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是命中注定要在一起的.当一切都看似偶然的时候,其实那已是定数.老师选择正行当守恒的"小天使",来帮助监督这个调皮小孩,他们的命运就如此被连在了一起.“一直到现在,我还是会想,如果当时的我,能勇敢的跟老师说我不愿意,那么现在的我,到底会多得到什么,或失去什么呢?"如果,如果有那个"老师,我不愿意."可能,他会继续做一个好孩子,老师表扬,同学羡慕;可能,他会考上最好的大学,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能,他会和一个漂亮的女孩在一起,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可能,他会爱上一个男孩,面对世俗的眼光... 总之,他的生活与面前这个会给他带来小麻烦又给他的生活带来色彩的男孩,这个不声不响闯入他心房的男孩无关.他们只是两颗距离最远的星球,正行会围绕另外一颗恒星,而守恒则会习惯其他行星在他周围打转.可那只是如果.所有的如果都是想象,都是我们在生活只有一种可能性的情况下为了使生命更丰富的一种自欺欺人.终究是发生了,这就已经是上天的安排.于是守恒在正行默许当他的"小天使"的时候就成为了正行的行星.从此,他们有了最近的距离,也有了最远的距离.也许正行也忘了究竟是什么时候自己的心被守恒悄悄占据,开始于儿时的友谊,一直陪伴着他们进入少年时代,而单纯的朋友关系在形影不离的陪伴中开始变得模糊和暧昧,他们把生活中的最大部分的情感交付给了对方,那是一种融进彼此生命里的情感.正行是那么敏感的孩子,他小心翼翼地掩饰着自己的感情,惟恐泄露一丝一毫而导致他们关系的疏远.他会在图书馆里翻<论性别>,会在与彗嘉将要亲密时猛然抽身,会在半夜守恒睡着时凝望他的脸.就一直这么默默地喜欢,一直这么两个人呆在一起,一开始,正行是这么想的.感觉上守恒一直都是个孩子,简单,任性.小时侯的他不是个好孩子,没有小朋友愿意和他在一起玩,正行的出现,就像他生命里的一道阳光,这个寂寞的小孩终于有个伴了.他像个孩子一样地依赖正行,他会在正行没在篮球场边看他打球时失手,会在正行与女孩谈笑时恍惚失神,会在听说正行说"我们班上有个女孩还不错"时黯然低头.他从来不会想太多,他太习惯正行在他身边,想要霸占正行为自己一人所有.可能他对正行的感情连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吧.他只想正行永远在他身边.在后来正行得知守恒与彗嘉在一起,伤心地跑开时,他用身体占有正行来挽留他.没有彗嘉,他们两个也许会暂时相安无事,但不代表会一直平静下去,窗户纸总有一天会捅破.行星与恒星之间介入了彗星,情况于是变得混乱起来.这湖平静的水终因一个女孩泛起波澜.最后,守恒占有正行以此留他在身边,正行也终于说出了"我是真的喜欢你",可得到的却是一个摸棱两可的答案:"我们永远都是最好的朋友".影片结尾的海边,正行哭了,不知是喜是悲.也许这才是最好的答案,当他们对彼此坦诚之后,他们会以一种最自然的方式继续在一起,不管是以哪种关系的名义.同时那些属于敏感的青春的一切懵懂和猜测也结束了.有时候我们距离咫尺,却有着一光年的距离,那隔着的,是我们不愿向任何人提起的秘密.而那些隐忍和孤独都会在之后烟消云散,或者,成为你心底永远不去触及的柔软之地..
想看這部電影,不為什么,是那個美麗的名字吸引了我,盛夏光年,Eternal Summer,永恒的夏天,永遠的青春年華,和那美好的愛情。
某天,在網上看到了關于這部影片的介紹,盛夏光年,很好的名字。
几張不錯的劇照,學校制服後面洋溢著濃濃的青春氣息,後來知道,那可是鼎鼎大名的香港攝影師,王家衛的御用攝影師,夏永康設計的,大師的作品就是不同凡響。
而后不久,知道主題曲出來了,五月天阿信的作品,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歌詞寫得非常的出色,有着青春的張揚和執著,在阿信特別的聲綫的演繹下,校園搖滾復活了。
這是本片的一大亮點。
劇情介紹:我想 每个人 生来就不应该孤独!
勇敢去愛正行和守恒是镇上小学里的同班同学,正行是班长,但守恒却是令人头痛的坏小孩,一天到晚惹麻烦。
某天,到臺北市立天文馆户外教学,也同时转来一位女同学──佳慧。
佳慧爸妈离婚,跟着妈妈不情不愿转学到乡下,心情已经够糟,却又在参观途中,因为守恒的恶作剧,而扑倒、弄坏了天文馆里的模型。
出了这么大的糗,让她中途从参观途中离开,再也不肯回到班上。
佳慧也就因此只做了正行和守恒一天的同学。
然而,这件事却从深深烙印在他们三人心里。
因为这件事,守恒被医生判定为过动儿。
在深入了解守恒调皮捣蛋的原因其来有自后,老师派正行去帮忙守恒适应校园生活。
正行原本不情不愿,但在帮助守恒走进学习正轨的过程中,却开启了两个陌生心灵、两个差异极大的世界的交流,正行反而因此更加了解守恒稀奇古怪的世界,打开他本来被规范得好好的乖宝宝世界,一个好学生和一个坏孩子,成了好朋友。
高中时代,在正行的影响之下,加上体育成绩优异,守恒也考上跟正行一样的高中,并且度过了令人头痛的阶段,长成一个帅气的青少年。
正行仍是那么优异斯文,在校刊社还认识了一个女性的好朋友──惠嘉,两人间似乎有着淡淡的情愫。
但也就在此同时,正行发现他自己对守恒,也开始有了超越好朋友的情份。
在一次正行与惠嘉相约上臺北西门町玩的过程中,惠嘉发现了正行的秘密,但她也答应帮正行保守,永不泄露出去。
正行害怕面对自己身体里可能的真相,于是开始躲着守恒,再也不去篮球场上看守恒打球了。
守恒遍寻不着正行,却发现惠嘉出现在球场上。
惠嘉因为发现正行的秘密,也对正行喜欢的对象,产生了无限好奇。
三个人之间微妙的友情、爱情关系,开始产生微妙的倾斜。
联考前夕,一场影响守恒是否能考上大学的关键球赛。
仅管守恒期盼正行来为他加油,但正行终究选择了缺席,独自一人自我放逐来到他曾和惠嘉一起来过的西门町。
倒是惠嘉来到球场,看守恒打球,就在这一晚,守恒和惠嘉有了第一次的交谈,彼此间也产生了异性间的好感。
心绪烦乱让正行在联考中失常,却也因此和守恒又同在一间大学里就读,并一边在南陽街补习班里准备重考。
如愿考上理想大学的惠嘉,则正式和守恒成了一对男女朋友,但守恒还是三不五时拉着正行去做任何事,守恒并未察觉不知不觉中他对正行其实已经有了很深的依赖。
921大地震当晚,在正行住处,一阵天摇地动之后,守恒终于隐隐感觉正行对他的保护和友情,有着超乎一般的浓度。
但不久之后,正行就在守恒的手机里,发现守恒和惠嘉在一起的事实,因而对两人瞒着他这件事不能谅解,自弃地想逃离这一切。
守恒为了挽回他和正行哥儿们的友情,竟向惠嘉提出分手。
惠嘉难过之余,仍守着正行的秘密,不轻易说出。
正行对惠嘉这位有义气的朋友产生了更多的怜惜,却也更加不知道三人间难解的情感关系该如何收束。
趁着大学第一学期结束,寒假刚开始的时候,三人一起进行了一趟前往海边的旅行,那是守恒的爸爸在他小时候买来预备开发为游乐园的预定地,只是因为泡沫经济,从未完成,就荒废了。
三人在宽阔的海边,说出了各自深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原来,惠嘉就是小时候的佳慧。
这些秘密与揭露,又将带他们前往何方呢?
三人就这样在海边度过了告别轻涩前最后一段青春时光。
(摘自影片官網)同名主題麯:我骄傲的破坏 我痛恨的平凡 才想起那些是我最爱 让盛夏去贪玩 把残酷的未来 狂放到光年外 而现在 放弃规则 放纵去爱 放肆自己 放空未来 我不转弯 我不转弯 我不转弯 我不转弯 让定律更简单 让秩序更混乱 这样的青春我才喜欢 让盛夏去贪玩 把残酷的未来 狂放到光年外 而现在 放弃规则 放纵去爱 放肆自己 放空未来 我不转弯 我不转弯 我不转弯 我不转弯 我要 我疯 我要 我爱 就是 我要 我疯 我要 我爱 现在 一万首的mp3 一万次疯狂的爱 灭不了一个渺小的孤单 我要 我疯 我要 我爱 就是 我要 我疯 我要 我爱 现在 盛夏的一场狂欢 来到了光年之外 长大难道是人必经的溃烂 放弃规则 放纵去爱 放肆自己 放空未来 我不转弯 我不转弯 我不转弯 我不转弯PS:本片獲邀參加今年的釜山電影節。
影片今年10月13日在臺灣各大影院上映,而出于宣傳,發行公司準備了一系列的活動,讓觀衆們參與互動,如与Hitoradio合辦的為主題曲創作歌詞,制服(校服)party等。
歌曲试听及海报参看: http://blog.sina.com.cn/u/1191895630PS:好消息,《盛夏光年》入圍今年臺灣金馬獎四個獎項,分別是:最佳男配角(張孝全)、最佳新縯員(張孝全、張睿家)、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盛夏光年》詞曲唱:五月天阿信)
余守恒,我们暂时还是不要见面了吧~~ 大海,天空,沙滩,我最近很难过 我最近很难过,你根本不知道我很难过,我不敢跟你见面,我不敢跟你通电话,我不敢想你。
因为每次温柔的甜蜜之后就是无限的伤感于无奈。
为什么我们不能手牵手走在大街上,为什么我们总得找个僻静的角落甜言蜜语。
我不知道该责怪社会不够包容,还是该责怪自己没有勇气,总之我很害怕这样的感情,它让我迷恋,可是我却不敢面对。
他拥有炙热的火焰,他拥有天使的面孔,我如此倾慕却欲言又止,我把这些都藏在心里面,心被灼得很疼。
我无法面对两个自己,每天都在演戏,我很累,精神都快垮掉了。
我在想是不是有些人注定就是孤独,没有理由的孤独?
正如有些人生来就没有听力一般,上帝总是会制造各种各样的残次品。
我。
生来就配不上爱情。
我还是奢望过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的,可是越想我就越悲伤,悲伤到找不到自己。
感觉像是吸食毒品,沉迷于五光十色的迷幻,一旦醒来,心就像被掏空了一样,连一阵风都没有。
我是这么的伤心,伤心得快要哭出来了,我想我们还是不要见面了吧,你终究还是会离开,同样,我终究也还是会离开,只是早晚的问题,相忘于江湖未尝不是最完美的结局
看完了。
看完了我潜意识里的夏天。
那些汗水,泪水,潮水。
它们在电影里,在屏幕上再现着,闪烁着。
场景:画面开始了。
纯真无瑕的童年时光。
开头读课文的场景,我的小学时光,那时读书我们一群小孩都是一个字读出口来就拖啊拖啊,像唱着优美的,拥有四个音符的歌一样.老师无数次纠正,也固执我们的习惯。
还有报分数去领卷子,是让我们最刻骨铭心的事情.分数是学生的命根,从小这种观念就是根深蒂固。
分数出来前一直都是心惊胆战,或者默默祈祷,期望自己不要是太差的一员,也祈求自己能得个第一或者前几名.剧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个男主人公的日久生情。
美丽,虚幻又飘忽。
第50分钟的试探更是让人屏住呼吸。
心痛到纠结,这种情绪一直延续到海边的爆发。
台湾电影的风格真是美好又华丽每部片子都有夏天的痕迹有人说那是LOMO的风格。
失真,却润眼。
心里不断悸动,并且无限向往之。
里面有5月天的《拥抱》3年前我就看过一篇乐评,说这首歌描述的是同志的爱情。
荷花啊,月光啊,还有一些缠绵的细节。
总之就是有《孽子》里面的一些场景的细节描述。
用到这部电影里不知道是不是刻意为之。
总体来说,这部片子还是有些做作,不自然。
特别是情节、台词之类的。
举例子,余在后半部分说不告诉康关于自己的恋情是为了不影响他学习,但是天天还拉他出来吃饭跑出来晃陪练篮球等,不是影响学习吗一些别的地方也很牵强,不自然整体来说就是空空荡荡,没有连贯性和相关性。
导演把握的不太好,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特别是在看了被删剪掉的内容之后。
那段床戏更是莫名其妙.赚眼球靠无谓的"色",真是一种变形的败笔.如果不在乎这些,画面设计、演员的表演还有音乐都是有值得赞赏的。
与《蓝色大门》做比较就不必了。
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
日本台湾的很多影视作品都能让我有深深的感慨,住在能随时看见海的地方真好。
《盛夏光年》,很早以前看过介绍,忘了那时为什么没看。
在朋友的电脑上看到有,于是,拷完《两小无猜》,就随手也拷了。
看完后终于想起来,当初虽然这部片子评价还行,但因为是男同片,就有点意兴阑珊。
就如同我知道《蓝宇》是部好电影,下载后点看了几个镜头,觉得还蛮恶的,就给删了。
之前有整片看完的有床戏的男同电影应该只有《春光乍泄》吧,在那段迷王家卫的日子里。
忘了《断臂山》《王的男人》里是否有床戏了。
《霸王别姬》?
隐晦得都能在国内公映了,绝对清白干净。
话说除了很久没看男同电影,同样的,也很久没看纯纯的电影了。
《两小无猜》应该不算咯,它的纯纯心照不宣地隐藏在那些天马行空的疯疯后面,自然是我比较钟爱的类型。
有些很老套的桥段,表演当然也无法和梁张相提并论,尤其是女男一角,导演绝对是让他从骨子里往哀怨女人来诠释,很脸谱很单薄很没有层次感,而且很多时候那副噘着“性感”厚嘴唇的纠结模样还真是让我蛮想吐的。
男男的突然转型也很无厘头,之前的铺垫以及之后的呼应都只能让我理解他的孤独,他对唯一好友的珍爱,那,与女男的春宵一度就只是为了安抚女男既而继续友情?
非常没有说服力。
我只能把这段床戏看做是为了床戏而床戏了。
(后来上网翻了些影评,居然有达人就这段床戏给出了N种解释,看来应该是我不了BL微妙的心理了。
)相对来讲,唯有纯女让我比较认可,全片仅有的两处让我心动了的段子也都和她有关。
一个是在翘课的台北,对着城市夜空声嘶力竭的一声狂吼,还未意识到自己真正取向的女男犹豫了一下,跟着一声狂吼。
我不由得想到了《机器人之恋》,呵呵,在你想疯的时候,有人毫无保留的陪你疯,确实是颇能让人心里暖暖,眼角湿湿的。
另外一个是在女男家中,纯女坐在床沿静静地聆听昨夜与女男翻云覆雨后的男男的独白,这段多少有点在赚眼泪,不过,在纯女潸然泪下的时候,我确实多少还是为她错综复杂的感受小小地悸动了一下。
当男男说出那句颇不符合他性格的“台北很难看到海”,基本就预示着这故事八成是要在海边收尾了。
呵呵,日本台湾这些小岛导演的通病,这个陈正道也没有例外,浓浓的看海情结。
好吧,我承认,我很爱这情结,也让我再次感慨一下,住在能随时看见海的地方,真好。
前几日看完时,约莫想写些评论的,但是脑海中只是零零碎碎的片段,还有揪心的痛,打出来的话,只有几个词,连不成句子,看看别人精彩的评论,于是便停笔作罢。
后来便是论文答辩,CPA拿书,于是以为自己忘了,别了看这部片子的心痛。
刚才,千千静听里又响起了那首盛夏光年,才发现心又突然揪起来,闷闷的,像被捂着,出不了气。
原来这部片子的影响还没有过。
把千千静听设置为单曲播放,开始一遍一遍地听“放弃规则,放肆去爱;放肆自己,放空未来;我不转弯,我不转弯,我不转弯-!
”不管是同性的爱,还是异性的爱,剧中的那三个男女,就如同世人一样,被不停得折磨着,即使最后谁都不能如愿,谁都不愿伤害对方,但是事实无法改变。
是直的,不会因为你对他好,特别的好,他就会转弯,即使他非常非常依赖你,没有你不行,但那也不是爱情,那是一种习惯了的,害怕失去的依赖感,即使他最后害怕你离开他,而选择419,选择一夜的变弯;是弯的,他也不会为你变直,即使你跟他最好的朋友做了情侣,他的心也并没有离你近些。
同志爱上直人,直人爱上同志,都是无望的爱,即使他愿意跟你在一起,也是怜悯你,他被感动了,而不是爱上了。
说起来很可怜片中的三位主角,但是其实看看自己,看看很多人,不也是像他们一样呢,有的只是无望的爱,要么选择爱自己的,要么选择自己爱的,即使“放弃规则,放肆去爱”,又能如何呢,多幸运的人才能碰见同波长的人呢,大多最后只能靠着感动别人或者被别人感动恋爱,结婚,生子了。
那些被“友谊”两个字轻易模糊渲染掉的爱情。
那些以为只要不跨越就可以维持平行线般安全关系的心情。
那些只有微笑才看得见的伤痛。
那些他永远无法给予的感情。
那些一句好朋友就带过的曾经。
他在他身边。
他看不见。
谁在谁身边。
谁看不见。
总觉得一切的开端是余守恒假装没有听到的二选一问题。
看到这段心里骂了他一千遍孬种。
如果那个问题给出了答案,所有的结局,也就真的一清二楚了吧。
如果他选他。
那么很好暧昧结束了。
如果他选她。
那么很好暧昧也结束了。
可是他假装什么都没有听到。
而且在他离开的时候还可以理直气壮的质问说,“你到底要怎样”。
而他终于给出答案说“我从来都没有自愿要做你朋友”。
如果他没有介入过他的人生,如果不是小时候老师要他帮助后进同学,他应该还是做他的好孩子优等生。
其实没有他的人生,是不是更好过。
可是人生终于不能重来。
在偏离轨道以后所有人都会不自觉的越走越远。
很好。
酒后乱性。
总觉得余守恒不过是做了自以为可以留下康正行的事情。
却不曾想过,脱离友谊的保护色他们要以什么样的身份继续相对。
康正行留言给嘉惠说,“不管发生什么,你们都要好好的在一起。
”而余守恒会对嘉惠说,我不能失去你们两个中的任何一个。
什么都变了。
什么都变了。
豆瓣上有人的评论说。
其实爱情就是这样,一场心甘情愿,一场命中注定。
余守恒一如既往的朋友到底。
上床之后可以继续说“你真的是我最好的朋友”,去tm的狗屁朋友。
而他皱眉流泪的看着他。
听他对关系定位。
不说话。
剧终。
阿信的声音破裂的唱着“我不转弯”。
可是一切都结束了。
都结束了。
他们的爱情是一场劫难。
三个人的纠缠不清。
那些分不清到底是寂寞或者迷恋还是爱情的情绪,把所有人误导到最后的死局中。
记得有人玩笑般说起盛夏。
说看海报的时候会以为是普通的三角恋。
但是殊不知,确实是三角恋,确是一个男人在一个女人和另一个男人直接之间徘徊的故事。
可是盛夏又不能就这样被定义。
其实,《盛夏光年》,不过就是一个盛夏,一段光年。
而那个流光溢彩的夏天过去,一切也都结束了。
所谓eternal summer的译名,也不过就是说说而已吧。
这样的夏天,怎么可能成为永恒。
既然过去,那就让它过去罢。
其实更爱剧本版的ending。
海边,两个少年互相依偎着,微笑。
剧终。
而那样的瞬间,盛夏终于延续光年。
余守恒:你有种和人家上床,却没种承认喜欢他,太孬了吧。
人家鼓起多大勇气跟你表白,正经八百地,声情并茂地,你不回应就算了,还故意吊人胃口,康正行都转身走了,你又忽然叫住,说什么你也有个秘密,你看清楚没有,从他眼里分明流露出一种光线,那光线叫做希望,你懂不?
结果你说了一堆有的没的,还那么大嗓门吼了一句,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朋友!!
好吧,如果我是康正行,我可以自行YY一下,因为我表白前说了嘛,“接下来这个秘密,也许你听了就不想跟我做朋友”,你听了,你知道我喜欢你了,还执意做我朋友,你如此执着地对我不离不弃,我勉强就当成你也喜欢我吧,何况你跟我床上还蛮搭调的。
可惜啊,我不是康正行,康正行比较没种,他听了你的话就断定自己被out了,接下来他估计会找个地方猫起来,哭个昏天黑地,肝肠寸断,这个时候你肯定满世界找他,然后你们在某处相遇,空白十秒,然后紧紧相拥,然后你把他扑倒在地,蹂躏一场,拍拍土说,你真的是我最好的朋友!
他又伤心地泪奔而去,你又追,然后再跑再追,然后就拍不完了哎。
所以电影在那里打住,是明智的,导演一定是发现趋势不对,赶紧撤摊,来不及收拾了就遮块大布,上书:开放式结尾!
你说你,余守恒,全世界多少女人,比你笨的有的是,非招这么一个不好惹的。
这姑娘,高中就抓着男生去开房,教人家怎么做爱,猛啊。
更猛的是,她很快就判断出康正行的性取向,然后立刻勾搭了你。
我把她对你的挑逗看成纯属裹乱的行为,就算她有七分喜欢你,那她对康正行呢?
她好歹为他痛哭一把,明确了那是失恋,喜欢他至少也是八分吧。
所以,她在更喜欢康正行却得不到他的前提下,退而求其次,委身于你,骑驴看骡子,这样一石二鸟之计,真让我大呼过瘾。
而你傻了吧叽的还真以为自己喜欢她呀?
其实你是错认为康正行喜欢她,所以你爱鸟及鸟了,这个女人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你本来清晰的情感路线,混淆了你的判断,以至于你真正喜欢的男人问你,选她还是选我时,你懵了,你完全搞不清楚,你想你们三个是掰不开的花卷儿,裹在一起挺好的。
其实,有这个女人什么事啊?
趁早撂一边儿,哪凉快哪栽去,她肯定能生根发芽,立即找棵树攀上。
好,这下就剩你们两个了,你单身,他也单身,你们在一起可以做哥们,也可以做情侣,或者两个都做,本来同性爱发展的始初就是同性友情,只是后来这友情的概念被社会抛弃了,所以你们爱怎么着怎么着,没人管得着,你可以楼着他说,你是我最爱的人,也可以拍他肩膀说,嗯,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这个时候我就不会锤你了,因为我相信你是神志清醒的,而不是大脑错乱后随机滚出的字符。
总之,余守恒,你想理清自己的感情,就得把多余的横枝乱杈剪掉,能扔多远扔多远,然后再看看眼前,是不是你朝思暮想的,是的话就别左顾右盼了,赶紧压好!
不是的话就不是吧,那就是我说错了,白让你剪了那堆杈子。
其实,你喜欢谁关我啥事?
我看我是知心大姐当惯了,走到哪里都爱管闲事,我还是收拾收拾,洗菜做饭去吧。
最后海边的那一幕守恒对正行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真的觉得这是对于守恒来说最真挚的爱的告白,而不是一张朋友卡。
当然从正行的角度来说,可能没有比这句话更让人伤感的了。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真的太困难了。
很多人说守恒的感情是在友谊和爱情里徘徊这一点,我认为守恒其实根本就没有理解爱情。
他回忆说当他想起一个人的操场,现在还有些怕那种感觉。
守恒根本就没有长大,这一点,原作里最明显,其实电影里面想处理却没有处理好。
电影里,结局守恒躺在床上说人长大了会变那些话,而摘录原作里的结局:「你知道我第一次来台北,是什么时候吗?
」 「嗯?
」惠嘉轻声。
「是我小学的时候,四年级的户外教学,到市立天文馆。
如果不是因为那天的户外教学,我就不会和正行变成一辈子的好朋友了……」守恒继续说,说那天他很皮,一直拉一个刚转学来的女生的头发,一直拉一直拉,那个女生非常生气,她突然转过头来,要打他,但她突然就失去平衡,整个人往后仰,摔在他们全班正在参观的太阳系的模型上。
守恒说他知道他闯大祸了,学校赔了不少钱,那个女生后来再也没有来上学,听说又转走了,守恒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他本来就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小孩。
也因为这件事,守恒的妈妈决定带这个不断惹麻烦的小孩去看医生,诊断出他过动,容易high的毛病。
「妈妈一定把这件事告诉老师了,所以,有一天,正行来了,他说要做我的朋友。
我知道,他是被老师派来的,我一直都知道,所以我决定要作弄他,我要把他拖下水,我要让班长跟我一样被处罚。
我做到了,我让正行成绩退步,跟我一起被罚,上课的时候把桌椅搬到操场中央,可是,正行却也变成最好的朋友,从此以后,做什么事,我都要拉着他去──你知道吗?
正行真的是我最好的朋友!
」 这一段真是读得我唏嘘不已,一个人如果理解爱情,他怎么能做到和最好的朋友上完床第二天早晨开开心心和昨天才分手的前女友说昨天和我睡觉的你的前前男友真的是我最好的朋友的?
对于那些说原作守恒最后发现自己爱的是正行才和他上床的,我感觉我们读的原作好像不太一样?
原作没有任何这方面的暗示。
原作里彻头彻尾没有出现守恒关于爱情的感想。
原作结尾的氛围甚至是有些轻快的,但我不认为这是因为守恒明白了爱情接受了他和正行的关系,而是因为他知道正行和惠嘉还是会和他在一起。
我想这是原作比电影高明的地方,最终还是没能互相理解,所以轻快,电影却着重表达这种不理解的沉重。
正行对守恒的爱,是明确的爱情,所以他将“至爱”定义成情人、爱人,这是他希望在和守恒的交往里得到的结果,然而换来一句“朋友”,心碎。
很多人对守恒误解的地方是,守恒对爱情的重视是彻彻底底低于他口中的“朋友”的。
他在和正行的关系里是希望不被冷落,不会寂寞。
这是朋友的范围,所以他将“至爱”定义为最好的朋友。
当他知道正行因为他和慧嘉的关系不开心冷落自己时,他毫不犹豫地提出分手。
这两个人真没毛病。
他们的挚爱都是对方。
“我是真的喜欢你”,“你真的是我最好的朋友”,两句宣告对方在自己心底地位的告白,讽刺的是对方都不明白。
想要和一个人永远在一起的心情,不是单纯出于荷尔蒙的冲动,真的非常珍贵。
为什么要退而求其次追寻所谓的爱情呢?
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我觉得有些爱会让爱情都黯然失色,因为这种感情就像是贯穿整个生命的刻痕,那个人不是爱人,而是以朋友形式出现的命运之人。
所以我相信,其实守恒爱正行,胜过正行爱他,正行希望他成为爱人。
而正行却是守恒的命运之人。
并且守恒对正行的需要是确确实实超越了爱情的。
正行面对这种关系提出的是:“我们不要再见面了。
”这是典型的恋爱心理不说了,而守恒却是无论如何都要挽留正行,就在那个夜里证明了。
换位思考,你想象一下你现在最好的朋友,你愿意为了挽留你最好的朋友不离开你而和他上床吗?
不说你不爱他吧,就算你不确定你对他的感情,我相信也没什么人选后者。
如果选了后者,那不正是证明希望他不要离开的心情,已远远超过对爱情的保留。
三个人的名字暗示了他们在三角关系里所处的地位:恒星,行星,彗星。
慧嘉是彗星,最终会离开;正行是行星,围绕着恒星旋转;而守恒是恒星,具有最大的吸引力。
也许行星可以去另一个的轨道。
而恒星却是不能动的,因为一切都在那个夏天被注定,那个蜻蜓就像小型轰炸机的操场,那个一个人的操场,他燃烧自己发出光亮,希望那颗行星不要离开自己,希望自己不再寂寞。
我知道有些电影在豆瓣一定会红,比如《蓝色大门》,比如《生日快乐》,还有《盛夏光年》。
我知道,关于这部电影的词语,会以各种纷繁美丽的方式被人反复提起,比如青春、爱情、友情、同志、大海等等。
我知道,这两个长着英俊脸孔的男孩,这一段突兀纠缠的床戏,还有这些说不清道不明却该死的触动到你某条神经的画面、语言、情节还有歌,会让你兴致勃勃义无反顾的冲上豆瓣码字,所以,我不再提及。
我要讲,这个叫戏里叫嘉慧,戏外叫杨淇的女子。
这个名字在今后的十年里,会如同她的前辈们一般作为一种符号被很多人提起:张爱嘉-刘若英-李心洁-杨淇。
她不美,五官单薄,神情倔强。
但这是一个会让人动摇的女子,她年轻,充满力量,她看着你的时候眼神没有一点闪躲和游移,如同野生动物一般肆无忌惮的闯入你的邻域,令你措手不及。
你在《20、30、40》里看到她,她站在李心洁旁边,梅子般青涩。
而后是一些商业片里的配角,惊鸿一瞥的出现,比路人甲多两句的台词。
再来,是《见鬼10》。
她穿粉色的波鞋在路上走,哼着歌,和好多年轻的孩子一起演好看的鬼片。
接着,便是《盛夏光年》。
这注定是个不讨巧的角色,作为闯入他们世界的第三者,她先爱上他,而后是他。
一直想,假如嘉慧再美一点,单纯一点或者狗血一点,比如正义使者般的说出正行的秘密,比如退缩着不肯接受守恒的爱情,我会有更多的理由来讨厌她。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难过着、心疼着这个在海边被两个男孩推倒而后走开的女孩。
最后是《心想事成》,她演男主角意乱情迷却又浪子回头里意乱情迷那个对象,扎一个朝天小辫,疯疯癫癫的。
倘若正行先遇见嘉慧,会先爱上谁呢?
这个女子啊,注定是要让人爱上的呢。
女的不好看呀
圈里大力推薦,先聽了音樂...事隔兩年才看,可能人物不夠美型、有刪節,不喜
实在难以理解,你当他是最好的朋友?
当友谊升级成爱情,但当他们俩都是男的...
不怎么样
谁都可以吧?
令人失望的片子,糟蹋了原著許正平先生的《光年》
长大难道是人必经的溃烂。张孝全那弯弯的嘴角~(花莲)
女主orz
讲述同性恋的故事,体会不到那种心情,青春感不强
剧情不吸引,演员也不给力,镜头也无感啊 无感。。。。。。。
真是没什么感觉啊。
想法是好DI,拍的晕乎乎
林志堅啊林志堅,阿葵說的...然後迷迷糊糊的少年時期的G情萌動,倒顯得不太矯情,張孝全不錯。
没预期的好看
除了结局一切都好~~~昨天太近明天太远
同样涉及同性恋的电影,我更喜欢刺青。
渣男死远点,凭什么你一边搂着女友,还一边不撒手基友!想3P也要看人家乐不乐意!
全都去吃屎吧!
畸形三角恋,到最后是每个人都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