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意外,很感动,很新颖的一部影片。
拍摄地在云南边疆,山水优美,景色宜人,民族色彩浓厚。
剧情情感丰富,融合青春、励志、音乐,多风格多类型。
以男女主各自的经历和其他角色的支撑,一点点从侧面反映扶贫干部的事业和家庭的感人故事。
中后段的人物塑造更是直击人心。
2月25日定档,是一个很有深意的日子,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正式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再此致敬所有脱贫干部英雄。
我认为这部片子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主旋律影片之一,也是中国市场独一无二的非典型主旋律电影。
也许很多人不理解这种说法。
因为我认为其中珍贵的内涵埋得太深了。
大家应该知道那个挺大肚子疯狂开车,嘴炮满分的亚裔脱口秀女演员黄阿丽吧?
她谈到看寿司之神的纪录片,我印象特别深刻。
她说,大家都知道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但谁知道小野夫人去哪了?
“小野夫人去哪了?
”过往的表现英雄的题材里,我们看到的都是他们本人的丰功伟绩。
但谁知道他的妻子,母亲,女儿去哪了?
仔细思考,这里面其实蕴藏着巨大的悲剧性。
而编剧刘恒抓住了这一点,挖掘到了与我们平凡人最血肉相连的问题。
斯人已逝,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活?
站在更高的角度看,我们要怎么理解这些苦难,又怎样度过这些苦难?
应该放弃爱的愿望吗?
不。
一个更美满的家庭,一个更和谐的社会,依靠的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善意。
就像孙雨桐,他为了救一个老村民牺牲了自己。
彭彭为保护女儿的心灵,苦苦支撑。
其他人同样如此,文红捐赠牛犊,女主闺蜜因村民挽留拖延婚期,穆随心救孩子不顾自身安危……他们的心中都有一束光,而这束光也照亮了别人。
那我们该怎么过下去?
怎么去理解这种牺牲?
电影也给出了温暖的答案:一个好人能变成另一个好人。
善意的传递和延续,是我们生活的希望。
尤其在这个充斥分裂与仇恨的世界,电影表现出的内涵品质是多么弥足珍贵呀。
之所以说这部影片是非典型的主旋律,也是出于这样的表达。
扶贫从更高的人类角度来说,也是是一项爱与善的事业。
置身其中的人,是一个个个具体的生命。
影片真正做到了关注人本身,而非只是政治概念。
从剧作层面来看,很多人觉得剧情很散漫,我可以理解这种困惑。
不过我倒觉得这是影片一种独特的风格和调性,这种形式也是主题与人物本身驱使的。
比赛也好,女团也好,都不是真正的重点,重点是展示彭彭和穆随心的心灵之旅。
彭彭和穆随心其实都是心灵需要被扶贫的人。
多样丰富的情节非常贴近生活真实,反而摆脱了类型片的套路,还带上了淡淡的诗意。
当然这是我自己的审美啦,只求知音认同。
这部片子显然也不是完美的,主要是在视听层面有比较大的缺陷。
尤其前半段,单一的手法让观众有点没代入感。
后面因为故事太强大,掩盖了这个缺点。
最后要夸一夸女主王西的演技,女儿哭和花海那场太有爆发力了!
瞬间泪目!
我很喜欢这部片子,很真诚,很朴素。
希望更多人能感受到这部影片带来的温暖吧!
影片的内容是:电视台的男音乐人穆随意(袁文康饰演),到偏远地区,指导孩子们唱歌🎤原本刚刚分手的他,想要证明自己的才华和实力,于是深度挖掘的当地的有才人,组成了一个女团,在这过程中,认识了一位当地女记者,并认识了五朵金花。
在指导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人性的美丽,品格的珍贵,了解了女记者的故事,她的扶贫老公的牺牲给他带来巨大的打击。
通过影片可以看到脱贫干部牺牲自己成就大家的伟大精神!
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感动!
故事中的人多种多样,刻画生动!
有乡村医生、村官第一书记、热情高涨的村主任、辛勤的乡村艺术团。
每一个都是平凡的人,可是在扶贫事业中,他们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让自己靠自己的双手富起来。
这不仅是扶贫更是我们每个人走向富裕和成功的绝技!
勤劳善良勇敢!
一点一点的爱能拼凑出大爱,一点一点的付出可以编织成无私。
每个人都可以创造不凡,每个人的生命之光也是无限存在的,这些光这些爱,来自勇气,生于平凡,兴于汇聚,留于人间。
转载来自其他观众———有一束光,是“金花”怒放。
影片中的新五朵金花女团由乡村干部、乡村网红、乡村企业家、乡村医生、扶贫干部家属组成;她们放弃了在大城市优渥的生活条件和更好的发展,毅然决然地选择走进乡村、深入基层。
她们上可以闪耀霓虹舞台,下可以劳动田间地头。
遇到突发情况时能第一时间妥善处理,成为了村民心中的一束光,更是自己心里的一束光。
无论外界如何界定她们的标签:是谁的女儿,是谁的爱人,但这都不及她们魅力人格的万分之一。
她们更是自己。
金花,可以尽情盛放,女性,可以同样精彩;振兴乡村的路再艰难,巾帼英雄们也不放弃,她们将青春奉献给乡村,留下了一首赞歌;成为自己的路多受阻,女孩子们也不言败。
她们用自己人格魅力的一束光,点亮了无涯星海。
电影为她们发声!
她们是这个世界的一束光!
文/王珉作者简介:王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全国部分报刊和新媒体的影评专栏作家,厦门广电集团记者,厦门电影家协会会员,厦门影视剧本学会会员。
导语《你是我的一束光》紧贴时代特色,弘扬云南扶贫干部的主旋律,传播了三对双向奔赴的家人的正能量,同时又富有浓郁的云南乡土特色和舞蹈音乐艺术气息,致敬面对生活压力,依旧坚守本心的女性们。
剧情简介该片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摄制、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等公司联合出品,致敬云南省乡村振兴路上的许多村干部,着重笔墨放在以下三位——职场和情场都失意的音乐人穆随心(袁文康饰演)驱车前往云南,邂逅单亲妈妈彭彭(王西饰演),二人感情逐渐升温。
他们发现彼此身上的亮光,也触摸到内心深处的情伤,彭彭内心深处无法忘却她的丈夫——第一书记孙雨桐(邓超饰演)。
正文该片实景拍摄云南大山腹地的清新画面,像极了温情脉脉的田园牧歌。
当云南民歌响起,轻巧的苗族银饰,鲜艳欲滴的苗族服饰,细腻真挚的画饰图案,映着女人们纯朴热情的笑脸,她们就像被按了快乐按钮,会不由自主舞蹈自嗨。
电影融情于景,不仅还原云南风情,也还原扶贫一线干部和在脱贫攻坚战中光荣殉职的烈士的家属,致敬扶贫干部和女性群体,在她们寻爱寻心的过程中展现人文关怀。
所有的美好都值得双向奔赴,首先是彭彭和丈夫孙雨桐的双向奔赴。
女主人公彭彭是一位单亲妈妈,她的丈夫孙雨桐牺牲在扶贫前线,羊角铺被泥石流给埋了,孙雨桐为了转移群众来不及离开羊角铺,被埋在泥石流下。
为了集体脱贫,他很长时间都没回过家。
他在人世间最后一段话,正是和老婆彭彭的语音留言。
大意是因为河道涨他过不去,他祝福女儿喵喵生日快乐,请求老婆彭彭别不理他。
彭彭告诉他:“你现在要不回来就永远也别回来,永远!
”彭彭冲向花海深处,穆随心冲向倒在地上嚎啕大哭的彭彭,那是彭彭情感宣泄的重头戏,表达她对亡夫的深切思念。
其次是彭彭和音乐人穆随心的双向奔赴。
孙雨桐的母亲看到穆随心就想到自己的儿子哭了,她给穆随心看孙雨桐和彭彭的结婚照。
彭彭因为丈夫离世整夜睡不着,她劝彭彭碰上合适的男人得嫁人,也让穆随心要主动点。
穆随心不仅假扮喵喵的父亲去幼儿园接孩子,还给喵喵弹钢琴买了很多玩具。
结尾,穆随心在不断上涨的河水中拯救一车的小学生,在河谷里穆随心拖着救援绳子背着车里最后一位小学生小墩子过河。
彭彭听到消息后,不顾一切驾驶摩托车冲向现场。
她到达现场后,却发现他们被河水冲走了,彭彭呐喊哭泣却无济于事。
还好上天馈赠这对恋人好运,穆随心和小墩子没被冲走,他和喵喵和彭彭在片末组成了幸福的小家。
喵喵问:“爸爸在下面(泥石流覆盖的羊角铺)会冷吗?
”穆随心用情至深地说:“一点不冷,因为我刚从那里飞上来。
我是你爸爸变的,你要相信一个好人可以变成另一个好人,爱你!
永远爱你!
”最后是彭彭和女儿喵喵的双向奔赴。
彭彭不忍心告诉女儿父亲去世的消息,一直让朋友和穆随心假装孙雨桐的声音,给喵喵打电话煲电话粥。
喵喵时常找不到父亲就会问,彭彭心里难受就会哭。
外甜内苦的包装,带着一些悲壮的情节在其中。
彭彭会带女儿去看父亲被泥石流埋的地方,在那里种了棵树,树上挂着“爸爸”“妈妈”的牌子。
彭彭看到女儿给“爸爸”的树浇水,嗔怪女儿:“心疼爸爸不心疼妈妈。
”女儿喵喵赶紧解释也给“妈妈”这边浇水,这样生活化的场景,互相心疼的母女,更加让人心疼。
以上这三对家人的关系彼此双向奔赴,为云南大山深处的地缘内在生命力深情讲述故事。
彭彭和女儿喵喵都是五朵金花的一员,不仅如此,老五朵金花和新五朵金花,也让观众看到每一个年龄段的女性都有她不一样的温柔力量。
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比男性少,甚至更多,但她们依旧勇敢面对。
巾帼不让须眉,铿锵玫瑰绽放芳华。
无疑,第一书记企业家晓琳书记,协同抓村民的养殖工作,养牛养羊,干事不停步,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把美好的女性年华贡献给乡村振兴事业。
坚守本心的女性在电影中展现最温柔的力量,不管有多么疼痛的过往,她们依旧善良温柔对待身边的一切事物,她们是这个世界的一束光。
这些女性都是那样热爱自己生长于斯的云南土地,并且愿意为它而真诚奉献自己,就像片中多次呈现的漫山遍野的紫红色狗尾巴草,平凡却又灿烂如女性。
中国人那种隐忍的、含蓄的恋爱氛围,对爱情的向往融入女性村干部的电影刻画中。
不仅女性的剧情是一束光 ,音乐向经典致敬的新五朵金花组合也是一束光 。
悠扬的歌声,配合云南如画的风光,脱贫攻坚的故事,恰到好处地烘托气氛。
结尾的女性大合唱,和片尾的云南离世一线扶贫干部的许多字幕人名最震撼人心。
这是一部有着很强的故事性、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思想性和观赏性的主旋律电影。
无数村干部第一书记等的坚守和默默付出,才有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
(影评原创,未经作者允许,私自将文章用于商业用途,一经发现一切法律后果自负。
)
为什么上映一周了还是暂无评分,猫眼跟豆瓣上都没有评分。
购票前都没法参考了,现在很多电影都是这样。
这是为什么。
我百度了半天后没找到答案,求知道的热心网友给我解惑,感激不尽。
为什么上映一周了还是暂无评分,猫眼跟豆瓣上都没有评分。
购票前都没法参考了,现在很多电影都是这样。
这是为什么。
我百度了半天后没找到答案,求知道的热心网友给我解惑,感激不尽为什么上映一周了还是暂无评分,猫眼跟豆瓣上都没有评分。
购票前都没法参考了,现在很多电影都是这样。
这是为什么。
我百度了半天后没找到答案,求知道的热心网友给我解惑,感激不尽
没想到一部片子,融合了乡村教师、乡村第一书记、乡村企业家、乡村医生、乡村艺术家多个角色,和扶贫、教育等元素。
这么多buff叠在一起,可以说红的透透的主旋律,但是剧情还是很值得一看。
印象两个瞬间,第一个是男主角假装孩子的爸爸,把孩子接回家,女主还没到就就听到口琴声,一打开门,小女娃骑在“爸爸”的脖子上,两个人口琴钢琴二重奏。
那一瞬间太治愈了,仿佛整个家都被一束光照亮了。
第二个,是女主角跟闺蜜们强行分享了自己跟死去的丈夫最后的对话,然后在油菜花田里的狂奔,嚎啕大哭。
女主角平时穿的像个男生,办事风风火火,其实掩盖的是一颗受伤的心,在这一刻终于释放了自己,电影的结尾带上了耳环,涂上了口红,浑身散发着光彩,准备接受开始新的人生,看的特别欣慰。
结尾的字幕,展示了近年来为了扶贫工作而牺牲的名单,眼眶不禁湿润了,映后分享有几个亲身参与扶贫的观众讲的也非常感人,非常感谢主创们,有这部电影让我们感受到国家为了扶贫默默的做了那么多!
看过了太多套路爱情故事后更觉得这部影片的可贵,人人向往的爱情在历经工作、婚姻、家庭的重重考验后显得如此质朴,如此真实,职责与担当,工作与家庭,从来就没有两全齐美,爱与牺牲,坚守与释怀,值得观影者深入思考,平凡的故事闪耀着伟大的人性光芒,每个人都是一束光,可以温暖身边的人,真实且充满力量。
🌟 推荐超级正能量的电影,致敬脱贫一线的干部们。
真的有无数的脱贫干部在一线奉献了自己的心血。
没有了自己陪伴家人的时间,甚至牺牲了自己。
😊 演技袁老师的演技一直在线,真的超级棒🌅 画面有云南的大好河山,山美水美,人也美,有着最天然自然的样子以音乐为引子,出人意料的是一部献礼片!
让我们看到了云南的大好山河!
导演和编剧真的超级厉害,本子好,台词很真实,背景很符合现实。
让我们看到了一线扶贫干部的不易,有他们的努力才会有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壮举!
致敬扶贫干部,愿找到那束光
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剧情很感人,因为男主和女主一路走来很不容易,他们遇到了很多挫折,这部电影为我们讲述了一段真挚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很纯粹,他们的爱情是从真挚的友情中转变过来的,有很多人都很喜欢看这部电影。
这部剧的剧情是非常温暖的,很好的体现了一些扶贫的干部,他们是非常用心的,最终带领着一些村民变得非常富裕了。
上映的时候单位组织看的,看完想骂人
第一,全方位的烂,烂的别出心裁独树一帜,如果这是个本科生毕业作品,那这个片子还不错;第二,全片充满了无意义的煽情;第三,作为一个云南人,影片中的外地人模仿的云南口音真的让我浑身难受;尬的我袜子都抠破了上映当天,单位组织看的,还要我们写心得,我真的是不知该怎么说好,这个电影真值不起党支部为每个人掏三十块钱去看,免费的都不配。生命中宝贵的两小时就这样被这部电影的制作人们浪费了,你们真棒!
有意思的是,结尾最后一幅画面,是高高地飘扬在空中的一条裤衩的定格影像,那不过是彭彭在情急中抛给因抢救小墩子落水而裤子被洪水冲走的穆随心的。这一幕影像,既是两人在传承孙雨桐精神道路上心心相印、两情相悦的生动写照,又有利于让全片回到开头的轻喜剧影调中,形成首尾照应的风格,让全片从喜感开始到喜感终结,完成一个由喜而悲、由悲转正、终结于喜感的影像构造。这也同时可以视为影片的以情释理、化理为情美学策略的自始至终的娴熟运用。
好心疼孙雨桐的妻子,丈夫去世之后仍然坚持完成他的愿望,与此同时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原来讲的是脱贫攻坚。
好看
还有这样的爱情吗,你离开了,但我会记得你的心愿,你没做的事情,我帮你去做,我永远都记得,眼睛已经肿了
感动,很温暖,也深深的体会到了中国腾飞,是靠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做出的不平凡的事。影片虽然是主旋律片,可是拍得很有人情味。
整体方向不太准,感情线也不明显,脱贫攻坚线也不明显,但是有一个观念是对的:爱是需要传递的。
几乎所有演员都带着一股没有自知之明的牛逼劲儿。
刚开始看到电影名字我以为它是一部爱情片,开场二十分钟我以为这是一部追求音乐梦想的励志片,知道结尾我才知道这原来是扶贫片。
情绪不错,有点碎。
戳中泪点,致敬扶贫英雄们~
平凡铸就伟大,令人动容!扶贫题材拍出如此质感实为不易!
政治观影,真不好看
这是什么破玩意 真的无聊
主题我本来以为足够明确,结果感情线拉胯了一下下。喜欢康康,一如既往。但是很想说,制作班底好像有后台有资源刷了脸请了一些明星,但是制作费不够用,画面太粗糙了,没有电影本来该有的质感。
单位包场观影学习正能量专供
向所有看过的烂片道歉,错怪你们了
这电影到底讲的是什么?扶贫攻坚?文化下乡?还是对爱情的探讨?…好像什么都扯到了一点,却什么也都没讲明白。显然在命题作文和创作表达的拉扯下,片子最后沦为空洞乏味的尴尬呈现。看到片尾才确认真的是为扶贫牺牲的干部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