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部分其实比较沉闷。
也不是励志片,和《阿甘正传》完全不像。
这是一部韩国政治剧情片。
所有的转折从青瓦台事件开始。
影片正式进入伟大行列。
审讯理发师儿子这一段用魔幻超现实表现,非常赞。
有一丝《美丽人生》的影子,但我认为不输于《美丽人生》,甚至可能更强。
五光十色灯泡如晚会那般闪烁,审讯员化作摇滚明星唱歌摇摆。
这是残酷的审讯给孩童带来死亡前的幻觉,还是其他,影片没有交代。
但接下来被四肢捆绑蒙住眼睛随意扔在家门口似乎揭示了真实的答案。
没想到2005年间韩国电影就达到了如此高度。
理发师发现儿子无法站立,他拿起剪刀冲到街道,痛苦地剪头发,边嚎叫“我是总统府理发师”。
这一幕非常克制,没有出现以为的逆转和高潮。
但这是最好的处理。
因为真实,反而强大。
理发师背着儿子跋山涉水桥段,背景音乐非常赞。
低沉的鼓声持续不停,让人不安但仍然非常克制,如地火在搏动。
没有喧宾夺主,但预示后续的高潮即将到来。
韩国电影的崛起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导演、编剧、演员,还包括音乐。
中国电影差距也是全方位的,也许在某些方面差距不大,但在电影配乐上绝对是短板。
国内电影配乐拿得出手的很少。
很多电影配乐要么意境不符,要么没有推动剧情发展。
配乐这部分就好比国画中的书法。
没有多年的积累和底蕴,书法就把画家能力出卖了。
我注意到韩国电影音乐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有些是商业片的风格,如《登陆》之类。
也有一些品位相当不俗,如前段时间看的《小姐》,气氛阴翳潮湿,居然很有英伦风格。
这部片子的配乐也相当赞。
影片最后理发师以自己卑微的方式站立起来,没有想象中的气壮山河,但更加可信,更加感人。
唯其弱小,方显伟大。
历史的改变,恰恰来自这些蚁蝼。
布衣之怒,可以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但也敢说道:等总统你的头发长出来后,再叫我过来!
2004年,剧情喜剧电影《 孝子洞理发师 | 효자동 이발사》要说的话很多,不知从何说起。
虽然在这个比较敏感的时期,看韩国电影确实不太好。
但是毕竟是好友推荐艺术是不分国界的。
大历史,小人物。
这几个字就可以总结剧情了。
独裁大总统和善良的理发师。
OK故事什么样子,大概就有轮廓了。
只是用喜剧方式,用小人物的视角,看那些荒唐的人,荒唐的事和荒唐的那段历史。
---有剧透了哦---开始还是要说一下这个总统,其实就是朴正熙,也就是朴槿惠的父亲,提到这个估计大家就都认识了。
不过这个总统是个大独裁者,虽然对南韩的经济作出非常大的贡献,也是“汉江奇迹”的关键。
但是对最底层人民的压迫也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反过来说。。
韩国崛起了,从最贫穷的国家,变成发达国家。
韩国很多人认为这个独裁者还是非常好的。。
要不朴槿惠也不可能当上总统。
朴正熙是亲日派,还受过日本天皇接见,也积极反 共 。。
还与蒋介石会面过。
也杀过不少中国人。。
才爬上少将的位置。。
这对于天朝的人来说当然不会有什么好的评价了。。
题外话:慢慢你会发现,世界就是属于这些大人物的。。
比如三年内战,不也是同学校友之间的对决。。
历史事件,总是围绕着这些大人物。
他们推动者历史的洪流,小人物只是水中的小虾小鱼罢了。
回归主题电影用喜剧的方式来讲述,本来残酷的事情,来表现一些不能说的事情。
(4.19事变,四舍五入等等)可以说这种表现手法很隐晦,这是2004年的电影,到后来大叔的《汉江怪物》是用科幻的方式侧面表现,再到大叔的《辩护人》,就开始直接刀刀见血的批评政府了。
《隧道》《恐怖直播》也是如出一辙。
这就是韩国电影的成长。
但是反过来 看2004年的这部作品,就显得很隐晦,稚嫩。
这种用荒诞喜剧来表现的风格,不禁让人想起,早些时候的姜文的作品,用姜文的话就是,如果能说出来还拍什么电影。。
所以电影里总是隐晦的表现出很多不能说的东西。。
见仁见智吧。
这个电影里出现过类似神明的角色,他的话也是点名了这个电影的中心,病我治,心你治。
其实我个人感觉孩子的腿早就好了,只是内心里都是父亲弯着腰的形象。
直到父亲有一天直起腰板,不在为“政府服务”了,孩子的腿也就站直了。。
也象征着人民直起腰过日子了。
电影的结局也是已圆满的方式结束,其实就是想,“毒蛇”死了。。
人们可以直起腰板生活可以更加美好。
虽然心里舒服了。
但是电影也是瑕疵也在这里。。
讽刺的本来隐晦。
结局也不醒目。
此后人们的生活真的圆满了吗?
你们心里没有点*数吗?
ps:孝子洞。。。
我开始一直不明白这个电影名。
原来是个地名,这个电影名字翻译真是不走心。。
---我是医生兄弟的分界线---推荐指数:★★★☆(7/10分),这个电影还是不太敢拍,不是很到位,所以并没有受到那么多关注,不过大叔确实见证了韩国电影的发展。
迄今最喜欢的韩国剧情片,看完久久难平。
(个人见解,说的不全,不喜请友好交流) 韩国电影的尺度再一次使我震惊 全片以理发师儿子的自白为主线,诉说了父亲与青瓦台,与李承晚,朴正熙,全斗焕三代政府之间的故事。
儿子口述中的父亲,一直是一个唯唯诺诺的淳朴小人物形象,宋康昊不愧是影帝,他演的父亲就是一个平凡的父亲,代入感很强 他不懂政治,但是他却不能远离政治,开篇父亲就受到崔的教唆,参与了李承晚的投票舞弊事件,因为他“总是相信政府的用意是好的。
”(原片台词) 全片的讽刺还不止于此。
真志向往美国,苦于去不了美国,为了认识美国人,去越南参加美军,受尽冷眼,最后失去手指,认清现实后回国,真可谓是对部分韩国人的崇美心理的高级黑。
一段时间爆发马库斯热,因为马库斯热是朝鲜的传染病,症状就是拉肚子,拉肚子就会被中情局认定为通朝带走,接受残酷的审问,顿时所有人都陷入的拉肚子的恐惧之中,着实也是黑了韩国情报部门一把。
当然,普通民众也不会被导演放过,邻居之间也会互相举报,举报邻居拉肚子,邻居被抓后,反向举报举报人,最后双双被抓,惨死狱中,也是大闹剧下的一出悲惨的滑稽戏,事件的最后,韩国政府又谎称抓捕的3人为20人,真是黑的体无完肤。
除了政治讽刺,全片也不可谓不是塑造了一个伟大的小人物的父亲形象,父亲因为在店里悬挂朴正熙画像,而被选为总统御用理发师,享受邻居的羡慕,但是却深陷恐惧之中,第一次理发就因为紧张将朴割破,虽经补救后未被发现,但晚上还是被绑在柱子上枪毙的噩梦惊醒,(这里宋康昊的演技惊艳),在中情局长官面前的唯唯诺诺,怕孩子在总统面前说错话而焦急的斥责孩子,,在儿子拉肚子被发现而被迫送孩子去警局,一个标准的面对强权的无力的小人物。
父亲的无力充斥全片,他总是弓着背,伸着脖子。
但同时,他也是伟大的,父亲在别的小孩欺负孩子后急忙去撑腰,在儿子失踪后想尽办法寻找孩子,在孩子脚无法站立时,背着孩子走遍全国,寻医问药,感触最深的就是父亲在孩子未出生时就到处给孩子取名,不求孩子有多大抱负,只希望孩子平安幸福长寿。
这是每个父亲的都会去做的事,因为都去做,所以更具感染力。
片尾,朴被刺杀后,墙上的照片也换成了新的领导人,新的政府找到父亲,让父亲依旧去做御用理发师,在经历政治的黑暗后,父亲第一次的选择了抗争,他第一次拒绝,但依旧是无力的,第二天镜头依旧时父亲拿着剪刀 弓着背的站在总统身后,这可能是全片最大的讽刺了,在强权面前,小人物的拒绝算什么呢?
可是父亲是下决心抗争了,从他见到儿子因为被中情局迫害而站不起来时就决定了,他对秃头总统所说的那句“等你头发长长了,我再来”,将全部的压抑都倾泻了出来,他是个勇士,受尽殴打后的笑容,宣告着小人物抗争的精神胜利,带来一丝光明。
总体来说是一部充满黑色幽默基调的历史温情片。
用轻松的方式说了一段沉重的故事。
2020年2月22日和母亲二刷,大概一年前自己看了第一遍。
第一次看的时候,好像对于父爱感受最深,而后是韩-国60、70年代如何如何政-治混乱,百姓压迫,重要的是用很有趣的方式记述那个年代的黑暗。
第二次看的时候,突然领悟到,儿子象征着走向开放和民-主的韩国,父亲象征着广大百姓 养育着这个渐渐成长的国家。
父亲一开始是愚昧的,政-府说什么就听什么,政-府做什么都是有理由的,有它的道理。
父亲在辅助国家的同时,也开始接触外来文化了,这个世界真的很大,生活或者说年龄让父亲也渐渐有了理性的判断。
但是“奴-性”难改,总统还是天一样大。
但是,这个国家,儿子,他真正的天倒了,受到了腐朽和独-裁-统-治的压迫,站不起来了,未来看不见光明,你们怎么敢让我的儿子变成这样呢?我可是总统的理发师。
父亲愤怒着,有什么东西开始萌芽。
他没有意志消沉,而是不断寻找着治愈儿子的方法,就如同解救处于水深火热的国家。
最后当父亲敢于直面统-治阶级,敢于挑战权力的时候,这个国家又有了希望。
孩子也终于站了起来。
当他认为他与总统是处于统一地位的时候,他认识到了平等,这个国家算是开始正式成长了吧象征的国家或者民-主的韩国的儿子,在60年代因为“四舍五入”“活”了下来,在青年们于青瓦台前斗争时诞生,在受到欺负时会拼对父亲的爱反抗,在黑暗时期与人民也一起堕入了黑暗;可喜的是,他在人民渐渐有了自己做主人的思想,有了民主意识,敢于抗争时,又回到了人间。
这部电影就是用这样简单的人物,象征着韩-国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人,社会,国家。
非常质朴的故事也能体会到深度,非常感人的桥段也让人心疼,搞笑的片段总是让人思考。
喜剧的存在价值在于用一种愉悦的形式指出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诞,指出人们不愿直视或正常情绪下难以承受的心酸、肮脏和丑恶。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喜剧,是让人越笑越觉得脊背发凉的,因为在这层表皮笑料下掩盖着一种看透生死的绝情和豁达。
《孝子洞理发师》就是如此,它将韩国二三十年的历史贯穿在一个理发师的琐碎生活中。
宋先生因为住在政府隔壁,所以别无选择成为了总统的私人理发师,但这个职位带给他的只是表面的荣光,实质上带给他的却是战战兢兢、卑躬屈膝的大半辈子。
可无论屁民的态度如何谨小慎微,始终躲不开无情的政治扫荡。
它最妙的地方是用黑色幽默去消解了这种政治压力,并将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做了娱乐化处理,让观众以轻松的方式看清了“民主”的幌子下那永远森严的阶层划分和等级压迫。
当残忍的行刑在纯真的孩童眼里只是一串串闪闪发光五彩缤纷的灯泡;当自由时尚的美国梦幻灭为沾满鲜血的越南战争和欲盖弥彰的白手套;当儿子的利益受到侵害,而手里那把离总统最近的锋利的剪刀却只能先冲着自己;当总统的葬礼和一个屁民拉大便的场景进行反复的交叉剪辑——“总统的私人理发师”这一看似高大上的头衔,终于被迫褪下表面的荣光,露出它虚无而孱弱的内里。
一个允许自己的国民以荒诞的方式反省自己历史的国家,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看见宋康昊扮演的理发师把患拉痢疾的儿子送到警察局那一段。
想起了刘心武的小说《钟鼓楼》,内容如下“你坚持原则,我见识过1女儿这话,像锥子一样刺伤了他的灵魂。
……那是1968年。
女儿17岁,临高中毕业,赶上了“文化大革命”。
在那“红色风暴”之中,他们一家三口全都迷迷瞪瞪。
韩一潭诚惶诚恐,惟求自保。
葛萍庆幸自己教的只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免受五、六年级学生的胡闹式“冲击”。
女儿不是“红卫兵”,却也还算不上“黑崽子”,又不敢当“逍遥派”,每天到学校里去参加运动,完全是随波逐流。
但毕竟年轻幼稚,“近朱者则言赤,近墨者则道黑”……有一天中午,女儿回到家中,大家围桌吃饭时,忽然散布了一些听来的关于江青的传闻和坏话。
韩一潭和葛萍都吓坏了,两人异口同声,严厉地斥责了女儿一番,弄得三个人全都没吃饭就丧失了食欲。
葛萍那天要参加一个区里的批斗会,提前走了,剩下韩一潭和女儿两人。
韩一潭不知怎么的,心里越想越发毛。
那时候他家隔壁住的还不是澹台智珠一家,而是一个工厂里的“造反派”头头,韩一潭总觉得女儿的“恶攻”一定已被隔壁听去。
况且他心里也确实感到女儿的“恶攻”罪孽深重,万万不能容忍。
他想出路只有一条——争劝坦白从宽”。
于是乎……他竟带着哭哭啼啼的女儿,去到派出所“自首”!
现在连他回想起来,也觉得简直不像人世间能有的事!
倘若这事发生在别人身上,如今写成小说,写成叙事诗,写成回忆录,把稿子交给他看,他一定会提出意见:“请不要胡编乱造!
你这情节缺乏合理性1然而,那竟的的确确是真的!
而且,还有更加令人难以相信的细节——他是骑着自行车,把女儿驮在车后,带到派出所的。
他骑着车,女儿坐在后头!
他为什么要骑车去?
为的是快一点到达派出所?
快一点葬送女儿?
女儿当时怎么不逃走?
怎么竟顺从地坐到了车架子上?
怎么虽然呜呜咽咽感到万分委屈,却又跟他一起到了那派出所?
1968年。
记住那一年。
确确实实出现了那么一件极其怪诞、极其荒谬的事。
他,和他亲生的、惟一的女儿。
那一年他已经39岁,而女儿才刚刚17。
那时候的派出所是什么状况?
一百个派出所可能出现一百种状况。
“砸烂公检法”嘛。
原有的政策可以完全抛到一边。
他的女儿进入派出所以后,会是什么命运?
从逮捕法办到交给革命群众“游斗”,从被活活打死到被迫自尽,全都可能!
当然,韩一潭把女儿主动送去,心里想的确实是哀求“从宽”,能不能训斥一顿便罢?
能不能开一两次批判会便放她“过关”?
能不能只是“文斗”而不要“武斗”?
……真像做梦一样。
偏他们去的那个派出所里净是好人。
当时派出所似乎军管了。
在一间接待室里,有两个穿军装的人。
他们不动声色地听完满头流汗的父亲那语无伦次的“自首”,不动声色地望着抖成一团的犯有“恶攻”罪的女儿,最后竟连一句训斥也没有,只是互相对望了一眼以后,一前一后地说:“行啦行啦,回去吧,回去吧,以后注意就行啦1“去吧去吧,别来啦,别来啦1事情出乎韩一潭意料,就那么了结了。
他再用自行车把女儿驮回了家中。
他望着与邻居相隔的那一堵墙壁,心里踏实了许多。
女儿却哭得喘不过气来,她到这时才体会到刚才所发生的一切所包含着的凶险。
她之所以得以逢凶化吉,完完全全是出于一种不近当时情理的偶然。
四舍五入总统故事一开始,我们的主角理发师在青瓦台旁边开了家理发店。
他和女友未婚先孕,女友想要打掉5个月的胎儿,主角借用朋友那听来的“四舍五入总统”的名义,留住了胎儿。
“四舍五入总统”即“大数学家”李承晚,他的大缺大德会被中朝韩三国人民永远唾弃。
李承晚,出生于1875年,朝鲜王国和朝鲜帝国时期(朝鲜王国是清帝国属国,朝鲜帝国是日本傀儡国)参与民权运动和独立运动。
日据时期,李承晚推动复国运动,但他的理念是认美国作父,借助美国力量驱逐日本人。
1948年5月,南朝鲜总统大选,李承晚组织成年男子组成“乡土保卫团”,胁迫民众为自己投票,还勾结美军大肆逮捕杀害反对他的政客和群众。
当选总统后,他残酷迫害和屠杀游击队和人民群众,1945年日本投降至1949年下半年,被屠杀的朝鲜人民达15万左右,“李承晚政府屠杀的爱国群众甚至超过了日帝统治时期的纪录”。
战争结束后,他对内残酷镇压,对外试图胁迫美国对中朝继续发动战争,后被美国严厉制止。
很抱歉让大家看到李承晚这张恨人的脸,但不要忘记他的大缺大德1954年9月初,李承晚为了长期执政,通过自由党议员和无党派议员提出宪法修正案,其核心内容是废除对总统连任次数的限制,允许第一任总统可以无限次连任。
11月27日国会投票结果,203人中135票赞成,60票反对,7票弃权。
按照宪法规定宪法修正案须获3分之2以上议员赞成才能通过,即赞成票至少为136票。
11月29日自由党领导层说,135票虽然少于203票的3分之2(135.33),但是因为135.33经四舍五入可得135,所以得135票即可认为获得通过。
这种拿宪法、国家和人民开玩笑的行为为他“赢得”了“大数学家”和“四舍五入总统”的称号。
高木正雄半岛日寇1960年4月19日,理发师的儿子出生了,取名“南安”,算命先生说这个名字能平平安安,长命百岁。
那一天,进步学生和工人群众冲上街头,推翻了李承晚政府,史称“4.19革命”。
孩子一岁多蹒跚学步的年纪,理发师突然感到房屋在震动,他以为是地震,跑出门外,眼见一辆坦克开过,直奔总统府。
那一天是1961年5月16日,朴正熙率领空输部队、海兵队发动了“5.16军事政变”,推翻了张勉政府。
朴正熙,日据时期取日本名“高木正雄”,先担任日据朝鲜的小学教师,为报考军校,曾向长春的伪满洲国军校寄去一封表达“尽忠报国(指日本)”的血书。
他先后进入伪满洲国第二陆军军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在伪满军校学习期间还获得溥仪“御赐”金表一枚。
日本军官高木正雄毕业后在伪满洲国任下级军官,驻守中国河北省。
日本投降后加入韩国光复军,回到朝鲜半岛。
“5.16”政变后掌管韩国政权。
1972年,深感受到民主派领袖金大中的威胁,朴正熙再次发动政变,强行推动宪法修正案,通过《维新宪法》,建立所谓“维新体制”,使终身总统制合法化。
其本质是总统独裁的威权体制。
情报统制理发师意外受到中央情报部高官姜局长的赏识,被召去为总统朴正熙理发,也因此成了邻居眼中的“大人物”。
但剧中高官的人物刻画更像是总统警卫室长——朴钟圭。
韩国中央情报部(KCIA)于朴正熙的第三共和国时期组建,首任部长是朴正熙侄女婿金钟泌。
中情部负责韩国对内对外情报统制工作,其人员渗透进社会各个阶层,对政治家、社会名人、宗教及其他社会组织以及校园活动等进行严密监控。。
60年代中期,中情部雇员达到近40万人。
在某些情况下,中情部采取绑架、暗杀等手段对付对现体制和朴正熙本人构成威胁的人。
5.16政变当天的朴正熙(中)和朴钟圭(左一)朴钟圭,朴正熙总统的警卫室长。
性格急躁,忠心耿耿。
是总统的保镖和好友,因善用手枪且随身携带绰号“手枪朴”。
朴钟圭甚至会殴打并用手枪威胁不顺从总统的议员和部长。
文世光刺杀事件中,朴钟圭第一时间挺身救主,却没能救下深受人民爱戴的第一夫人陆英修,因而引咎辞职,彻底退出政界,这也为日后一系列变故埋下伏笔。
文世光刺杀朴正熙现场,陆英修夫人被子弹击中遇难1968年1月12日,青瓦台受到北朝鲜特工队的袭击。
31名特种部队士兵前进到不足青瓦台一公里的区域,被下班的警察局长发现,随后爆发枪战。
青瓦台守备部队30警备团用迫击炮连续发射照明弹,制造大批增援的假象,击退了朝鲜特种部队,救了朴正熙一命。
当时的30警备团长即日后的韩国总统——全斗焕。
保安司令部 司令官 小將 全 斗 煥飞来横祸中央情报部以“感染痢疾可能是朝鲜特工传染,所以感染者可能接触朝鲜特工”的荒唐理由逮捕了理发师的儿子和邻居,闹肚子的人都被怀疑成了间谍。
中情部的走狗们甚至对小孩子严刑逼供,理发师去向高官姜局长求情,却只得到拔枪威胁。
身为总统理发师的父亲面对着这群满口“国家”“危机”“大义”的畜生败类却不知所措。
特务对儿子使用了电刑,也许是体质特殊,儿子不感到疼痛,反而将电击当作一场有趣的游戏。
韩国前中央情报部大楼特务们根据逼供结果编造出了一份间谍名单,将看不顺眼的人都置于其上,然后将他们杀害。
理发师夫妇以为儿子也被杀害,终日茶饭不思,以泪洗面。
后来,也许是理发师送礼起了作用,又或许姜局长和部长互相掣肘,儿子终于被释放。
儿子受的电刑让他腿部变形,站起来都很费力,出门都要父亲背着。
而这,仅仅是朴正熙长达18年统治的缩影。
日落宫井洞理发师又来给总统理发,总统称赞他的手艺和性格:“你做这工作很长时间了。
”理发师一时口误:“你也是啊,阁下(阁下是朴正熙和全斗焕时期对总统的尊称)。
”
随后而来的姜局长和部长起了争执,几乎大打出手。
那是理发师最后一次见到三人,那一天是1979年10月26日。
故事到这里,姜局长和部长的人物原型发生了改变。
姜局长的原型是总统警卫室长车智澈,车智澈曾将朴正熙总统称作他的“太阳”。
韩国历史剧《第五共和国》中的车智澈部长的原型是时任韩国中央情报部长金载圭。
简而言之,这是改变韩国历史走向的一天,参与此事的三个重要人物:韩国总统朴正熙,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总统警卫室长车智澈在一次发生在宫井洞的刺杀事件中集体毙业。
朴正熙总统的画像被摘下,挂上全斗焕总统像。
全斗焕依旧召理发师给他理发。
看着全斗焕“地中海”的秃头,理发师说:“等您头发长出来,我会再回来的。
”他被套在麻袋里扔回了家。
The end❖汉江奇迹《孝子洞理发师》以韩国普通小人物的视角,展现李承晚下野到全斗焕上台长达二十年的历史风貌。
电影用诙谐的讽刺表现一个个沉重的历史事件,构成一部“笑中带泪”的黑色幽默。
剧中大多数人物和事件都进行了戏剧化处理,但都有其历史原型和历史背景。
比较典型的例如1968年1月12日发生的青瓦台刺杀事件,电影中,朝鲜特种部队因为痢疾闹肚子行动失败,并引起后面的大搜捕和大屠杀。
现实中,朝鲜特种兵身着韩国边防军制服,脚上穿朝鲜配发的胶鞋,这一细节引起下班的警察局长的注意,进而提前爆发枪战,致使任务失败。
最终参与行动的31名特种兵,有27名战士牺牲,1人被俘,3人逃回朝鲜。
“1.12”青瓦台刺杀事件因为痢疾导致的大搜捕也许并非真实事件,但“实尾岛惨案”“釜马事态”等比电影中更可怕的悲剧都是千真万确的。
姜局长和部长的原型不止一个,大体上是历任总统警卫室长.前半段剧情中拔枪相向的局长原型是朴钟圭室长,结尾和部长大打出手的原型是车智澈室长.部长原型是历任情报部长,结尾的原型金载圭部长和车智澈不和。
朴正熙总统确实为韩国带来了“汉江奇迹”,但代价是什么呢?
朴正熙遇刺后,全斗焕从青瓦台办公室中找到的钱财就高达9亿韩元。
中央情报部每个月送出的黑钱能在汉城买几十套普通住宅。
朴正熙前前后后将30万韩国军人送到越南,屠杀无辜的越南百姓,韩国军人也遭受了重大伤亡,而这一切仅仅是换取美国援助的“投名状”。
电影《美丽青年全泰壹》剧照一位普通的纺织工人全泰壹,为了改善市场里两万多贫病交加的纺织工的生存状况,自学劳动法,不断向媒体、政府甚至朴正熙本人请愿,要求他们按照劳动法给予工人们应得的待遇,但换来的只有讥讽和嘲笑。
1970年11月13日下午1点40分,走投无路的全泰壹将汽油倒在身上,抱着《劳动基准法》,点燃了打火机……参考资料《朴正熙时期韩国的国家认同塑造》王晓玲《军队从政坛的退出与韩国社会转型——基于自然政府的视角》刘洪钟《“被挟制的”帝国_美韩同盟形成史论》梁志《1968年朝鲜半岛危机与美国对韩国的政策》李晓妮《论1972年韩国“维新政变”》冯东兴《北朝鲜现代史》和田春树《试论李承晚时代韩国社会的右派化》吕俊峰《试论金大中绑架事件及其影响》金铭
总统身边理发师的孩子都能成为这场荒诞政治迫害的牺牲品,身边为你服务的人都不当人来对待,要眼睛有什么用?
没了眼睛是什么?
是昏暗啊,暗无天日啊。
拉痢疾都要遭到迫害,那当然把你的眼睛和菊花泡在一起了,最后还要用菊花给你拉出来!
当男主背着残疾的儿子寻医求药时,庙中的小和尚给他指明去深山找一位老道。
老道却说了以下的话。
男主一开始还嘲讽地说是一位高级的心理咨询师而已。
但是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越来越离奇,甚至是契合了真实的历史,老道的话应验了。
然后男主就信了。
这真的是电影的点睛之笔,不知道导演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情节?
河的对岸住着大毒蛇,大毒蛇变成了龙🐲......
四舍五入选举故事一开始,我们的主角理发师在青瓦台旁边开了家理发店。
他和女友未婚先孕,女友想要打掉5个月的胎儿,主角借用朋友那听来的“四舍五入总统”的名义,留住了胎儿。
“四舍五入总统”即“大数学家”李承晚,他的大缺大德会被中朝韩三国人民永远唾弃。
李承晚,出生于1875年,朝鲜王国和朝鲜帝国时期(朝鲜王国是清帝国属国,朝鲜帝国是日本傀儡国)参与民权运动和独立运动。
日据时期,李承晚推动复国运动,但他的理念是认美国作父,借助美国力量驱逐日本人。
1948年5月,南朝鲜总统大选,李承晚组织成年男子组成“乡土保卫团”,胁迫民众为自己投票,还勾结美军大肆逮捕杀害反对他的政客和群众。
当选总统后,他残酷迫害和屠杀游击队和人民群众,1945年日本投降至1949年下半年,被屠杀的朝鲜人民达15万左右,“李承晚政府屠杀的爱国群众甚至超过了日帝统治时期的纪录”。
战争结束后,他对内残酷镇压,对外试图胁迫美国对中朝继续发动战争,后被美国严厉制止。
1954年9月初,李承晚为了长期执政,通过自由党议员和无党派议员提出宪法修正案,其核心内容是废除对总统连任次数的限制,允许第一任总统可以无限次连任。
11月27日国会投票结果,203人中135票赞成,60票反对,7票弃权。
按照宪法规定宪法修正案须获3分之2以上议员赞成才能通过,即赞成票至少为136票。
11月29日自由党领导层说,135票虽然少于203票的3分之2(135.33),但是因为135.33经四舍五入可得135,所以得135票即可认为获得通过。
这种拿宪法、国家和人民开玩笑的行为为他“赢得”了“大数学家”和“四舍五入总统”的称号。
高木正雄1960年4月19日,理发师的儿子出生了,取名“南安”,算命先生说这个名字能平平安安,长命百岁。
那一天,进步学生和工人群众冲上街头,推翻了李承晚政府,史称“4.19革命”。
孩子一岁多蹒跚学步的年纪,理发师突然感到房屋在震动,他以为是地震,跑出门外,眼见一辆坦克开过,直奔总统府。
那一天是1961年5月16日,朴正熙率领空输部队、海兵队发动了“5.16军事政变”,推翻了张勉政府。
朴正熙,日据时期取日本名“高木正雄”,先担任日据朝鲜的小学教师,为报考军校,曾向长春的伪满洲国军校寄去一封表达“尽忠报国(指日本)”的血书。
他先后进入伪满洲国第二陆军军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在伪满军校学习期间还获得溥仪“御赐”金表一枚。
毕业后在伪满洲国任步兵下级军官,驻守中国河北省。
日本投降后加入韩国光复军,回到朝鲜半岛。
“5.16”政变后掌管韩国政权。
1972年,深感受到民主派领袖金大中的威胁,朴正熙再次发动政变,强行推动宪法修正案,通过《维新宪法》,建立所谓“维新体制”,使终身总统制合法化。
其本质是总统独裁的威权体制。
情报统制理发师意外受到中央情报部高官姜局长的赏识,被召去为总统朴正熙理发,也因此成了邻居眼中的“大人物”。
但剧中高官的人物刻画更像是总统警卫室长——朴钟圭。
韩国中央情报部(KCIA)于朴正熙的第三共和国时期组建,首任部长是朴正熙侄女婿金钟泌。
中情部负责韩国对内对外情报统制工作,其人员渗透进社会各个阶层,对政治家、社会名人、宗教及其他社会组织以及校园活动等进行严密监控。。
60年代中期,中情部雇员达到近40万人。
在某些情况下,中情部采取绑架、暗杀等手段对付对现体制和朴正熙本人构成威胁的人。
朴钟圭,朴正熙总统的警卫室长。
性格急躁,忠心耿耿。
是总统的保镖和好友,因善用手枪且随身携带绰号“手枪朴”。
朴钟圭甚至会殴打并用手枪威胁不顺从总统的议员和部长。
文世光刺杀事件中,朴钟圭第一时间挺身救主,却没能救下深受人民爱戴的第一夫人陆英修,因而引咎辞职,彻底退出政界,这也为日后一系列变故埋下伏笔。
1968年1月12日,青瓦台受到北朝鲜特工队的袭击。
31名特种部队士兵前进到不足青瓦台一公里的区域,被下班的警察局长发现,随后爆发枪战。
青瓦台警备部队30警备团用迫击炮连续发射照明弹,制造大批增援的假象,击退了朝鲜特种部队,救了朴正熙一命。
当时的30警备团长即日后的韩国总统——全斗焕。
飞来横祸中央情报部以“感染痢疾可能是朝鲜特工传染,所以感染者可能接触朝鲜特工”的荒唐理由逮捕了理发师的儿子和邻居,闹肚子的人都被怀疑成了间谍。
中情部的走狗们甚至对小孩子严刑逼供,理发师去向高官姜局长求情,却只得到拔枪威胁。
身为总统理发师的父亲面对着这群满口“国家”“危机”“大义”的畜生败类却不知所措。
特务对儿子使用了电刑,也许是体质特殊,儿子不感到疼痛,反而将电击当作一场有趣的游戏。
特务们根据逼供结果编造出了一份间谍名单,将看不顺眼的人都置于其上,然后将他们杀害。
理发师夫妇以为儿子也被杀害,终日茶饭不思,以泪洗面。
后来,也许是理发师送礼起了作用,又或许姜局长和部长互相掣肘,儿子终于被释放。
儿子受的电刑让他腿部变形,站起来都很费力,出门都要父亲背着。
而这,仅仅是朴正熙长达18年统治的缩影。
日落宫井洞理发师又来给总统理发,总统称赞他的手艺和性格:“你做这工作很长时间了。
”理发师一时口误:“你也是啊,阁下(阁下是朴正熙全斗焕时期对总统的尊称)。
”随后而来的姜局长和部长起了争执,几乎大打出手。
那是理发师最后一次见到三人,那一天是1979年10月26日。
故事到这里,姜局长和部长的人物原型发生了改变。
姜局长的原型是总统警卫室长车智澈,车智澈曾将朴正熙总统称作他的“太阳”。
部长的原型是时任韩国中央情报部长金载圭。
简而言之,这是改变韩国历史走向的一天,参与此事的三个重要人物:韩国总统朴正熙,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总统警卫室长车智澈在一次发生在宫井洞的刺杀事件中集体毙业。
朴正熙总统的画像被摘下,挂上全斗焕总统像。
全斗焕依旧召理发师给他理发。
看着全斗焕“地中海”的秃头,理发师说:“等您头发长出来,我会再回来的。
”他被套在麻袋里扔回了家。
The end汉江奇迹《孝子洞理发师》以韩国普通小人物的视角,展现李承晚下野到全斗焕上台长达二十年的历史风貌。
电影用诙谐的讽刺表现一个个沉重的历史事件,构成一部“笑中带泪”的黑色幽默。
剧中大多数人物和事件都进行了戏剧化处理,但都有其历史原型和历史背景。
比较典型的例如1968年1月12日发生的青瓦台刺杀事件,电影中,朝鲜特种部队因为痢疾闹肚子行动失败,并引起后面的大搜捕和大屠杀。
现实中,朝鲜特种兵身着韩国边防军制服,脚上穿朝鲜配发的胶鞋,这一细节引起下班的警察局长的注意,进而提前爆发枪战,致使任务失败。
最终参与行动的31名特种兵,有27名战士牺牲,1人被俘,3人逃回朝鲜。
因为痢疾导致的大搜捕也许并非真实事件,但“实尾岛惨案”“釜马事态”等比电影更可怕的悲剧都是千真万确的。
姜局长和部长的原型不止一个,大体上是历任总统警卫室长.前半段剧情中拔枪相向的局长原型是朴钟圭警卫室长,结尾和部长大打出手的原型是车智澈局长.部长原型是历任情报部长,结尾的原型金载圭部长和车智澈不和。
朴正熙总统确实为韩国带来了“汉江奇迹”,但代价是什么呢?
朴正熙遇刺后,全斗焕从青瓦台办公室中找到的钱财就高达9亿韩元。
中央情报部每个月送出的黑钱能在汉城买几十套普通住宅。
朴正熙前前后后将30万韩国军人送到越南,屠杀无辜的越南百姓,韩国军人也遭受了重大伤亡,而这一切仅仅是换取美国援助的“投名状”。
一位普通的纺织工人全泰壹,为了改善市场里两万多贫病交加的纺织工的生存状况,自学劳动法,不断向媒体、政府甚至朴正熙本人请愿,要求他们按照劳动法给予工人们应得的待遇,但换来的只有讥讽和嘲笑。
1970年11月13日下午1点40分,走投无路的全泰壹将汽油倒在身上,抱着《劳动基准法》,点燃了打火机……参考资料《朴正熙时期韩国的国家认同塑造》王晓玲《军队从政坛的退出与韩国社会转型——基于自然政府的视角》刘洪钟《“被挟制的”帝国_美韩同盟形成史论》梁志《1968年朝鲜半岛危机与美国对韩国的政策》李晓妮《论1972年韩国“维新政变”》冯东兴《北朝鲜现代史》和田春树《试论李承晚时代韩国社会的右派化》吕俊峰《试论金大中绑架事件及其影响》金铭
用让观众舒适一点的方式处理了电刑部分,却反而让我频频回想难过万分。动荡的政治裹挟微不足道的个人飘荡,我的废柴爸爸也不得不流着泪去刮下龙眼。20190530
大便隱喻很白痴,兒子電擊越電越開心,但回來卻站不起來,這個「人民被虐傾向」的設計也不錯,但其他部分就是《美麗人生》加《阿甘正傳》嘛,但比起相似佳作又非常普通......
我承认全程就是忍着连听带瞟完的。
有黑色幽默,但故事其實相當悲涼與殘酷。全片的場景和故事推進都集中在那一家人在60-80年代的時代命運,大歷史故意在畫面上缺席卻又明知其在場:朴正熙執政、冷戰直至光州事件發生和軍事政變。而這時爸爸終於從一無所信中覺醒,兒子終於可以站起來,一切不真實卻又多麼恰如其份地令人感動。
今年第一部韩国好片。宋康昊的表演妙到毫巅,能用理发师来勾勒政治变迁这种事情应该也只有韩国电影能做得出来吧。
用轻松的氛围讲韩国那段历史还别有一番滋味,只是整体而言还是太平淡了些
没有标记过哦,多年以后重看感觉略嫌拖沓。
这类韩国电影总是严肃中透着特有的幽默。历史的长河里,每个人都是一部分呐。看似平平淡淡的剧情,却是在说着那么饱满的故事。宋康昊的演技毋庸置疑。
怪不得沒被豆瓣封掉。這個題材用喜劇演譯出來的問題是巨大的,具有明顯的韓國黨派之間相互攻擊的政治傾向,並且完全淡化了普遍意義上獨裁的問題。企圖通過阿甘式的主人公在不同時代之間穿插,以及略帶戲謔的旁白減輕漫畫式敘事的違和感,但理髮師的人設並不是智障,而只是單純,並且帶著一股對東亞人男凝和韓國特有的輩分制度的懷念(?。理髮師的機緣和上升渠道沒辦法說明任何制度上的問題,而只能作為覺醒的揭露,以及平民地位的卑微,這也讓理髮師的人設問題更大了,因為他不但不傻,而且懂事著呢。最後的隱喻,也明顯而生硬。了解這段韓國歷史的話,看起來可能會更有感覺一點。
所以说小孩子话多呢
隐喻 对政治题材不太有兴趣
蠢人做蠢事,也可以理解为傻人有傻福。
用儿子站不起来隐喻理发师对权贵的卑躬屈膝,不侍奉总理被毒打一顿后,儿子又重新站起来了。我是觉得讲的太简单了,在一个非自由的体制内,太多身不由己,如果只是被毒打一顿就没事,那谁也不是软骨头。
濃郁的政治色彩 就算再怎麼幽默風趣的方式呈現 也還是讓我覺得渾身不自在。我覺得全戲的轉折倒不是在宋康昊去青瓦台為總統做理髮師 反而是兒子被荒謬的認作間諜抓緊事務所。整部戲這才漸漸撇開了政治 有了些「人」的色彩。電影像杯白開水淡而無味 倒是宋康昊的兒子 長成青年的樣子之後 眞好看啊。
他有把整部电影提升一个档次的能力。
如果对韩国历史一无所知,那么这部片的吸引力可能就只有宋康昊了。现在回看无力,可能就是韩国这种大历史小人物的类型片太多了。后IMF时代的男性悲剧叙事与重构男性权威;
韩国还有比宋康昊演戏更好的大叔了吗?
这玩意很无聊,我说政治
宋康昊的演技是真绝,明明长了一张那么有辨识度的大脸,可是不管他演什么角色,他就是那个角色。不久前看他演的「麻药王」,在那部电影里他是个大毒枭。
很标准的以小见大,大叔演技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