查确认,媒体承担着尊重新闻事实和维护正义的责任,挖掘真相过程中的瑕疵都会被放大。
反观被自媒体逐渐影响的当下,一条新闻不经过几个反转都不正常,越来越多为吸引眼球而编造的故事消耗着大众的热情,但愿未来至少还能有几家权威媒体机构能保持传统不被裹挟吧。
P. S. 片中让人觉得温情的一幕是尽管女主角之前忙于工作,夫妻感情趋于紧张,但当她面临困境时无需求助,她的丈夫会站出来保护她、支持她~
影片余下部分显得更有沉思气质,另有一种更具深度的有趣。
当事情崩溃之时,范德比尔特揭示了记者们的自身政治信条(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自以为的)会如何潜隐地影响他们对新闻素材的裁剪。
他也成功展现了在一个变动不居的数字化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调查行业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与传统时期的那种慢工出细活、经过反复核实的作坊式制作方式不同,如今新闻聚合平台被视为更优的模式。
影片的讽刺无处不在女主一度沉沦不愿意配合内部调查。
丈夫要求她fight, “Yes,the system is rigged but you have to fight, you have make your case...” 于是她振作起来开始应对。
然而内部调查的结果并不重要,没政治倾向的结论也并不影响女主被解雇和其他相关人员被劝退。
十几个西装革履的人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得出女主没有政治倾向的结论。
而这个结论什么都不是。
借主演们的台词,影片直接嘲讽其他电视台报道他们的新闻,而不自己去挖掘新闻。
同时借由线人的妻子的台词,也讽刺了女主为电视台的压力下为了保全自己,没有信守承诺,保护自己的线人。
而关于报道故事的真相,女主最后的呈现慷慨激昂,她相信她的故事是真的。
但是作为一个记者,她需要去证实这个故事,每一条消息来源,和每一个线索。
the burdens of prove is on her. 而她没有做到。
内部调查的人问她,你认为有没有可能性仅仅只是可能性,一些privileged 的年轻人进是因为自己优秀而进去了国民警卫队呢?
女主沉吟半晌,说, no sir, I don’t think so.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问问大家,DO U THINK SO?
一个真相 电影中所描述的事件另一个真相 电影承认了mary潜意识里的偏见新闻专业要求客观 但人所做的事情一定带着主观 难得的是电影没有为了塑造一个完美的记者而失去了客观 它也反映出了mary在整个事件里的缺陷和政治偏见 不偏不倚 难能可贵 很惊喜........................
真相就是真相被掩盖,记者悻然离开。
真相是最初的核心问题被模糊焦点,真相是坚信自己客观正义的记者也可能有内心自己可能都未察觉的偏向。
真相是大众越来越容易被带偏,容易被引导。
真相是权力利益之下的挣扎太难,有人选择妥协,有人不妥协也掀不起波浪。
真相是不一定是典型美国英雄主义那样最后能反败为胜,而是全军覆没,还被人嫌弃。
很有意思的名字
看到最后不知道真相是什么....当女主、Dan和同事在酒吧说着“courage”的笑话时,大家是意气风发的!
在找证人、查线索、拿证据时,大家似乎直接是结论导向,调查组的人也以怀疑政治倾向或偏见导致的失真为由开展调查和质疑,咄咄逼人,而被调查的人却也再也拿不出证据证明,大家聚焦点也早已被转移,都不重要了,仿佛蚍蜉撼树,等大选之后,遣散众人,投石问路,石沉大海已......
They point and scream. They question your politics, your objectivity, your basic humanity. And they hope to god the truth gets lost in the scrum. And when it is finally over and they have kicked and shouted so loud we can't even remember what the point was.
影片立场有失偏颇
新闻的真相就是,你不能有任何一丝丝的漏洞,不然那会成为整条船淹没的第一道裂痕。新闻调查片很难拍的让人2个小时都注意力极度集中,但往往这类影片信息量又多的惊人。凯特的演技公认毋庸置疑,但仍会觉得蓝色茉莉才是她那么多年的最佳表演。
节奏很快,工工整整的,但吸引人的部分不多,大魔王演技太绝了。
与spotlight同类 ,写的是记者揭露真相故事,但是却与spotlight正相反的结果,后者是成功和荣誉,这部片子却是失败和“屠龙”失败的悲惨。但是无论如何 ,那种坚持到底的精神,和揭露真相的勇气都是一样的,支持!!
看不进去
2.5,越後面越走調,2015.03.07@林園
Emmm冲着大魔王来的,可是这个题材真的调不起兴趣。既然记者有权利提问,那么公众也有权利对记者提问,凭啥别人提问你你就一副被迫害的样子呢…
新闻主义的死亡从stop asking questions开始。
大魔王演技真是逆天。关于新闻理想,到最后,没有人关心what the point was.
没看过因为伊丽莎白太丑了还很多孝子说她漂亮是不是没见过b😅
我甚至觉得这比《聚焦》更好
剧本不错可惜了制作粗糙
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我放弃。
记者 也是我从小当作过理想的 然而到今天才突然发现我从来没有质疑一切的条件反射 我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经历让我成为一个容易信任和肯定的人 按照缺什么想什么的规律 就对这类人群十分向往与崇拜 好在我也算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改变世界的方式 还可以继续对我做不到的保持崇高敬意
我没看懂啊
其实影片的节奏还行,但有些地方台煽台电视剧了,编导也是非常地以凯特女王饰演的Mary Mapes为主导,反倒缺乏客观性,让观者被动地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不过说到表演,凯特女王这次可以打9分。
有点儿长,中间偏后可以稍微剪短。女神演的太好了。
借着美国大选题材的跟风剧,目的性太强
整体比较散不够紧凑张力也不足,尤其后半段感觉收不住。导演拍得太实在,这或许也是传记类影片不可避免的问题。大魔王台词超多,太考验台词功底,写实性的表现更突显了大魔王精彩的表演,尤其最后一场在会议室对问的戏太棒!只是电影最终留给人们思考的比较泛善可陈,或许身处新闻行业的人们更有感触。
不能不想起“Up Close & Personal-1996”,女主换了人,男女主的关系也从情人变成“父女”,最感动的一刻应该是Mary Mapes在电话里把Dan说成了Dad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