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好久终于把这部钢之炼金术士的剧场版看完了 可惜是PSP版的,但是不伤大体 看钢炼的时候总觉得结尾的时候太突然了,不太完整,这回总算是把它补得更加圆满,与其说是剧场版,不如当作是前系列剧集的延续结尾 虽然拉斯特,刀疤只在另一个世界小露一脸,格拉特尼和弟弟阿尔都已经不是前作中的样子了,但是爱德华,穆斯唐大佐,阿姆斯特朗依然再以让人怀念的形象出现。。。
出于长度所限,很多介绍比如人物其实不像原作那么饱满,不过感觉香巴拉的征服的主题被描写的更宏大了日本的动漫很少有描写欧洲的题材,也让钢炼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不再重复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让我们看到了门的另一边是什么样子那些绚丽的炼金术少了,多了些感性的烘托只是拥有不同的立场,只是一些小小的机会和借口,就让人看到了令人恐惧的贪婪其实每个世界都一样 不可避免还会存在一些日本动漫特色性的说教,不过鉴于它这次的大气主题来说算是可以接受了如果喜欢钢炼,就不要错过香巴拉的征服!
http://jackyviccal.blogbus.com/logs/2006/03/2149815.html
最近才看完03版的钢炼,整个动画就一直陷入一种黑暗的气氛中,结局也是让人十分的无奈伤感。
然后又听说有剧场版是和03连接的就迫不及待得去看了。
但是感觉剧本编写太过勉强了,感觉是为了刻意渲染03的气氛。
整个动画色调就比较暗,现实世界也是出于动乱之中,不过AL的打扮也是让人十分意外和怀念。
但是现实世界要征服毁灭香巴拉的动机也太牵强了,还有最让人郁闷的就是AD把战船送回去根本说不过去啊。
首先boss也被打败了,而且过来的又不知1艘飞船,就为了送回1艘飞船而特地跟着回去不很没必要么,而且关掉大门这种意义也不大吧,大门后来是要通过两边的人一起才能打开的,再者就不会回来想想,让AL灵魂附身过去关掉么?
看完了真是伤感,感觉还不如直接03的结局,虽然遗憾但是还有让人拥有希望的好
看完了以后,感觉心里很不痛快。
直接原因是艾德抛下苦等他多少年的温蒂,径直回到了另一个世界。
然后阿尔也跟过去了,温蒂好可怜好可怜……感觉很多地方做作的色彩严重了,没有TV版那么自然,让人看得极为揪心,非要把自己的感觉拧着才能受得了。
就算抛去结尾,仍感觉线索比较混乱,看完以后,脑子里就一个乱字,新世界里的阿尔对于自己的坚持,实在是让人感觉没有道理——他并非一不明事理之人,却坚持要去完成那个战争机器,就算是理想,也应该适可而止吧!
况且似乎根本就是把他作为正面角色在塑造,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在鼓励什么。
诺拉的出现,倒是让艾德有了一个回来的理由,但是作为所谓的“破坏”门,真的就必须那样做么?
我不清楚,但是对于把温蒂孤零零的抛到一边的做法,实在是不可想象和忍受。
而在艾德教育阿尔要保护世界的时候,又开始做作,又是老套的话悲痛为力量,实在让人有些吐。
算了,整一个混乱。
按理说该给五星,但最后爱德华这个负心汉故作潇洒抛弃温蒂那一幕实在让我无法接受。
钢炼世界,现实世界,单向的门,双向的门,炼成阵,人造人。。
有些混乱,貌似没有了人造人就无法打开门,依照剧情来看,来到现实世界的人造人只有envy一个而已,也已经作为不可再生的原料给消耗掉了。
而即使有了人造人作为炼成原料,单向打开门的几率也是很低的,毕竟还要依靠炼成阵的完成度。
炼金术师,炼成阵,炼成原料。
打开门的三要素。
实际有能力打开门的,剧中也只有爱德华家的爷三个。
片中邪恶的女王大人也算是现实世界中神秘学领域的翘楚了,也只在偶然中成功打开门一次。
但我有理由相信,那成功的一次也是由于在envy嘴里的霍因海姆试验炼成阵效果而打开的。
打开门,人的因素可以忽略。
炼成阵,理由同上。
神秘学大师的女王大人也只开发了个半成品,其他人得到完整炼成阵的可能性也只在于爱德华兄弟身上了。
炼成阵因素忽略。
作为原料的人造人只有一个,已经被霍因海姆用于练成通道,原料因素忽略。
从概率来讲,门再次打开的几率无限趋近于零。
那么,问题来了。
为何爱德华同学执意要到现实世界这边来关闭门呢?
答案很明确。
不是因为他为全人类牺牲的博爱精神,也不是他面对未知危险勇往直前的大无谓精神。
他来到现实世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有一天再把门打开,迎接钢炼的续集!
毕竟对于主角来说,几率问题也是可以忽略的,主角身上只有必然。
片中有个细节,爱德华并没有发现自己的血和炼成阵反应可以打开门,除了他的血炼成阵里没有别的原料。
也就是说,有爱德华的存在,门的再次打开就变成了无需置疑的结果。
毕竟我们的主角还年轻,未来的日子还很长。
“爱德,这次你不会让我再等你了吧。
”一想起那个深情的女子,心中的愤恨之情就加深一层。
就算她再坚强,也只是在你面前隐去了软弱的一面而已。
你所爱的人,在你触不到的地方生活着,永无再见的可能。
也许他会跟一个你不认识的人相恋,结婚,直至死亡。
而你所能做的只有等待。
这是何等痛苦的煎熬!
爱德华同学,你为了自己耍帅,让爱你的女子最美好的时光在独自等待中流走,你一定会遭天谴的!
看了钢炼-征服香巴拉不爽,十分不爽,巨不爽居然会是这样的结局!!
我真不知道编剧是怎么想的!!
炼金术在那个世界才有,他们可以舍弃。
可温莉在那个世界才有!
他们怎么可以舍弃!!
这两个没心肺的男人阿。
不,那个没心没肺的编剧阿!!
这个剧场版继续讲述动画结束后的故事。
勾起了我对钢炼的无限回忆……爱得华终于成功的让弟弟的灵魂回到身体,作为代价,他到了门的另一端。
在另一个世界寻找回家的方法。
钢炼动画版以此为终结,我倒挺欣赏的,但是在剧场版,千辛万苦,更准确的说是在其他人的千辛万苦的基础机遇上,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可却为了以防万一,要毁掉门的那边把炼成阵毁掉。
荒谬。
爱得华是固执,但不会固执到那么不知变通吧!
匆匆回来一趟,亲朋好友都没拜访就彻底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种态度算什么?
为了这个世界?
我呸!
狗屁!!
还真以为自己是救世者了?
无可救药温莉阿温莉阿,多么好的一个女孩子,这两兄弟真是瞎眼了。
我无话可说!
15年前看的这部剧场版之后一直念念不忘,长大后终于有时间有精力收来电影场刊。
这部动画电影所阐述的「人与世界的联结」的主题,以及其中难民、歧视、仇外和纳粹等元素,在2025的今天回顾更是迸发出全新的内涵。
用GPT整理了场刊中的部分翻译,供各位参考。
翻译:GPT整理:我 @断音律
也许是那漫长空虚的日子,让他的心悄悄疲惫了吧。
曾经在无数试炼中成长、怀抱坚定信念的少年,如今在现实与梦想的夹缝间迷失了方向,步履无力地游走着——爱德华·艾尔利克,曾是被称为“钢之炼金术师”的天才少年。
他为了复活亡母,和弟弟阿尔冯斯一起触碰了炼金术最大的禁忌——人体炼成。
那场代价惨烈的炼成中,他失去了左腿;为了救回失去肉体、只剩灵魂的弟弟,又献出了自己的右臂,将阿尔的灵魂固定在一副盔甲之中。
为了找回那些失去的一切,兄弟俩踏上了寻找“贤者之石”的旅程。
在那条充满牺牲与残酷的路途中,他们经历了数不清的悲剧,也一次次被命运打击。
但正是在这些痛苦与矛盾中,爱德逐渐学会了直面自己的罪与这个世界的真相。
旅途的终点,爱德用自己作为代价换回了阿尔的身体。
他穿越了炼金术力量的源泉——“门”,到达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那里没有炼金术,只有以科学和机械技术发展为主的现实世界——20世纪初的德国慕尼黑。
在这个无法使用炼金术的世界里,他必须继续活下去,只因内心深处依然燃烧着那个愿望:总有一天要回到原来的世界,和弟弟再度相见。
然而……两年的光阴过去,这份热情却渐渐变得苍白无力。
他开始相信也许飞向宇宙,就能靠近那个世界,于是投身于最前沿的科学——火箭工程研究。
但无论多么努力,回归原世界的方法始终毫无头绪,只剩下与日俱增的焦躁与无力。
就在这时,他遇见了阿尔冯斯·海德里希——一个与弟弟惊人相似的青年,同是火箭研究的伙伴。
这份相遇,对他来说,是幸福的吗?
也许他会想:“如果无法回去,至少能留在他身边……或者,光是他在这里,我就该满足了。
”焦虑、疲惫、无力,还有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平静。
可这一切都不是属于他的世界。
这也许,只是一个遥远而漫长的梦。
而他,也许必须永远活在这个梦里。
渐渐地,爱德失去了最初的热情,也在不知不觉间,与现实拉开了距离。
但是……无论是美梦还是噩梦,终究会有醒来的那一刻。
新的相遇,突如其来的事件,一个个看似毫无关联的细节,开始编织成一张大网,把爱德从“梦的世界”中唤醒,推向了新的波澜。
也许他会重新想起自己曾经燃烧的激情。
也许,他会结束这段微妙安逸的日子,再次面对命运的挑战。
为了回到那个世界,重新走到阿尔身边。
那份被封存在心底的希望再次燃起,力量重新回到双手。
永远活在梦中是无法面对现实的。
与世界隔绝更是不可能的。
爱德还能像从前一样,勇敢地站在这个世界的正面吗?
导演 水岛精二Q:这次的剧场版是什么时候决定开始制作的呢?
A:其实动画企划刚启动的时候,不管是哪部作品,大家的干劲都会特别高,常常会说“电视播完之后就上剧场版吧!
”(笑)。
《钢炼》也不例外,从一开始就有类似的讨论——当然,最初也只是“有这个可能性”的程度。
但就我个人而言,比起以前参与过的其他作品,我对《钢炼》有一种更强烈的预感:“这部片可能真的会有剧场版”。
我真正开始觉得“或许真的能成”的,是在第一话、还有第七话播出之后,看到了观众的反应和DVD的销量。
从那时起,我心里就隐隐约约觉得“说不定真的要做了……”。
真正得到正式批准,大概是在TV版制作进行到一半左右的时候。
Q:对您来说,这次是第一次担任剧场版导演。
在情感或抱负上,有特别的投入吗?
A:一开始可以说是非常有的(笑)。
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想做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这次终于有了机会。
其实我本身喜欢的电影风格是偏简单明快的,所以当时也希望《钢炼》剧场版可以往那个方向走。
不过……《钢炼》这部作品,说它简单也太难了(笑),所以也经历了一些挣扎。
在画分镜时,我一开始非常在意“这是一部电影”这一点。
想着“难得是大银幕,那就多用一些远景构图,用角色的动作来展现戏感”之类的设想。
但很快我发现,其实我们这边不用太去强调“这是剧场版”,动画师们自己就会下意识地把画面做得很有电影感。
记得刚开始制作时,资深动画师达坂浩司(作画监督)就给过我一个建议:“你别太刻意了。
放手让大家做,结果自然会有剧场版的味道。
”后来我发现他说得完全正确。
为了让动画师们发挥最佳表现,我们反而不应该管太多。
而且到了中途我也开始思考,《钢炼》这部作品,真的需要用“电影感的画面”来定义吗?
其实它最重要的是表现角色内心的情感与挣扎。
如果为了画面效果去拉远镜头、加大动作,反而会冲淡角色的情绪。
所以我转而认为,还是应该认真去描绘角色的表情,把他们的感情清楚传达出来。
我还特地重看了几部自己喜欢的电影,发现很多其实都用了大量的近景和特写镜头,表现角色情绪。
而且我自己好像也更喜欢那种动作不多、表情细腻的镜头(笑)。
所以说,也许这种演出风格本来就更符合我。
我也和其他分镜团队成员说过,“与其追求‘电影感’,更重要的是‘像钢炼’。
”所以到中途,我们就逐渐回到了更接近TV系列的节奏和表现方式。
不过,就算如此,当最终影像出来的时候,它依然具备非常浓厚的剧场电影质感……说实话,可能我自己是最开心的那个(笑)。
Q:您说的“剧场感”,主要体现在哪些视觉层面呢?
A:首先,我希望大家能特别留意片中的3DCG效果。
比如开场那座哈斯金森的城堡,里面的齿轮全都是精心制作、完全转动的,千万别错过。
这些细节做得很讲究(笑)。
动作场面我们也下了不少功夫。
尤其是后段的机械战斗场景,虽然因为时长限制被剪得比较短,但反过来说,也因此呈现出一连串快速切换的场景,整体感觉反而更紧凑、更有冲击力。
还有一个亮点是拉斯和格拉托尼的战斗,那段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结果比想象中还要激烈(笑)。
Q:那从剧情方面来说,您觉得剧场版的亮点在哪里?
A:我认为最动人的部分,是各个角色之间微妙的情感错位。
在一个故事篇章里,角色们的想法不断交错、碰撞,这种复杂的情感冲突,是TV版的篇幅里很难细腻表达的。
而剧场版就有了空间去呈现这些细节,这也是它独有的魅力所在。
像爱德、阿尔、诺亚,还有海德里希,他们没有一个人是主动追求悲剧的。
他们只是各自感受到“自己缺了什么”,于是渴望去获得、去填补内心的空缺。
正是这种“想要被满足”的愿望,最终却触发了一连串影响整个世界的事件,酿成悲剧。
这也是剧场版延续TV系列所探讨的主题:“个体与世界的关联”。
这个结构,是我觉得这部电影最重要的核心之一。
Q:您曾将TV版的结局形容为“带苦味的甜”,那这次剧场版的结局,您会怎么定义呢?
A:我觉得这次……可能也是“苦中带甜”吧(笑)。
也许跟编剧会川先生当初所设想的“Happy Ending”不太一样(笑)。
可能是我比他更乐观一点吧——我心中“幸福的结局”得更圆满一些才行(笑)。
不过,说实话,我很喜欢这样的故事。
而且这次的结尾和L'Arc〜en〜Ciel的主题曲搭配得很好,整个最后的氛围我非常满意。
Q:最后,您有没有什么话想对观看剧场版的粉丝说的?
A:我觉得这部作品,算是对TV动画版《钢之炼金术师》一个非常合适的收尾。
希望大家如果喜欢的话,可以再看一遍、两遍,反复去体会其中的情感,那我就非常高兴了。
编剧 会川升Q:电影的标题《香巴拉的征服者》,好像在很早的阶段就已经决定下来了?
A: 是的,标题在我写剧本大纲时就已经定了。
虽然我们也提过其他的方案,但我自己从一开始就觉得“非这个不可”。
Q:这个“香巴拉”是传说中的理想乡,您是想把它和炼金术的世界重叠在一起吗?
A: 对现在的爱德来说,炼金术的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梦境;但反过来,从炼金术世界的视角看,现实世界也可能只是个幻想。
爱德和阿尔所憧憬的彼此所在的那个“世界”,其实某种意义上都是他们心中的理想乡。
所以这次的故事,其实就是讲他们要去追寻那个梦中世界的旅程。
Q:为什么把故事舞台设定在1923年的慕尼黑?
A: 因为那一年,火箭之父奥伯特的著作在德国出版了。
选择火箭工程作为故事关键,一方面是因为“用火箭贯穿两个世界”这个想法很有趣,另一方面是因为火箭技术本身的历史很具象征意义。
它既通向了阿波罗计划那样光辉的一页,也最终成为了纳粹V2导弹和洲际弹道导弹等武器的基础。
这种“双重性”其实和炼金术在TV版中造成伊修瓦尔悲剧、催生贤者之石的命运很相似。
两种完全不同的“科学”,却都可能导致同样的悲剧和沉重的后果,这是我们想表达的。
Q:听起来这不仅是剧情上的安排,也有更深的象征意义?
A: 是的。
虽然一开始我自己并没有特别强调这层含义,但后来我意识到,这个设定其实也很贴合《钢之炼金术师》这部作品的主题。
当时的德国(魏玛共和国)正处于一战战败后的混乱期,经济崩溃,政界也被迫接受列强的苛刻条件。
在这种状况下,反而是普通民众开始渴望通过战争来重新找回国家的尊严和自豪感。
我们并没有去描绘那种“上层的军政集团欺骗百姓”的老套结构,而是想探讨:战争的起因,也许正是源于每个人内心的执念与欲望。
Q:电影中有一幕——昨天还在啤酒馆一起喝酒的朋友,转眼就都成了纳粹党员,这一幕令人震惊。
A: 但在当时的慕尼黑,这样的事其实是完全可能的。
纳粹党在当地就是最有影响力的政党,并不像现在我们所说的“纳粹协力者”那样带有特殊的负面印象,而是被很多人当作理所当然的选择。
Q:阿尔冯斯·海德里希这个角色,是基于什么样的设定呢?
A: 他代表的是当时德国的普通青年。
虽然国家战败了,但他内心仍然有一种“不愿承认民族不如人”的骄傲,这种情感让他把全部热情投入到火箭工程中。
像他这样受到奥伯特著作鼓舞,沉迷于火箭科学的年轻人在当时其实很多。
不过,正是这种对自我实现的热情,有时候也可能无意间走向战争的道路。
Q:这其实也涉及到“个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吧。
A: 是的。
很多人觉得所谓的“世界”或“政治”跟自己的日常生活没什么关系,但其实并不是那样。
所有事情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只要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我们既有影响这个世界的力量,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这是TV动画里也反复探讨过的主题。
用1920年代的德国作为背景,正好可以很好地表现这个主题。
Q:电影开头的爱德,好像就活在现实与幻想之间,游离不定的状态中。
A: 这两年间,他应该尝试了所有能想到的方法,想回到原来的世界,但始终找不到出路,心里也充满了无力感。
再加上“这不是我的世界”这种意识,让他刻意不去深度参与身边的人事。
后来遇到了长得和阿尔一模一样的阿尔冯斯·海德里希,他内心也产生了一种“或许这就是极限了,在这以上不能要求太多了”的感觉,有点幸福,又有点痛苦——整个人变得像是失去了对现实的实感。
但其实,“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无关”的那种活法,才是真正的“罪”。
在他被卷入事件,和艾克哈特正面对抗,以及亲眼看到阿尔冯斯的生活态度之后,他重新想起了从前学到的一课——必须接受现实,直面现实。
无论你多么觉得这个世界一无是处,或者多想逃避现实、沉溺于幻想,最终我们还是得活在这个世界上。
希望观众能一边看着这个故事,一边联想到当下的日本社会氛围,从中有所体会。
Q:电影高潮部分,爱德说的“我们不可能和这个世界毫无关系”那句台词,其实也是在对观众说的,对吧?
A: 哈(笑),如果说得太直白,可能会让人觉得在说教。
但我觉得,所谓“看电影”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也许有人觉得电影只是拿来消遣的,但我觉得,通过看一个你不熟悉的世界、进入一个你不是主角的人物内心,当你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时,能多出一点点不同的视角,那就是看电影的意义。
对我个人来说,看电影的时间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部分。
所以作为创作者,我希望观众花时间、花钱来看这部电影,能觉得这是一次值得的、有意义的体验。
只要大家愿意来看,我就已经很感激了(笑)。
如果还能从中得到什么感受,那就更好了。
我在写剧本时,也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去创作的。
角色设定 伊藤嘉之Q:请谈谈您参与《钢之炼金术师》剧场版的感受吧。
A:其实不只是《钢之炼金术师》,我一直觉得动画这门艺术最迷人的地方在于——我们这些动画师画下的图像被一个个拼接起来、动起来,最终变成影像;而这些影像又通过无数人的努力、创意和技术,汇聚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制作动画,其实就像创作漫画一样,绝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
正因为有配音演员、制作团队,所有人的力量共同支撑,作品才能真正诞生。
我一直是这么相信的。
在这部剧场版中,我延续了从TV系列开始负责的角色设计工作——也就是为每个角色打造他们的外形与风格。
同时,我还担任了整部电影的总作画监督,负责整个画面的把控与整合。
这次终于迎来了《钢》的剧场版,从TV系列就已经有意识去思考的一些东西,也终于可以更深入地表达了。
特别是在角色的表情、情感细节这些方面,我尽可能地去挖掘和表现,希望能把这些“看不见的情绪”融入到每一张画面中。
我并不只是想传达视觉上的冲击,更想通过画面传递角色内心的复杂情绪,甚至是他们微妙的心理状态。
如果大家在观影的时候,能够从角色的一个眼神、一抹表情中感受到那层深意,那我会真的非常开心。
Q:回顾整个制作过程,有什么特别印象深刻的吗?
A:说实话,每一个环节都不轻松(笑)。
不过我觉得正因为大家都倾尽全力,这部作品才变得格外“丰盛”。
它是我们所有人全情投入的成果,所以我真的很希望观众能从头到尾,细细品味,慢慢感受。
当初在书店偶然看到原作漫画,读了之后非常喜欢。
没想到后来真的能以TV系列、再到剧场版的形式参与其中。
作为一个原作粉丝来说,能亲手参与到这个作品里,对我而言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也衷心希望来到影院的观众们,无论你们是不是从头追到尾,都能尽情享受这次的《钢之炼金术师》,从第一幕直到最后一刻。
动画影评人 氷川竜介这是一部令人心痛、令人哀伤,却也因此格外美丽、值得反复观赏的作品——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如此。
《香巴拉的征服者》最大的魅力,在于它将现实世界与炼金术世界并置,通过这两个平行世界的映照,让我们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毫不相关”的存在。
片中处处都埋藏着看似对立的元素:爱与恨、希望与绝望、幸福与不幸,乃至生与死。
而这些对立,既是两个世界之间的张力,也是人物内心深处不断发酵的痛苦之源,推动着整个故事的前进。
现实中我们常以为,冲突的终结就是一方压倒另一方,或干脆将其消灭,以此换取某种“统一”。
但在炼金术的世界中,这样的处理方式并不成立。
人体炼成的禁忌、等价交换的规则,本身就是对这种“非黑即白”思维的深刻反思。
对立不是撕裂,而是镜像——它们或许只是同一个事物的两面。
因此,在这部影片紧凑的时间结构下,这种理念被描绘得更加鲜明。
居住在慕尼黑的爱德,因为渴望回到原来的世界,才感受到绝望;而也正是因为他未曾彻底绝望,才得以找回通往归途的钥匙。
可即便是与心爱之人重逢,也并不意味着单纯的幸福——这份重逢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人在幸福与不幸之间的那份摇摆与动摇,正是整部作品最“钢之炼金术师”的地方。
日本有句古话叫“祸福相依,如同绳索交织”(「禍福はあざなえる縄のごとし」),这句话完美地概括了本片的情感结构。
剧中不断出现的“绳”或“锁链”般的象征,把所有的缘起与后果紧紧连接在一起。
追寻理想乡香巴拉的人们,本意是出于对祖国的热爱,渴望建立一个更幸福的世界——只是这种情感在与恐惧和仇恨交织之后,科学的成果便转化为毁灭性的武器,建设理想国的梦想也引发了新的战火,使世界再次陷入混乱。
正是在这种连贯的因果链条中,从个体的情感到历史的洪流,电影最终传达出一个极其重要的认知:人无法脱离关系而存在,我们总是属于某段历史、某个世界、某些他人。
也正因如此,人在面对世界时,不能选择旁观——影片清晰地指出,只有主动地参与和承担,才有可能改变世界。
这种思想看似与“世界系”作品相似——即将个人的情感与世界的命运绑定在一起——但本作却展现出更加成熟和清醒的视角:它并不逃避“历史”这个沉重的话题,也不美化“选择”的代价。
它提醒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仅仅是“个体”,而是这世界因果链中不可替代的一环。
当看完这部电影后,心中涌动的复杂情绪将会逐渐沉淀,仿佛被内心深处慢慢吸收。
我希望你能在这段沉淀的时间里,认真思考——究竟是什么让你感动?
请不要急于得出答案,而是去细细挖掘那些让你感到刺痛或困惑的地方,甚至如果可能,查找一些相关的史实资料。
而如果可以的话,我也希望你能一次又一次地重温这部电影。
这部作品的核心关键词是:“人”、“世界”、“历史”。
“人”是一个点,一维的存在;“世界”是由无数个点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二维平面;而“历史”,则是在时间之上堆叠而成的三维立体。
人无法孤立地生存,必须与他人产生联系,这样世界才会形成。
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承载着上一代生命与记忆出生的存在,自然也无法与“历史”这个时间的长河相割裂。
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体就因此渺小、无力。
在世界与历史这两个看似庞然大物面前,每一个人都是组成它们不可或缺的要素。
如果少了任何一人,这个世界,这段历史,就不会是如今的模样。
正是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能更清楚地理解:为什么电影会选择纳粹德国兴起前夕的现实世界,作为与炼金术世界相呼应的舞台。
这不仅仅是历史的再现,更隐含着对日本自身历史与现实的隐喻与照见。
正如我们今日所享受的科学文明,其根源可追溯至千百年来现实世界中的“炼金术”传统。
这一切——过去、现在、科学、魔法、真实与幻想——都深深镶嵌在一条巨大的链条之中,彼此相连、环环相扣。
在故事中,屡次出现了吉普赛人的形象,伴随着他们的哀伤旋律。
这个民族没有固定的国家,却流浪于世间,代代传承着独特的文化。
正是这样一个看似杂乱却真实生动的“人”的存在,把庞大的历史与渺小的个体连接了起来。
正因如此,他们的歌声才能如此深刻地打动人心——那是一种将逻辑升华为情感的方式。
所以,请你珍惜这份心灵的触动,再一次去思考。
人、世界、历史——这三者被电影熔炼成一场壮阔的“炼成”。
而这部名为《钢之炼金术师:香巴拉的征服者》的作品,也正是通过这场炼成,把思想化为情感,把感受转化为感动。
而对于你而言,正是从与它的相遇开始,展开了“人之联系”的旅程。
所需器材及原料人造人×2(门两端)炼金阵×2(门两端)炼金术士x2(门两端)火箭×1(要求达到11km/s以上速度,否则会被附上不明黑色物质)步骤1.制造人造人需用到人体炼成术(极度危险!),付出代价(人体/贤者石)后到门前取回人造人,注意备好对应遗骸以制服人造人。
2.将人造人及炼金师一组送致门对面该步骤需再次使用人体炼成术。
3.在门两端分别画出炼金阵4.两端的炼金术士将人造人作为媒介同时启动炼金阵5.打开门6.乘坐火箭快速穿过门7.实验结束到达亚美切斯国怎么样是不是很轻松的样子๑乛v乛๑嘿嘿 先不说了火箭就要发射了,如果你们按照上述方法成功到达对面的话,请记住我叫“雷•峰之炼金术士”*由于设及到一系列伦理问题以及条件太过苛刻此文暂不讨论贤者石的制作方法。
“想要故乡吗?
原本还以为不依附任何国家,四处流浪是你们的骄傲呢!
”总觉得爱德对吉普赛少女诺阿说的这句话中带着一丝凄凉的意味但同时又带着只属于流浪者的一丝骄傲。
被迫留在了另一个世界的爱德,同样没有故乡。
“那边的世界里,我弟弟死了,为了让他复活,我只能到这里来。
是代价,这里就是给予我的地狱吧。
”“你是不会明白的,一生都活在梦境中的人的感觉”但在两个世界的门被打通之时,爱德还是选择留在了不属于自己的那个世界,也许是因为对门打开之后招来的敌人的入侵感到内疚。
也许仅是为了确保门不会再次被人利用,但在我看来似乎也带有那句话中的某些意味吧!
故事的最后,艾尔里克兄弟最终选择一起留在了另一个世界继续他们的旅程,这个结局多少有些令人伤感,但正像阿尔所说的“想与哥哥看同样的风景,想和哥哥一起成长,只要两个人在一起,无论在哪里,我们都能再次踏上旅程。
”即使会若有所失,即使是居无定所,但这就是他们选择的生存方式,或许也是只属于他们的骄傲,忽然想起了《狼雨》的一首歌“stray,no regret cause I've got nothing to lose.ever stray,so I'm gonna live my life as I choose,until I fall.”曾听有人说在异乡的时候总感觉自己是外乡人,别人根本瞧不起你,觉得特别自卑。
我有时想,事实也许并非如此,所谓别人的眼光,很多时候反映的是对自我的评价,背井离乡并不是一件让人自卑的事,能够不依靠他人,独自在异乡闯荡在某些人看来也许还是一种骄傲呢!
带着这样的心情,此刻的兄弟两人又踏上了旅途,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
钢炼03剧场版画蛇添足===在B站看完这部剧场版后立马惊呼:这TM什么鬼?!!
为了喷的有理有据,下了下来又仔细看了一遍。
可以看出会川升确实在脚本上下了很多功夫。
一战后二战前这段时期德国社会的状态,对犹太人和吉普赛人的排挤,等方面都充分的表现了出来。
人物塑造方面。
爱德华通过一系列事件认清三次元不是梦境而是另一个现实。
阿尔在Boss来袭的时起初的表现也很合理,毕竟他没有中间四年的记忆,没有经历过战争。
诺亚用来表现德国人对异族的排挤,背叛爱德华是为了去理想国“香巴拉”。
大总统导演想要拍摄自己的梦境。
以上这些都表现的不错。
但是,三次元的阿尔想要做什么呢?
这点貌似没说清楚,之前说“只是想要制造火箭,在世界留下点什么”,后来又变成了想要送爱德华回到二次元,让爱德华不要忘记自己。
拉斯和霍恩海姆牺牲自己来打开次元之门,虽然都口头上给了解释,但都没什么铺垫。
还有阿尔在第一次打开次元之门的时候明明战斗那么神勇,到了拉斯和暴食对打的时候,居然一直在旁边看戏。
然后,爱德华赶往炼成阵旁边的时候,本来好好的开着车,镜头一转居然就开起了之前被打落的飞机。
不知道是不是在夏威夷学的。
最不能让人接受的是Boss女,在自己的同志希特勒正在闹革命的时候,居然莫名其妙的开着一堆战舰跑到二次元,妄图灭掉整个二次元?
真不知道她哪来的那么大的胆。
结局,爱德华和阿尔回到了三次元,为了“破坏三次元的门”,这个理由就很无语了,既然要二次元和三次元同时打开门,才能连接两个次元,那难道不是只要破坏一个门就可以切断通道吗?
为啥一定要回去?
你们这一脚踏回去,对的起拉斯和你们老爸吗?
对得起因为Boss女入侵死掉的人们吗?
对比03TV版的结局,阿尔、温莉和爱德华虽然被次元之墙分隔,但他们从来没放弃再次见面的希望,一直为了再次见面努力着,等待着。
绝望中充满希望,未来无限可能,留给观众无限遐想。
再看看这个剧场版,爱德华虽然和阿尔重逢了,但是温莉呢?
温莉呢?!
爱德华已经接受了三次元的现实,下一步是去拆核弹,回到温莉身边?
只字未提。
可怜我温莉(ಥ_ಥ)。
对于这个剧场版画蛇添足,狗尾续貂的结局,我们要坚决“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
可以说整个剧场版到后期就出现强行赶剧情的情况了,最后更是强行来一场Boss战。
恩,很有会川升的风格,和《超人幻想》比较下就知道都是一个妈生的。
可能你们会说我矫情,但是2003版的《钢炼》以及2005版的这部剧场版一直是我没有看2009年《钢炼FA》的原因,因为前者在我记忆中的印象太深了,我身边的朋友都给我安利《FA》,我知道《FA》很精彩也很优秀,但曾经沧海难为水,有时候,最初给你震撼和感动的心情,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忘怀的,原谅我的先入为主。
随我这份久违的感动,我谈谈我对2005年这部剧场版的看法。
尽管这是05年的动画,但是无论是画质还是配乐,我觉得跟现在的任何一部动画相比画质和剧情都不会差的。
这是我感动其中一个点,剧场版的爱德简直是颜值巅峰……虽然我是个门外汉,但是剧场每一个人物的给人的感觉都非常精细。
我知道很多朋友都应该比较喜欢大团圆结局,所以03版以及这部剧场的结局,特别是温妮的那个结局基本上让很多人很伤心。
不过我真心喜欢剧场版的结局呢。
有可能是年代的问题,也有可能是监督和制作组故意为之,这一版本的颜色看上去会有种比较偏灰色调的感觉,但是这个色调跟这个剧场版的基调是非常贴合的,一是贴合故事背景,一战时期,人心惶惶,各种民族矛盾,爱德在现实世界,尽管有跟原来世界中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但是除了自己的老爸,所有人对他其实都只是长着与原本世界相识的人相同面孔的陌生人。
很多人或者会不喜欢吉普赛女郎诺娃,但是我觉得她是这部剧场的出彩之处,特别是片尾那段精彩的弗朗明戈,配合大岛满的配乐,简直是点睛的地方,感谢在B站有一位朋友用绿字写出他/她对这段舞蹈的见解以及科普了弗朗明戈舞者的表演特点。
借这位朋友的话,制作组特别用心,跳弗朗明戈舞的舞者通常都是表情严肃,或者说简直就是悲痛,但是身体确实用着最热情的舞蹈去表演着,有时候对于一个弗朗明戈舞者最好的看法,先是这个舞者本身丰富的经历所表现的舞蹈感情,其次才是舞者本身高超的舞技,制作组在制作这段的时候,完完全全就是按照这个标准去做的。
在海德里希的葬礼上,诺娃在这段既欢快又悲伤的音乐中翩然起舞,我们怀着悲伤与敬意来缅怀你的温柔与未完成的理想,但是我们将要怀着遗憾与伤感精彩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前面的路多么难走,我们都一往无前。
我相信这里是诺娃的心情,也是葬礼上爱德和艾尔的心情。
这个世界上有着各种遗憾,可能是诺娃这样象征着吉普赛民族的无家可归的苦难与流浪;也有可能是爱德这样象征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群体;想海德里希身不由己不能实现理想的无奈……我们生而在世,遗憾和悲伤其实贯穿我们一生,原本就是沉重,我们舍弃不了就干脆背负着坚强地行走吧。
这种遗憾感与沉重也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
在现在看来这部剧场版也许没有迎合很多粉丝的意愿,但是我觉得这样也是它难能可贵的地方。
如果有小伙伴在看的话,原谅我自己在这里自嗨,能够隔了那么久,找回最初那份感动,而且这份感动有所增加,是我最近觉得最值得开心的事了。
附上那段舞蹈的BGM——Requiem
1.背景、關係全都不清楚,糊里糊塗看了一遍,感覺關切深遠,特別是最後女BOSS說為何要消滅香巴拉:人類無法認同與自己不同的東西;2.“門”的練成,需要龐大的異物啊,都是人造人,一個是大蛇,另一個多頭怪;3.確實是“兄弟之間的羈絆”,結果終於在一起了;4.此部接續TV版,與漫畫無關。2017.12.20
03版结局的延续~!
香巴拉剧场,依然有些晦涩
对历史和空间重新解构 这算是踩到穿越戏的点了 不错 但是“另一边的世界”并不有趣 因此“两个世界的碰撞”这条主线非常弱 还有日漫强行卖萌的习惯就是改不了 看着真不舒服
让我回忆起了关于钢炼的记忆,打算把老版也看一遍吧
刚看完fa,看到这个,真是觉得烂的不行。。
真就为了卖惨来讲带哲理呗
究竟是要闹哪样你们这对兄弟爱,只要在一起怎样都可以连女人都可以不要了。Wendy和Edo的情侣装好有爱,虽然如此还是兄弟控更重要。。。小栗旬什么的真心没有感觉,OP和ED都是我们家老头子好像有点太高调了吧,哎呀呀我在说什么呀跑题太远了。
好啊,这次兄弟俩终于凑在一块儿了!从钢炼到黑契,骨头社从来也没有解释明白它自己创造的“门”是什么···好吧可能是我智商太低。
那个怎么听都不习惯的阿尔的声音原来是小栗旬||||||挺精致的剧场版~如果是出FA之前看的,我大概会打五星吧。。。
三星半 后面总算好看了一点
2007年看钢炼差不多还算不错的故事。在剧场版里算情节不错的了。
《钢炼》的剧场版都比较脱离原著,搞得有些不伦不类。
因为另一个世界强所以要毁灭它?此动机我无法理解;把盔甲士兵做成3D效果反而破坏了画面的一致感。不完美的结局,以及地上希特勒的海报,是暗示当初想要再做一部剧场版的吧?
居然忘了标记这个
更像是03版结尾加长特别篇,而不像一个独立的剧场版故事。其实03最后平行世界加蒸汽朋克的想法不错,这部加入了啤酒馆暴动的或然历史。企图打通门消灭炼金术士世界的纳粹女科学家的形象崩太快,吉普赛妹子又没实质作用,浪费人设了。剧情虎头蛇尾,兄弟在一起,其他人却不管不顾……忍心虐温蒂。
……豆瓣的大豆党很多啊,嗯。于是我最好闭嘴= = 其实我只是去围观希x勒和弗里茨的~
20160804 03版钢炼的结局吧?挺好看的~
纯粹是为了纪念钢之炼金术师
相比09版的热血,03版的细腻苦情显得清新许多,所以一脉相承的剧场版走上了温馨治愈的文艺路线,结局和09版在结果上是一样的,但是多了意料之外的新世界展开,显得层次丰满。配乐大赞。另外私奔到再没有熟人认得的世界的兄弟二人你们的爱闪瞎我的眼了。