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漏洞应该是让混沌店老板跟踪魏一平,就连李春秋的儿子都知道同样一张脸出现两次就有问题,何况是魏一平这种资深特工。
虽然可以解释为当时其他的人员都出去找日本人去了,但是这种原则性的错误是不应该出现在决策者身上的。
这是BUG1.第二个漏洞是丁战国在杀酒厂看守的时候买的那匹蜀锦,全城只有一家店铺卖这种东西,丁战国作为一个老狐狸应该是不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的,并且这又不是什么必须买的东西,只会增加暴露的几率。
这是BUG2.
勉强看到了第15集,编剧的无脑让我实在忍不住吐槽:一群入室杀人绑架放炸弹随心所欲的特务,为了一本据说是藏在一间单身女工租住的破旧宿舍里的通讯录,竟然要通过,偶遇,疯狂追求表白的一系列骚操作骗取女工的感情来获取?!!!
编剧的脑子到底是进了多少水!
真真是白瞎了一群优秀的老戏骨的精湛演技!
丁占国这个角色,还是演的挺牛的,老戏骨,最反转的一个。
剧中女性角色都没有太多的好下场,最后的结局有点简单。
有些地方的逻辑性有点问题,多了一点巧合。
但整体还可以。
近几年的谍战片也算是良心剧了,编剧很缜密。
在冰天雪地的哈尔滨拍摄。
有一点我还是不太明白,感觉解放的时候,东北的生活有那么好吗?
姚兰自己先有的外遇,暴露之后就开始扮可怜,跟李春秋说什么他有女人没关系只要还回来这个家,那她当初跟别的男人在一起时怎么想的这个家呢?
搞得好像为了孩子什么都愿意,那当初跟人有外遇时你觉得这事会怎么了呢?
那时候怎么没考虑儿子怎么办?
李春秋要不是身为保密局间谍,至始至终都有秘密觉得愧对姚兰,能原谅她?
赵冬梅也是奇怪,明知道李春秋是谁为什么来找她的,也很明确双方都是间谍,结婚只为了执行任务,揭开身份之后怎么又好像是她自己被骗了,李春秋还该跟她亲亲我我呢?
一开始就是假的,她比李春秋还清楚不是吗?
这两个女人都是自己做错了,道歉之后就觉得对方应该原谅自己,不原谅就委委屈屈仿佛受到了不公,不懂
悄悄的《面具》播完了,正如《面具》悄悄的播出来……可惜了,这么好的良心剧,却没有受到应得的关注。
为什么说《面具》是良心剧呢?
首先:《面具》的主要演员阵容有祖峰、梅婷、侯勇、句号、丁勇岱等人,都是老戏骨实力派,没有一个小鲜肉。
祖峰的成名作是《潜伏》里的李涯;《北平无战事》里的崔中石。
他温文儒雅,可以演国民党可以演共产党,可以演正派也可以演反派,他演什么像什么,有网友说,看到祖峰,会被他的眼睛吸进去,他的眼睛里有故事。
这一次他饰演的男主角李春秋表面上是一个文质彬彬、专业技术非常强悍的法医。
暗地里他是潜伏了十年的军统特务,但是过了十年的太平日子,已经有妻有儿,不愿意再去过打打杀杀的日子了。
突然被军统唤醒时,他是茫然失措的,从他划火柴的动作就可以看出来。
他也不舍得妻子和儿子,当知道要去外地执行任务(杀人)时,接连问上线:“我可以带家里人一起走吗?
”“那干完了还回来吗?
”
每次面对暴露的危机时,他都感到疲倦,想带家里人离开哈尔滨。
后来被上司威胁着离婚,儿子在后面追他,他心中有万般不舍,但还是强忍着,下狠心,坐黄包车离开。
他狡猾、有心计、懂推理、会做炸弹,最初就是被动地接受军统任务,后来见多了军统心狠手辣的手段,在极度失望厌恶之下,才弃暗投明。
这个角色复杂,内心戏多,有跨度,有难度。
祖峰老师演得有张有驰,有血有肉,细腻有层次,让人看得很舒服。
侯勇的成名作有《冲出亚马逊》、《大染坊》、《大秦帝国之裂变》等等,去年只不过在《人民的名义》客串了一下,生生吊打了陆毅几百条街。
这一次他在《面具》里饰演公安局侦查科科长丁战国。
他忠于职守,破案能力强,前期立了很多大功,李春秋在他的围捕敲打下,多次到了暴露的边缘。
他其实也是双重身份,但是和《和平饭店》里窦仕骁突然的转变身份bug不同,丁战国转变是有逻辑的。
特别是丁战国和李春秋两个人之间刺激紧张的对手戏,猫捉老鼠,这一刻你是猫,下一刻可能就变成了老鼠,这才是好看的地方。
梅婷在《面具》里饰演李春秋的老婆姚兰,刚开始出场的时候,她高冷,端庄,经常给李春秋脸色看。
她看李春秋的眼神是不屑的。
就这一个眼神,那些面瘫小花们估计一辈子都学不会吧。
后来偷情被李春秋发现,李春秋和她冷战,儿子离家出走,她一双眼睛泪盈盈的样子,天呐,谁看到了都会原谅她的吧。
姚兰这个角色不讨喜,小七想,如果《面具》是在卫视的电视台播放,估计梅婷得被网友骂死哈哈。
(参照《我的前半生》里的小三凌玲扮演者吴越)梅婷在《面具》里衣品真好,超有气质的。
谁说中年女人没有魅力啊啊啊。
其次:《面具》从全新的角度叙述故事。
如果说《风筝》想告诉观众特工在人性和信仰之间的挣扎;《和平饭店》将各个不同国家的勾心斗角与幽默首次放到谍战剧的题材里;那么《面具》的侧重于特工的无奈、不情愿。
以前谍战剧的视角都是我党的特工,为了信仰,为了解放新中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他们是主动的,自愿的,是可以牺牲一切的。
(参见《风筝》的郑耀先)而《面具》里花了大量的镜头描写军统的各个特务,他们都是无奈的、是不情愿的、是被逼的。
(其实大家也可以看成是反讽)《面具》的背景时间设定在1948年,地点是当时我党已经解放了的哈尔滨特别市。
剧里写了很多个军统特工,男主角李春秋我们刚刚说过,他过了十年太平日子,不想做特工。
老孟是第一个背叛的,他宁愿杀死上线,记下电话号码准备向政府举报,当然,他的下场是最惨烈的。
高奇被抓,他交待了上线,满心以为可以离开,谁知道答应他的人,居高临下冷冰冰地说:“你现在还是不能离开哈尔滨”。
他愤怒:“骗子,你就是个骗子。
”
叶翔(李解饰演)与李春秋搏斗的时候,怒吼:“你们早干什么去了,为什么现在才来找我,我像狗一样熬着,我熬不下去了。
”
赵冬梅不止要出卖感情,还要出卖肉体,遭受惨无人道地折磨。
就连最心狠手辣的刽子手陈彬,在喝醉酒的时候也哭着说:“我太累了,我不想干了,天天不想我回家在外头,我真的不想干了,我再也不想出去了,再也不想杀人了……”
即便他清醒时知道了女友听见了自己说的话,活生生地闷死了深爱着他的女友。
……《风筝》里郑耀先在人性和信仰的博弈中,背叛了所有信赖他的兄弟,承受了极度的痛苦,坚持了信仰,虽然信仰赢了,但总让人感觉不真实。
而《面具》讲述了各个鲜活想逃离的军统特工挣扎着求生,从这方面来看,《面具》里的人性胜过了信仰,把亲情、爱情、间谍的无奈、心酸、痛苦描绘地淋漓尽致,将人性最深层的胆怯、恐惧挖了出来,反而更真实。
第三:《面具》里的逻辑在线。
《和平饭店》高开低走,陈数扮演的陈佳影跟开了外挂一样,将对手玩弄于鼓掌之中,实在圆不过去了,就让窦仕骁反转。
《面具》虽然也有一些小bug,但总的来说,所有的逻辑都是连上的,小七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有一些bug,但是看到后来发现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比如李春秋要从赵冬梅那儿拿国民党的潜伏名单,为什么要跟赵冬梅套近乎,勾引赵冬梅,原本可以趁赵冬梅不在家的时候进去直接拿的。
但后来我们知道,原来赵冬梅也是军统特工,那只不过是一种试探李春秋的手段。
类似这种看似是坑后来填上了的bug还有不少。
小七也看过不少优秀的谍战剧,《黎明之前》、《潜伏》、《借枪》、《暗算》等等, 个人感觉《面具》也不差,在观众对良心剧迫切的需求之下,8分以上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喜欢谍战剧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
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宣传,也不是卫视播出,很多网友都不能置信,这么好的剧怎么这么静悄悄?
也许有不可描述的原因吧……
本文由“影视小七说”原创,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们请点赞、关注、分享哦看完了记得跟小七分享一下感受哦
这是一部比较古怪的谍战片。
因为以往这类题材中的特务,大部分类似游戏里的npc。
但这一次,颇有些“意外”的着墨甚多。
前一刻以为会竹筒倒豆子地交待,后一刻就用笔尖挑破了自己的动脉;为了妻子和丈母娘含辛茹苦,不惜和昔日战友操戈相向;那么喜欢吃热汤面,还把iuuz最喜欢的鸡蛋留在最后,心满意足的瞬间却用筷子捅破了自己的耳膜;雪夜奔逃,狰狞而对,嘴巴里却是苦苦哀求:为什么要逼我?
为什么要让我熬那么多年!
我想回家。
即便杀人如麻也会痛哭流涕:不想干了,不想杀人。
然后杀人不眨眼。
唐诺在《柏林谍影》的序言里这样写到:我们没有想到他们也会忧伤。
地富反坏右,作为坏分子的特务在以往的作品里应该是脸谱化最为严重的一个类型。
这一次算是别出蹊径,特别是特务里的主角李春秋。
李春秋的扮演者祖峰曾经在《潜伏》里扮演忠臣李涯。
那是连最后坠楼都要抱着“三民”一起往下跳的狷介之士。
可是李春秋显然不是。
李春秋的一次次铤而走险与其说是忠于某种信仰,不如说是对自己家庭的忠贞。
因为这种忠贞,他可以理解妻子的出轨;他可以一次次对儿子发誓不会离开。
同样是因为这种忠贞,他可以宣布和妻子离婚。
祖峰表演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暗流汹涌。
他的肉体甚至有些羸弱,但却承受着山崩地裂的压力。
在这个男演员大都标榜行走的荷尔蒙的时代,他的荷尔蒙气若游丝。
树欲静而风不止,他一次次向死而生,化险为夷却变得就像是一种戏弄。
筹码离不开赌桌,玩偶离不开游乐场。
他和所有的特务最后面对同样的问题:已经为党国忍辱负重,肝脑涂地。
党国却是要紧紧控制他们最为在乎的家属,攥出血来。
在忍无可忍之际,李春秋听到了《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这一刻,他该彻底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
谍战片讲得无非为二,其一忠贞不渝,其二冥顽不灵。
但有一点其实二而为一:一旦基石崩塌,斧钺不可威胁,厚币不可相诱,坚固的都会烟消云散。
那些特务也会忧伤,那些特务为什么会放弃他们的信仰,这似乎是我第一次看到答案。
-END-
去年看了柳云龙的《风筝》,特感动,我党的特工,为了党的事业,舍弃自己的妻子、孩子、朋友,什么都得给自己的信仰让位,虽然内心也有痛苦,但是临死前只有一个愿望,去天安门看一眼升旗,他躺着看升旗,敬了军礼,然后安详地闭上了眼。
从小受的教育告诉我们这才是人生最标准、正确的价值。
在组织大业面前讲个人的意识、家庭的价值,格局简直小的不可救药。
不可以拥有那样的自我,我们人生的全部应该是围绕组织大业的。
个人的喜怒哀乐,小家庭的温暖,可以偶尔想想,但关键时刻,必须、只能让位于组织。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价值观。
这也造成了我们在公司只会一心一意的完成各项领导交办的任务,不管因此个人和家庭要做出多少牺牲只要没这样做,就觉得内心有愧。
也不管我们这样的努力付出在某些领导看来,其实根本不值一提。
时至今日看《面具》,祖峰饰演的军统的特务,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因为年轻时抗日救国的理想加入了军统,也一直忠诚于自己的组织,因为组织的任务,只能选择与原配离婚。
但他现在厌倦了打打杀杀,希望和自己妻子和孩子过上自由宁静的生活。
组织中的人原来是可以有照顾家庭、有个人生存意识的想法的,从来的谍战片不曾、不敢反应过这样的思想(其他类型片也是如此,只要和组织大业相比,个人原本不值一提),现在可算有这样的人了注定背景只能是国民党“特务”。
有这样的想法也是被该组织逼迫的,因为该组织没把人当人看,至于员工的家属更是随时可以为组织牺牲,或者沦为人质、道具。
如果是我党的特工(战士),从来没有觉得个人或者家人为组织牺牲有什么问题,根本不可能出现组织胁迫的问题,都是出于坚定的革命信仰的主动选择。
想想不觉微笑起来。
目前只看了4集,虽然都是熟面孔,但和我印象中典型的谍战剧《潜伏》、《伪装者》都太不一样。
主角李春秋作为特务非常不典型。
看起来并不精明,也不胸有成竹,总是畏畏缩缩(这大概是面具吧),而且做事颇多疏漏。
每次遇险,都是擦着露馅的边儿转危为安。
要是和伟光正的余则成、明家三兄弟排成一列打分,感觉李春秋都及不了格。
这位不太合格的特务同时还经历着中年危机。
感情上,和妻子婚姻十年已经平淡如水,半年一次求欢都被拒,后面应该还会撞破妻子出轨吧。
工作上,48年,国民党政权岌岌可危,他对自己的信仰和工作意义产生了极大怀疑,很没有干劲。
这种状态居然让身为一个普通人的我特别有共鸣,哈哈哈哈。
李春秋走的每一步,都是被人逼着的,为了活命、为了不暴露、为了保护家人,他总是处于被动应对的状态。
这样一位上工不积极的特务,后来投诚了,真是皆大欢喜啊。
特务们的人生,越蹦跶死得越快,躺平才有活路,怎么像是这个时代的隐喻呢?
呵呵。
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她就必然困在那个男人的命运里。
赵冬梅爱上了李春秋,她就困在李春秋的命运里。
李春秋无法改变的命运不是他的身份面具,而是1948年这个特殊的年份。
1948年国共之争胜负未分,双方都是拼尽全力争取胜利。
李春秋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砝码,但双方都不确定,胜利的天平是不是就差这一个砝码,所以都会步步紧逼,榨干利用他每一分的价值。
观众知道,1949年的胜利者是谁,2022年的胜利者是谁。
李春秋不知道。
李春秋是靠巧合、运气、聪明、本事、对老婆孩子的爱,挣扎活到最后一分钟的。
李春秋没时间、没精力、没能力回应赵冬梅的爱情,他所谓精心安排关爱满满的逃生后路,本质是抛弃赵冬梅,让她听天由命。
一个活在当下的编剧,让赵冬梅听天由命地活下去,是冷血和残忍的。
赵冬梅不知道。
编剧知道,1957年发生了什么,1966年后的十年发生了什么。
1948年香消玉殒的女特务,还能有一块安静的墓地,一个她最爱的人为她立的碑。
这已经是赵冬梅最好的结局了。
小说和电视连续剧的名字都叫《面具》。
面具代表一种伪装身份。
这种伪装身份的面具,到底在1948年那个特殊的年代,能给人带来怎样的压力?
编剧需要一种通俗的符号展示给观众。
“姚兰”出轨,“赵冬梅”惨死,这两个看似不合理、不讲人性的剧情安排,让“面具”的压力从无形变成真痛。
压力的终极,就是你最不愿面对的家人背叛,就是你最想报恩的人死在眼前。
《面具》中,“姚兰”出轨、“赵冬梅”惨死,都是个无法删除或者替换的剧情。
“李春秋”的教官“赵秉义”是历史的开端。
赵秉义带着李春秋来到了哈尔滨执行任务,他的死导致了李春秋不得不在哈尔滨潜伏十年,才有了《面具》的故事。
赵冬梅是赵秉义的女儿,她的死是读者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也是全书最令人深思的结局。
赵冬梅可以不死吗?
赵冬梅不死,带着一副新的面具--“机修工陆杰”的媳妇,真能幸福吗?
回想,赵冬梅为什么要刺日本大烟鬼那一刀?
因为,赵冬梅觉得被日本人凌辱是对自己丈夫的背叛,她要用血洗刷这个耻辱,她真的爱上李春秋了,前妻姚兰出轨大烟鬼,新媳妇又出轨大烟鬼还是日本鬼子,这对李春秋太不公平了。
他对这两个妻子都是真心呵护的,凭什么被一绿再绿,就因为他带着“面具”吗?
这个“面具”就沉重到两任妻子都不能平平常常、无知无觉地过日子吗?
答案还真就是,不能。
1948年,谁戴上“李春秋”的面具,都改变不了“赵冬梅”的历史。
赵冬梅,必须死。
备注:1.王小枪,小说《面具》 (2018)2.王小枪,编剧《面具》 Face Off(2018)
刚看完一会儿。
有两个地方感觉有点不太合理或者漏洞:①魏一平让李春秋接近和追求赵冬梅,只是为了让他有机会去到赵冬梅家拿到通讯录,而这一工作对于特工来说大可不必大费周章,偷偷溜进去就行了。
虽然后来交待了赵冬梅真实身份,以及魏一平让他俩谈恋爱的真实用意,但是对于当时不知情的李春秋来说,仅仅为了拿到通讯录,完全不用如此;②叶翔那一部分,高阳的逻辑有些混乱,他和老丁说“既然他们拿到了配方,那就说明一定找到了接头地点”,保密局哈尔滨站这边本来就知道接头地点啊,还用通过叶翔得知吗?
想通过叶翔分析配料得知接头地点的是我党这边啊。
这是逻辑错误还是台词错误?
还是我理解错了?
还有,高阳给老丁的那个羊皮密件其实和那次的情报没啥直接关系,仅仅是用于验证配料正确与否,那为什么最后那上面显示:接头地点 老纪炒货店?
而实际上这次对方的接头地点是在老纪炒货店附近的徽州酒楼,这是巧合吗?
除了以上两点,我感觉整部剧还是不错的,演员演得不错,尤其是剧本写得非常好,很多局构思得很巧妙。
结局我觉得也不错,开始我就觉得李春秋最后恐怕得死,不然没法安排,直到最后几集我仍然这么认为,没想到最后还挺圆满。
和祖峰的成名剧《潜伏》的结局相比,可能艺术性上差了一点,但是比《悬崖》强多了。
意外的好,人物挺多但是刻画的都不错,情节也环环相扣紧凑合理,反转挺给力的。祖峰很稳,但是最大的惊喜来自句号和演赵冬梅的漂亮小姐姐。(李春秋的专业素养也太NB了吧)
这剧情怎么像摊大饼一样,全员特务?
前面真不错,高智商猫鼠游戏的感觉出来了,但从女二号出场就开始崩了,主角光环也过于强大了。最后的黑虎计划跟过家家一样可笑,一个个人精似的,居然会忠于这个二逼行动。好在塑造了智商总体在线且视死如归的国民党特务群像,还是挺难得的。
算是不错的谍战剧了,个人认为比红色好
还是不错的,有点像白夜追凶的谍战版,双重面孔的法医,祖峰演得好,前几集很有水准。看过的人这么少啊,那还是推荐一下!
再好的演员也架不住破烂编剧瞎掰。个人觉得这部所谓的高分谍战片只能算“看上去很美”,一些细节乍一看还挺讲究,但总体逻辑却是有些硬掰,真是对不起祖峰叔和梅婷的演技。
我一直在想如果用“罗杰疑案”的模式拍一部谍战剧会不会很精彩?当然,观众可能接受不了。至于这部剧,虎头蛇尾已经是很多电视剧的通病了,而这部剧的后半段甚至都称不上是“蛇尾”。
虎头蛇尾,剧情漏洞太多,太拖沓。李春秋这样的人,即使活的过三反五反,也活不过文革,选择背叛,注定是个悲剧人生
特务片有点别出心裁
导演、编剧、演员。这剧只占了一点。电话亭里不说名字在那等死。。。已弃。
断断续续饭点看的感觉还不错,特别喜欢女二,长得真好看。
get了他为啥叫“春秋”,这是个拧巴人,总要当那个撞墙的鸡蛋。日满时期杀日本人,进了共产党要干敌特,被国民党委以重任啦又真投共了。无法想象春秋君十几年后如何面对那一场革命。另:祖锋很好。
28集弃,编剧太弱,只有好人和无人性坏蛋,觉得观众全是小学生?可惜了好演员!
演技不错,小唐和向庆寿的演员挺帅的,有些演员颜值不错,服道化还不错。(8,9,13,15,35,36)
剧情不悬疑,全猜到,还墨迹。唯一的亮点就是,李春秋和姚兰互相出轨的情感大戏。还有,哈尔滨建国前生活条件那么好么,天天西餐咖啡,皮帽子皮衣的。
那个年代,很多间谍为了活命都有很多身份,这点很真实。站长说,我不是魔鬼,要是和平年代,我们都是普通职员,常常为了一斗米和太太吵架,甚至连一只鸡都不敢杀。真是神剧,动作的戏份就是拳头杵脸然后慢放或快放,简直开玩笑呢,制作太粗糙,胡乱剪辑,但是部分台词却又很精妙,而且我还听见了冰火的配乐。
剧情惊险刺激,演员演技爆表
国产电视剧版无间道。这剧把国民党形象诋的一塌糊涂的。演员演技全在线,老演员保持水准,看着像花瓶的演员也好。
7/10,演员导演都不错剧情也吸引人,但是有一大bug当时有那么都电话亭?这个不成立很多剧情就不合理。最大问题是真正对同伙家属不好的是另外一方。
质量尚可的谍战剧,比潜伏悬崖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